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88)
- 2023(6907)
- 2022(5766)
- 2021(5196)
- 2020(4318)
- 2019(9626)
- 2018(9149)
- 2017(16669)
- 2016(9474)
- 2015(10142)
- 2014(9753)
- 2013(9622)
- 2012(9011)
- 2011(8079)
- 2010(7993)
- 2009(7270)
- 2008(7164)
- 2007(6097)
- 2006(5324)
- 2005(4536)
- 学科
- 济(35727)
- 经济(35679)
- 管理(24250)
- 业(24023)
- 企(18083)
- 企业(18083)
- 方法(16062)
- 数学(14279)
- 数学方法(14112)
- 学(11266)
- 农(11044)
- 中国(8856)
- 贸(8745)
- 贸易(8744)
- 财(8733)
- 易(8455)
- 业经(8021)
- 地方(7819)
- 农业(7787)
- 环境(6725)
- 技术(5859)
- 制(5843)
- 务(5301)
- 财务(5297)
- 融(5296)
- 金融(5295)
- 财务管理(5288)
- 划(5124)
- 银(5101)
- 银行(5047)
- 机构
- 大学(138765)
- 学院(137139)
- 研究(52849)
- 济(51651)
- 经济(50772)
- 管理(49012)
- 理学(43727)
- 理学院(43045)
- 管理学(42082)
- 管理学院(41844)
- 科学(38639)
- 中国(37050)
- 农(36524)
- 农业(29537)
- 所(29419)
- 京(29064)
- 业大(28564)
- 研究所(27823)
- 中心(22910)
- 财(21596)
- 江(20426)
- 农业大学(19462)
- 州(19269)
- 院(19090)
- 范(18519)
- 师范(18146)
- 财经(18140)
- 室(17527)
- 科学院(17491)
- 北京(17475)
- 基金
- 项目(104214)
- 科学(81060)
- 基金(77299)
- 家(72895)
- 国家(72346)
- 研究(64882)
- 科学基金(59565)
- 自然(42812)
- 基金项目(42042)
- 社会(41908)
- 自然科(41828)
- 自然科学(41808)
- 自然科学基金(41072)
- 省(40579)
- 社会科(39696)
- 社会科学(39682)
- 划(36022)
- 资助(30283)
- 教育(28789)
- 重点(24583)
- 计划(23496)
- 编号(22987)
- 发(22286)
- 部(22092)
- 创(21793)
- 科技(21352)
- 科研(21313)
- 创新(20530)
- 业(19387)
- 国家社会(17925)
共检索到1890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唐衍力 成沙沙 马舒扬 王新萌
根据2013年至2015年春、秋两季在海州湾近岸的张网调查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海州湾张网渔获物种类组成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并分析了渔获物种类组成与主要环境、捕捞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共调查到103种渔获物,后续分析采用相对丰富度大于1%的共23个物种;相似性百分比分析表明,六丝钝尾虾虎鱼(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是第一、第二聚类组渔获物种类组成相似的典型种,其贡献率分别为26.68%和41.74%,同时这2个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苏巍 薛莹 任一平
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的渔业资源综合调查,并结合相关的历史资料,研究海州湾海域鱼类分类多样性及其时空变化,并通过构建GAM模型分析平均分类差异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州湾共有鱼类96种,隶属于2纲13目44科71属,其中Δ+的理论平均值为79.5,而Λ+的理论平均值为200.6。两个分类多样性指数均呈现明显的季节和空间变化,这可能与海州湾海域鱼类的季节性洄游和环境因子的差异有关。通过GAM模型分析发现,水深和底层溶氧对Δ+具有显著影响,而水深、底层溶氧、底层水温和月份则是影响Λ+的关键环境因子。通过比较中国近海不同纬度...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朱国平 邹晓荣 朱江峰 许柳雄
根据2006年1月31日-4月17日在几内亚比绍海域所获取的数据,采用数理统计及反映种类多样性的相关指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该海域渔获物的组成及其多样性。结果表明:调查期间记录的各种鱼类、头足类、甲壳类品种150余种,其中鱼类130多种,虾类等甲壳类10余种,还有部分头足类;优势种依次为长额拟对虾(Parapenaeus longirostris)(Y=0.591)、海胆(Y=0.296)和短体翼石首鱼(Pteroscion peli)(Y=0.251)等;区域2(16°55′W~17°30′W、11°00′N~12°20′N)的渔获种类明显高于区域3(16°40′W~17°20′W、10°0...
