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2)
2023(1861)
2022(1742)
2021(1614)
2020(1354)
2019(3211)
2018(3135)
2017(5038)
2016(3471)
2015(4106)
2014(4021)
2013(3863)
2012(3821)
2011(3608)
2010(3921)
2009(3138)
2008(3079)
2007(2629)
2006(2362)
2005(2009)
作者
(12273)
(10224)
(10093)
(9633)
(6921)
(5296)
(4671)
(4314)
(4053)
(3937)
(3887)
(3702)
(3683)
(3618)
(3557)
(3450)
(3402)
(3283)
(3248)
(3078)
(2920)
(2854)
(2743)
(2518)
(2466)
(2454)
(2453)
(2406)
(2294)
(2238)
学科
(9147)
经济(9144)
地方(5290)
(4790)
管理(4669)
(4533)
教学(4166)
理论(3534)
(3330)
(3029)
企业(3029)
学法(2977)
教学法(2977)
教育(2922)
中国(2744)
方法(2722)
学理(2698)
学理论(2698)
地方经济(2651)
数学(2437)
数学方法(2388)
农业(2311)
研究(2239)
环境(1954)
(1800)
(1745)
(1729)
及其(1722)
生物(1681)
业经(1632)
机构
学院(47053)
大学(45827)
研究(20579)
(17015)
科学(16456)
(15929)
农业(13716)
中国(12694)
业大(12492)
(12345)
研究所(11582)
(11530)
管理(11508)
(11213)
经济(11170)
(10254)
理学(9821)
理学院(9517)
农业大学(9150)
管理学(9103)
技术(9092)
管理学院(9020)
中心(8756)
(8542)
实验(7658)
(7643)
(7456)
实验室(7340)
师范(7247)
(7159)
基金
项目(34747)
科学(24698)
研究(22107)
基金(21553)
(20765)
国家(20570)
(17821)
科学基金(15937)
(13670)
自然(12407)
自然科(12038)
自然科学(12025)
教育(11924)
自然科学基金(11800)
基金项目(11690)
(10677)
社会(10604)
社会科(9868)
社会科学(9862)
资助(9438)
编号(9183)
重点(9183)
科技(8876)
计划(8562)
课题(8545)
(7894)
成果(7684)
(7403)
(7371)
创新(6996)
期刊
学报(15645)
(15098)
经济(15098)
(14984)
中国(13988)
研究(11374)
教育(11143)
大学(10659)
科学(10559)
农业(10211)
学学(10182)
(5311)
业大(5296)
农业大学(4685)
技术(4565)
管理(4223)
(4054)
职业(3880)
(3873)
(3578)
(3519)
金融(3519)
资源(3464)
林业(3235)
自然(3119)
科技(2877)
中国农业(2749)
自然科(2685)
自然科学(2685)
业经(2632)
共检索到74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正凛  吴萍茹  高霞灵  
使用海带、江蓠浸渍光合细菌的不同浓度和时间对大小两种不同规格九孔鲍的生长效果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光合细菌促进养成鲍的生长效果 ,因海带、江蓠浸渍光合细菌的浓度和时间而异 ,浸渍浓度越大 ,浸渍时间越长 ,则其促进生长作用越明显 ;海带、江蓠浸渍光合细菌的浓度和时间分别为 15 0× 10 6(V/V)和 3h~ 4h或 2 0 0× 10 6(V/V)和 2h~ 3h的试验组鲍的平均壳长增长率都比对照组提高了 5 %以上 ,最高提高 11.5 %左右(P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英  关瑞章  汪琳  罗佳  
为研究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育苗期养殖水体细菌的群落结构,用细菌通用引物构建了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从文库中随机挑选31个克隆子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得到20个不同的RFLP带型.对代表性克隆子进行测序,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鲍苗养殖池水体中细菌遗传多样性非常丰富.主要分为3大类群: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和黄杆菌纲细菌,分别占58%、32%和10%.γ-变形菌纲细菌中以弧菌最多,包括已知的鲍病原弧菌,其次是海洋螺菌目细菌.α-变形菌纲细菌主要与GenBank库中未培养的克隆子序列最相似,其中红细菌科...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程璐  蔡俊鹏  
