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14)
2023(3217)
2022(2765)
2021(2530)
2020(2280)
2019(4997)
2018(4902)
2017(8756)
2016(5109)
2015(5686)
2014(5449)
2013(5404)
2012(5217)
2011(4630)
2010(4460)
2009(4198)
2008(4115)
2007(3805)
2006(3399)
2005(3132)
作者
(18684)
(15531)
(15504)
(14661)
(10103)
(7662)
(6921)
(6286)
(6211)
(5497)
(5475)
(5372)
(5324)
(5320)
(5044)
(5003)
(4902)
(4849)
(4743)
(4530)
(4280)
(4036)
(3853)
(3651)
(3594)
(3564)
(3467)
(3425)
(3398)
(3369)
学科
(16545)
经济(16516)
管理(12862)
(12617)
(10914)
企业(10914)
(8951)
方法(7474)
数学(6215)
数学方法(6114)
(4699)
中国(4541)
(4295)
业经(3759)
(3409)
理论(3281)
水产(3152)
(3105)
贸易(3102)
(3026)
农业(2941)
技术(2892)
(2886)
(2847)
财务(2842)
财务管理(2831)
(2802)
金融(2802)
地方(2731)
企业财务(2712)
机构
大学(74531)
学院(72279)
研究(32510)
科学(25039)
(24765)
经济(24134)
(23477)
中国(23239)
管理(22560)
理学(19373)
农业(19311)
(19295)
理学院(19050)
管理学(18425)
管理学院(18329)
研究所(18011)
(16981)
业大(16692)
中心(14007)
(12846)
(12465)
(12186)
(12019)
农业大学(11954)
实验(11897)
实验室(11423)
(11333)
(11104)
重点(10863)
北京(10641)
基金
项目(52978)
科学(39814)
基金(38424)
(37937)
国家(37670)
研究(30515)
科学基金(29674)
自然(22996)
自然科(22418)
自然科学(22403)
自然科学基金(22031)
(21064)
基金项目(19801)
(19333)
社会(17586)
资助(16595)
社会科(16458)
社会科学(16450)
计划(13870)
教育(13833)
重点(13402)
科技(13112)
(11832)
科研(11310)
(11135)
(11102)
(10980)
专项(10741)
创新(10517)
编号(10261)
期刊
(27234)
经济(27234)
学报(23115)
(20462)
研究(19600)
科学(18096)
中国(17445)
大学(15936)
学学(15373)
农业(13962)
管理(9430)
(8773)
(7784)
业大(7237)
教育(6569)
农业大学(6034)
(5946)
金融(5946)
(5226)
林业(5175)
经济研究(4854)
技术(4804)
科技(4609)
财经(4446)
中国农业(4351)
自然(4000)
业经(3892)
(3821)
自然科(3544)
自然科学(3544)
共检索到1117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许元棋  姚慧敏  刘莹  李江燕  张利  方家松  
海洋表层透光区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以颗粒有机物(POM)的形式输送至深海。异养微生物以其对于POM的分解作用机制不同而分为两类:颗粒附着的附生菌(particle-attached mode,PAM)和自由营生的自由菌(free-living mode mode,FLM),是介导海洋中颗粒有机碳(POC)和溶解有机碳(DOC)循环的主要参与者。然而,目前对PAM和FLM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生物地球化学功能的理解大多局限于固定深度原位海水的探讨,或者在实验室模拟中以某一固定压力直接富集微生物。本次研究采用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深渊”50米深表层海水,并接种~(13)C标记和非标记的POM,设置0.1、10、30和60 MPa四个压力梯度,以逐渐加压的方式模拟颗粒物沉降过程进行富集培养,探讨了在模拟海洋有机颗粒物下沉过程中两种不同形式微生物的演替和相互作用的动态演变。结合稳定同位素探针技术(DNA-SIP)和16S rRNA基因的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19个活性OTUs被~(13)C所标记,主要隶属于α-Proteobacteria以及γ-Proteobacteria。在不同压力梯度下,附生菌或自由菌中活性OTUs的类型和丰度有显著差异。此外,微生物网络结构(network)的相互作用在高压下呈正向为主,表明着深海中存在着激烈的物种竞争,微生物群落在高压下表现出明显的分离和模块化,具体表现为network拓扑特征系数的弹性和稳定性。模拟颗粒沉降高压培养结果重点揭示了在沉降过程中,静水压力对海洋中下降颗粒物降解相关的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的调控作用。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范艳君  朱玲  朱伟  高志强  庄志猛  
将PCR-DGGE技术和典范对应分析相结合,研究了珠江口水体颗粒附着微生物群落沿环境梯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GGE指纹图谱分析表明,颗粒附着微生物群落沿环境梯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演替:不同站位之间既存在共同谱带,又具有各自的特征谱带;S4和S5两个站位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其相邻站位相比,DGGE指纹图谱变化明显,是颗粒附着微生物从海淡水混合区向海水区演替的中间过渡类型。对DGGE图谱中19条主带回收、测序表明,两个序列与已培养的微生物同源性≥99%,其余17条序列均与未培养的环境微生物种群具有很高的相似性(91%~100%);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是珠江口颗粒附着微生物的优势种群,其中变形菌...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珣  李晓云  孙丽娜  
