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798)
- 2023(19388)
- 2022(15908)
- 2021(14599)
- 2020(12240)
- 2019(27599)
- 2018(27249)
- 2017(52265)
- 2016(27811)
- 2015(30983)
- 2014(30331)
- 2013(29665)
- 2012(26940)
- 2011(24057)
- 2010(24210)
- 2009(22053)
- 2008(21508)
- 2007(19184)
- 2006(16862)
- 2005(15331)
- 学科
- 济(120766)
- 经济(120645)
- 业(100645)
- 管理(90697)
- 企(88806)
- 企业(88806)
- 方法(49132)
- 数学(39324)
- 数学方法(38853)
- 业经(36248)
- 农(35911)
- 中国(34944)
- 财(33839)
- 地方(27394)
- 农业(25264)
- 制(24512)
- 技术(24202)
- 务(23635)
- 财务(23580)
- 财务管理(23543)
- 企业财务(22319)
- 贸(21620)
- 贸易(21602)
- 理论(21234)
- 银(20978)
- 易(20966)
- 银行(20937)
- 融(20752)
- 金融(20751)
- 行(20220)
- 机构
- 学院(386209)
- 大学(380103)
- 济(164116)
- 经济(161063)
- 管理(154455)
- 理学(132034)
- 理学院(130694)
- 管理学(128640)
- 管理学院(127905)
- 研究(126852)
- 中国(100989)
- 京(79771)
- 财(75958)
- 科学(74030)
- 农(62889)
- 所(61992)
- 财经(59706)
- 中心(59450)
- 江(59425)
- 研究所(55735)
- 业大(54610)
- 经(54397)
- 北京(49834)
- 经济学(49581)
- 农业(48846)
- 范(48657)
- 师范(48171)
- 州(47368)
- 院(46142)
- 经济学院(44684)
- 基金
- 项目(255396)
- 科学(204539)
- 研究(190409)
- 基金(186461)
- 家(161011)
- 国家(159551)
- 科学基金(139799)
- 社会(123917)
- 社会科(117700)
- 社会科学(117672)
- 省(101563)
- 基金项目(98468)
- 自然(88445)
- 教育(87525)
- 自然科(86538)
- 自然科学(86520)
- 自然科学基金(85024)
- 划(83944)
- 编号(76547)
- 资助(74500)
- 成果(60819)
- 发(59015)
- 创(58006)
- 重点(57170)
- 部(56294)
- 创新(53495)
- 课题(52781)
- 国家社会(51822)
- 教育部(49055)
- 业(48867)
- 期刊
- 济(186042)
- 经济(186042)
- 研究(114356)
- 中国(80454)
- 管理(63796)
- 财(61174)
- 农(58605)
- 科学(52753)
- 学报(52751)
- 教育(42469)
- 大学(42046)
- 融(40621)
- 金融(40621)
- 农业(40430)
- 学学(39655)
- 技术(37781)
- 业经(32823)
- 财经(29551)
- 经济研究(29181)
- 经(25580)
- 问题(24432)
- 业(24393)
- 技术经济(21386)
- 贸(19443)
- 现代(18784)
- 科技(18634)
- 商业(18456)
- 国际(18304)
- 世界(18266)
- 统计(17498)
共检索到5899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赵英钦 田伟健
文章基于高阶梯队理论,从研发国际化视角,以2008—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海归高管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雇佣海归高管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创新。进一步研究显示,随着海归高管人数的增加,企业更倾向于开展研发国际化战略,这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劳动密集型企业、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内部薪酬差距较小以及可以获取政府补助的企业雇佣海归高管对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更显著。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杜传忠 薛宇择
研发联盟、开放式创新作为企业研发创新的重要组织与模式,对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企业研发联盟“关系建立—联合创新—价值获取”的开放式创新阶段出发,实证检验了以企业作为研发主体的研发联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联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促进信息流通、缓解资源错配、提升创新能力三重机制得以实现,企业提高自主创新意识也有助于强化该作用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仅有以共同研发作为契约机制的研发联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提升效应,且提升效应在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不易被反向工程行业企业、东部地区、强知识产权保护地区以及中心城市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持续提升在研发联盟中实现的开放式创新广度和深度有助于规避联盟机会主义行为、提升联盟创新协同效应从而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正向影响。本文研究不仅为研发联盟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也为打造以企业作为研发主体的研发联盟与创新联合体、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对策启示。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淦未宇 刘曼
基于2011-2017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文章以海外经历作为高管文化特征的代理,从文化视角探索公司高管团队海外背景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海归高管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投入。受组织异质情境影响,当企业财务冗余水平和高管持股比例越高时,海归高管的创新促进效应越明显。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海归高管通过提升高管团队风险偏好和自信度促进创新投入。进一步研究表明,海归高管通过促进创新投入提升了发明专利申请量。此外,与海外工作经历相比留学经历更能促进企业创新,同时具备两种经历的高管对企业创新的作用则明显大于仅拥有单一海外经历的高管。文章从文化趋同视角拓展了对海归高管创新决策内在逻辑及其作用边界的理解,丰富了高管早期经历主题研究文献,也为合理评估国家公派留学、高端引智等政策的实际效果提供了微观企业层面的经验证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雷国雄 杨黎
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19年创新活动数据,采用面板交互效应模型,探究高管介入创新的方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管介入创新的方式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企业创新层级差异,具体而言,在引领性创新型企业中,高管以间接方式介入企业创新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而在一般性创新型企业中,高管直接参与创新更为适宜;机制分析发现,高管间接介入创新有助于促进企业基础研究,并且在引领性创新型企业中开展基础研究能显著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但是在一般性创新型企业中会产生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程度越高,高管采取引领方式间接介入创新更有利于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牛冲槐 曹海曼
从价值链视角出发,将装备制造业的研发创新活动划分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2006-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七个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数据,采用以产出为导向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方法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活动两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实证测评,以此来衡量装备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七个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较大差异;成果转化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明显低于技术研发阶段;技术进步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较为显著。本文结论可为装备制造业研发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提供参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盛明泉 蒋世战
以2007—2016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OP方法测量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检验高管股权激励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高管股权激励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传导路径上技术创新存在中介效应。在股权激励有效期越长、非国有的上市公司中,高管股权激励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明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罗超平 胡猛
