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94)
- 2023(15287)
- 2022(12753)
- 2021(11526)
- 2020(9821)
- 2019(22049)
- 2018(21592)
- 2017(41626)
- 2016(22924)
- 2015(25349)
- 2014(25173)
- 2013(25383)
- 2012(23388)
- 2011(21202)
- 2010(21354)
- 2009(20347)
- 2008(20629)
- 2007(18953)
- 2006(16872)
- 2005(14950)
- 学科
- 济(104221)
- 经济(104104)
- 业(94614)
- 企(76624)
- 企业(76624)
- 管理(76333)
- 农(47901)
- 方法(44741)
- 数学(36121)
- 数学方法(35865)
- 业经(32269)
- 农业(31694)
- 财(29751)
- 中国(24013)
- 地方(22008)
- 务(21047)
- 财务(21028)
- 财务管理(20996)
- 制(20105)
- 企业财务(19879)
- 贸(18960)
- 贸易(18955)
- 技术(18877)
- 学(18800)
- 易(18438)
- 和(18402)
- 策(16556)
- 划(16319)
- 环境(15735)
- 理论(15267)
- 机构
- 学院(344737)
- 大学(336898)
- 济(144230)
- 经济(141472)
- 管理(135549)
- 理学(117191)
- 理学院(115943)
- 管理学(114254)
- 研究(113758)
- 管理学院(113634)
- 中国(88582)
- 农(79753)
- 科学(73362)
- 京(69891)
- 财(63300)
- 农业(62273)
- 所(60009)
- 业大(59523)
- 研究所(54735)
- 江(53446)
- 中心(53305)
- 财经(50840)
- 经(46074)
- 经济学(43205)
- 北京(42912)
- 州(42134)
- 范(41445)
- 师范(40932)
- 院(39593)
- 经济学院(39416)
- 基金
- 项目(231393)
- 科学(181968)
- 基金(168168)
- 研究(163898)
- 家(148799)
- 国家(147408)
- 科学基金(125735)
- 社会(106184)
- 社会科(100388)
- 社会科学(100353)
- 省(93613)
- 基金项目(90241)
- 自然(82476)
- 自然科(80452)
- 自然科学(80421)
- 自然科学基金(79048)
- 划(77145)
- 教育(72072)
- 资助(66726)
- 编号(65892)
- 重点(52109)
- 发(51983)
- 成果(50733)
- 创(50455)
- 部(50354)
- 业(49211)
- 创新(46601)
- 科研(44695)
- 课题(44065)
- 国家社会(43962)
- 期刊
- 济(165123)
- 经济(165123)
- 研究(90244)
- 农(78639)
- 中国(63742)
- 学报(59690)
- 科学(54324)
- 农业(52893)
- 财(50725)
- 管理(48671)
- 大学(43591)
- 学学(41976)
- 业经(33702)
- 融(31015)
- 金融(31015)
- 业(28613)
- 技术(28571)
- 财经(25035)
- 经济研究(24258)
- 教育(23625)
- 问题(22851)
- 经(21579)
- 技术经济(19571)
- 版(18918)
- 资源(18556)
- 商业(17092)
- 世界(16935)
- 科技(16607)
- 现代(15860)
- 贸(15603)
共检索到5025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学渊 唐华俊 吴永常 胡志全
水资源是粮食生产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该文利用2002~2008年统计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海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该区域农业水资源供给扩张方面的范围十分有限,农业水资源与农业生产呈正相关关系,即农业灌溉用水每增加1%,农业产值将增加0.0111%。因此合理优化投入要素的配置关系,是稳定粮食生产,保证粮食安全的主要途径。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兰 朱苗 牛少林 殷宝库
水资源短缺是长期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针对以雨养农业为主的三水河流域农业用水需求大、水资源短缺以及用水效率低的突出问题,该研究采用水平衡理论和Penman-Monteith法,在年度、月度与作物层面上分别得到2020年三水河各子流域单元农业生产空间的供、需水量,分析供需匹配的时空特征,并判断供需矛盾的等级与类型。结果表明,三水河流域农业生产空间水资源供需匹配存在空间和时间错位性,水资源匹配性北高南低;年度农业用水整体处于“水平衡-临界匮缺”的匹配性等级,农业主产小流域水匮缺程度相对严重;月度农业生产空间水资源匹配性时空差异显著,盈余型、匮缺型和盈匮相持型小流域并存;作物用水匹配性整体表现为苹果>玉米>小麦,苹果用水的匹配关系接近于平衡,为流域用水方面的优势作物。据此,研究提出农业生产空间调控建议,为提高三水河流域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提供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贾绍凤,张士锋
利用已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海河流域水资源安全现状进行评价。在海河流域的当地水资源量按372×108m3计算、引黄水量为60×108m3的条件下,海河流域的水资源保障是不安全的。但这种不安全属于气候干旱周期的不安全,如果气候转为类似1950~1970时期的湿润期,海河流域从水量来说就是安全的。海河流域的水资源不安全更突出的是水质不安全,所以加强水污染防治工作是提高海河流域水资源安全程度的首要选择。
关键词:
水资源安全 水资源安全评价 海河流域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水龙
