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60)
- 2023(9087)
- 2022(7429)
- 2021(6979)
- 2020(5174)
- 2019(11894)
- 2018(11571)
- 2017(19838)
- 2016(12290)
- 2015(14044)
- 2014(14427)
- 2013(13302)
- 2012(12780)
- 2011(11917)
- 2010(12268)
- 2009(10608)
- 2008(10153)
- 2007(9343)
- 2006(8632)
- 2005(8174)
- 学科
- 济(44335)
- 经济(44299)
- 管理(22906)
- 中国(22380)
- 业(22045)
- 教育(20888)
- 地方(18863)
- 农(16187)
- 企(14270)
- 企业(14270)
- 业经(12174)
- 发(12075)
- 农业(11426)
- 理论(10982)
- 学(10823)
- 地方经济(10440)
- 发展(9559)
- 展(9432)
- 教学(9286)
- 技术(9125)
- 方法(8874)
- 融(8661)
- 金融(8659)
- 银(8551)
- 银行(8533)
- 行(8430)
- 环境(8009)
- 制(7876)
- 贸(7446)
- 贸易(7435)
- 机构
- 学院(164354)
- 大学(156289)
- 研究(66248)
- 济(55817)
- 经济(54106)
- 管理(47745)
- 中国(43984)
- 科学(40826)
- 理学(38773)
- 理学院(38103)
- 京(37283)
- 管理学(37261)
- 管理学院(36941)
- 所(35023)
- 范(34213)
- 师范(33961)
- 教育(33371)
- 研究所(31640)
- 江(28773)
- 技术(28531)
- 中心(28252)
- 农(28130)
- 师范大学(27303)
- 职业(27062)
- 财(25821)
- 北京(25310)
- 州(24200)
- 院(24012)
- 业大(21773)
- 农业(21603)
- 基金
- 项目(99698)
- 研究(84971)
- 科学(78088)
- 基金(62186)
- 家(53521)
- 国家(52763)
- 社会(47629)
- 教育(46757)
- 省(45587)
- 社会科(44644)
- 社会科学(44637)
- 科学基金(42871)
- 编号(39982)
- 划(38912)
- 成果(34712)
- 课题(33404)
- 基金项目(31657)
- 发(29925)
- 年(28655)
- 重点(25077)
- 资助(24533)
- 发展(24457)
- 展(23971)
- 自然(23810)
- 规划(23777)
- 自然科(23148)
- 自然科学(23145)
- 自然科学基金(22648)
- 性(22370)
- 项目编号(22134)
共检索到2779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关剑 王玲启
天津海河教育园区作为示范职教园区,在中高职衔接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基于此,文章梳理了海河教育园区中高职衔接的相关政策支持,介绍了海河教育园区中高职衔接对口招生、"3+2"分段贯通、五年一贯制、自主招生、技能大赛保送等主要模式,认为海河教育园区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中高职衔接在专业衔接、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衔接、师资等方面尚存在问题,应进一步科学规范地进行专业衔接,开发职业标准,促进人才培养目标衔接,构建体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衔接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
海河教育园区 中高职衔接 技术技能型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郭高萍 黄玲青
中高职衔接协调发展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任务。东莞职业教育的发展势头良好,中高职衔接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文章在分析东莞中高职衔接现状的基础上,从组织领导、内涵建设、课程设计、现代学徒制培养和协同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抢抓发展机遇、系统培养技能人才、积极应对挑战、提升综合办学实力等促进中高职全面、深层对接的建议。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职衔接 东莞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红蕊 唐志远
将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教育上下衔接的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具有高创新能力且具备良好职业素养的优秀人才。文章以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的现实需求为出发点,对我国职业教育中高本衔接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最后提出从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入手,强调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教师教学与教学模式相匹配,通过校企合作形成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有建设性的策略。
关键词:
中高本衔接 职业教育 现状 发展策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子舟
中高职衔接属于我国教育体制顶层设计的范畴,对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从中高职衔接的应然性入手,分析其出发点是向职业教育的理想回归;再进行实然性分析,探讨中高职衔接面临管理体制、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升学政策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中高职衔接理想与现实之困的可行路径,包括地方政府主动作为的区域化、中高职院校之间的集团化、区分中职学校功能的分类施策。
关键词:
职业教育 职教改革 中高职衔接 可行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建东 桂德怀
中高职衔接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探讨中高职衔接的现实基础和有效路径是推进中高职衔接的两个关键问题。本文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从产业—人才—专业的视角来看,与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对接的制造业面广量大但实力不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转型发展的诉求。同时,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普遍短缺,对高学历、高水平人才需求明显增加。开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教育是先进制造业发展的需求。通过制订"十环节十重点"的研究方案,构建"螺旋上升"的课程体系,创新"六双四协"的顶岗实习衔接机制,可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有机衔接提供积极的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祝成林
