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27)
2023(4527)
2022(3794)
2021(3742)
2020(3133)
2019(7302)
2018(7020)
2017(12791)
2016(6951)
2015(8095)
2014(7732)
2013(7951)
2012(7657)
2011(7215)
2010(6949)
2009(6434)
2008(6398)
2007(5409)
2006(4745)
2005(4529)
作者
(21013)
(17821)
(17515)
(17135)
(11531)
(8571)
(8154)
(7110)
(6952)
(6429)
(6193)
(5965)
(5940)
(5912)
(5769)
(5619)
(5372)
(5245)
(5112)
(5043)
(4745)
(4368)
(4274)
(4048)
(3972)
(3959)
(3941)
(3770)
(3756)
(3691)
学科
(32105)
经济(32079)
方法(15097)
管理(14843)
数学(14226)
数学方法(14166)
(13904)
中国(12722)
(9460)
贸易(9455)
(9369)
企业(9369)
(9342)
(7883)
(6480)
(6330)
(6035)
(5733)
银行(5728)
(5640)
关系(5510)
(5476)
(5320)
金融(5319)
业经(5032)
农业(4967)
环境(4931)
(4682)
(4424)
出口(4421)
机构
大学(106057)
学院(102401)
(52042)
经济(51354)
研究(45552)
中国(35464)
管理(34509)
理学(29429)
理学院(29037)
管理学(28631)
管理学院(28440)
科学(26526)
(24322)
(23695)
研究所(22558)
(21200)
(20401)
中心(19284)
经济学(18289)
财经(17517)
农业(16571)
经济学院(16555)
(16352)
(16272)
北京(15674)
科学院(14887)
业大(14815)
(13378)
财经大学(13265)
(12850)
基金
项目(70097)
科学(54954)
基金(53298)
研究(49035)
(48641)
国家(48317)
科学基金(39492)
社会(33282)
社会科(31712)
社会科学(31707)
基金项目(26719)
自然(24409)
自然科(23910)
自然科学(23901)
资助(23557)
自然科学基金(23523)
(23254)
教育(21919)
(21760)
中国(17780)
(17577)
编号(16917)
重点(16534)
国家社会(15764)
(15718)
教育部(14707)
成果(14566)
(14173)
科研(13871)
创新(13546)
期刊
(51992)
经济(51992)
研究(33104)
中国(21394)
学报(20225)
(18138)
科学(17385)
大学(14628)
(14357)
学学(13703)
农业(13045)
管理(12865)
经济研究(10294)
(10013)
金融(10013)
财经(9356)
(9228)
世界(8854)
国际(8536)
(8220)
教育(8206)
(8067)
问题(7348)
技术(7038)
统计(5807)
业经(5776)
技术经济(4958)
(4680)
(4625)
图书(4599)
共检索到1576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常青山  包振民  潘洁  王伟继  郭福生  龚振华  
:以海捕中国对虾为材料 ,利用多聚酶链反应 (PCR)技术和核酸探针技术 ,对从中国对虾杆状病毒核酸随机文库中筛选的 4个片段 (大小分别为 80 0 ,1 1 0 0 ,1 5 0 0 ,2 5 0 0bp)用地高辛标记作为探针 ,进行斑点杂交 ,检测对虾杆状病毒。结果表明海捕中国对虾的鳃、中肠、肝胰腺、卵巢等组织检测为阳性 ,肌肉组织为阴性。实验表明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存在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涂小林  钟江  高双诚  王颖  乐云仙  朱学宝  
从患暴发性传染病的中国对虾组织中分离了一种病毒,经差速离心、密度梯度离心及Shepharose2B柱层析纯化了一种形状为杆状的病毒。提纯病毒核酸电泳为一条带,分子量为20kb。将提纯病毒免疫新西兰兔获得较高效价的抗血清并初步建立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方法。可在六小时内完成对样品的检测,检测灵敏度达60纳克(ng)。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细法  吴定虎  黄槐  池信才  陈平  