采用Wind数据库互联网线上销售和上市企业数据,以企业创新为中介变量实证检验了互联网线上销售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互联网线上销售对制造业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提升作用,是新时期制造业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新动力,且该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进一步使用门槛回归模型证明互联网线上销售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呈现出显著的"边际效应"递减的非线性特征;(3)互联网线上销售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优于西部地区;(4)中介效应机制检验证明互联网线上销售可以通过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盛明泉 吴少敏 张娅楠
探索式创新作为技术进步的源头,对于企业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至关重要。利用2013—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探索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探索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拐点效应",且呈正"U"型,即当研发资源的投入处于低水平时,探索式创新对主营业务资源的占用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负面影响,但随着研究的推进及成果的显现,探索式创新会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2)异质性会对企业的创新动机与内部资源配置造成影响。按照产权性质分组,探索式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没有显著差异;按照行业性质分组,相对于非研发企业,研发企业的探索式创新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间"U"型关系更加明显。(3)税收优惠与内部控制质量提高有助于提升企业的资源禀赋和创新效率,进而能够有效缓解探索式创新给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带来的负面效应。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维涛 严伟涛 庄尚文
文章基于2002~2006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海关贸易数据库、WTO关税数据库等合并数据,从企业创新的角度,实证研究了进口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一方面,进口贸易自由化能够促进企业创新,最终能够导致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升,而且对国有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最大,对私营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最小。另一方面,中间产品进口贸易自由化不利于促进企业创新,最终导致企业生产率水平下降,而且对国有企业生产率的不利影响最大,对私营企业生产率的不利影响最小。
关键词:
进口 贸易自由化 创新 企业生产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巴曙松 白海峰 胡文韬
金融科技创新为金融资源合理配置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本文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利用中国33个省份2011—2018年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探究金融科技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进而具体分析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科技创新活力和金融科技创新规模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金融科技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在高技术密集型产业更加明显,而且其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只有当金融科技创新高于门槛值时,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才较为显著。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盛明泉 蒋世战 盛安琪
依据2007-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高管海外经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高管海外经历正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从内部制度环境角度来看,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薪酬制度越完善,高管海外经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越显著;从外部制度环境角度来看,高管海外经历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政府监管较好、存在机构投资者持股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更显著。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盛明泉 张娅楠 蒋世战
选取2010—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市场竞争对高管薪酬差距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高管薪酬差距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市场竞争强化了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但由于国有企业存在预算软约束以及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小,市场竞争的调节效应弱于非国有企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树宽 范雪媛 王泷 邵东 张铂晨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以2008—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从微观视角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内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绩效在数字化转型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机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企业数字化转型可以通过影响创新绩效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考虑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结论保持稳健。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明显。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海本禄 马昂
企业创新是资源分配和创新投入的有机统一。基于2003—2021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从创新广度和创新深度两个维度深入探讨企业创新活动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创新广度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创新深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异质性研究表明,相较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创新深度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加显著;相较于非高技术企业,高技术企业创新广度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倒U型关系曲线更加陡峭。进一步研究表明,高市场化水平情景下,创新深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显著;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情景下,创新广度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倒U型关系曲线呈现峰值提高、拐点左移的特点,创新深度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影响更显著,说明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地区企业创新效应更加显著,但随之而来的创新广度“门槛”问题也更加突出。由此,提出测度企业创新活动的新视角和新方法,进一步揭示不同市场化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下企业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与实施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史丹 孙光林
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标志、核心是创新,数据要素对于提升创新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试点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我国2009—2021年制造业和服务业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识别数据要素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因果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据要素显著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对服务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大于制造业企业;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据要素主要通过数字化变革和创新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间接影响。调节效应表明,产业融合与数据要素会共同发挥作用、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在中、高产业融合区域的作用效果没有显著差异,在低产业融合区域的效果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