为研究多环麝香污泥处理技术,以污水处理厂的消化污泥作为主要原料,进行堆肥发酵试验,调查堆肥过程中佳乐麝香(galaxolide abbalide,HHCB)和吐纳麝香(tonalide,AHTN)的降解情况。同时,基于16S r 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的分子微生物学方法研究了消化污泥堆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高温堆肥发酵技术可以较好的降低消化污泥中的多环麝香浓度。佳乐麝香降解率可以达到86.84%,吐纳麝香降解率为77....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夏雪  谷洁  车升国  高华  秦清军  
【目的】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和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大田定位试验,于2009年7月15至2009年9月30采用微生物自动分析系统BIOLOG微平板分析法,对不同施氮水平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及水解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涉及N0(0 kg.hm-2)、N1(60 kg.hm-2)、N2(120 kg.hm-2)和N3(180 kg.hm-2)4个施氮水平。【结果】低氮(N1)、中氮(N2)和高氮(N3)处理的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率(AWCD)、微生物群落Shannon指数(H)和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S)均高于零氮(N0)处理,其中N2处理最高。主成分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江昊飞  李慷  石文智  车轩  刘兴国  鲁强  巴旭冰  刘利平  
生物质炭膜架作为一种新型填料,具有较高的单位比表面积,利于硝化微生物群落的附着,污水净化能力较强,在未来人工湿地的应用中具有广阔前景。水产养殖过程中的环境变化和渔药的使用,是否会妨碍人工湿地中填料作用的充分发挥尚未明确。为研究外界因素对生物质炭膜架除污能力的影响,实验设置了不同pH (E1:6.5、E2:7.5和E3:8.5)和常用渔药(F1:氟苯尼考,6 mg/L;F2:土霉素,20 mg/L)处理组,研究生物质炭填料系统降氨氮效率及其附着生物膜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1)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硝化螺旋菌门相对丰度均为最高。(2) E1、E2、E3组降氨氮速率分别为0.247、0.249、0.305mg/(L·h),均低于对照组(pH=8.2)[0.323 mg/(L·h)];低pH条件下硝化螺旋菌的相对含量略有降低,而脱硫杆菌相对含量无显著差异。(3) F1、F2组降氨氮速率一致,均为0.172mg/(L·h),低于对照组[0.323 mg/(L·h)];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硝化螺旋菌与脱硫杆菌相对含量无显著变化,推测氟苯尼考和土霉素抑制了菌的活性,致使氨氮降解速率下降。研究表明,弱碱性水体有助于提高生物质炭填料净化水质的能力,而氟苯尼考或土霉素的使用会影响生物膜上脱氮微生物的群落丰度和活力,并抑制降氨氮能力。因此,使用抗生素类渔药治疗时,应配合其他水质调节措施来控制养殖水体的氨氮含量,保证养殖对象安全,最大化发挥生物质填料的养殖尾水净化效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卞方圆  钟哲科  张小平  杨传宝  苏文会  
【目的】研究毛竹与超积累植物伴矿景天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探索不同种植模式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对长期受重金属污染(Cu,Zn和Cd)的土壤,设置毛竹纯林(SM)、毛竹与伴矿景天间作林(IMS)2种模式,以无栽培土壤作为对照(CK),测试土壤化学性质及重金属含量的变化,并利用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种植4年后,土壤中重金属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均为CK>SM>IMS。与CK相比,Cu、Zn和Cd全量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47.8%、21.6%和23.7%,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39.0%、12.5%和23.0%;Cu、Zn和Cd有效态含量在IMS土壤中分别下降65.0%、28.7%和48.4%,在MS土壤中分别下降52.8%、24.8%和45.5%。在门分类水平上,3类检测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度高于1%的有变形菌门、酸杆菌门、芽单胞菌门)、浮霉菌门、疣微菌门、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硝化螺旋菌门、绿弯菌门和WS3等共10个门,其中变形菌门为最优势的菌,其相对丰度占30%以上。2种种植模式(SM和IMS)及对照的土壤在放线菌门、硝化螺旋菌门、拟杆菌门和绿弯菌门等4个门水平上的微生物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从微生物丰度与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得到,全量及有效态重金属含量与硝化螺旋菌门、放线菌门(有效Zn除外)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拟杆菌门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虽然3类土壤微生物经α-多样性分析无显著差异,但基于β-多样性分析发现它们存在显著差异(ANOSIM,P<0.05)。【结论】IMS和SM种植模式有效降低了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表现出较好的土壤修复效果。同时,不同种植模式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群落多样性产生了显著影响,SM和IMS均有利于增加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其中SM模式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较为丰富。土壤微生物群落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上及指示重金属耐受性和敏感性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李志斐  王广军  余德光  卢炳国  谢骏  郁二蒙  夏耘  种香玉  