从汕尾健生鲍鱼养殖场成鲍养殖水体和消化道中分离筛选到22株弧菌,其中14株来自成鲍消化道,8株来自养殖水体。本文对这两种不同来源的菌株进行了致病因子(胞外酶及溶血毒素)的分析比较,同时采用API条带法对其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发现,消化道中除1株溶藻弧菌和3株最小弧菌外,其余均为河流弧菌;而水体中除副溶血弧菌和创伤弧菌各1株外,其他也均为河流弧菌。实验还发现,在5株胞外酶分泌能力最强的弧菌中,只有Sh031株是副溶血弧菌,另外4株(Bh14、Sh02、Sh08、Sh05)均为的河流弧菌。结果显示,无论是养殖水体还是消化道,河流弧菌都应视为一种海水养殖贝类(鲍)的主要条件致病菌,是能力较强的胞外致...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严正凛  关瑞章  胡家财  陈晓凤  刘兴  
九孔鲍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鲍养殖品种,研究它的精卵排放具有重要意义。试验通过使用过氧化氢、利血平、绒促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孕酮等5种药物,分别配制不同浓度梯度,对壳长6.0~8.0cm,体重约17.0~25.0g的九孔鲍亲鲍个体注射0.02ml溶液,以研究其催产效果。结果表明,过氧化氢的效果最好,利血平次之,绒促激素、促黄体素释放激素和孕酮3种药物在这次的试验浓度中都没有明显效果。设定的4个过氧化氢浓度:4.98×10-6ml/只、3.73×10-6ml/只、2.49×10-6ml/只和1.24×10-6ml/只,均可使雌、雄亲鲍较快地排放出精卵;尤其以4.98×10-6ml/只的浓度催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峰  柯才焕  周时强  
以单种培养的6种底栖硅藻和具有底栖习性的亚心形扁藻(Platymoras sp.)为饵料,培养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受精后12 d的早期稚贝并观察其生长和存活,培养期为28 d,目的是筛选能维持早期稚贝高存活率和生长率的藻种。实验结果表明,培养稚贝成活率最高的3个藻种由大到小依次是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Achnanthes javanica var.)、流水双眉藻(Amphora fluninensis)和亚历山大菱形藻(Nitzschia alexandrina),使稚贝生长最快的3个藻种由大到小依次是流水双眉藻、爪哇曲壳藻亚缢变种和亚历山...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广军  谢骏  余德光  
为了研究感染副溶血弧菌对杂色鲍体内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的影响,分别对九孔鲍足部注射浓度为5×105CFU/mL、5×106CFU/mL和5×107CFU/mL的副溶血弧菌悬浮液(剂量为0.1 mm/只),在注射前及注射后6 h、12 h、24 h、48 h9、6 h1、92 h和240 h足部取血,测定其血清中NO含量以及NOS活力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注射副溶血弧菌后九孔鲍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且NOS活力的最大值出现的较NO最大值早,证明注射副溶血弧菌可以诱导九孔鲍血清内NO含量和NOS活力的升高。为今后研究NO/NOS系统在软体类免疫中的作用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严正凛  陈建华  吴萍茹  高霞灵  
在自然光周期下 ,分别在高温长光照和低温短光照的两个季节 ,采用控制光照强度的方法进行对九孔鲍幼虫及幼鲍 5 0d左右培育的小型试验。结果表明 ,光照强度对附着基上摄食微藻的幼虫及幼鲍生长和存活等有重要的影响 ;对幼虫及幼鲍最适宜的光照强度 ,在高温长光照下为 70 0~ 12 0 0lx ,在低温短光照下为 130 0~2 0 0 0lx。选用适宜的光照强度在高温长光照和低温短光照下先后进行了 3次批量育苗试验 ,获得了与小型试验相同的结果。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黄勃  王林桂  李二超  
对人工养殖的、不同体长的杂色鲍与九孔鲍消化酶活力大小进行了研究。酶学分析表明,无论是杂色鲍还是九孔鲍,其纤维素酶随着鲍的体长的增大活性逐渐增强;淀粉酶随着其体长的增大活性逐渐减弱;脂肪酶活性均很小;九孔鲍的纤维素酶活力和淀粉酶活力均大于相同体长的杂色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俊明  胡景江  武杭菊  曹支敏  
通过摇瓶液体培养试验,对皱柄白马鞍菌液体深层培养中培养基成分、pH值、装液量及摇床转速、培养时间等对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培养基含小麦粉20 g/L、硫酸氨2g/L、MgSO40.5 g/L、KH2PO40.46 g/L、K2HPO41 g/L,最适pH 5.5-6.5,装液量300-400 mL/L,接种量5 mL培养菌液,温度26-28℃;摇床转速100 r/min,培养时间7 d。适宜条件下最大菌丝生物量可达5.867 g/L。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卢晓  李美真  徐智广  王翔宇  
