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8)
2023(1240)
2022(1103)
2021(1151)
2020(978)
2019(2308)
2018(2335)
2017(3804)
2016(2332)
2015(2691)
2014(2732)
2013(2783)
2012(2804)
2011(2509)
2010(2485)
2009(2345)
2008(2239)
2007(2003)
2006(1823)
2005(1716)
作者
(8334)
(7266)
(7219)
(6929)
(5256)
(3680)
(3314)
(2879)
(2741)
(2729)
(2704)
(2692)
(2630)
(2492)
(2468)
(2331)
(2292)
(2258)
(2148)
(2068)
(2014)
(1832)
(1823)
(1762)
(1703)
(1688)
(1680)
(1659)
(1650)
(1573)
学科
(8734)
经济(8730)
(4289)
管理(4002)
(3842)
方法(3758)
数学(3370)
数学方法(3265)
地方(3230)
(2644)
企业(2644)
(2490)
中国(1939)
农业(1734)
(1616)
贸易(1616)
(1530)
(1500)
地方经济(1410)
生态(1389)
业经(1329)
(1320)
水产(1314)
资源(1283)
环境(1265)
(1243)
(1208)
金融(1207)
理论(1170)
及其(1024)
机构
大学(33609)
学院(32877)
研究(16507)
科学(12808)
中国(11447)
(10343)
(10248)
(9674)
研究所(9570)
经济(9377)
管理(9353)
(8908)
农业(8219)
理学(7772)
(7661)
理学院(7614)
业大(7497)
管理学(7134)
管理学院(7068)
中心(7009)
(6844)
(6752)
(6498)
(6085)
研究院(5714)
实验(5596)
实验室(5343)
北京(5094)
重点(5078)
技术(5028)
基金
项目(24782)
科学(17784)
(16737)
基金(16688)
国家(16636)
研究(14618)
科学基金(12476)
(10147)
自然(9849)
自然科(9592)
自然科学(9587)
自然科学基金(9394)
(9226)
基金项目(8293)
资助(8112)
社会(7363)
社会科(6857)
社会科学(6855)
科技(6594)
计划(6474)
教育(6391)
重点(6190)
科研(5497)
(5441)
专项(5227)
(4922)
编号(4884)
课题(4663)
成果(4524)
(4511)
期刊
(11550)
经济(11550)
学报(10507)
研究(9470)
(8677)
科学(8395)
中国(7655)
大学(6951)
学学(6621)
农业(5884)
林业(3650)
(3491)
管理(3445)
教育(3428)
业大(3248)
(3061)
统计(2880)
技术(2622)
(2588)
金融(2588)
农业大学(2459)
(2373)
(2295)
资源(2261)
决策(2192)
科技(2128)
自然(1975)
图书(1865)
经济研究(1794)
(1765)
共检索到543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元文  薛莹  魏邦福  任一平  
根据2011年3月、5月、7月、9月和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底拖网调查资料,对5种主要鱼类[包括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短鳍(Callionymus kitaharae)、长吻红舌鳎(Cynoglossus lighti)、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的种群参数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这5种鱼类中,生长系数(k)最高的是方氏云鳚(0.76),其次是六丝钝尾虾虎鱼(0.70),其他3种鱼类的生长系数均小于0.60;总死亡系数(Z)最高的鱼种是方氏云鳚(4.62...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泓宇  张崇良  宋智启  雒凡舒  宋冰玉  王琨  
