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15)
2023(11932)
2022(9899)
2021(9216)
2020(7611)
2019(17471)
2018(17535)
2017(33765)
2016(18686)
2015(21010)
2014(21178)
2013(20634)
2012(18546)
2011(16553)
2010(16333)
2009(14806)
2008(14139)
2007(12268)
2006(10659)
2005(9314)
作者
(54388)
(45031)
(44421)
(42498)
(28587)
(21566)
(20156)
(17872)
(17087)
(15879)
(15469)
(15194)
(14287)
(14237)
(13953)
(13708)
(13440)
(13364)
(12921)
(12732)
(11244)
(10957)
(10765)
(10163)
(10087)
(9959)
(9906)
(9889)
(9014)
(8883)
学科
(72176)
经济(72094)
管理(50811)
(48919)
(40138)
企业(40138)
方法(32361)
数学(27677)
数学方法(27370)
(20805)
中国(20142)
(18410)
业经(17565)
(16339)
地方(15607)
农业(14047)
理论(12465)
(12009)
贸易(12002)
(11912)
(11906)
(11533)
环境(11456)
技术(11326)
(10571)
财务(10504)
财务管理(10488)
教育(10072)
(9933)
(9931)
机构
大学(261186)
学院(258824)
管理(104895)
(97540)
经济(95315)
理学(91278)
理学院(90271)
管理学(88661)
管理学院(88208)
研究(87477)
中国(62828)
科学(57505)
(56685)
(44218)
(44117)
(42506)
业大(42498)
研究所(40783)
中心(38662)
(36869)
北京(35891)
(35279)
师范(34961)
财经(34825)
农业(34258)
(32905)
(31712)
(30271)
师范大学(28409)
经济学(28094)
基金
项目(185813)
科学(145044)
研究(134805)
基金(133645)
(117722)
国家(116756)
科学基金(99480)
社会(82707)
社会科(78203)
社会科学(78182)
(72378)
基金项目(71987)
自然(66048)
自然科(64437)
自然科学(64424)
自然科学基金(63242)
(61397)
教育(60817)
编号(55582)
资助(54289)
成果(44176)
重点(41615)
(39800)
(39453)
(38100)
课题(37879)
科研(35773)
创新(35513)
大学(34074)
项目编号(33836)
期刊
(105613)
经济(105613)
研究(73796)
中国(46526)
学报(44646)
科学(41373)
(39939)
管理(36771)
大学(33611)
学学(31590)
(30257)
教育(29655)
农业(27740)
技术(21760)
(18911)
金融(18911)
业经(18796)
经济研究(16014)
财经(15940)
图书(15241)
问题(14549)
科技(14101)
(14082)
林业(13982)
(13433)
理论(12962)
资源(12469)
(12416)
实践(12114)
(12114)
共检索到367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清海  叶功富  林益明  
应用GR-3500型氧弹式热值仪测定福建沿海中部惠安县崇武林场1989年造的海岸沙地木麻黄人工林热值和能量现存量。结果表明:现存生物量为152·60t·hm-2,净生产力为10·17t·hm-2a-1,凋落物的年归还量为14·17t·hm-2a-1。木麻黄各组分干质量热值为19·26~20·53kJ·g-1,平均为19·70kJ·g-1,灰分含量为1·20%~11·92%,平均5·23%。整个林分能量现存量为2986·92GJ·hm-2,各组分的分布为干(43·30%)>根(24·10%)>枝(13·60%)>皮(10%)>小枝(6·60%)>枯枝(1·60%)>果(0·80%)。能量的归还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清海  叶功富  林益明  
2002年11月至2003年10月在福建沿海中部惠安县崇武镇赤湖林场用收集筐法收集木麻黄凋落物,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的归还量;应用GR-3500型氧弹式热值仪测定木麻黄凋落物的热值,并测定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的灰分含量。结果表明:木麻黄人工林的凋落物归还量为14.18 t.hm-2.a-1,其中小枝占72.21%,枝条占23.41%,球果占2.68%,其余部分占1.69%。归还分布情况是:4—9月为归还高峰期,占总归还量的68.48%,其它月份占总归还量的31.52%。凋落物各组分灰分含量平均值顺序为:花(5.32%)>小枝(4.90%)>枝(4.69%)>球果(3.20%);凋落物干物质热值平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水松  林武星  叶功富  徐俊森  谭芳林  
