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54)
2023(9750)
2022(8744)
2021(8342)
2020(6918)
2019(16240)
2018(16240)
2017(31132)
2016(17172)
2015(19330)
2014(19199)
2013(19172)
2012(17381)
2011(15630)
2010(15383)
2009(13902)
2008(13163)
2007(11101)
2006(9706)
2005(8273)
作者
(49423)
(40785)
(40385)
(38639)
(26420)
(19681)
(18459)
(16077)
(15586)
(14510)
(14318)
(13653)
(13032)
(12896)
(12645)
(12470)
(12265)
(12153)
(11774)
(11646)
(10268)
(9978)
(9749)
(9305)
(9106)
(9062)
(9011)
(8993)
(8175)
(8087)
学科
(64934)
经济(64865)
管理(48610)
(43926)
(36350)
企业(36350)
方法(30951)
数学(26644)
数学方法(26330)
(18336)
(17072)
中国(15779)
地方(15571)
(14742)
业经(14542)
环境(14113)
农业(12225)
(11901)
理论(11171)
(10952)
贸易(10946)
(10558)
(10451)
技术(10271)
(9798)
(9428)
财务(9370)
财务管理(9355)
教育(9111)
企业财务(8855)
机构
大学(236697)
学院(235430)
管理(97068)
(87712)
经济(85681)
理学(85032)
理学院(84026)
管理学(82566)
管理学院(82144)
研究(79440)
中国(56719)
科学(52794)
(50587)
(40375)
(40092)
业大(38223)
(37873)
研究所(37152)
中心(35692)
(33614)
(32121)
北京(31886)
师范(31795)
农业(31786)
财经(31069)
(30366)
(29516)
(28271)
师范大学(25864)
技术(25458)
基金
项目(170932)
科学(133383)
研究(124290)
基金(122782)
(107651)
国家(106765)
科学基金(91124)
社会(75635)
社会科(71515)
社会科学(71494)
(67372)
基金项目(66527)
自然(61094)
自然科(59540)
自然科学(59525)
自然科学基金(58417)
(57080)
教育(55794)
编号(51181)
资助(50375)
成果(40512)
重点(38163)
(36974)
(36455)
(35285)
课题(34746)
科研(33157)
创新(32846)
计划(31376)
大学(31342)
期刊
(94608)
经济(94608)
研究(65878)
中国(41531)
学报(39623)
科学(36172)
(35576)
管理(33842)
大学(28891)
学学(27155)
教育(26458)
(26204)
农业(25817)
技术(19821)
业经(16484)
(16116)
金融(16116)
图书(14069)
经济研究(13761)
财经(13615)
(13366)
科技(12683)
资源(12420)
问题(12415)
理论(12383)
实践(11690)
(11690)
(11340)
技术经济(10867)
(10859)
共检索到3313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许莉莉  薛莹  徐宾铎  任一平  窦硕增  
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底拖网调查,通过分析531尾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的胃含物样品,对其摄食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60余种,虾类、蟹类、双壳类是其最主要的3种饵料类群,优势饵料生物有东方缝栖蛤(Hiatella orientalis)、疣背宽额虾(Latreutes planirostris)和钩虾(Gammarus sp.)等;其食物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体长变化,全年均大量摄食虾类,夏季还摄食一定量的蟹类,秋季摄食多毛类和头足类的比例较高。随着体长的增长,大泷六线鱼摄食的饵料生物由小型甲壳类逐渐转变为体型较大的虾类和鱼类。大泷六线鱼的空胃率和平均胃饱满指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春季空胃率最高,冬季空胃率最低;平均胃饱满指数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典范对应分析表明,体长是影响大泷六线鱼摄食的主要因子,其次是底层水温、叶绿素a和pH。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纪东平  卞晓东  宋娜  高天翔  
为研究荣成俚岛大泷六线鱼的摄食生态,于2010年3月—2011年2月逐月采集荣成俚岛近海482尾大泷六线鱼,对其进行胃含物分析。结果发现,大泷六线鱼为底栖生物食性鱼类摄食的饵料生物有10个类群,主要摄食鱼类,其次是多毛类、虾类、海藻类、蟹类和口足类等。食物组成随季节和体长而变化:除四季均大量摄食虾类外,春季还摄食蟹类和多毛类,夏季和秋季主要摄食鱼类,冬季摄食多毛类的比例最高;体长119 mm个体主要摄食鱼类、虾蟹类。摄食强度也随季节和体长而变化:夏季摄食强度最高,冬季最低(不停食);体长...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赵伟  任一平  徐宾铎  薛莹  张崇良  