(魚銜)属(Callionymus)鱼类是海州湾地区常见的小型底栖饵料鱼类,但一直以来被渔业研究者忽视。本研究通过2011-2019年共18个航次的海州湾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3种常见的(魚銜)属鱼类,瓦氏(魚銜) (C. valenciennei)、绯(魚銜) (C. beniteguri)与李氏(魚銜) (C. richardsoni)的年际数量变化,并基于Bootstrap重抽样法,使用电子体长频率分析法(electronic length frequency analysis, ELEFAN)计算其von Bertalanffy growth function (VBGF)参数。结果表明,2011-2019年3种(魚銜)属鱼类在海州湾地区表现出了一定的数量下降与小型化趋势。绯(魚銜)的极限体长L_(inf)由21.60 cm下降至13.96 cm,生长参数K由0.39上升至0.52;瓦氏(魚銜)的极限体长L_(inf)由19.72 cm下降至19.35 cm,生长参数K由0.50下降至0.43。从2011年至2015年,李氏(魚銜)的极限体长L_(inf)由18.74 cm下降至14.91 cm,生长参数K由0.45下降至0.43。3种(魚銜)属鱼类总体上呈现极限体长L_(inf)缩短或生长参数K上升的趋势。本研究旨为(魚銜)属鱼类生长特征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并为渔业资源评估提供基本参数依据。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雪辉  邱永松  杜飞雁  孙典荣  王跃中  
渔业数据缺乏是渔业资源评估和管理面临的难题。本文以2006—2018年北部湾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体长频率数据为例,运用一种基于长度频率的贝叶斯生物量估计方法(LBB),估算二长棘鲷的渐近体长(L_(∞))、最适开捕体长(L_(c_opt))、相对自然死亡率(M/k)和相对捕捞死亡率(F/k)等种群参数。结果表明,2006—2018年间北部湾二长棘鲷的渐近体长平均为21.0 cm,最适开捕体长平均为12.6 cm,相对死亡率M/k、F/k、Z/k和开发率E分别为1.49、3.65、5.15和0.67。二长棘鲷的开捕体长和渐近体长的变化趋势一致,均呈下降趋势,且其生长速度有加快趋势。基于LBB估算的最适开捕体长和开发率与运用独立评估模型估算的结果基本一致。如果长度频率能代表资源开发阶段的长度组成,使用LBB估算的结果将较好地其反映真实情况。基于LBB的研究方法可为渔业数据缺乏情况下进行渔业资源评估提供借鉴。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淼娣  王雪辉  杜飞雁  孙典荣  王跃中  陈新军  邱永松  
为探究北部湾竹筴鱼(Trachurus japonicus)不同组距的划分对其种群参数和资源评估的影响。利用2006—2018年北部湾竹筴鱼叉长数据重构长度频率,通过逻辑斯蒂曲线拟合和长度贝叶斯生物量估算(length-based Bayesian biomass estimation method, LBB)方法,估算竹筴鱼的初次性成熟叉长(L_(50))、渐进叉长(L_(∞))、相对自然死亡率(M/k)、相对捕捞死亡率(F/k)、相对总死亡率(Z/k)、最适开捕叉长(L_(c_opt))、开发率(E)和相对生物量(B/B_(0))等种群参数。分析不同组距情况下种群参数差异。结果表明:(1)初次性成熟叉长范围为157~162 mm;(2)北部湾竹筴鱼种群参数平均值分别为L_(∞)=248 mm、M/k=1.38、F/k=6.92、Z/k=8.28和L_(c_opt)=156 mm;(3)北部湾竹筴鱼相对生物量B/B_(0)低于0.5,E大于0.5。(4)不同组距重构长度频率估算的种群参数结果有差异,且随组距的增大波动较为明显。研究表明,竹筴鱼生物量相对低且处于过度开发状态,同时建议今后以样本数量、长度组成和生物特性共同确定某种鱼类长度分组组距。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辉伍  段辛斌  熊星  罗宏伟  刘绍平  陈大庆  
2010年9月~2012年8月在长江上游攀枝花等9个采样点收集到长薄鳅(Leptobotia elongata Bleeker)样本1 528尾,基于体长频率数据采用世界粮农组织(FAO)开发的FiSAT II软件研究了长江上游长薄鳅的生长与种群参数。估算结果显示长薄鳅的极限体长(L∞)为656.1mm,生长系数(k)为0.15/a,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0)为-0.048a。采用Pauly的经验公式估算长薄鳅的自然死亡系数(M)为0.33(其中长江上游年平均水温为18.4℃),总死亡系数(Z)、捕捞死亡系数(F)和开发率(E)分别为0.85、0.53和0.62。2010~2011年长江上游长薄...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彭荣  左涛  万瑞景  林群  李显森  王俊  金显仕  
分析了2008年春末夏初(5月和6月)利用浮游生物网(孔径160和500μm)采集的莱州湾浮游动物样品,对此季莱州湾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个体粒级分布和生产力进行研究,构建了莱州湾浮游动物的标准生物量谱,并应用生物量谱理论Borgmann模型(1987)对莱州湾的渔业资源现存量进行了初步的估算。结果表明,5月和6月莱州湾浮游动物个体粒级(Log2含碳量)分布范围为-3~10。浮游动物的Sheldon型生物量谱的特征为:5月生物量高,表现为由双刺纺锤水蚤和中华哲水蚤、强壮箭虫构成的双峰曲线;6月生物量低,表现为由中华哲水蚤、强壮箭虫构成的单峰曲线。浮游动物混合粒级的日生产力和日周转率P/B值:5月...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宋业晖  薛莹  徐宾铎  张崇良  任一平  
