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91)
2023(3683)
2022(3049)
2021(2574)
2019(4517)
2018(4418)
2017(8194)
2016(4169)
2015(4764)
2014(4869)
2013(4932)
2012(5027)
2011(4891)
2010(5159)
2009(4949)
2008(4606)
2007(4195)
2006(4100)
2005(3886)
2004(3480)
作者
(13766)
(11741)
(11634)
(11235)
(7639)
(5396)
(5245)
(4521)
(4466)
(4279)
(4088)
(3934)
(3897)
(3736)
(3717)
(3618)
(3441)
(3371)
(3336)
(3272)
(2994)
(2825)
(2771)
(2754)
(2703)
(2662)
(2446)
(2415)
(2286)
(2275)
学科
(46408)
经济(46390)
地方(14092)
地方经济(11458)
方法(10836)
管理(10601)
(10162)
数学(9678)
数学方法(9653)
中国(7807)
业经(6666)
(6634)
经济学(6043)
环境(5203)
(4968)
企业(4968)
(4808)
(4587)
(4472)
金融(4472)
产业(4439)
(4279)
(4126)
资源(4112)
(4077)
总论(3922)
信息(3775)
理论(3721)
及其(3696)
(3641)
机构
大学(75079)
学院(73803)
(43216)
经济(42547)
研究(30937)
管理(24592)
中国(22154)
理学(20232)
理学院(19959)
管理学(19727)
管理学院(19572)
(16990)
科学(16672)
(15906)
经济学(15260)
(15137)
研究所(14249)
财经(13518)
经济学院(13349)
中心(12506)
(12130)
(11491)
(10535)
(10239)
师范(10170)
北京(9855)
财经大学(9799)
科学院(9654)
社会(9364)
(9049)
基金
项目(42218)
科学(33133)
研究(31471)
基金(30838)
(26311)
国家(26123)
社会(22592)
科学基金(21919)
社会科(21464)
社会科学(21459)
(15839)
基金项目(15387)
教育(13568)
资助(12940)
(12725)
自然(11793)
自然科(11462)
自然科学(11458)
编号(11330)
自然科学基金(11242)
(11238)
经济(11146)
(10923)
国家社会(10073)
成果(9840)
重点(9764)
发展(9497)
(9383)
(9345)
课题(8410)
期刊
(57192)
经济(57192)
研究(28588)
中国(13514)
(12550)
管理(10817)
经济研究(10535)
学报(10139)
科学(9421)
(8281)
财经(8143)
大学(7596)
(7251)
学学(7181)
问题(7094)
(6892)
金融(6892)
技术(6871)
业经(6359)
技术经济(5732)
农业(5475)
世界(5240)
统计(5165)
(4965)
教育(4910)
经济问题(4657)
经济学(4615)
国际(4482)
(4211)
经济管理(4169)
共检索到1248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金俐  
明斯基的“金融凯恩斯主义”观点与1960、1970年代大多数主流经济学家对金融因素的忽视形成鲜明对比。1980年代初开始,主流经济学重新强调金融因素在投资决定和宏观经济波动中的重要性,但这并不意味着是对明斯基理论的接受。实际上,在理论框架、研究方法和政策主张等方面,明斯基理论与主流经济学的差别仍然是很大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黎力  
在其学术生涯中,明斯基从最初主流经济学范式的追随者,逐渐转变为如今为人所知的主流经济学的批判者,因而长期以来被主流经济学所边缘化。2008年这场"大衰退"令主流经济学界"重新发现"明斯基。然而,由于明斯基所构想的经济图景或世界观、所遵循的方法论和相应的模型化表述方式以及所主张的政策含义都与主流经济学格格不入,因而纵使主流经济学研究呈现出向明斯基洞见靠拢的趋向,也注定了明斯基的思想无法被主流经济学所真正理解和吸收,以至于依旧徘徊在主流思想的边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黎力  
在其学术生涯中,明斯基从最初主流经济学范式的追随者,逐渐转变为如今为人所知的主流经济学的批判者,因而长期以来被主流经济学所边缘化。2008年这场"大衰退"令主流经济学界"重新发现"明斯基。然而,由于明斯基所构想的经济图景或世界观、所遵循的方法论和相应的模型化表述方式以及所主张的政策含义都与主流经济学格格不入,因而纵使主流经济学研究呈现出向明斯基洞见靠拢的趋向,也注定了明斯基的思想无法被主流经济学所真正理解和吸收,以至于依旧徘徊在主流思想的边缘。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黎力   任维伟  