关键词:
种类组成 多样性 几内亚比绍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宋超 赵峰 杨琴 冯广朋 张婷婷 王思凯 庄平
为评估长江口北支水域凤鲚(Goilia mystus)深水张网捕捞对凤鲚及其它鱼类的危害性,2017年6-9月,在长江口北支水域进行连续8个航次采样,共采集凤鲚样本11 630尾,其它鱼类495 440尾。所获鱼类隶属15科,26种,其中海洋性鱼类15种,河口性鱼类9种,洄游性鱼类2种。渔获物中凤鲚多为洄游至长江口的繁殖亲体,而其它鱼类多处于幼鱼阶段。不同采样时间所获第一优势种不同,其中6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和9月的第一优势种分别为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us,91. 44%)、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90. 32%)、龙头鱼(Harpadon nehereus,51. 67%)和凤鲚(36. 92%)。研究结果表明,凤鲚深水张网作业不仅对凤鲚繁殖亲体产生重大危害,对其它重要经济鱼类幼体的损害也很严重,尤其对小黄鱼和棘头梅童鱼的幼鱼损害最大。为了更好地保护长江口鱼类的繁殖群体和增加补充资源,建议渔政等管理部门根据不同优势种繁殖群体和幼体在长江口的繁殖和育幼时间及主要分布范围,限制和调控凤鲚深水张网的作业船只数量、作业时段和区域,并严格控制网具规格。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许庆昌 李显森 孙珊 樊钢洲 逄志伟 尤宗博
为支撑《全国海洋捕捞渔具目录》的制定,利用套网法分别于2015年10月、2016年9月、2017年8月在黄海区海州湾渔场开展了黄海双船有翼单囊拖网网囊网目选择性试验,研究该网具的渔获物组成及选择性。基于渔获物分析,获得该类网具渔获物种类组成、主要渔获物、幼鱼比例、逃逸率及逃逸产值等参数,并利用Logistic选择性模型获得该类网具选择性曲线。结果表明,双船有翼单囊拖网对渔获物种类的选择能力较差,具有捕获栖息于作业海域绝大多数种类的能力。渔获物组成中,8月份渔获物幼鱼比例较高,达到90%,且渔获物产量及产值均较高;9月份渔获物产量及产值均低于8月份,平均产值约为1 666元·h~(-1);而10月份渔获物产量及产值均最低,平均产值约为800元·h~(-1)。随网目尺寸增大,渔获物逃逸率及50%选择体长L_(0.5)均逐渐增大,且尾数逃逸率高于质量逃逸率。试验结果显示,该网具主要渔获物中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银鲳(Pampus argenteus)、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幼鱼比例非常高,而其他重要经济渔获物种类幼鱼比例低于65%(8月份除外),为保护小黄鱼等小型经济鱼类渔业资源,建议将该类网具秋季最小网目尺寸定为60mm(网目内径)。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洪小括 张石天 艾为明
根据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对浙南沿岸张网渔获物采样调查资料,研究分析张网渔获物优势种类组成及季节分布。结果表明,在全年取样调查中,共鉴定游泳生物97种。优势种类为中国毛虾、日本毛虾、龙头鱼、细螯虾、带鱼,双斑虫寻、刀鲚以及小公鱼属、虎鱼科、口虾蛄属、管鞭虾属、仿对虾属、鼓虾属等12个类群。毛虾全年均有出现,在一年中出现旺季有两个,一个是3月至5月,再一个是7月至8月,各月样品中毛虾重量占比分别为41.5%、33.1%、36.4%、43.1%与77.2%。龙头鱼出现旺季主要在9月至10月,各月样品中重量占比分别为25.5%与39.7%,平均体重分别为1.2 g与1.1 g。带鱼出现旺季...