为探讨生物絮团对养殖水体水质和微生物代谢功能的影响,采用水质分析和Biolog-ECO技术,分析了葡萄糖强化养殖水体培育生物絮团的过程中水质指标和微生物碳代谢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成熟的生物絮团有效降低了养殖水体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水平,并显著提高了养殖水体的总固体悬浮物(TSS)含量。(2)对照组和生物絮团组水体微生物样品平均颜色变化率(average well color development,AWCD)在培养108 h后趋于稳定,生物絮团组AWCD高出对照组18%;同时生物絮团系统水体微生物提高了对聚合物类和碳水化合物类的代谢强度;对比2组水体微生物代谢多样性指数发现,生物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金章利  刘高鹏  周明涛  许文年  
【目的】探讨桂西北喀斯特山地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对土壤养分的指示作用。【方法】采用经典统计分析与排序分析,连续3年研究了桂西北喀斯特山地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与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数量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桂西北喀斯特山地草地土壤pH变化范围为7.01~7.87,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土壤养分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具有明显的"表聚性",不同土层土壤全磷差异均不显著(P>0.05)。②土壤微生物以细菌数目最多,占到90%以上,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目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③根据培养第100小时的AWCD值计算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H)、均匀度指数(E)、优势度指数(Ds)和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S)。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土层碳源利用丰富度指数差异均显著(P0.05)。④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土壤微生物数量均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土壤微生物数量对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贡献最大(其相关系数绝对值最大)。⑤冗余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均呈正相关(除了pH);沿着RDA的第1排序轴,随着显著性影响因子(土壤养分各指标)的增加,微生物丰富度指数逐渐增加。【结论】微生物丰富度指数与pH值呈负相关;其中全碳和全氮与丰富度指数相关性最大,全碳和全氮是影响该区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布的主要因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祝华   宋娟   朱树林   赵邢   杨学祥   任嘉红   陈凤毛  
【目的】在枫香根际接种植物促生微生物(PGPM),研究PGPM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枫香叶色的影响以及对枫香根际微生物群落组成结构和多样性特征的改变,探明外源PGPM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方法】以句容市句容林场长势一致的7年生枫香为对象,通过田间接种试验并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接种黏质沙雷氏菌(NJ2D)、摩西斗管囊霉(BJ04)对枫香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叶色参数及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的影响。【结果】1)处理组的枫香根际土壤全氮、全磷、土壤有机质、有效磷含量、土壤含水率(%)和土壤pH较对照均显著提高(P <0.05);2)单接种BJ04菌剂的枫香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较对照显著提高(P <0.05),而双接种NJ2D+BJ04菌剂枫香叶片的花青素含量显著提高(P <0.05);3)对照与处理组的枫香根际微生物多样性也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其中,单接种NJ2D、BJ04和双接种NJ2D+BJ04菌剂的枫香根际细菌的OTU(操作分类单元)数量较对照均显著增加(P <0.05),而丛枝菌根真菌(AMF)的OTU数量较对照均显著降低(P <0.05);4)根际微生物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放线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为枫香根际土壤中主要优势细菌菌群;球囊霉属、根生囊霉属和Dominikia为枫香根际土壤中主要AMF的优势菌群。接种处理后,枫香根际的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物种丰度较对照均显著减小(P <0.05),而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物种丰度较对照则显著增加(P <0.05)。【结论】接种解磷菌、丛枝菌根真菌以及复合菌剂NJ2D+BJ04均可改善土壤微环境,并对枫香秋季叶色变化产生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建莉  姜昕  关大伟  马鸣超  赵百锁  周宝库  曹凤明  李力  李俊  
【目的】为表征长达35年轮作与施肥条件下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特征,解析长期施肥及作物对土壤微生物丰度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探讨东北黑土微生物群落变化与施肥及不同作物间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改良耕作制度与施肥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依托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长期定位试验站,选取玉米和大豆两种作物季的4个不同施肥处理:不施肥处理(CK)、有机肥处理(M)、无机肥处理(NPK)和有机肥配施无机肥处理(MNPK)的耕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处理前加字母M表示玉米季样品,加字母s表示大豆季样品。借助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和Real-tIMe PCR技术,以16s RRNa基因为分子标靶,研究作物与施肥方...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慧敏   陈曦   孟顺龙   周剑   范丁月   范立民   宋超   裘丽萍   李丹丹   方龙香   张露  
