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76)
2023(13208)
2022(11574)
2021(10498)
2020(8873)
2019(20395)
2018(20151)
2017(39738)
2016(21103)
2015(23773)
2014(23723)
2013(23879)
2012(22094)
2011(20173)
2010(20202)
2009(18626)
2008(17889)
2007(15775)
2006(14024)
2005(12357)
作者
(61946)
(51354)
(51118)
(48880)
(32983)
(24501)
(23071)
(20195)
(19644)
(18349)
(17541)
(17452)
(16419)
(16258)
(15956)
(15691)
(15259)
(14815)
(14810)
(14472)
(12746)
(12592)
(12404)
(11680)
(11550)
(11409)
(11268)
(11008)
(10407)
(10008)
学科
(113368)
经济(113268)
管理(62520)
(59209)
(49818)
企业(49818)
方法(47130)
数学(41057)
数学方法(40744)
地方(25515)
中国(23890)
(23619)
业经(23096)
(21467)
(20923)
(16493)
贸易(16483)
农业(16081)
地方经济(16006)
(16000)
(15792)
(15328)
环境(15038)
理论(14886)
产业(14786)
技术(14555)
(13367)
金融(13366)
(13187)
财务(13128)
机构
大学(315188)
学院(313139)
(139465)
经济(136853)
管理(127943)
理学(111479)
理学院(110318)
管理学(108754)
管理学院(108191)
研究(105594)
中国(76391)
(65918)
科学(62479)
(59688)
(51886)
财经(48978)
研究所(47221)
中心(46393)
(44637)
(44534)
(44266)
业大(43810)
经济学(43459)
北京(41662)
(39323)
经济学院(39053)
师范(39023)
(38203)
财经大学(36513)
(35809)
基金
项目(213638)
科学(169283)
研究(157419)
基金(156847)
(135072)
国家(134023)
科学基金(116418)
社会(101934)
社会科(96896)
社会科学(96873)
基金项目(83372)
(82138)
自然(74395)
自然科(72631)
自然科学(72619)
自然科学基金(71352)
教育(70645)
(68361)
资助(65214)
编号(62705)
成果(50138)
(47642)
重点(47149)
(46446)
(44188)
课题(42674)
国家社会(42218)
教育部(41504)
创新(41170)
人文(41059)
期刊
(154761)
经济(154761)
研究(95488)
中国(52432)
管理(48032)
学报(45089)
(43204)
科学(42910)
(39728)
大学(34608)
学学(32822)
教育(28065)
农业(27786)
技术(27273)
经济研究(25817)
(25556)
金融(25556)
财经(25050)
业经(23407)
(21525)
问题(20055)
技术经济(17779)
理论(15808)
商业(14716)
现代(14626)
统计(14610)
图书(14501)
科技(14447)
(14408)
实践(14062)
共检索到453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刘炳辉  李晓青  
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竞争力的核心部分,它决定着一个区域竞争力的强弱。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竞争力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研究表明,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竞争优势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且呈现出明显的轻型化特征,区域重点扶持产业的竞争优势尚不明显,高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创新,全面提升传统产业竞争力;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措施来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产业竞争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观音  左泽平  
在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物流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2005年和2010年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物流竞争力进行了动态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海西城市物流竞争力总体较弱,城市间呈现"洋葱头"型的不平衡结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的局面并没得到根本扭转,但具有后发优势;不同层级的城市在挖掘物流潜力和提高物流产业效率上具有差异性;提升城市物流竞争力函需大力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业和第三产业;海西物流人力资源匮乏,已不能适应城市物流发展的需要。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提升策略。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林喜庆  郑琳琳  
创建有竞争力的区域人才环境是区域人才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主体的福建,在人才的经济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和政策环境等方面既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也有不足和弱点;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福建的人才环境既有重大的机遇,也面临国内外双重压力的挑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安增军  郑国泽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区")是以福建为主,包括闽粤浙赣四省部分区域在内的新经济增长区域板块。该区域的发展面临着风险,因为该区域处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之间,受到这两大板块的牵引,两大板块既可以拉动海西区发展,也可能挤压海西区,引起"累积性因果循环",产生马太效应。所以,建立海西区将是一个复杂和充满曲折的过程,历史上福建及周边地区的形势是:交通落后,城市化水平低,经济腹地狭小,产业结构滞后。应在大力发展跨省际交通,扩大经济腹地的基础上,建立跨省联动机制;发展壮大中心城市,提升产业结构;加强两岸经贸关系,实现两岸经济一体化,从海西区建设发展到海峡两岸共同参与的"海峡经济区"建设,最终实现两岸政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米红  曹晖  庞兰芳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与实施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有利于应对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挑战和培育东南沿海经济增长极。文章在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涵义作了深入剖析的基础上,着重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区位的合理确定、区域竞争力(包括城市综合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和城市引力及中心城市定位进行了科学的建模分析与预测,在总结当前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一星  