应用超薄切片技术,研究班节对虾卵细胞和各变态期病毒及其包涵体的分布和超微结构。在糠虾前期各期未找到病毒,而糠虾后期各期的肝和中肠上皮细胞核中则有典型的病毒及其包涵体存在。这提示着MBV可能不经由卵细胞传播给子代。病毒粒子单个散在于核质和包涵体基质中,一端钝圆,另一端稍尖,形似葵花子,而不是如文献所言的长圆柱体,长度270—300nm,直径平均75nm,由囊膜、衣壳和核心三部分组成,囊膜上无纤突。这与文献上报道的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相仿,因此,所观察到的病毒应是MBV。这表明MBV分布地域波及我国大陆南方沿海。此外,作者所见的核衣壳是偏心位置,而非居中排列,并指出这有利于核衣壳更快进入靶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贵生  何建国  吴冰  江静波  
利用组织切片法研究了斑节对虾杆状病毒 (MBV)在养殖早期斑节对虾及养成期斑节对虾中肠腺各部位的分布特点。斑节对虾的中肠腺可分为头部、亚头部、中部、亚尾部和尾部等 5个部分 ,其上皮细胞包括E细胞、F细胞、B细胞和R细胞等 4种类型。头部和尾部均以E细胞为主 ,亚头部、中部和亚尾部均以R细胞为主。在感染度较轻的样本中 ,MBV一般只感染F细胞、R细胞和B细胞。感染度较重时 ,E细胞也同时受累。在养殖早期虾和养成期虾中 ,MBV相对感染度在中肠腺各部分的分布均以中部最高 ,而且以中部的中间最高 ,离中部越远 ,相对感染度越低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晓玲  黄倢  王崇明  于佳  陈碧鹃  杨丛海  
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对中国对虾亲虾的人工感染宋晓玲,黄倢,王崇明,于佳,陈碧鹃,杨丛海(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266071)关键词中国对虾,亲虾,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杆状病毒,人工感染,温度效应ARTIFICIALINFECTIONOFBROODS...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汝少国  姜明  李永祺  贾翠红  
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垂直传播途径的研究对切断病毒的传播途径,培育健康的对虾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利用电镜技术,对中国对虾亲虾的卵巢、卵细胞和无节幼体、状幼体、糠虾、仔虾、幼成虾进行病毒检测,结果发现卵巢和卵细胞中有似病毒粒子,无节幼体、糠虾、仔虾、幼成虾有杆状病毒感染,并初步探讨了中国对虾杆状病毒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郑国兴  
不同家系的万氏对虾对对虾杆状病毒抗病力的差异郑国兴(东海水产研究所,上海200090)关键词对虾杆状病毒,万氏对虾,抗毒力,家系DIFFERENCEINRESISTANCETOEXPERIMENTALINFECTIONSWITHBACULOVIRU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于峰  朱姗颖  李兵  沈卫德  王文兵  
【目的】改进用于同源重组研究的制备杆状病毒DNA的方法。【方法】采用PCR方法从BmNPV中扩增出多角体基因,并在其两端引入Bsu36I酶切位点。将此片段克隆入转移载体pBacPAK8中,与线性化的杆状病毒DNA共转染昆虫细胞,获得重组病毒。该病毒能形成多角体,便于纯化,同时可以被Bsu36I酶切。该重组病毒的多角体纯化后被裂解,并提取病毒DNA。病毒DNA经Bsu36I酶切后,与含gfp基因的转移质粒共转染家蚕BmN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重组病毒的转染效率。【结果】BmNPV多角体基因克隆入转移载体pBacPAK8中后,与线性化的AcPak6及BmPak6DNA共转染sf细胞及BmN细胞,...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刘飞  张宝存  张晓华  黄倢  
本研究针对养殖对虾6种病毒,包括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肝胰腺细小病毒(HPV)、桃拉综合征病毒(TSV)、对虾杆状病毒(BP)和传染性肌肉坏死病毒(IMNV),选择各自的基因分别设计特异性引物和探针,首先进行了单一病毒的PCR验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同时特异性检测6种对虾病毒的多重PCR检测体系。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并进行特异性和灵敏度的验证。50μl反应体系,Mg2+的最佳浓度为5mmol/L,ExTaq酶最佳用量为3.75U,反应程序中最佳退火温度为55.5℃。6种病毒之间以及与对虾基因组都存在很好的特异性。最终经试验验证,该系统的检测灵敏度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袁哲明  游兰韶  
