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1)
2023(4615)
2022(3960)
2021(3764)
2020(3090)
2019(6884)
2018(6864)
2017(13137)
2016(7571)
2015(8486)
2014(8633)
2013(8439)
2012(8021)
2011(7278)
2010(7590)
2009(6973)
2008(7051)
2007(6440)
2006(5968)
2005(5731)
作者
(23402)
(19537)
(19370)
(18697)
(11956)
(9324)
(8861)
(7804)
(7288)
(6935)
(6766)
(6566)
(6183)
(6177)
(6125)
(6105)
(5883)
(5786)
(5513)
(5388)
(5020)
(4880)
(4610)
(4426)
(4411)
(4364)
(4304)
(4137)
(4026)
(3968)
学科
(32351)
经济(32318)
管理(19621)
(15201)
地方(14520)
(10997)
(10318)
企业(10318)
环境(9881)
中国(9376)
(8683)
地方经济(8561)
方法(8094)
农业(7467)
数学(6786)
业经(6776)
(6752)
数学方法(6627)
(6359)
生态(6317)
(5796)
资源(5727)
(5200)
(5189)
(4972)
银行(4960)
(4842)
金融(4841)
(4764)
(4541)
机构
学院(105655)
大学(102759)
研究(42903)
(39933)
经济(38783)
管理(36054)
中国(33457)
理学(29384)
科学(29034)
理学院(28863)
管理学(28187)
管理学院(28009)
(26975)
(23968)
研究所(21512)
(20928)
中心(19658)
(18944)
北京(18663)
(17553)
业大(16995)
(16864)
师范(16742)
农业(16034)
(15897)
(15887)
(14709)
科学院(14253)
财经(13639)
师范大学(13313)
基金
项目(69067)
科学(53421)
研究(51041)
基金(46843)
(41763)
国家(41384)
科学基金(34079)
社会(30637)
(28871)
社会科(28869)
社会科学(28862)
基金项目(25261)
(24813)
自然(21718)
教育(21636)
编号(21159)
自然科(20982)
自然科学(20978)
自然科学基金(20518)
资助(18688)
成果(17590)
(17566)
重点(16687)
课题(16126)
发展(14053)
(13846)
(13747)
(13697)
计划(13677)
创新(12880)
期刊
(54438)
经济(54438)
研究(33469)
中国(24798)
(19532)
学报(18052)
科学(16221)
(13715)
农业(13432)
教育(13212)
大学(12728)
管理(12518)
学学(11740)
(11366)
金融(11366)
业经(9696)
资源(8794)
技术(8181)
经济研究(7209)
问题(7114)
(6747)
财经(6021)
(5652)
图书(5524)
科技(5367)
(5241)
(5214)
(5118)
林业(4909)
现代(4750)
共检索到1737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建军  
国家通过生态建设重大工程等对河北省相关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治理进行了支持,北京市也采取多种方式对上游地区的水资源、水环境保护给予补偿。从已有生态补偿探索看,还存在国家补偿缺乏部门协调和长效机制,京冀间水资源合作制度需要完善等问题。为确保首都及周边地区用水安全,建议制定《海河流域生态补偿管理办法》,规划《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建立多层次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和绩效考核,构建京冀水资源与水环境保护协作机制。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宋建军  刘颖秋  
流域生态环境补偿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界定了生态补偿机制和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内涵,分析总结了建立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法规依据。结合当地实际,提出了建立京冀间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总体框架,即建立以国家补偿为主、北京市补偿为辅的跨界城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京冀间基于水量分配的水资源利用补偿机制和省界水体水质明晰的水环境保护补偿机制。针对流域生态补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健全流域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荣金  张一  李秀红  张乐  孙美莹  宋振威  张钰莹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重大区域战略,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连接河北、北京和天津。建立和完善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现流域生态的共建共享共赢是必由之路。为此,文章提出了流域生态补偿规划引领、水质水量双补偿、多层次沟通协调的永定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思路和科研支撑流域补偿试点、第三方编制生态补偿试点规划方案的建议。探索永定河流域水质水量生态补偿机制可以为北方类似河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借鉴,对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也至关重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金淑婷  杨永春  李博  石培基  魏伟  刘润  王梅梅  卢红  
通过深入剖析生态补偿与社会区位条件以及自然区位条件的关系,从公平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石羊河各流域区位条件对补偿标准制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2009年石羊河流域各地区基础数据,建立生态补偿标准计量模型,计算各流域不同植被类型补偿标准。研究结论如下:①合理补偿标准不仅需要考虑各生态系统的差异性,还必须保障补偿者的承担能力和满足受偿者的基本要求,同时合理制定补偿标准也是区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本条件;②生态系统提供的生态服务和经济行为存在空间异质性,因此应建立差别化、动态化补偿标准;③利用区位差异条件可以科学地制定区域间生态补偿的分配标准,有效避免以往生态补偿政策制定中的"一刀切"现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夏林   王转林   王金霞   严婷婷   黄开兴  
季节性休耕是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探究区域差异化的休耕生态补偿标准对于制定和完善休耕生态补偿机制、确保政策的可持续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作为中国粮食主产区和地下水超采最为严重的海河流域为例,基于生态补偿理论框架,构建海河流域三级子流域尺度下的生态经济模型,并运用模型测算不同政策情景下各子流域空间优化的休耕生态补偿标准,模拟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和地下水压采效果。结果表明:海河流域区域差异化的休耕补偿标准取值范围为218~689元/亩。制定基于各子流域空间优化的休耕生态补偿标准可以激励农民压减冬小麦种植面积、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在保证农户的生产收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实现更大的地下水压采目标。实施区域差异化的休耕生态补偿标准,在维持现行政策效果的前提下,可以减少10%的公共财政支出;在扩大政策覆盖范围的情况下,可使流域平均新增地下水压采量67立方米/亩;在财政资金有限的情况下,能够确保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乔旭宁  杨永菊  杨德刚  