为了解海州湾大泷六线鱼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根据2013—2019年秋季在海州湾开展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和环境观测数据,构建了时空物种分布模型(spatio-temporal species distribution models),分析其分布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通过残差分析比较其与广义加性模型的残差独立性和异质性,运用交叉验证检验模型预测性能,最终结合delta方法对其分布进行预测并计算栖息地适宜性指数(habitat suitability index, HSI)和资源分布重心。时空模型的偏差解释率为65.50%,模型分析表明,影响大泷六线鱼资源分最主要的环境因子为水深(22.11%),其次为底层水温(12.98%),底层盐度(0.09%)的影响较小,水深与其分布存在正向相关性,底层水温与其分布存在负向相关性,底层盐度与其分布存在弱正向线性关系。时空模型的残差独立性和异质性较GAM更强,其交叉验证回归线斜率为0.90±0.38。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主要分布在34.5°N以北,120.0°E以东的海域,其栖息地适宜性指数的高值区域呈现逐年收缩的趋势,资源分布重心呈现向东北海域转移的趋势,这可能是气候变迁以及捕捞压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本研究解析了大泷六线鱼在海州湾的时空分布,对于深入了解大泷六线鱼的分布动态和科学的渔业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凯  章守宇  汪振华  赵静  蒋日进  
为了解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岩礁生境斑头六线鱼的摄食习性,基于2009年3月~2010年2月多网目组合刺网调查获取的252尾斑头六线鱼样本,研究了斑头六线鱼的饵料组成和摄食策略。结果表明斑头六线鱼主要摄食端足类的麦秆虫,是以麦秆虫为主食的狭食性鱼类。斑头六线鱼摄食种类随季节变化,春季、夏季和秋季主要摄食端足类,表现为狭食性的摄食特性,冬季主要摄食蟹类、腹足类和其他类,表现为广食性的摄食特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刘西方  刘贺  薛莹  纪毓鹏  李世岩  韩东燕  麻秋云  
根据2011年3—12月在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5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通过分析516尾星康吉鳗(Conger myriaster)的胃含物样品,对其食物组成、食性类型、摄食强度、营养生态位以及营养级等摄食生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星康吉鳗摄食的饵料种类有40余种,鱼类、虾类和头足类是其最主要的3种饵料类群,优势饵料生物有尖海龙(Syngnathus acus)、矛尾虾虎鱼(Chaeturichthys stigmatias)、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枪乌贼(Loligo sp.)等。星康吉鳗的食性类型以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食性为主,其食物组成存在明显的季...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高凤祥  潘雷  胡发文  张少春  菅玉霞  王雪  郭文  
观察并描述了大泷六线鱼的外部形态特征,详细测量了30个个体的大泷六线鱼外部形态参数,进行了相关关系分析;并解剖观察了其消化系统结构特征。外部形态参数全长(LT)与体长(LB)相关关系为LB=0.8489LT+1.0309(R2=0.978),体长与体重的关系为W=0.0211LB2.9927,(R2=0.8337),其余形态参数相关性较低;可数性状背鳍、臀鳍、腹鳍、胸鳍、尾鳍鳍条数分别为38~43、18~22、5~7、17~18、13~15;侧线5条;第3侧线鳞数80~128;第1鳃弓鳃耙数16~19;消化系统结构特征:口咽腔较小,颌齿发达;食道短粗;胃发达,具有27~36个幽门盲囊;胃发达且...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胡发文  潘雷  高凤祥  菅玉霞  张少春  王雪  郭文  
对大泷六线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各期特征及发育时间进行了详细的观察记录,并进行显微拍照。大泷六线鱼卵为球形沉性卵,端黄卵,卵径1.62~2.32mm,油球小而多且较分散,卵膜较厚,透明度差。温度实验结果显示,孵化水温对胚胎孵化有显著影响,适温范围内孵化时间随水温的升高逐渐缩短,孵化率随水温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16℃时达到最大值79%;畸形率随水温的升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16℃时达到最小值6%;在水温16℃、盐度为31、pH=8.0的自然海水中,光照条件600~1000lx,大泷六线鱼胚胎发育历时20d,仔鱼破膜而出。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菅玉霞  潘雷  胡发文  高凤祥  张少春  王雪  郭文  