根据2011及2013年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和胃含物分析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法和生态位重叠指数法等,研究了海州湾皮氏叫姑鱼、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三种石首鱼类的食物组成及其营养—空间二维生态位的重叠情况。结果显示,皮氏叫姑鱼属于底栖动物食性,主要摄食虾类、端足类和多毛类;小黄鱼属于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食性,主要摄食鱼类、虾类、头足类和磷虾;棘头梅童鱼属于底栖动物食性,主要摄食虾类、毛虾类、磷虾和糠虾。这三种石首鱼类的营养生态位宽度较为接近,其中小黄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度(2.69)和空间生态位宽度(2.78)均最高,皮氏叫姑鱼的营养生态位宽度(2.59)最低,而棘头梅童鱼的空间生态位宽度(2.42)最低。三种石首鱼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24~0.46,其中皮氏叫姑鱼与棘头梅童鱼的营养生态位重叠最高。它们的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19~0.30,表明这3种鱼在空间方面存在一定的分隔。它们的营养—空间二维生态位重叠指数为0.04~0.11,其中皮氏叫姑鱼与棘头梅童鱼的重叠指数最高,因此有可能发生激烈的食物竞争,而小黄鱼与皮氏叫姑鱼和棘头梅童鱼之间则可以通过营养和空间生态位的分化来降低种间竞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春明  
获取产品主要特征是成功运用参数成本估算的重要环节。文章综合考虑顾客需求、X-a-bility(可加工性、可装配性、可维修性、可回收性等)、工具和技术、响应率、基础下部组织等要素,运用并行功能展开,建立了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估算的产品特征获取模型;提出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产品特征降维方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弘艺  魏凯  唐文乔  张旭光  周天舒  刘东  李辉华  沈林宏  
2012年1月~2013年12月连续24个月在长江靖江段沿岸收集似鳊标本2 334尾,采用基于体长频率数据的ELEFAN I技术估算长江近口段沿岸似鳊的生长参数与种群参数。结果表明:似鳊体长(L,cm)与体质量(W,g)幂函数关系为:W=0.0182×L~(2.948)(r=0.9823,n=2334)。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的似鳊生长参数为:极限体长(L_∞)=19.25 cm,生长系数(K)=0.2/a,理论生长起点年龄(t_0)为-1.59 a,体质量的生长拐点年龄为3.55 a。采用Pauly的经验公式估算似鳊自然死亡系数(M)为0.556/a。由长度变换渔获曲线法估算出的似鳊总死亡系数(Z)为1.638/a,捕捞死亡系数(F)和开发率(E)分别为1.082/a和0.66/a。2012~2013年长江靖江段沿岸似鳊年均资源重量和资源数量分别为120.59 t和947.4万尾。经相关估算参数和相对单位补充渔获量分析得出,当前长江靖江段沿岸似鳊已处于过度捕捞状态。建议将沿岸水域禁渔期延长至9月(即4~9月),以实现似鳊资源的恢复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明亮  冷悦山  吕振波  李凡  王田田  张爱波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以下简称梭子蟹)是莱州湾内重要渔业资源,为恢复其资源量,湾内每年都进行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增殖放流管理工作,亟需对梭子蟹生态容量进行深入研究。通过ECOPATH模型分析了莱州湾生态系统结构,并估算了梭子蟹在湾内的生态容量。在不改变生态系统结构以及维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梭子蟹的生态容量可达1.107 t.km-2,生物量可达7 412 t,而梭子蟹在湾内的总资源量为3 759 t,说明梭子蟹仍有很大的放流空间。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东燕  薛莹  纪毓鹏  徐宾铎  刘贺  麻秋云  
