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8)
- 2023(10499)
- 2022(9341)
- 2021(8827)
- 2020(7263)
- 2019(17054)
- 2018(17179)
- 2017(33440)
- 2016(18250)
- 2015(20684)
- 2014(20972)
- 2013(20889)
- 2012(19167)
- 2011(17294)
- 2010(17207)
- 2009(15262)
- 2008(14844)
- 2007(12802)
- 2006(11296)
- 2005(9985)
- 学科
- 济(71586)
- 经济(71504)
- 管理(53761)
- 业(47918)
- 企(40235)
- 企业(40235)
- 方法(34009)
- 数学(28841)
- 数学方法(28455)
- 贸(22423)
- 贸易(22412)
- 易(21729)
- 农(19023)
- 中国(17841)
- 财(17392)
- 学(17194)
- 环境(15662)
- 业经(15639)
- 地方(15512)
- 和(12737)
- 理论(12631)
- 制(12308)
- 农业(12230)
- 划(11497)
- 务(11351)
- 财务(11286)
- 财务管理(11262)
- 技术(10899)
- 企业财务(10539)
- 银(10073)
- 机构
- 大学(259809)
- 学院(258687)
- 管理(104279)
- 济(102143)
- 经济(99847)
- 理学(90443)
- 理学院(89460)
- 管理学(87868)
- 管理学院(87423)
- 研究(86215)
- 中国(62782)
- 京(55425)
- 科学(54701)
- 财(44821)
- 所(43725)
- 农(40849)
- 研究所(39767)
- 业大(39521)
- 中心(38494)
- 江(36944)
- 财经(36259)
- 北京(35187)
- 范(34208)
- 师范(33928)
- 经(32819)
- 农业(32000)
- 院(31739)
- 州(30635)
- 经济学(29297)
- 师范大学(27424)
- 基金
- 项目(178670)
- 科学(139032)
- 研究(131224)
- 基金(128300)
- 家(111544)
- 国家(110630)
- 科学基金(94349)
- 社会(80064)
- 社会科(75796)
- 社会科学(75774)
- 省(70040)
- 基金项目(69015)
- 自然(62498)
- 自然科(60967)
- 自然科学(60956)
- 自然科学基金(59808)
- 教育(59399)
- 划(58827)
- 编号(54409)
- 资助(53315)
- 成果(43941)
- 重点(39657)
- 部(39045)
- 发(38111)
- 课题(36916)
- 创(36774)
- 科研(34524)
- 创新(34272)
- 项目编号(33494)
- 教育部(33294)
- 期刊
- 济(110698)
- 经济(110698)
- 研究(76570)
- 中国(44497)
- 学报(41170)
- 科学(37425)
- 管理(37145)
- 农(37121)
- 财(32371)
- 大学(30649)
- 学学(28731)
- 教育(28349)
- 农业(26300)
- 技术(21351)
- 融(20214)
- 金融(20214)
- 业经(18847)
- 经济研究(17462)
- 财经(16545)
- 贸(15977)
- 问题(15863)
- 图书(14894)
- 经(13987)
- 理论(13588)
- 国际(13241)
- 业(13066)
- 科技(12807)
- 实践(12598)
- 践(12598)
- 技术经济(12151)
共检索到375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传国 洪琴
本文在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基础上,以2005-2010年海峡两岸进出口贸易额与碳排放数据为样本,通过估算部门碳排放强度,测算两岸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对两岸贸易隐含碳净转移进行LMDI分解。研究发现:在2005-2010年间,祖国大陆各部门的碳排放强度显著高于台湾地区相应部门的碳排放强度,海峡两岸贸易隐含碳排放量主要来自于化学工业、金属工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等部门,两岸贸易使得全球碳排放量减少了209.38-306.03百万吨。本文研究不仅从部门角度,为海峡两岸控制贸易隐含碳排放量提供了理论依据,还从全球碳排放角度,为促进海峡两岸贸易深入发展提供了环境意义上的支持。
关键词:
投入产出表 两岸贸易 隐含碳排放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金毅
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对自己的传统医药及医学有着特别的偏好。但由于海峡两岸中药发展不平衡,台湾当局对大陆中药入台的消极态度,以及大陆中药本身的问题,妨碍了两岸中药的贸易发展。一、海峡两岸的中药贸易台湾地区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限制,自产中草药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从而制约了台湾中药的发展。每年都需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口中草药,特别是近几年台湾民众对中药的需求上升,每年进口中草药数量相当可观,仅1986年中药材消费值就高达100亿元台币。大陆药用植物丰富,中成药渊源流长,品种多,各种临床用药齐全,因此,台湾地区对大陆的中草药及中成药需求甚殷,即使在1979年以前两岸经济关系全面隔绝时期,大陆与台...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谢国娥 鲁加荣
本文基于2002-2013年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统计数据,测算了海峡两岸农产品价格贸易条件指数和收入贸易条件指数。在统计期内,受人民币汇率上升、两岸加入WTO、ECFA签署及两岸关系改善等诸多因素影响,大陆对台湾农产品贸易条件不断改善,台湾对大陆农产品价格贸易条件不断恶化,但收入贸易条件绝大多数改善。文章对贸易条件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并给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海峡两岸 农产品 贸易条件 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彭莉