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变化对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 Jordan et Starks仔鱼存活与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初孵仔鱼及10日龄仔鱼在温度4~16℃范围内都能存活与生长,存活率均在84%以上,温度为20℃试验组的存活率均低于50%。盐度渐变条件下,盐度10~30范围内存活率都大于90%,在盐度为5及以下时仔鱼的存活率降为0,仔鱼对高盐度的适应能力较差。盐度突变条件下,盐度25和30的试验组仔鱼的存活率都在95%以上,盐度10~20的试验组仔鱼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存活率可达56%~75%。大泷六线鱼仔鱼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2~16℃,最适生长盐度为25~3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潘雷  房慧  张少春  王雪  菅玉霞  胡发文  高凤祥  郭文  
以大泷六线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从初孵仔鱼到幼鱼(0~100d)4种消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大泷六线鱼的早期生长发育阶段4种消化酶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随着鱼苗的生长发育,胃蛋白酶活力逐渐增大;胰蛋白酶活力整体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0~30d内于20d时达到峰值后下降,40d后胰蛋白酶活力再次增大,并于60d时达到最大值;淀粉酶活力于20d时达到最大值后下降并呈现较平稳的变化;脂肪酶活力于5d达到最小值,40d后脂肪酶活力逐渐升高。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锦溪  罗孔兰  范瀛方  邓裕坚  何雄波  颜云榕  
根据2018年1—4月和8—12月在北部湾采集248尾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 japonicus)样品,采用传统胃含物分析法和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其摄食生态。结果表明,日本金线鱼为广食性的底栖肉食性动物,摄食饵料生物包括8个类群,鱼类和虾类是优势饵料类群,相对重要指数占比92.92%。日本金线鱼四季均大量摄食鱼类,另外,在春季兼食虾类,夏季兼食蟹类,秋季兼食虾类和多毛类,冬季兼食虾类和星虫类;随着体长增加,日本金线鱼由摄食虾类和鱼类为主逐渐转变为摄食鱼类为主,摄食转变体长节点为130 mm。摄食强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秋季最高,春季和夏季次之,冬季最低。日本金线鱼摄食饵料种类多样性较高,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为1.77,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64,从春季到冬季,H'值和J'值随季节先升高后降低,秋季最高;H'和J'随体长呈增加趋势,体长≥160 mm群体的摄食生态位宽度最大。同位素分析方面,δ~(13)C值范围为–18.25‰~–15.39‰,极差为2.86‰;δ~(15)N值范围为13.01‰~17.24‰,极差为4.23‰;北部湾日本金线鱼的营养级范围为3.21~4.46,平均营养级为3.97,随着体长增加而营养级逐渐升高。核心生态位(SEA)在4个季节虽有不同程度的重叠,但总生态位(TA)存在明显季节差异,表明对饵料的利用存在一定的相似,也存在特定的差异,有利于缓解该鱼种对优势饵料的季节性压力。不同大小的群体间SEA的重叠率较高,表明不同生长阶段营养来源成分相似,但不同大小的群体间TA差异较为明显,推测日本金线鱼通过生态位分化减轻种内的食物竞争压力。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胡发文  郭文  潘雷  高凤祥  菅玉霞  张少春  王雪  
2009~2011年开展了大泷六线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通过显微观察、测量、拍摄记录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形态发育变化,并对其生长特性、摄食习性等进行了分析。大泷六线鱼初孵仔鱼全长6.18±0.50mm(n=60)。在水温16.0±0.5℃、盐度31、光照500~1000lx条件下,大泷六线鱼仔、稚、幼鱼生长呈现先慢后快再慢3个阶段:0~7d生长较为缓慢,3日龄仔鱼卵黄囊尚存,少部分仔鱼开始摄食轮虫;6日龄仔鱼卵黄囊消耗殆尽,开始摄食卤虫无节幼体,进入外源性营养阶段,7d后进入快速生长期;48日龄仔鱼开始进行配合饲料转化,生长速度趋缓,并逐渐稳定。依照TL=aD3+bD2+cD+d的方程...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郭婷  宋娜  刘淑德  涂忠  胡发文  高天翔  陈健  