经济思想史上就“银行和金融危机”主题存在两大对立的研究传统。主流的金融中介观和“金融加速器”理论引入信息不对称,以被动且外生的方式解释银行和金融危机。该分析范式得到了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认可。然而,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主流经济学却一反常态地采用非正统的明斯基范式来修缮其叙事框架。明斯基以根本的不确定性为基点,从银行信贷创造观出发,提出内生经济周期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比较研究表明,尽管两大传统在银行行为理论、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理论,以及更深层次的货币本质观上存在实质性分歧,但以信息不对称为情境预设的主流范式与以根本的不确定性为情境预设的明斯基范式并不构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一方面,主流的信息进路为有关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做出了深刻贡献;另一方面,应适当借鉴明斯基的洞见,以补充和改进主流的研究进路,甚至对二者进行必要的综合。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李黎力   任维伟  
经济思想史上就“银行和金融危机”主题存在两大对立的研究传统。主流的金融中介观和“金融加速器”理论引入信息不对称,以被动且外生的方式解释银行和金融危机。该分析范式得到了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认可。然而,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主流经济学却一反常态地采用非正统的明斯基范式来修缮其叙事框架。明斯基以根本的不确定性为基点,从银行信贷创造观出发,提出内生经济周期的“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比较研究表明,尽管两大传统在银行行为理论、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理论,以及更深层次的货币本质观上存在实质性分歧,但以信息不对称为情境预设的主流范式与以根本的不确定性为情境预设的明斯基范式并不构成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一方面,主流的信息进路为有关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做出了深刻贡献;另一方面,应适当借鉴明斯基的洞见,以补充和改进主流的研究进路,甚至对二者进行必要的综合。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黎力  
"大衰退"之后明斯基经济思想的复兴,与其独特的研究方法论密切相关。秉承着方法为图景服务的方法论原则,为了研究自己所设想的复杂而不断演化的发达金融资本主义经济图景,明斯基从整体上采用了制度的、演化的和历史的分析方法,依靠深入实践的参与观察,运用文字语言的叙述性方法,以辩证的视角来捕捉和阐释。具体而言,针对图景当中的要素特征,明斯基遵循了一条宏观-微观-宏观的研究进路。首先从宏观着眼,运用非均衡分析法来讨论图景当中内在的非均衡力量和趋势,并运用现金流分析方法将该图景抽象成一个现金流网络,然后从广义理性行为模式出发,剖析微观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和现金箱状况,最后探讨其宏观上的金融不稳定效应。这些与主流截然不同的研究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明斯基思想长期被忽视和压制,但在未来的经济学重建中却亟需大力重视和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李黎力  
大衰退之后明斯基经济思想的复兴,与其独特的研究方法论密切相关。秉承着方法为图景服务的方法论原则,为了研究自己所设想的复杂而不断演化的发达金融资本主义经济图景,明斯基从整体上采用了制度的、演化的和历史的分析方法,依靠深入实践的参与观察,运用文字语言的叙述性方法,以辩证的视角来捕捉和阐释。具体而言,针对图景当中的要素特征,明斯基遵循了一条宏观-微观-宏观的研究进路。首先从宏观着眼,运用非均衡分析法来讨论图景当中内在的非均衡力量和趋势,并运用现金流分析方法将该图景抽象成一个现金流网络,然后从广义理性行为模式出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军锋  殷婷婷  
行为经济学兴起有助于主流经济学形成层次更高的逻辑演绎体系。本研究探讨其对主流经济学基础的影响,认为:(1)他涉偏好与概率框架下的传递性公理弱化为有限理性提供了公理化基础;(2)使人类经济循环过程扩展到"土地加劳动到商品再到劳动"图式;(3)异质性引发的互补性使得在选择空间中平移局部框架形成全局(一般)框架的途径不再可行;(4)局部框架和一般框架的联系基础转化为描述人类选择的局部框架的形式不变性。行为经济学使得基于人类个体选择行为的可传递性的主流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致性遭到破坏,同时也提供了基于个体选择行为的局部描述框架的形式不变性来重建主流经济学理论体系一致性与自洽性的方法与途径。本文对促进现代...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春玉  丁涛  
西方流通理论的相关研究多受美国制度经济学的影响,并随着它的兴衰而浮沉。新古典经济学成为学术主流后,制度经济学被边缘化,流通理论的发展也日渐式微。我国流通理论之所以陷入贫困也与西方新古典经济学的冲击有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新古典经济学受到日益严峻的挑战,而非主流经济学更加活跃。非主流经济学重视对商品流通过程的研究,因而为流通经济学的复兴创造了历史机遇。由于西方的流通理论已经演变为宏观营销学,文章还分析了制度经济学等非主流经济学的兴起对西方宏观营销研究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灵灵  