世贸组织架构下的自由贸易区在理论上有一般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及次级自由贸易区之分,海峡两岸次级自由贸易区在性质上显然属于后者。目前,建立一般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区的法律依据不仅充分而且成熟,建立次级自由贸易区的合法性问题则存在较大争议。但这并不意味着海峡两岸次级自由贸易区完全不可行,可考虑在“先易后难”的原则下,逐步构建海峡两岸次级自由贸易区的法律框架。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及市场 经济的主导作用,使祖国大陆与台湾地区的经贸交流取得了较大进展。20余年来,两岸之间建立起的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经贸合作也在持续扩张及不断深化。 2000年,两岸贸易在90年代以来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再创历史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曹小衡 刘玉人
两岸贸易自20世纪80年代恢复以来,呈现超常规、多元化和互补性的快速发展势头。两岸经济关系已非常紧密,但由于多方面原因,两岸贸易一直以第三方货币美元进行结算。这一现象,从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华晓红 郑学党
农产品是两岸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动力来自农业资源禀赋差异和市场竞争因素。本文拟就两岸农产品贸易结合度、贸易竞争力、显示性比较优势等三个指标,对两岸农产品各自市场竞争优势进行技术评估,为探讨两岸农产品贸易前景和贸易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非
一、两岸转口贸易发展速度放缓 转口贸易在过去一直是两岸贸易关系的主流,在两岸经贸恢复初期曾一度辉煌。其表现形式一般是贸易货物由输出地直接运至第三地,在未经过制造程序,仅是原封不动地停靠,或装卸,或进行简单的改包装、稀释、分类、装饰后,再转运至输入地,并在进入或离开第三地时,均与其它进出口货物一样办理报关手续。由于香港优越的地缘、人文以及商业条件,其在两岸转口贸易中的“桥梁”作用十分明显,绝大多数的转口贸易货物都是通过香港这一“主渠道”中转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传国 蔡晓艺
运用比较优势指数、出口相似度指数与产业内贸易指数分别从比较优势、结构竞争以及产业内贸易三个视角对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相对世界平均水平,海峡两岸农产品均不具有比较优势,但祖国大陆相对台湾地区具有比较优势,海峡两岸农产品存在结构性贸易互补,但这种互补性正逐渐下降,表明海峡两岸农产品出口结构竞争差异趋于缩小。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呈现较高集中度,海峡两岸农产品贸易互补性较大的农产品,祖国大陆对台湾地区均处于显著贸易优势地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传国 俞天贵
海峡两岸贸易总体上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但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迅速上升,日益成为海峡两岸贸易的重要形式。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水平型所占比重增长较快,呈现出由垂直型向水平型发展的趋势。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是由国际国内诸多因素共同决定的,其中祖国大陆人均GDP的增长以及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规模的扩大等是海峡两岸产业内贸易水平不断提升的重要决定因素。
关键词:
产业间贸易 产业内贸易 决定因素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李湘滇
近年来,随着海峡两岸贸易往来的逐渐频繁,中国台湾地区与大陆已经在经济领域形成了全方位合作的格局,彼此之间继续深化合作已经成为必然。通过海峡两岸的务实合作,能够在贸易上实现共赢和资源优化配置,这是海峡两岸发展的共同选择。台湾地区与大陆有着紧密的联系,都是华夏文化传承者,不仅具有经济互补特征,更表现为民族利益共同体的特征,广泛开展海峡两岸的经济贸易活动,可推动海峡两岸经济迅速发展。
关键词:
海峡两岸 贸易往来 经贸关系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媛媛
构建海峡两岸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模式应是在淡化政治的前提下,分步骤、有重点地一步一步向前推进。争取在两岸直接三通的基础上,实现两岸特定区域之间全面、直接、双向的经济交流,在条件成熟时,通过签订促进区域经济合作的临时协议做出贸易优惠安排,为自由贸易区过渡期创造条件。可尝试先在厦门、金门建立区域性自由贸易区,然后进一步建立台湾与闽东南地区自由贸易区,最后形成海峡两岸自由贸易区。
关键词:
海峡两岸 自由贸易区 目标模式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丁振辉
整体而言,中国大陆和台湾服务贸易门类发展很不充分,高端服务业发展滞后,但台湾服务贸易竞争力强于大陆。分部门看,大陆在旅游和建筑行业竞争力较强,而台湾在运输服务行业竞争力较强。同时,两地出口相似性指数较低,说明两岸服务贸易互补性较强,有开展合作的广泛空间。为了促进两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提升,需要重视经济发展在服务贸易竞争力中的基础性作用,有针对性的选择贸易政策,积极开展区域合作,加强经贸往来和加快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卢仁祥
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的贸易不断发展,相互依赖性不断增加。本文从分析海峡两岸的贸易现状和海峡两岸贸易依存度着手,对海峡两岸进出口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以期通过得出的研究结论,对海峡两岸各自的贸易发展与相互间贸易发展进行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
海峡两岸 贸易关系 实证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非
海峡两岸通过香港的转口贸易自1979年复苏以来尽管几经波动起伏,但是成长速度仍十分显著。这种超常发展的现象主要是由台湾商品经港转口输往大陆这一快速运转的“引擎”驱动下产生的。台货输陆与大陆货输台的非同步扩张顺序导致了两岸经港转口贸易构成的倾斜,引发了两岸贸易关系的不平衡问题。一、不平衡性的表象由于台货经港输往大陆在种类或货值方面均远远大于大陆货经港输往台湾,二者变化波动的结果必然导致前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