依据地下水资源与城市的组合特征,将海河流域平原区的城市划分为山前平原、中部平原和滨海平原三种类型。选择其中的典型城市石家庄市、唐山市、衡水市、沧州市、天津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对各个城市地下水资源的持续利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所选城市普遍存在地下水资源压力过大,地下水资源系统状态紊乱,自然环境对地下水系统的响应日趋成灾,人为控制措施少而不力的特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相毅 贾仰文 王浩 牛存稳
将全球气候模式与分布式水文模型WEP-L耦合,在国家气候中心整理提供的多模式平均数据集基础上,利用WEP-L模拟了海河流域历史30年(1961—1990年)和未来30年(2021—2050年)降水、蒸发、径流等主要水循环要素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气候变化对海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结果表明,未来30年:①从年际变化规律看,气温普遍升高,降雨量略有增加,蒸发量普遍加大,径流量呈减少趋势,且有丰水年洪水规模更大、平水或枯水年干旱情况更严重的趋势;②从年内变化规律看,各月蒸发量普遍增加,汛期的降雨量有所减少,非汛期的降雨量有所增加,各月径流量则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因此,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海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将面...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宫连英 罗其友 陶陶 薛志士
黄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本文围绕水资源最优利用问题,对黄河流域水资源配置原则,农业水资源在地区之间、作物之间以及作物不同生育阶段之间的合理配置进行了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胡韵菲 尤飞 栗欣如
以淮河流域35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采用特尔斐法,分析淮河流域2008年和2012年的农业生产水平、资源环境保障度、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协调度三个方面的综合水平,探讨其时空聚类格局。结果表明,2008-2012年5年间,淮河流域各市的农业生产水平全面提高,整体平均提高11.75分;整体资源环境保障度上升3.6分,其上升速度远低于生产水平发展的速度;区域之间的开发和保护存在不平衡,使本区域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度发生空间聚集,并且在5年间,协调度低的城市以西北—东南走向的条带状格局向西转移。本区域整体的农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协调度均值从2008年的0.14下降到2012年的-0.11,恶化态势明显。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夏军 黄浩
海河流域地处华北平原,是我国七大流域之一,在全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近20年来生态环境严重恶化,与流域的经济发展极其不相适应。本文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即CGE)分析了海河流域水污染以及缺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将水资源作为生产要素加入生产函数中,同时将水污染作为一个单独的污染处理部门,通过扩展的投入产出表分析水资源、水污染治理部门与其他经济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关系,进而建立CGE均衡模型。研究表明:海河流域水污染十分严重,和流域水资源短缺相比,水污染控制显得更为迫切。情景分析结果说明,通过流域的水污染治理,尽管传统意义的GDP有所减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玉义 张海林 张凤华 陈阜 赖先齐
结合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水文水资源、种植结构和节水技术发展等资料,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对流域近期(至2010年)、中远期(2010-2030年)农业水资源极限潜力、可挖掘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就目前水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开发趋势,玛纳斯河流域未来农业水资源的主要利用途径是开源与节流相结合,以节流为主。全流域尚有的农业灌溉水资源极限潜力为10.75×108m3,近期农业水资源可挖掘潜力为2.13×108m3,其中开源增水潜力0.40×108m3,占18.8%,节流增水潜力1.73×108m3,占81.2%;中远期农业水资源可挖掘潜力5.33×108m3,其中开源增水潜力1.12×108m3,占21.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士锋 贾绍凤
海河流域的水资源问题十分严重,但是水量平衡问题尚未很好地解决。水量平衡有三层含义,第一是降雨径流平衡;第二是水资源的供用耗排平衡;第三是水资源的供需平衡。目前海河流域水资源供用耗排平衡不明确的主要原因是非用水消耗量的定量不明确,论文对海河流域的现状水量平衡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计算,得出了一般平水偏枯年份下的各平衡要素是定量值,其中海河流域年用水量为410×108m3,入海水量为50×108~100×108m3,非用水消耗量为59×108~71×108m3,并对缺水量进行估算。论文还分析了近年来海河流域的用水特点,对水资源供需平衡进行研究和探讨,按照有关方法对过去几年中海河水安全状况进行评价,得出了...