2014年6月13日至21日,第五届明斯基夏季研讨会(Hyman P.Minsky Summer Seminar)在美国巴德学院利维经济研究所顺利举办。其时,笔者正在美国访学,有幸参与了这场学术盛会。在为期九天的会议里,来自美国、中国、德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巴西、印度、意大利、西班牙、芬兰、爱尔兰、希腊、墨西哥、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国的70多位经济学者及研究生在阐释海曼·明斯基(Hyman P.Minsky,1919—1996)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就资本主义经济的现状、主流经济学的缺陷、金融不稳定性与经济危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联、就业与劳动力市场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一...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朱富强  
任何经济理论和政策都必然具有特定目标和利益取向,这导致了不同经济学理论往往得出不同的经济政策指向,也表现为不同经济学说流派对特定群体的利益反映。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试图借助数学逻辑来表明其理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数学措辞也只不过是一种增强论点说服力的"暗喻",目的在于掩盖其内在的价值判断和利益取向。事实上,现代主流经济学根基于自然主义思维、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观以及边际主义分析方法等之中,从而内含了维护现状的意识形态;相应地,现代职业经济学家往往具有强烈的保守主义特性,以致不能、不愿也不敢触及现实社会中的问题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朱富强  
任何经济理论和政策都必然具有特定目标和利益取向,这导致了不同经济学理论往往得出不同的经济政策指向,也表现为不同经济学说流派对特定群体的利益反映。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试图借助数学逻辑来表明其理论的客观性和科学性,但数学措辞也只不过是一种增强论点说服力的"暗喻",目的在于掩盖其内在的价值判断和利益取向。事实上,现代主流经济学根基于自然主义思维、社会达尔文主义社会观以及边际主义分析方法等之中,从而内含了维护现状的意识形态;相应地,现代职业经济学家往往具有强烈的保守主义特性,以致不能、不愿也不敢触及现实社会中的问题。现代主流经济学尽管内含特定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却刻意地运用数学模型来包装成一种客观科学,就成了一种以客观和中立为借口抵制批判的"数学骗术",最终将使经济学科退化为一门"伪科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成全  
西方主流经济学基础是经验主义哲学。经验主义哲学最早的表现是英国古典经验主义 ,1 9世纪中叶以后表现为科学哲学。本文首先考察了在经济学史中大多数有成就的经济学家对哲学的十分熟悉 ,甚至有的就是经验主义哲学家。其次考察了自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一些科学哲学家全面主动地介入经济学家关于经济学基础的哲学反思 ,即考察了经济学哲学的争论及其成果。最后 ,深入地考察了经验主义哲学内在的认识论特质和西方主流经济学、科学哲学和经济学哲学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袁丽静  
关于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观点,循环经济与主流经济学并不矛盾。早在古典经济学时代自然资源和环境就被视作同土地和劳动一样具有稀缺性的生产要素,资源价值补偿一直是主流经济学研究的内容之一,而且循环经济的理论发展和实践推广也依赖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计量工具,因此二者的一致性远远大于分歧。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恂诚  
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一般性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西方社会,而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非经济因素不同于西方社会,假设条件不符,因此不能简单、直接地照搬这些理论来分析近代中国,必须先进行适用性检验,如果可能的话,需要进行假设条件的创造性转化。中国的经济史学的一般目标,是在研究近当代中国经济史时,对经济学理论进行限制、校正和还原,研究被一般性理论所抽象掉的非经济因素,即历史文化特征、制度约束条件等。本文反对把经济理论看成是无条件的、不变的和绝对的,认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者不应满足于用中国的历史数据来证明某个西方经济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或者模仿西方学者发表过的某篇论文的样式,来一个"拷贝不走样"的"中国版",并认为不宜用现代经济理论去分析经济发展基础和约束条件完全不同的古代社会。中国的经济史学的最高目标是理论、历史、统计三者高度融合,参与开创适用于近代中国和当代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学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