将福建宁德海区人工养殖的脆江蓠分别于40、80、120、160、200μmol/m2.s光照下进行培养。测定其相对生长速率、干重、光合色素含量、光合作用速率等指标,并绘制光合作用曲线,计算其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结果表明,在低光照(40μmol/m2.s)下,脆江蓠呈现负生长,但光合色素含量较高;短期(7d)内,80~120μmol/m2.s的光照强度适宜脆江蓠生长,相对生长速率显著高于其他光强,光合色素含量也显著高于高光强各组;经长期(14~28d)培养,高光强(160~200μmol/m2.s)下的脆江蓠相对生长速率和光合色素含量逐渐升高,随光照增强,藻体干重不断增大,在200μmol/m2...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颜素芬  姜永华  严正凛  陈昌生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aquatilis)精子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九孔鲍精子的发生历经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和成熟精子5个阶段。其中精细胞的分化可分为5期,主要特点为:Ⅰ期,一些高电子致密颗粒参与顶体的形成;Ⅱ期,核形态由椭圆形到近圆形,再逐渐拉长为长圆柱状;Ⅲ期,核染色质以颗粒状形式凝集,最后向高电子密度均质状态转变;Ⅳ期,线粒体逐步融合、体积增大和嵴发达;Ⅴ期,中心体移动及鞭毛形成,胞质逐渐减少。成熟精子为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组成。通过观察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分析了其演变规律,同时与软体动物的其他种类...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昌生  钟幼平  吴永沛  蔡慧农  郭彩华  郑立盛  
九孔鲍摄食人工饲料的盐度范围为 2 0~ 38,其中较适宜的盐度范围为 2 5~ 35 ,在此盐度范围内 ,小规格鲍 (平均壳长 1 .30cm ,平均体重 0 .37g)的壳长日增长为 91 .5~ 1 0 2 .3μm ,日增重为 8.6 0~ 1 2 .5 5mg ;大规格鲍 (平均壳长 2 .6cm ,平均体重 2 .3g)的壳长日增长为 5 6 .30~ 81 .80 μm ,日增重为 1 2 .6 8~ 2 2 .48mg ,其最适生长的盐度为 30~ 35 ,存活率为 97%~ 1 0 0 %。九孔鲍所能忍受的盐度变化范围为 :日渐变幅度 (2 4h内盐度变化 )为 1 6 ;日...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饶小珍  陈寅山  林岗  许友勤  
在体外研究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血细胞的吞噬能力,初步了解九孔鲍血细胞的吞噬功能。结果表明,在室温20~22℃下,不同反应时间(30、60、90min)对血细胞吞噬作用的影响不显著;不同吞噬物比例(酵母聚糖与血细胞数量之比为2、5、10)对血细胞吞噬作用有显著影响,吞噬率和吞噬指数随着吞噬物比例的增大而上升。测定不同温度(10、20、30℃)下血细胞对酵母聚糖的吞噬作用,20℃时血细胞的吞噬率、吞噬指数最高;10℃与30℃时的吞噬率、吞噬指数均较低,但与20℃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电镜观察证实酵母聚糖颗粒位于血细胞的吞噬体内。在室温20~2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振荣  纪荣兴  颜素芬  陈昌生  钟幼平  姜永华  倪子绵  
对 1999年初春福建省东山县工厂化养殖九孔鲍中发生的流行性死亡 ,开展了九孔鲍的病理学研究 ,电镜下发现病鲍的肝脏细胞质中有大量具被膜 2 0面体、大小约为 10 0nm的病毒粒子。通过感染实验 ,推断该病毒是造成此次九孔鲍大量死亡的病原体 ;由于肝脏细胞的大量病变和坏死引起九孔鲍的大量死亡。该病毒的种类和分类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政强  陈昌生  战文斌  
为了解低氧胁迫条件下九孔鲍免疫防御因子的变化及机体抗病力变化,将九孔鲍置于不同的溶解氧环境中,观测相关免疫因子变化。结果显示,在水温为(22.1±1.3)oC,盐度为30.72±0.54,pH值为8.20±0.14的海水环境中,溶解氧含量由(7.49±0.14)mg/L下调至(2.53±0.16)mg/L后120 h内,平均体质量为(14.25±2.21)g的九孔鲍未见死亡,而每只鲍注射5.0×105CFU副溶血弧菌后120 h内实验鲍的累计死亡率高达91.11%±7.70%,比对照组(11.11%±3.83%)累计死亡率高出80%,血淋巴抑菌清除率下降至(3 340.47%±298.57%)...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