现代学徒制具有跨界整合职业教育资源、促进校企深度合作的功能,对深化中高职内涵衔接、提升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分析DACUM、KOMET以及我国职业教育政策制度,现代学徒制推进中高职衔接的目标与内容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三个维度,具体任务是帮助学生获得由新手成长为专家所需要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鼓励学生养成具有专家潜质的职业素养。在现代学徒制推进中高职衔接的过程中,可以围绕中高职衔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合作机制等核心问题,设计具体的实施路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史洪波 梁裕
中职学生是职业教育中高职衔接政策的需求主体,其参与意向是决定中高职衔接能否落到实处的重要因素。以计划行为理论为依据,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欠发达地区中职学生参与中高职衔接的意向较弱。对于中高职衔接的价值认知存在偏差、重要他人或团体正向行为引导的缺失以及社会支持匮乏下自我效能感不足构成欠发达地区中职学生参与中高职衔接意向弱的影响因素及内在原因。以学生参与意向为视角,欠发达地区要以价值养成机制的构建增强价值引领、以资助制度的健全完善成本补偿体系、以个性化教育的开展提升学生自身能力为途径推进中高职衔接工作的开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范莉莉 刁春好
促进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目前我国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面临着衔接体制缺乏统筹性、培养目标缺乏层次性、专业设置缺乏延续性、教学内容缺乏连贯性等挑战。需要进一步创新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体制,拓宽衔接的模式与内涵;明确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细分培养的定位与层次;规范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研制衔接的目录与标准;改革残疾人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探索衔接的方式与途径。
关键词:
残疾人 中高等职业教育 衔接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荣秀
中高职衔接是发展职业教育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必然要求。调研发现,广东省中高职衔接状况不容乐观,其主要面临的是政策性障碍。针对此,2010年广东省制定了通过高职对口自主招生和中高职连读实现中高职衔接的政策。这一政策对于增强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国民教育体系都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现政策的操作性和实效性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职衔接 政策 障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丽波 王丹
荷兰政府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帮助学生向更高一级的教育水平过渡,提出了建立持续学习路径。持续学习路径旨在建立一个连续、顺畅的教育教学体系,缩短学生受教育年限,降低教育成本。文章通过分析持续学习路径的典型案例——"绿色学校",了解绿色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特点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以期对促进我国中高职衔接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持续学习路径 荷兰 绿色学校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绪军 王敦 周旺
应然的教育状态跨越至实然的教学状态是一种内生性的教育发展表征。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内生性的核心指标、教学模式衔接内部结构性错位、多元治理结构中多元主体治理复位等三个层次的内生性诉求为逻辑出发点,深入剖析中高职衔接中政府、高职院校、中职学校、企业等各利益主体的辩证关系。并以各主体利益博弈和融合域为逻辑基点,确立了构建中高职衔接多元治理的路径框架,包括做好政策、制度的制定和教育资源分配;加强内在衔接要素的对接、构建衔接实施平台;鼓励企业实施主体介入、多层次参与衔接项目;以教学模式衔接为内核,规范各要素结构性标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芦京昌
本文就浙江省中高职衔接工作在操作层面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从选拔方式、课程衔接、提前介入、工具课和技能课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完善选拔比例、加强课程衔接、高职提前介入、抓好工具课和技能课等改革建议。
关键词:
中高职衔接 改革 协作 探讨 发展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徐国庆在《江苏高教》2013年第3期撰文分析了中高职课程形成的路径、展开的逻辑、课程分段的处理以及课程任务的分担四大问题。就课程形成的路径而言,目前许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是按对照式或下延式路径展开。这两种设计路径不能满足中高职衔接最为重要的目的,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国庆 石伟平
中高职衔接是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该问题的本质既不是如何推进局部办学实体之间的衔接,也不仅仅是如何使高职教育体现出相对于中职教育的高等性,而是如何通过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实现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这一重要战略目标。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应在思维模式上突破当前的"定位说"之争,采用课程论的思维模式,从对具体课程内容的分析出发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明确定位及衔接。在方法上,则应采取从职业岗位到工作任务再到职业能力的逐层推进技术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中高职 课程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