从亲本病毒及其启动子的选择 ,外源毒素基因、昆虫专性激素和酶基因、增效基因、标记基因、宿主反义RNA基因的引入 ,病毒自身基因的修饰以及重组病毒的安全性等方面综述了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彩平  龚晓明  杜念兴  
以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基因克隆质粒(pBS-LHRH)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基因的插入受体,使LHRH基因融合到HBsAg基因的3'末端(224位氨基酸处),实现HBsAg基因3'末端的Bgl Ⅱ与LHRH 基因5'末端BamH 切口按连续框架的融合。酶切分析得到大约740 bp的LHRH::HBsAg融合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融合基因阅读框架正确。将此融合基因经酶切位点改造,插入到家蚕核多角体病毒转移载体pBE 284的多克隆位点中。经酶切分析和southern blot鉴定,证实重组转移载体构建成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晓军  曹建斌  许成钢  付月君  张志云  梁爱华  
苜蓿银蚊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作为新型生物杀虫剂已应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对构建的重组杆状病毒(AcMNPV-BmKIT-Chi)进行了杀虫活性和生物安全性初步研究。结果显示,重组病毒和野生型病毒的LC50分别为7.5×102,3.3×104PIBs/mL,重组病毒比野生型病毒具有更好的杀虫活性;检测了该重组病毒和野生型病毒对小鼠的易感性,所试小鼠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反应,高剂量重组病毒灌胃小鼠的脾脏增大,小鼠胸腺、脾、肾组织切片未有异常,重组病毒对小鼠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倩  
通过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苜蓿丫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ple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基因组第30开放阅读框(ac30)及其同源基因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利用ET-重组技术构建ac30缺失突变体,探讨其在AcMNPV感染Sf-9细胞时的功能。结果表明:ac30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为1 392bp,GC含量为43%,编码氨基酸463个,预计分子质量为54.7ku。从转染或感染的病毒生长曲线变化趋势来看,ac30的缺失对病毒产生有感染力的BV粒子没有影响,说明ac30基因是AcMNPV病毒在Sf-9细胞复制中的非...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细法  吴定虎  黄槐  陈平  
本文用改良的电镜固定液和新包埋剂制备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健康和感染MBV的肝胰腺上皮细胞的超微病理变化,结果发现感染细胞的核质中有1个或多个包涵体和大量病毒粒子。随着包涵体和MBV粒子增多,核染色质凝聚,核膜局部扩张,部份破裂,甚至完全消失,直至整个核崩解,使得MBV和包涵体游离出来。胞质水肿,内质网髓鞘样变性,滑面内质网增生,脂滴增多,线粒体绒团样变性和并发细菌混合感染。作者认为核内包涵体和病毒大量存在,并引起严重病变,可用于诊断草虾病毒病的特征性指标之一,而细菌混合感染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指标之一。肝胰腺脂肪代谢障碍有可能影响病后草虾的正常生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田飞鹏  曹轶梅  卢曾军  孙普  高云英  刘在新  
构建共表达O型口蹄疫病毒(Foot and mouth disease virus,FMDV)衣壳蛋白前体P12A和蛋白酶3C的重组杆状病毒,为进一步研究FMDV空衣壳抗原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奠定基础。从质粒T-OP1中扩增出编码O型FM-DV衣壳蛋白前体的P12A基因,并将其插入到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FastDual-3C的PH启动子之下,构建重组杆状病毒转移载体pD-P12A3C。通过在大肠杆菌内转座重组,获得重组杆粒B-P12A3C,转染Sf9细胞,获得表达O型FMDV衣壳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经增殖并感染Sf9细胞后,通过双抗体夹心ELISA方法及间接免疫荧光来检测目的蛋白的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