基于线粒体DNA控制区高变区部分序列和4对微卫星标记,对大泷六线鱼放流群体及自然海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线粒体DNA控制区序列分析的结果显示,413尾个体共检测到单倍型117种,其中仅Hap_3、Hap_7、Hap_17为共享单倍型,占总单倍型数目的2.5%;放流、野生群体特有单倍型分别为20种和66种,分别占总单倍型数的17.09%和56.41%,放流群体特有单倍型数明显低于野生群体;放流群体和野生群体核苷酸多样度分别为0.005 1~0.006 7、0.005 8~0.007 5,单倍型多样度分别为0.856 7~0.949 9和0.883 1~0.954 9,遗传多样性均较高。微卫星标记分析结果显示,放流、野生群体平均等位基因数(N_(a))分别为13~44和13~27,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885 6和0.874 0,均具较高的遗传多态性;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放流、野生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较低。本研究表明山东近海大泷六线鱼放流群体与野生群体均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遗传结构未存在显著的群体分化。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荣夫  张崇良  徐宾铎  任一平  薛莹  
基于2011年及2013—2015年秋季在海州湾海域进行底拖网调查数据,通过分析733尾小眼绿鳍鱼(Chelidonichthys spinosus)的胃含物样品,对其食物组成、摄食强度、摄食策略以及食物选择性等摄食生态特征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眼绿鳍鱼摄食饵料生物共有80余种,其中优势饵料种类为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疣背宽额虾(Latreutes planirostris)、双斑蟳(Charybdis bimaculata)、细条天竺鲷(Apogon lineatus)等。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小眼绿鳍鱼的食物组成无明显体长变化。不同体长组小眼绿鳍鱼的空胃率差异不显著(P>0.05),平均胃饱满指数差异显著(P<0.05)。广义加性模型(GAM)分析表明,底层盐度、底层水温和纬度对小眼绿鳍鱼的摄食强度有显著影响(P0.05)。摄食策略分析表明,小眼绿鳍鱼是以虾类和鱼类为主要饵料类群的广食性鱼类。通过计算食物选择性指数发现,小眼绿鳍鱼喜食饵料与实际摄食的主要饵料种类存在一定差异,表明其摄食既具有较强的主动选择性,同时又受到海州湾饵料丰度和可获得性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云雷  徐宾铎  张崇良  纪毓鹏  任一平  程远  薛莹  
鱼类通过摄食维持自身的生存、生长和繁殖,对鱼类摄食习性的空间异质性及其索饵场分布进行研究有助于了解鱼类在不同海域间的生长差异。本研究根据2011年及2013―2016年春季在海州湾进行的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数据,通过胃含物分析研究皮氏叫姑鱼(Johniusbelangerii)的摄食习性,依据胃含物分析结果选择主要饵料生物,结合皮氏叫姑鱼和主要饵料生物的空间分布,研究皮氏叫姑鱼摄食习性的空间异质性,并判别其索饵场。结果表明:皮氏叫姑鱼摄食的饵料生物共有20余种,其中虾类(IRI%=55.54%)和端足类(IRI%=35.94%)为优势饵料类群。基于胃含物分析和底拖网调查,选择海蜇虾(Latreutesanoplonyx)、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tenella)、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疣背宽额虾(Latreutes planirostris)、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和中华安乐虾(Eualus sinensis) 8种饵料生物研究皮氏叫姑鱼摄食习性的空间异质性及其索饵场。摄食选择性的研究表明,海州湾春季的皮氏叫姑鱼喜食海蜇虾。本研究发现,皮氏叫姑鱼及其主要饵料生物资源丰度重心均位于海州湾中部10~20m深海域;海州湾中南部10~20m海域的饵料生物资源丰度显著高于其他海域(P<0.05),而且该海域皮氏叫姑鱼的个体较小,生长速度较快,摄食强度较高,是其主要的索饵场。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鸿雁  吕洪斌  张沛东  李文涛  张秀梅  
为了探究大型海藻和人工鱼礁对鱼类的诱集作用,依据崂山湾人工鱼礁区游泳动物和大型海藻调查结果,以海黍子、孔石莼、带形蜈蚣藻、石花菜和小珊瑚藻5种优势藻类,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2种优势鱼类以及人工鱼礁模型为研究对象,于室内实验水槽观察了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幼鱼在海藻和模型礁中的行为反应和分布。结果显示,水槽中未投放模型礁和海藻时,实验鱼密集出现在水槽边缘区(A9),分布率分别为75.71%±7.79%和73.63%±4.41%。放入模型礁和海藻丛后,许氏平鲉和大泷六线鱼出现短暂的排斥反应,然后迅速聚集其中;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