自 1 998年 5月以来 ,在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和东山县赤山林场木麻黄基干林带前沿风口干旱沙地 ,进行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配套技术研究。经 2年试验研究 ,在分析风口困难立地造林失败主要原因基础上 ,从木麻黄抗逆品系选择应用 ,因地制宜确定造林方式 ,采用深挖整地、放客土、拌泥浆、提早造林季节、选择大雨天冒雨造林、大苗深栽等抗旱造林配套技术以及旱季培土抚育保墒、浇水保苗和筑沙堤设风障防潮防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造林方法 ,在造林屡次失败的风口沙地木麻黄造林保存率提高到 80 %~ 90 %。在造林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为海岸带风口困难立地国家特殊保护林带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仲崇禄  弓明钦  林什全  陈羽  王凤珍  
通过对我国华南地区木麻黄主要种植区人工林野外调查 ,收集了我国木麻黄人工林下AM菌资源 15种 ,分别隶属 3个科共 5个属 ,其中有 4种分别为有关土样中的优势种。球囊霉属 9种 ,占已知种类的 6 0 % ,其余无梗囊霉层、巨囊霉层、盾巨囊霉属及硬囊霉属分别仅有 1  2种。木麻黄幼苗的温室接种效果表明 ,AM菌可显著改善木麻黄苗高和地径的生长 ,菌种或菌株间有明显差异 ,其中V95 0 8,V90 0 4 ,V95 0 2、V95 0 7和V95 0 3菌株的接种效果较好 ,苗高比对照增加 4 3 4 8%  84 78% ,地径比对照增加 4 0 0 0 %  73 0 0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水松  谭芳林  林武星  陈胜  李永林  
从 2 0 0 0年 5月起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临海风口干旱沙地进行 3年试验研究 ,从 7个参试无性系中选择惠 1#、粤 70 1#、东 980 1#等 3个造林保存率达 6 1 9%~ 6 9 5 %的无性系 ,在此类特殊困难立地防护林植物材料选择方面取得突破。通过对风口沙地前沿高地和后沿低洼地 2种微地形条件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效果的比较分析 ,后者造林保存率提高约 5 % ,且林木生长较快。 2种微地形条件林木根系生长状况 ,风口前沿高地林木根系分布深、数量多、结构密集、吸收根系网络发达 ,有助于逃避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并揭示根系分布深度、数量、密集程度、网络结构与土壤含水率大体呈负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清旭   李建鹃   王裕华   彭艳晖   王炎炎   郭玥   胡明玥   林文雄   吴则焰  
[目的]探究连栽对木麻黄人工林根际土壤古菌群落变化的影响,为探明木麻黄连栽障碍机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不同连栽代数(第一代First continuous plantation,FCP;第二代Second continuous plantation,SCP;第三代Third continuous plantation,TCP)的木麻黄人工林根际土壤为材料,以未种植木麻黄的天然乔木林根际土壤作为对照(CK),通过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对古菌群落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从3个不同连栽代数木麻黄人工林根际土壤和对照土壤中总共得到1 146 390条有效序列,以100%序列相似度聚类得到998 515个ASV。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观察到的物种数和Chao1指数均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而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_e均以FCP最高,TCP次之,SCP最低。Beta多样性分析、PCoA分析、UPGMA聚类分析和Anosim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连栽代数木麻黄根际土壤古菌群落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但不同组间差异不显著。共检测到5个门,优势菌门为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且奇古菌门占比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相比,FCP、SCP、TCP分别下降了17.42%、50.97%、51.51%。古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奇古菌门与pH、全钾(TK)、全氮(TN)、全磷(TP)呈显著正相关,泉古菌门与速效磷(AP)和速效氮(AN)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古菌群落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证实了木麻黄人工林经过多代连续栽植后,根际土壤古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推测古菌群落结构失衡是导致土壤微生态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为揭示木麻黄人工林连栽障碍形成的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叶功富  张清海  林益明  吴锡麟  
对福建省东山县海岸带红壤性风积沙土木麻黄群落与均一性风积沙土木麻黄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各组分干重热值、去灰分热值及群落能量分布与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红壤性风积沙土木麻黄群落的现存生物量和能量分别为 1 5 681 84g·m- 2 和 3 1 7795 3 1kJ·m- 2 ;均一性风积沙土木麻黄群落现存生物量和能量分别为 5 1 2 9 87g·m- 2 和 1 0 5 75 1 40kJ·m- 2 ;红壤性风积沙土的木麻黄群落各组分热值范围为 1 9 84~ 2 1 70kJ·g- 1 ,其中叶热值最高 ,根最低 ,各组分能量在群落中所占比例为 :干 ( 3 8 0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叶功富  