应用Shannon-Wiener指数和Pianka重叠指数分析了胶州湾5种虾虎鱼类的食物组成、营养生态位宽度、空间生态位宽度及其重叠,通过计算营养空间二维生态位重叠指数探讨了5种虾虎鱼类种间食物竞争与空间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胶州湾的5种虾虎鱼均属底栖动物食性,其中斑尾刺虾虎鱼(Synechogobius ommaturus)主要以虾类、多毛类和鱼类为食,而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红狼牙虾虎鱼(Odontamblyopus lace-pedii)、纹缟虾虎鱼(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和钟馗虾虎鱼(Trident...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丘书院  
一、历史的回顾应用初级生产力数值及各营养级间的转化效率(或称生态效率)估算潜在鱼类生产量和渔获量是近二、三十年来各国海洋生物学家和渔业生物学家所共同关注并经常使用的方法。已发表的论文甚多,如Lasker,R.(1970)论加州拟沙丁鱼对浮游动物能量的利用;Cushing,D.H.(1971)综述世界各大海区上升流与鱼产量;Steele,J.H.(1974)分析北海渔获量与各营养阶层生产力的关系;Smith,P.E.(1982)研究南加里福尼亚湾的初级产量和鳀鱼群体;Sheldon,R.W.等(1977)论缅因湾浮游植物生产率与鱼产量的关系;Mills,E.L.等(1979)报道加拿大东...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朱挺兵  杨德国  
基于鱼类营养级统计软件TrophLab,对分布于雅鲁藏布江中游的6种高原土著鱼类异齿裂腹鱼(Schizathorax oconnori)、拉萨裂腹鱼(Schizothorax waltoni)、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拉萨裸裂尻鱼(Schizopygopsis younghusbandi)、尖裸鲤(Oxygymnocypris stewartii)和黑斑原鮡(Glyptosternum maculatum)进行了营养级估算。结果显示:6种研究对象的营养级范围为2.28~4.30,其中尖裸鲤营养级水平最高,异齿裂腹鱼营养级水平最低。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健  张崇良  薛莹  徐宾铎  任一平  
以黄河口海域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和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两种鱼类为例,根据2013、2014年间4个季节月的调查数据,将Δ-分布模型法用于底拖网数据处理,比较基于模型和基于调查设计的两种方法在估算平均资源密度方面的差异,并初步探讨了影响Δ-分布模型法评估效果因素。结果表明,对于8月和10月的矛尾虾虎鱼调查数据,模型法估计的资源密度值小于设计法的估计值,根据其余6组数据计算的资源密度均为模型法更高,数据量和数据分布特征可能是影响Δ-分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蒋圣琪   徐宾铎   张崇良   纪毓鹏   任一平   薛莹  
本研究基于2013—2022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综合考虑鱼类的种类组成、耐受程度、营养结构、繁殖习性等生态参数和属性,采用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sh-index of biotic integrity,F-IBI),评价了海州湾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海州湾春季和秋季的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各保留8个评价指标。从F-IBI得分来看,海州湾春季和秋季的F-IBI得分分别介于18~51和24~54之间。从健康等级来看,春季海州湾生态系统基本在“一般”及以上水平,秋季海州湾则在“一般”上下波动。总体上,春季海州湾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较好,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在波动中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整体来看,海州湾鱼类资源状况不佳,高耐污鱼类和杂食性鱼类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渔业资源承受过度捕捞、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压力,亟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保护和修复海州湾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系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