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42)
- 2023(9643)
- 2022(8517)
- 2021(7845)
- 2020(6871)
- 2019(15879)
- 2018(15580)
- 2017(31266)
- 2016(17445)
- 2015(19399)
- 2014(19673)
- 2013(19715)
- 2012(18950)
- 2011(17320)
- 2010(17501)
- 2009(16506)
- 2008(16530)
- 2007(15290)
- 2006(13372)
- 2005(12098)
- 学科
- 济(76832)
- 经济(76777)
- 业(47021)
- 管理(45956)
- 企(36787)
- 企业(36787)
- 方法(34048)
- 数学(29281)
- 数学方法(28957)
- 农(23114)
- 财(18940)
- 中国(18771)
- 地方(17812)
- 业经(16652)
- 学(15546)
- 农业(15126)
- 贸(14814)
- 贸易(14810)
- 制(14657)
- 易(14261)
- 银(11281)
- 产业(11254)
- 策(11251)
- 银行(11251)
- 务(11228)
- 财务(11202)
- 财务管理(11174)
- 理论(11009)
- 和(10822)
- 行(10768)
- 机构
- 学院(256418)
- 大学(253314)
- 济(107759)
- 经济(105435)
- 管理(96984)
- 研究(90526)
- 理学(82783)
- 理学院(81789)
- 管理学(80308)
- 管理学院(79807)
- 中国(67719)
- 科学(56334)
- 京(53901)
- 财(49368)
- 所(47325)
- 农(45926)
- 研究所(42979)
- 中心(41350)
- 江(40337)
- 财经(38664)
- 业大(37892)
- 农业(36240)
- 范(35467)
- 师范(35128)
- 经(34851)
- 北京(34342)
- 经济学(32928)
- 院(32458)
- 州(32062)
- 经济学院(29848)
- 基金
- 项目(165354)
- 科学(129499)
- 研究(120403)
- 基金(118387)
- 家(103245)
- 国家(102386)
- 科学基金(86543)
- 社会(75118)
- 社会科(71350)
- 社会科学(71328)
- 省(65978)
- 基金项目(62661)
- 自然(55903)
- 划(55354)
- 教育(54784)
- 自然科(54498)
- 自然科学(54482)
- 自然科学基金(53543)
- 资助(50654)
- 编号(49231)
- 成果(40262)
- 发(38326)
- 重点(37663)
- 部(36619)
- 课题(34785)
- 创(33567)
- 科研(31731)
- 创新(31442)
- 发展(30853)
- 教育部(30722)
共检索到3820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袁书琪 刘丽
海峡西岸旅游产业在全国和亚太地区占有重要地位,旅游产业结构布局的调整有重大意义。当前海峡西岸旅游产业偏重观光游览,旅游投入偏少;偏重自然景观,旅游文化发掘不够;偏重旅行消费,旅游六要素不完备;偏重旅游旺季,时间上经营不平衡;偏重低级竞争,市场无序现象还比较严重。旅游产业布局存在旅游集散地与目的地错位、星散布局缺乏整合、重复布局分散客流、单体布局缺乏联系等问题。海峡西岸旅游产业结构布局调整应集中精力抓准重点,延长产业链,设计旅游精品,调整布局构建多级布局体系。
关键词:
海峡西岸 旅游产业结构布局 评析与调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永广 朱尧 何月美
文章以海西经济区20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构建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网络,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测量2006、2009、2012和2015年的旅游经济联系度与旅游经济联系量,分析了海西经济区旅游经济空间结构演进特征。研究发现:(1)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逐渐密切,各市的旅游经济联系量整体上呈现递增的趋势;(2)旅游经济空间结构在发展中不断成熟,旅游经济联系一体化进程加速;(3)区域内各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网络中心性存在差异。整体而言,海西经济区内福建省各城市的网络中心性相对较强,而广东省各城市的网络中心性相对较弱。研究认为,海西经济区内各城市旅游合作空间应布局为:西北生态与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东北滨海与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南部"海丝"与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和西南生态和红色旅游产业集群,且认为需发展壮大各城市旅游业、加强海西城市间旅游业互动、完善和提升旅游合作机制、加大与周边地区的合作力度。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永平 吴健生 黄秀兰 乔娜 刘洪萌
本文以4A级景区(点)为例,基于GIS技术,通过地理集中指数、分布椭圆、最近邻指数等方法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厦门是旅游景区资源最丰富的城市;旅游景区总体上在市际尺度呈集中分布趋势,在空间上呈聚集分布;自然景点、红色景点和客家景点是主要景点类型和特色景点类型,其分布范围与区域自然地貌特征、历史文化渊源相符;自然景点、红色景点、客家景点在市际尺度上都呈集中分布趋势,在空间上自然景点、红色景点呈均匀分布,客家景点呈聚集分布。本文认为自然地貌特征与历史文化渊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参与是影响海峡西岸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并基于此提出一些优化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措施...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安增军
为了不被边缘化,福建省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以下简称"海西区")。海西区是以福建为主,包括闽粤浙赣四省部分区域在内的新经济增长区域板块。该区域处在珠三角和长三角之间,并受到这两大板块的牵引,两大三角洲既可能带动海西区发展,也可能挤压海西区发展,所以,建立海西区将是一个复杂和充满曲折的过程,历史上福建及周边地区的形势是:交通落后,城市化水平低,经济腹地狭小,产业结构滞后。应大力发展跨省际交通,扩大经济腹地,发展壮大中心城市,提升产业结构,从海西区建设最终发展到由海峡两岸参与的"海峡经济区"建设,首先从两岸一体化起步,加强两岸经济关系,最终实现两岸政治上的统一。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郑雪琴
阐述了林业人力资源结构优化对现代林业的影响,认为全面、准确地掌握福建省林业系统干部职工队伍的状况,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是绿色海峡西岸现代林业建设有力的人力保障。从人力资源总量及其在不同经济成分单位分布结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等方面对绿色海峡西岸林业人力资源结构现状及其变化、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人力资源有效开发的建议和措施,应该着力改善和调整林业人力能级结构,构建林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终身教育体系,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实现人力资源的有效开发。
关键词:
人力资源 结构 优化 开发对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袁书琪 王晓文 郑丽鑫 徐爱萍
本文在闽台旅游区的背景下,对海峡西岸旅游发展条件作SWOT分析,力图在内容的侧重点和实质性问题上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并为闽台旅游区建设以及福建旅游产业结构布局调整提出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旅游发展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叶敏弦
本文在认真审视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资源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优化空间布局,发展临海产业,拓展港口腹地,推进海峡西岸港口群更快发展的问题,作出相应的阐述与对策思考。
关键词:
港口群 功能 布局 海峡西岸经济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肖永平 李晓华
纳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给赣东地区带来新的发展良机。本文分析了赣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优势以及不足,认为赣东地区要继续做强比较优势,才能巩固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和增强影响力。阐述了赣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各种现实基础,并着重探讨了赣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定位,最后提出了赣东地区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海峡西岸经济区 赣东地区 战略定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超 刘家明 陈楠
发展乡村旅游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乡村旅游等级质量标准的制定与推广,为乡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在区域合作框架下,通过比较台湾海峡西岸旅游区四省(福建、浙江、江西、广东)的乡村旅游的地方标准评判项目,发现各地乡村旅游等级标准与评定存在差异,制约了区域乡村旅游一体化发展。提出应从利益相关者的功能分工协作机制、检查项目指标可比评价体系、评估产品的核心价值体系三位一体构建评价标准框架系统,进一步规范与改善乡村旅游质量评判标准,推动海西乡村旅游星级标准区域一体化建设,研究案例具有典型性,可为规范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指导。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书华
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其特殊的地缘战略成为我国东南沿海一个备受瞩目的重要战略区域。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切实发挥科技在深化两岸合作、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成为大家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重点对福建省科技支撑状况做初步思考,指出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加强区域科技合作、搭建两岸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设立闽台科技人才交流计划、促进闽台现代服务产业投资等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海西经济区 科技支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怀宇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在探讨城市群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合理分析福建海西区城市群发展环境:厦泉漳、福州、南三永三个城市群的发展及措施。之后,对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结果显示:在区域城市群的协调和整体发展方面,要加快完善福建交通网络体系、推动海西区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大海岸、海岛、海洋的利用开发力度,发展县、乡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为海西经济区发展提高完善的金融支持服务,充分发挥祖国统一前沿平台的优势。
关键词:
城市群 福建 海峡西岸经济区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邓盛梅
绿色海峡西岸建设是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相衔接的林业发展战略,林业人才资源是绿色海峡西岸建设的主力军,人才环境是人才资源开发的土壤,营造并不断优化人才环境,人才的智力才能得以提升,活力才能得以增强,创造力才能得以迸发。优化林业人才资源开发的决策环境、优化林业人才资源开发的投资环境、优化林业人才资源开发的人文环境是绿色海峡西岸建设的林业人才资源开发环境优化的重要对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宝强 陈腾 尹海伟 张博
从"核心-边缘"理论视角出发,主要以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通过SPSS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以及空间分析方法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空间结构的基本特征进行解析,探讨了其空间重构的趋势及相应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航飞 韦素琼 陈松林
在交通快速化发展背景下,以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2007年以来海西区市域经济网络联系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海西区区域经济联系的网络密度不断提高,网络联系逐渐向多向化、稠密化、纵深化、均衡化方向发展,在空间上形成了明显的"核心—边缘"网络结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温州等设区市一直处于网络中心,丽水、衢州、鹰潭、梅州、潮州等设区市则处于网络边缘;(2)E-I派系结构分析表明受行政隶属关系的影响,海西区4省间存在较为明显的"行政派系结构"但有缓和趋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航飞 韦素琼 陈松林
在交通快速化发展背景下,以海峡西岸经济区20个设区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2007年以来海西区市域经济网络联系的特点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海西区区域经济联系的网络密度不断提高,网络联系逐渐向多向化、稠密化、纵深化、均衡化方向发展,在空间上形成了明显的"核心—边缘"网络结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温州等设区市一直处于网络中心,丽水、衢州、鹰潭、梅州、潮州等设区市则处于网络边缘;(2)E-I派系结构分析表明受行政隶属关系的影响,海西区4省间存在较为明显的"行政派系结构"但有缓和趋势,经济联系由封闭逐渐趋于开放,各省份间经济溢出效应还有较大提升空间;(3)QAP分析表明收入水平、城镇化水平、空间近邻、时间距离等因素对海西区经济网络联系有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