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78)
- 2023(7828)
- 2022(6364)
- 2021(5599)
- 2020(4566)
- 2019(10103)
- 2018(9621)
- 2017(17644)
- 2016(9733)
- 2015(10434)
- 2014(9804)
- 2013(9751)
- 2012(8928)
- 2011(8001)
- 2010(7719)
- 2009(6904)
- 2008(6761)
- 2007(5885)
- 2006(5152)
- 2005(4405)
- 学科
- 济(37126)
- 经济(37078)
- 管理(28217)
- 业(26334)
- 企(20487)
- 企业(20487)
- 方法(17358)
- 数学(15613)
- 数学方法(15462)
- 学(11588)
- 农(11025)
- 中国(9874)
- 财(9798)
- 贸(8927)
- 贸易(8926)
- 环境(8826)
- 易(8708)
- 业经(8577)
- 农业(7586)
- 技术(6689)
- 制(6311)
- 划(6280)
- 地方(6101)
- 务(5739)
- 财务(5735)
- 财务管理(5720)
- 融(5617)
- 金融(5616)
- 银(5606)
- 银行(5555)
- 机构
- 大学(141485)
- 学院(139221)
- 济(56143)
- 经济(55169)
- 研究(53324)
- 管理(51356)
- 理学(45431)
- 理学院(44865)
- 管理学(43911)
- 管理学院(43692)
- 中国(38216)
- 科学(37418)
- 农(36925)
- 京(30195)
- 农业(29817)
- 业大(29775)
- 所(28801)
- 研究所(26991)
- 中心(23546)
- 财(22725)
- 江(20117)
- 农业大学(19835)
- 院(19700)
- 财经(18768)
- 北京(18584)
- 省(17381)
- 经(17368)
- 经济学(17271)
- 室(17215)
- 科学院(16922)
- 基金
- 项目(105713)
- 科学(82139)
- 基金(78640)
- 家(74127)
- 国家(73558)
- 研究(65596)
- 科学基金(61150)
- 自然(43650)
- 社会(43052)
- 自然科(42640)
- 自然科学(42622)
- 自然科学基金(41916)
- 基金项目(41901)
- 省(40956)
- 社会科(40897)
- 社会科学(40882)
- 划(36037)
- 资助(31492)
- 教育(28715)
- 重点(24588)
- 计划(23743)
- 发(22753)
- 创(22428)
- 编号(22395)
- 部(22288)
- 科研(21753)
- 科技(21352)
- 创新(21087)
- 业(20182)
- 国家社会(18838)
共检索到195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卓男 李欣彤 张新军 马恬恬 李傲 赵金月 王瑞红 魏雨泉
为探究高寒森林凋落物在不同海拔和坡向的分解动态,以西藏色季拉山的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simsii)凋落物为研究对象,在色季拉山设置3 500、3 700、3 900、4 100 m等4个梯度海拔以及西北坡(阴坡)和东南坡(阳坡)2个坡向,开展为期2年的凋落物掩埋试验,采用Olson模型明晰凋落物的降解规律,并结合木质纤维素的质量损失和土壤理化性质探究影响凋落物分解的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和坡向凋落物质量残留率均随分解时间增加而下降,分解2年后不同海拔的质量残留率为36.65%~75.99%;凋落物分解速度基本呈阴坡大于阳坡的趋势,其中海拔3 700 m阳坡处分解速度最快、半衰期和周转期最短;木质纤维素的质量损失也基本呈阴坡大于阳坡的趋势,且木质素分解程度最大,对凋落物质量损失的贡献超过50%;土壤中碳氮磷钾营养元素含量主要受坡向和凋落物分解时间的影响,在不同海拔间差异较小;海拔、坡向、分解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均对凋落物分解有显著影响(P<0.01),土壤含水率和碳氮比也是影响凋落物分解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可为高寒森林凋落物分解规律及影响因素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海拔 坡向 凋落物 分解 高寒森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周艳 陈训 韦小丽 伍庆 李朝婵
【目的】"百里杜鹃"是全国唯一以保护杜鹃花科杜鹃属植物为对象的自然保护区,迷人杜鹃是保护区内重要的保护树种。本文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控制相结合,阐明凋落物,迷人杜鹃幼苗更新和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野外踏查百里杜鹃林迷人杜鹃群落不同厚度凋落物下幼苗更新情况;采用人工模拟用凋落物厚度和播种位置的试验,探讨凋落物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物理影响;以迷人杜鹃为主的凋落物水浸提液的乙醚相、乙酸乙酯相和正丁醇相溶液浇灌进行迷人杜鹃种子萌发试验,并对三相溶液进行GC-MS检测,探讨凋落物对迷人杜鹃种子萌发影响的生物化学原因。【结果】自然条件下,过厚的凋落物影响迷人杜鹃幼苗更新,凋落物厚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迪 李良良 张红军 张建利 李苇洁