关键词:
张网 优势种 组成 季节分布 浙南沿岸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超伦 张永山 孙松 吴玉霖 方建光 张继红
根据2006年4、7、11月和2007年1月4个航次的调查数据,分析了桑沟湾水域浮游植物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季节变化特征。调查期间共采集浮游植物28属92种(含变种和型),主要由硅藻类(74种)和甲藻类(11种)组成。优势度指数分析显示,硅藻是绝对优势种。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全湾平均变化范围在1.91~2.74之间(春季>夏季>秋季>冬季)。桑沟湾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及其水平分布格局的季节变化较大,细胞密度冬季最高(平均为188.4×104cells/m3),春季(平均为63.0×104cells/m3)和秋季(平均为11.7×104cells/m3)次之,夏季最低(平...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徐豪 张崇良
根据2011年及2013―2021年秋季于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10个航次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采用Le cren状态指数作为肥满度指标,分析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肥满度的时间变化及空间分布规律,并应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评估不同性别三疣梭子蟹肥满度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海州湾秋季三疣梭子蟹肥满度的雌雄差异不明显且变化趋势相似,从2013年到2020年平均肥满度呈现递减的趋势,但在2021年出现高值。在空间分布上,肥满度较高的个体主要分布于20 m等深线以深区域。在肥满度的影响因素方面,头胸甲宽、水深、种群密度以及底层盐度对雌性个体肥满度影响明显,而叶绿素a浓度、头胸甲宽、底层水温以及底层盐度对雄性三疣梭子蟹的肥满度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初步阐明了不同性别三疣梭子蟹肥满度的影响因素,为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敏 李增光 徐宾铎 王小荟 师琪
根据2011年3月、5月、7月、9月和12月在海州湾及邻近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研究了该海域方氏云鳚(Pholis fang)资源丰度的分布特征,并用广义可加模型(GAM)分析了其资源丰度分布与时空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州湾及邻近海域方氏云鳚资源丰度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方氏云鳚资源丰度7月最高,9月最低;其主要分布在海州湾东北部海域,这与受到南黄海西侧冷中心的影响有关。GAM分析表明,月份、水深和离岸距离对方氏云鳚的资源丰度具有显著影响。方氏云鳚的资源丰度随水深的增加而增大,随离岸距离的增大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离岸距离70 km左右,水深14~36 m时,方氏云鳚...
关键词:
方氏云鳚 海州湾 广义可加模型 时空分布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刘尊雷 汤建华 林龙山 程家骅 刘培廷 仲霞铭
深水张网是吕四渔场传统的作业方式,渔获量占江苏省海洋捕捞总量的比重较大。根据2004年4月~2005年11月吕四渔场深水张网渔业监测资料,结合渔业统计数据,分析了该渔业渔获物种类组成及其季节变化,以及主要经济鱼类渔获物种类组成和幼鱼比例。结果表明,各季节深水张网优势渔获物种类组成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春季主要以小黄鱼、黄鲫、焦氏舌鳎和葛氏长臂虾为主,夏季为小黄鱼、黄鲫、焦氏舌鳎和银鲳,秋季为小黄鱼、焦氏舌鳎、棘头梅童鱼、灰鲳和银鲳,冬季为小黄鱼、焦氏舌鳎、棘头梅童鱼和斑鰶;小黄鱼和焦氏舌鳎是深水张网渔业常年优势渔获物。主要经济鱼类小黄鱼以6月份平均网产最高,但主要以幼鱼为主,2004年和20...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唐子涵 钟俊生 胡敏 侯世挺 仇延舫
为了探讨杭州湾北岸表层水域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季节性变化以及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2014年8月(夏季)、11月(秋季)和2015年2月(冬季)、5月(春季),在杭州湾北岸水域(121°45'~122°09'E,30°45'~30°51'N)设置10个站点,每月大潮期间,以大型仔稚鱼网(口径130 cm,网目0.5 mm)进行表层拖网。结果表明,4航次采集到浮游动物12类42种,其中优势种共10种,秋季优势种最多(7种),夏季最少(4种)。四季共有优势种为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火腿伪镖水蚤(PsEudodiaPtomus PoPLEsia)、虫肢歪水蚤(torta...