在流域,因竞争性用水导致上下游之间、人类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急需建立健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通过对国内外流域生态补偿研究进展进行梳理,发现流域生态补偿研究主要集中在流域尺度的补偿计划实施评价、补偿尺度的选择、补偿标准的测算、生态补偿与减少贫困关系、流域生态补偿的空间差异性等方面,其关键问题在于生态补偿主体和对象的确定以及补偿标准的制定;研究认为通过流域断面水量水质及相关利益分析方法来确定补偿主体和对象;而补偿标准则以流域上下游生态损益、机会成本、居民支付意愿分别作为补偿上限、参考值和下限来综合确定。以此为基础,构建流域多种生态要素、多元主体间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框架。最后,就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构建过程中有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齐子翔  
地方政府的有限理性导致地方利益固化,造成区际生态恶化和区际环保公共物品供给不足。以区际纳什均衡作为路径选择,试图建立旨在打破行政边界刚性约束的羁绊,突破地方政府利益固化的藩篱,以经济内在联系为协调基石的区际生态补偿机制。文章以京冀地区流域生态联防联控为例,构建区际横向生态补偿机制模型并通过最优化该模型达到区际纳什均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维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淮河流域水污染状况逐年加剧,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要借鉴国外经验,通过生态补偿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淮河流域生态补偿一要健全补偿制度,实现生态补偿制度化、法制化;二要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部门职能,为上游生态补偿提供组织保证;三要构建以政府主导为主,其它类型为补充的生态补偿模式;四要完善淮河上游生态补偿责任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五要加强上游生态补偿绩效评估,实现效益最大化;六要调动流域上游群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积极性。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淑清  王尚义  
流域生态补偿是流域管理的一种制度创新,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和配套政策是恢复改善生态环境和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解决汾河流域生态补偿问题,必须要建立汾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确定适用性的补偿原则、补偿方式和标准,同时适时制定生态补偿配套政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吕明权  王继军  周伟  
为探讨在京津上游水源区实施有效生态补偿机制,减少上下游水资源矛盾,以潘家口水库水源区隆化县、平泉县为例,利用最小数据法推导了在不同补偿标准下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比例,明确了水资源供给量与补偿标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实施生态补偿可以促使农户土地利用行为发生变化,减少上游用水,有助于为下游提供更多的水资源,缓解上下游用水矛盾实现上下游协调发展;按潮河流域退稻还旱的补偿标准对隆化县水稻种植农户提供补偿,有74.12%的稻田农民愿改种玉米,能提供水资源服务量是1.41亿m3;根据水资源供给量目标不同,可以确定不同的补偿标准,可根据下游用水需求建立差别化、动态化补偿标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洁  宋晓谕  吴娜  邓晓红  胡想全  孙栋元  
以渭河流域甘肃段为实证研究区域,利用InVEST模型和入户调查等方法计算区域新增水源涵养量及土地利用转化成本,考虑生态系统损失风险后,采用福利成本法,在县域尺度上,对渭河流域的生态补偿潜在对象进行空间甄别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渭河流域甘肃段生态补偿效率系数空间差异明显,最高的渭源县为1.26,最低的甘谷县为0.46;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渭河流域划分为优先补偿区、次级优先补偿区、潜在补偿区,以此为根据对研究区进行分批补偿;区域补偿对象进行空间筛选后,项目效率可提高40.54%。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董战峰  郝春旭  璩爱玉  梁朱明  贾晰茹  
建立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推动黄河流域实现高质量发展、协调流域上下游生态经济利益、调动各方流域保护治理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分析了当前黄河流域生态补偿实践进展,评估了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黄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基本思路、重点方向以及实施路径,为黄河流域实施大保护大治理提供管理技术支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余维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淮河流域水污染状况逐年加剧,生态环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淮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要借鉴国外经验,通过生态补偿解决流域水污染问题。淮河流域生态补偿一要健全补偿制度,实现生态补偿制度化、法制化;二要强化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部门职能,为上游生态补偿提供组织保证;三要构建以政府主导为主,其它类型为补充的生态补偿模式;四要完善淮河上游生态补偿责任制,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五要加强上游生态补偿绩效评估,实现效益最大化;六要调动流域上游群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积极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桂环  张惠远  万军  王金南  
从京津冀北流域生态保护面临的难题分析入手,借鉴国际流域生态补偿的经验,从四个角度提出京津冀北地区可以选择的生态补偿类型。就京津冀北地区而言,更多地要从政府介入的层面来探讨其生态补偿的机制,同时考虑补偿的实施效果,把生态保护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之中,从而真正达到生态补偿的目的。本文亦给出京津冀北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路径选择:即首先建立流域水权交易政策;其次探索“流域水质水量协议”;第三是做好利益转移估算,最后开展流域“异地开发”实践。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东娥  
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推进汾河流域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当前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补偿责任不明确,补偿标准不合理,融资渠道单一,补偿管理缺乏整体性。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是:明确流域生态补偿的主体和对象,确定科学合理的补偿标准,开拓多渠道的补偿途径,制定生态补偿组织管理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