【目的】探明贵州百里杜鹃生态旅游区马缨杜鹃凋落花朵的利用强度阈值,为景区合理利用凋落花朵、平衡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分析不同花叶质量配比(T_1,花叶配比为0∶10;T_2,花叶配比为1∶9;T_3,花叶配比为3∶7;T_4,花叶配比为5∶5;T_5,花叶配比为10∶0)的凋落物分解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凋落混合物中,当花叶配比为3∶7时,土壤细菌和真菌的数量最多,分别为150×10~5个/g和165.57×10~3个/g;纯叶片处理的土壤放线菌数量最多,为21.89×10~3个/g;土壤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量随分解进程推进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分解240 d时达最大值;不同花叶配比处理相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不同种类的土壤酶之间变化规律不同;在所有处理中,纯叶片处理的土壤脲酶活性及纤维素酶活性最高,分别为2.605和1.059 mg/g;花叶配比为3∶7时,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为122.7 mg/g;花叶配比为1∶9时,土壤蔗糖酶活性最高,为54.49 mg/g。【结论】马缨杜鹃花叶凋落物中花的质量占比小于30%时,土壤微生物量和土壤酶的活性较高,是最佳土壤微生物环境的凋落物的利用配比。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刘倩 郑翔 邓邦良 郑利亚 黄立君 王书丽 张令 郭晓敏
以江西省武功山海拔1 6001 900m的山地草甸为对象,对不同海拔下,凋落物全磷、土壤全磷、土壤有效磷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相互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海拔梯度下凋落物全磷、土壤全磷、土壤有效磷分别是0.503.53、0.281.29、0.1917.47mg·kg(-1)。土壤全磷的含量随着海拔的逐渐增加,呈现出"U"型的分布规律,在海拔1 7001 800m处含量较低。不同物种之间的全磷含量具有明显差异,芒(Miscanthus sinensis)、中华苔草(Carex chinensis)、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卓男 张新军 王瑞红 李傲 李欣彤 魏雨泉
为探究高寒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揭示海拔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本研究于西藏色季拉山3 500~4 300 m海拔梯度开展为期一年的凋落物掩埋实验,结合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不同海拔凋落物降解规律来分析,阐明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凋落物分解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海拔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相对稳定,优势菌门丰度受总氮、碳氮比显著影响(P<0.05);土壤含水率、碳氮比显著影响真菌优势菌门变化(P<0.05);细菌和真菌群落的α-多样性指数均受海拔、凋落物降解及二者交互作用的显著影响(P<0.001)。高海拔(4 100和4 300 m)和低海拔(3 500、3 700和3 900 m)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别具有一定相似性,而不同海拔细菌和真菌共生网络复杂程度差异较大;掩埋1年后,凋落物在不同海拔的降解率为28.2%~45.2%,碳氮比与凋落物降解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研究发现,海拔、碳氮比、土壤含水率均对细菌、真菌群落演替和凋落物降解率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真菌群落较细菌群落对凋落物降解贡献更大。本研究可为色季拉山高寒森林不同海拔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凋落物降解规律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海拔 细菌 真菌 凋落物 降解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瑞强 黄志群 何宗明 万晓华 余再鹏 郑璐嘉 肖好燕
【目的】研究米老排和杉木凋落叶分解及其对根系去除的响应,探索根系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从而为森林经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福建南平峡阳林场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各个林分中分别设置3个20 m×20 m的试验小区,在每个试验小区各设置对照和根系去除处理。利用网袋法研究凋落叶的分解。【结果】分解16个月后,根系去除处理下米老排和杉木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32.3%和33.4%,与对照处理(38.1%和38.7%)相比,分别降低了15.3%和13.1%;树种、处理、时间、树种与时间的交互效应对凋落叶质量损失率均有显著影响,2种凋落叶的质量损失率在分解初期(0~8个月)差异显著,分解后...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琴 林天喜 王贵春 孙国文 范秀华
以位于中国东北吉林蛟河的天然红松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中主要树种的凋落物分解速率和分解过程研究中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内容包括该生态系统中常见的红松、蒙古栎和色木槭的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在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动态和凋落物的混合效应及其机制等。本研究使用的具体方法为凋落物降解袋法。结果表明:1)凋落物中各种营养元素的初始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初始氮、磷含量与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呈正相关。2)不同树种凋落物的失重率之间差异显著,且均随时间进程增大,但是和时间不成线性关系。3)在整个分解进程中,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开始时明显升高,中后期以后逐渐平稳。4)单一凋落物分解中,阔叶凋落物的分解速率高于...