关键词:
杭州湾 浮游动物 种类组成 季节性变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波 袁伟 王俊
崂山湾位于黄海的胶州湾和丁字湾之间,海湾开阔,是当前增殖放流的重点海域。根据2014年5月在崂山湾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春季鱼类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摄食生态。结果表明,崂山湾春季鱼类群落共32种鱼类,隶属8目,21科,30属;以鲈形目(Perciformes)的虾虎鱼科(Gobiidae)和石首鱼科(Sciaenidae)种类最多;优势种有皮氏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和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主要种有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斑鰶(Clupan...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邹晓荣 许永久 许柳雄
对几内亚比绍共和国(下称几比)海域渔获物种类组成及其分布进行了分析,认为几比海域水深100~500 m范围内,存在一定数量浅水区罕见的底层类群,如须鼬鳚、长额拟对虾、真蛸、竹筴鱼、鲷科鱼类等,具有一定的商业捕捞价值。文章指出,在几比海域合作捕鱼长达21年之久的中国拖网渔船队,必须尽快脱离资源业已明显衰退的浅水河口渔场,逐步向外发展。对中国渔船来说,实现深水捕捞(100~500 m)不存在太大的困难,但渔船设备(如主机功率、网机绞拉力、部分舾装设备)、渔具渔法宜作适当技术改造。文章还探讨了中国过洋性远洋渔业持续发展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几内亚比绍海域 渔获组成 商业开发前景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晓琳 纪云龙 李鹏程 纪毓鹏 徐宾铎 张崇良 任一平 薛莹
物种的空间分布能够反映个体在空间上的相互关系,是物种与环境长期适应和选择的结果,对物种的生长发育和资源利用等都具有显著影响。本研究基于2013—2022年春季和秋季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底拖网调查数据,构建了10种单一物种分布模型(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DM),结合真实技巧统计值(true skill statistic,TSS)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值(area under ROCcurve,AUC)筛选预测精度和准确性较优的模型作为基础模型,并通过加权的方法分别构建不同季节的组合物种分布模型(ensemble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ESDM),以解析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组合物种分布模型(ESDM)能够有效降低单一模型预测的不确定性,提高模型预测的精度,更加准确的解析海州湾矛尾虾虎鱼的空间分布特征。2013—2022年春季,矛尾虾虎鱼集中分布于海州湾西部近岸和南部海域,东部和中北部海域分布较少,分布重心的经度和纬度偏移范围大约为1°;秋季主要分布于海州湾西南部海域,分布重心呈辐射状小幅度移动。本研究发现,与矛尾虾虎鱼空间分布存在显著相关性的影响因子为水深、饵料丰度、底层水温和底层盐度,其中饵料丰度是春季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水深是秋季最重要的影响因子。本研究在区域尺度上解析了海州湾矛尾虾虎鱼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分布重心的变化,并探讨了影响因子重要性的季节差异,这有助于为海州湾矛尾虾虎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钟智辉 陈作志 刘桂茂
根据1993~2002年南海区3省市渔业公司在南沙群岛西南陆架区底拖网的生产资料和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分析了底拖网主要渔获种类组成和数量变动。结果表明,底拖网渔获种类组成基本相同,主要渔获经济种类有20多种,以蛇鲻属(Synodidae)、大眼鲷属(Priacanthidae)等底层鱼类为主,占总渔获物的70.9%。经济鱼类资源渔获率有明显的年间变动。底层鱼类资源除蛇鲻属和大眼鲷属外,其他种类如石斑鱼属(Serranidae)、鲱鲤属(Mullidae)、红笛鲷(L.sanguineus)、黄鳍马面(T.xanthopterus)、刺鲳(Psenopsis anomala)等波动很大,而中上层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