鱼菜共生技术模式是一种高效绿色健康的循环农业模式,对于解决水产养殖污染、淡水资源紧张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鱼菜共生系统中,微生物在营养元素转化和动植物生长健康调节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深刻影响着鱼菜共生系统中的生态平衡。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等快速发展,鱼菜共生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及部分功能特征已经得到了关注。本文首先对鱼菜共生技术模式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介,其次对近年来与鱼菜共生系统相关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功能及其环境驱动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论述,同时,对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限制性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未来研究需要加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鱼菜共生技术模式的未来发展提供微生物角度的见解。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徐慧敏   陈曦   孟顺龙   周剑   范丁月   范立民   宋超   裘丽萍   李丹丹   方龙香   张露  
鱼菜共生技术模式是一种高效绿色健康的循环农业模式,对于解决水产养殖污染、淡水资源紧张和水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鱼菜共生系统中,微生物在营养元素转化和动植物生长健康调节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深刻影响着鱼菜共生系统中的生态平衡。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技术等快速发展,鱼菜共生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及部分功能特征已经得到了关注。本文首先对鱼菜共生技术模式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简介,其次对近年来与鱼菜共生系统相关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组成、功能及其环境驱动因素等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论述,同时,对目前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限制性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未来研究需要加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鱼菜共生技术模式的未来发展提供微生物角度的见解。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字洪标  向泽宇  王根绪  阿的鲁骥  王长庭  
【目的】研究青海省7种林分类型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变化规律,从微生物的角度为该区森林土壤资源的科学管理与评价以及林分结构调整和生态系统更新、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常规实验室分析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s,PLFAs)分析法对青海省云杉、白桦、落叶松和山杨组成的7种不同林分类型(大通青海云杉天然林A、大通白桦次生林B、湟中白桦青海云杉天然混交林C、乐都落叶松白桦天然混交林D、民和山杨人工林E、循化山杨白桦次生林F、尖扎青海云杉天然林G)表层土壤(020 c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彩霞  焦如珍  董玉红  孙启武  刘少文  
【目的】土壤微生物是土壤生态系统变化的敏感指标。本研究选择磷脂脂肪酸法(PLFA)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短期氮沉降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从而预测氮沉降后土壤性质及植物生长的变化趋势,为氮饱和条件下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提供微生物参数和指标,对氮沉降的即时调控和实时治理具有指导意义。【方法】2013年5月,在江西省分宜县山下林场约1 hm2的杉木幼龄林中建立30个1 m×1 m的样方,在30个样方中进行5种氮沉降量[N0(对照)、N1(20 kg·hm-2a-1)、N2(40 kg·hm-2a-1)、N3(60 kg·hm-2a-1)、N4(80 kg·hm-2a-1)]和2种氮...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孙超  朱玲  毛玉泽  范艳君  周春娅  杨傲傲  朱伟  庄志猛  
通过构建16S rDNA克隆文库对象山港南沙岛不同养殖模式(贝类养殖、藻类养殖及网箱养殖)表层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共获取136个OUT。其中,贝类养殖区、藻类养殖区和网箱养殖区OTU分别为58、48和57个。各站位OTU分布差异明显,表现出高度的多样性。基于16S rDNA序列的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分析表明,网箱养殖区丰富度指数ACE为739,香浓指数H?为3.8,均为最高值,丰富度指数Chao为245,略低于于贝类养殖区。贝类养殖区丰富度指数Chao为303,在各养殖区中最高。藻类养殖区丰富度指数ACE为174、Chao为89,香浓指数H?为3.6,均为最低值。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