关键词:
凋落物分解 混合效应 分解速率 营养动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艳萍 刘胜利 陈玉珍 卢存福
依托扫描电子显微技术,研究了长白山高山珍稀濒危植物牛皮杜鹃、毛毡杜鹃及苞叶杜鹃的叶片结构,分析了其对高山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3种杜鹃叶片均为异面叶,具表皮附属物。上表皮由1~2层细胞组成,有角质层,无气孔器;下表皮由1层细胞组成,有气孔器分布。栅栏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有2~8层,海绵组织细胞间隙大,中脉维管束为圆形外韧型。此外,叶片的表皮附属物类型,气孔器特点,海绵组织细胞排列方式等差异明显。3种杜鹃植物的扫描电镜结构特征,既为种间鉴别提供了依据,也反映了其对高山环境的适应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李亚 杨万勤 李晗 倪祥银 何洁 吴福忠
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以川西高山森林典型乔木(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和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和灌木(高山杜鹃Rhododendron lapponicum和康定柳Salix paraplesia)凋落物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林窗中心到郁闭林下不同生境(林窗中心、林冠林窗、扩展林窗和郁闭林下)中凋落物第一年分解不同关键时期(雪被形成期、雪被覆盖期、雪被融化期和生长季节)可溶性碳的动态特征。结果表明:6种凋落物可溶性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在冬季含量增加而在生长季节含量降低,而可溶性无机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俊强 郭瑞红 李东升 李东 李金功 朱保坤 韩士杰
氮沉降和降水减少耦合作用对我国北温带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还知之甚少,通过常规的凋落物分解袋法进行了对照(CK)、施氮(N,50 Kg/(hm2·a))、降雨减少(RP,-30%)和降雨减少加施氮(RP+N)4个处理对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主要树种叶凋落物分解和碳、氮元素动态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分解95%需要6.025~15.167年,椴树的分解速率最快,其次是蒙古栎,红松最慢,三者混合后分解率介于期间。分解系数结果显示:施氮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紫椴叶凋落物的分解;施氮对红松凋落物和混合凋落物分解则表现出抑制作用;降雨减少对分解表现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干旱情况下施氮后4种凋落物的分解系数介乎氮沉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唐轶琳 周本智 邓宗付 唐荣清 王小明 葛晓改 曹永慧
2008年6月至2011年12月,通过对江西大岗山不同海拔高度(低海拔350 m,高海拔650 m)毛竹林凋落物的定位观测,分析研究了该地区毛竹林的凋落大小年周期、凋落进程以及凋落量受海拔高度的影响等。结果表明:(1)观测的2个海拔高度对毛竹林凋落量的影响不显著。观测期间,高海拔、低海拔年平均凋落量为(1 695.05±87.23)kg.hm-2。(2)毛竹林凋落大小年周期与日历年并不吻合,是跨年度的,持续时间12个月左右,周期的分界点在每年的6月前后,且小年的四季变化较大年更明显,仅春夏两季凋落量就占全年总凋落量的68.71%72.39%。(3)2008年初的特大冰雪灾害对毛竹林产生一定程度...
关键词:
毛竹林 海拔 凋落周期 凋落动态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建文 徐长林 杨海磊 肖红 柴锦隆 周洋洋 潘涛涛 鱼小军
为深入理解放牧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冷季牧场凋落物分解及C、N、P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不同放牧强度下冷季牧场凋落物现存量及C、N和P化学计量特征动态。结果表明,凋落物现存量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轻度(22.50个羊单位·hm(-2))、中度(26.25个羊单位·hm(-2))、重度(32.04个羊单位·hm(-2))放牧草地凋落物现存量依次为45.72125.52、17.3256.6、8.6430.96g·m(-2)。放牧季随时间推移各放牧强度下现存凋落物的C含量逐渐降低,同一时期现存凋落物C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徐秋芳 钱新标 桂祖云
杉木、马尾松和檫树3种林木凋落物室内混土培养的结果表明:杉木、马尾松凋落物分解造成土壤pH值下降;杉木凋落物的分解还使土壤水解氮和有效磷缺乏,而檫树和马尾松处理则能提供比对照更多的有效养分。3类凋落物分解均能显著增加过氧化氢酶、脲酶、纤维素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其中檫树处理的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最强。杉木凋落物并未使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于其他处理,但它能很好激活纤维素酶的活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邓小文 张岩 韩士杰 李晓峰 李考学 李雪峰
该文研究了外源氮对长白山红松凋落物早期分解的影响,并对不同海拔红松凋落物分解过程对外源氮输入的响应进行了比较.实验共包括3个外源氮梯度(03、0和50 kg/(hm2.a),NH4NO3).13周的培养实验后,研究结果表明,在红松凋落物分解的初期阶段,外源氮输入促进了其分解过程(P<0.05),接受高外源氮输入样品的分解量和呼吸速率显著高于低外源氮和对照样品;内源氮并不是影响不同海拔红松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素,木质素含量才是控制其分解的主要因子;外源氮对凋落物可溶性有机碳(DOC)的淋失都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可溶性有机氮(DON)淋失量的影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研究发现,尽管有部分外源氮淋失,但凋...
关键词:
外源氮 分解 早期 红松凋落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