关键词:
海河流域 水量平衡 水资源安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印军,吴凯,卢布,袁璋,许越先
2003年黄河流域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2.4%,粮食总产占全国的7.7%,棉花总产占全国的3.4%,苹果总产占全国的40.6%。尽管粮棉产量占全国的比重不大,然而,黄河流域的农业仍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食品安全的保证。本流域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为生产水平低、农业结构单一、社会需求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等。根据农业生产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比较优势分析,该流域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强化特色农业的发展,即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草食畜牧业、优质果业和特色生物医药产业。据预测,由于特色农业的发展,2000~2020年本流域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增长率将为3.9%,农业产值所占比重将下降11.0个百分点,牧业产值所占比重将上升12.1个百分点。
关键词:
黄河 农业 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孟德锋 张兵 刘文俊
参与式灌溉管理可以实现政府和农户的"双赢"。基于淮河流域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参与式灌溉管理对农业生产和收入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式灌溉管理可以提高灌溉系统的维护水平、改善用水分配,进而能提高灌溉需水量大的作物的单产,而且在具体作物之间,这种显著的增产效果存在差异。参与式灌溉管理能提高农户种植业收入,低收入农户从中获益更多。
关键词:
参与式灌溉管理 用水者协会 农业生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金霞 张丽娟
保护性耕作被认为是农业部门实现固碳和减排的最有效技术措施之一。本文基于大规模实地调查,深入分析了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作物单产和劳动力投入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率普遍较低,其中秸秆覆盖单项技术的采用率最高。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采用与小麦和玉米单产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却可以显著减少单位面积劳动力投入。因而,政府部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研发的支持,探索出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技术体系与管理方式,为发展低碳经济及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做贡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邓椿 蒋晓辉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基于EBM模型,测度2000—2020年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采用Tobit模型,探究其驱动机理。研究表明: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低于长江流域,但效率差距呈收敛态势;黄河流域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历年均值下游最高、上游最低;研究期内,青海、甘肃、宁夏、陕西、河南、山东的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显著提高,山西持续低下,但四川、内蒙古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人均水资源量、节水农业发展水平、水库总库容量、经济发展水平对农业水资源绿色效率呈现显著正向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呈现显著负向影响,其中经济发展水平对效率的影响程度最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娄华君,毛任钊,夏军,冯艳芳
地表水与地下水是水资源系统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体在地表与地下介质中的运移和储存方式不同,在水资源评价中所采用的模型和计算方法各异。中国第一轮水资源评价中,仅全国地下水资源总量一项,不同部门评价计算的结果年资源总量差达1000×108m3/a[1](占全国地下水资源总量的1/8左右),这个数据相当于中国正在组织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的总调水量的一倍以上。作者认为在中国第一轮水资源评价中,地表水采用流域分区进行评价,地下水则采用水文地质单元的分区方法进行评价,是引起中国水资源总量误差问题的根本原因。由于自然界的四水转化关系十分复杂,分别采用地表水流域评价法或水文地质单元评价法,都无法避免水资源总量评价的误差问题。论文通过研究提出中国水资源三级评价分区方案,在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中采用一二级按流域分区与地表水系统取得一致,三级按地下水单元分区的方法,解决中国新一轮水资源评价的误差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