2004年1月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作者基于对中国宏观城市地理结构的研究,提出过一些类似的思想。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以3个阶段的认识来解读海峡西岸经济区。早在1988年,作者在中国沿海6个都市连绵区的假设中,已经认为闽东南具有形成都市连绵区的潜在条件。在全国一级城市经济区的研究中发现,福建既不是长三角的紧密腹地,也不是珠三角的紧密腹地,而是它们二者共同的竞争腹地。在全国二级城市经济区框架中,福建省是一个相对完整的二级经济区。作者的研究和观点从理论和实证方面支持了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最后对福建省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刘根荣  
本文主要从产业规模、结构、效率的三维视角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流通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海西区流通产业发展中存在着产业组织规模小、流通产业区域发展不平衡、流通产业城乡差距大等诸多问题,并提出了优化流通产业组织、加强流通产业区域合作、推进城乡流通一体化、实施流通创新战略等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鲁丹萍  
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温州市参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条件,指出了面临的挑战,从强化规划引导、推进紧密合作、促进设施共建、加强产业对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等方面提出了温州市参与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建议和保障措施。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鲁丹萍  
从国内外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来看,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区域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分析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本情况,根据温州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了温州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思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水红  曾菊新  
依据经典的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首先应把少数优区位地区培育成经济增长中心。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厦门、福州及温州成为经济增长的三大增长极,在TP模型理论框架下,利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三大中心城市技术扩散空间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心城市厦门、福州及温州的技术扩散对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建议在加强区域金融合作的基础上促进资本流动与融合,继续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实行外商直接投资的差别化战略来提高中心城市科技创新能力及技术扩散效应从而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叶乐安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开发开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其开发建设给温州经济带来了重要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在总结和述评海峡西岸经济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开发建设对温州经济的各种影响,进而提出温州接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路径,这可为温州市以及区内其他非闽城市的相关规划与布局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变花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是我国区域经济差异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以来,海峡西岸经济区在经济综合实力、特色产业集群以及对台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成就斐然。未来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将会继续推进海西集中区建设与福莆宁、厦漳泉、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在环太平洋区域的新丝绸之路建设中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在发展中也要着力解决跨省区合作机制的完善、自贸区设立、产业融合发展、城市群与城镇化建设等问题。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向前  刘璇璇  刘林峰  
闽台产业经济合作对于发展海峡西岸经济区意义重大。目前闽台在贸易、投资、农业等产业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台商投资较少、产业合作较为单一等问题,未来可通过加快福建自身发展、扩大产业合作领域等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健康发展。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卫  沈渭寿  张慧  孙明  孙俊  
在区域生态承载力及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针对后发地区敏感的生态环境、强烈的发展愿景和以产业区域转移为主的后发优势战略,阐明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判定标准和衡量对象,构建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概念模型;与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相结合,运用多目标规划,建立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目前海西区生态系统所承受的人类干扰总体上较轻,重点产业发展尚未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健康等级构成威胁。若海西区土地产出率升至2007年上海市土地产出率的75%,海西区及其多数分区生态系统可以持续支撑其重点产业中长期发展。海西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承载状况具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钱文挥  
加快海西地区的经济建设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对增强福建省的综合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完善全国区域经济布局,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也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作为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大型国有银行。交通银行一直以来把海西经济区作为战略发展的重点,未来也将一如既往地为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金融事业、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和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