自 1992年以来 ,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滨海沙地 ,在湿地松、木麻黄混交林营造的基础上 ,采用行状疏伐法对其种间关系和树种结构比例进行调控试验。混交林经调控 1a后 ,通过 2个树种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等年生长率的变化分析 ,提出调控后形成新的混交方式应为 :木麻黄行数应控制在 2  3行之内 ,而湿地松行数应增至 3行以上带状混交配置模式 ,以形成树种间交界行宽行距和树种内窄株距的宽行窄株混交配置模式 ,对种间关系和林木生长比较有利。这种混交林种间调控方法对海岸带多树种混交林种间关系调整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仲崇禄  弓明钦  陈羽  王凤珍  
木麻黄人工林中蛹虫草的发现及开发利用潜力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L.)Link)属子囊菌亚门虫草菌科虫草属,与冬虫夏草同属,也是重要的药用真菌。在我国贵州、安徽、福建、广东和广西等省(区)均有分布,一般出现在阔叶林和混交林林地上...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敏英  刘强  丁亚凤  符素贞  叶照丽  冯太生  
对海南岛东南部海岸生境相似的天然青皮Vatica mangachapoi林和人工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养分动态及凋落物分解(采用网袋法)进行比较研究,为营造青皮-木麻黄混交林,并逐渐过渡到天然青皮林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青皮林土壤-植物系统各分室氮、磷、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均高于木麻黄林对应各分室(氮:P叶=0.008,P枝<0.001,P根<0.021。钾:P叶<0.001,P枝<0.001,P根<0.001)。②2种林型土壤分室之间,氮和钾的质量分数呈现显著差异(P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芳林  李志真  叶功富  林捷  高美玲  
选择东山 1代、2代和惠安 1代、2代、3代林分为研究对象 ,分别采集土壤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木麻黄多代连栽后 :( 1 )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 ,沙地土壤的pH值表现为降低趋势 ,而土壤的水解性总酸度、交换性总酸度、交换性氢和交换性铝含量等指标随着木麻黄连栽代数的增加而增大 ;( 2 )沙地土壤中水解性氮、铵态氮、有效磷、速效钾、全碳和全氮的含量随着代数的增加而降低 ,而且木麻黄连栽对表层土壤中上述养分的降低更为显著 ,但木麻黄连栽对缓效钾的影响并不明显。 ( 3 )土壤中阳离子交换总量逐代增大 ,这主要与交换性钙和水解性总酸度逐代增大有关。 ( 4 )沙地土壤中脲酶的活性没有明显的变化...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武星  叶功富  徐俊森  谭芳林  洪伟  
采用层次分析法 ,于 2 0 0 2年对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的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各效益均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间隔带状采伐更新中 ,1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 ,其生态、社会及综合效益最高 ,2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第二 ,而 3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方式 ,其经济效益最高。林下套种更新方式中 ,林带间伐后林下更新方式 ,其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均比直接在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高。对于只能进行林下套种更新的木麻黄基干林带 ,根据林带郁闭度作适当间伐调整 ,并选用适应于沿海沙地生长具有一定耐荫性的树种在林下套种 ,可使其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清海  叶功富  林益明  
采用氧弹式热值仪测定福建惠安滨海沙地木麻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热值,揭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干物质热值、去灰分热值、灰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凋落物起始干物质热值为21.67kJ·g-1,经过3个月平缓下降后其值为21.40kJ·g-1,到第10个月干物质热值为20.48kJ·g-1,达到最低点,与起始值相差1.19kJ·g-1,随后干物质热值开始回升,第12个月的干物质热值为20.83kJ·g-1,年平均每月降低0.07kJ·g-1;去灰分热值与干物质热值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从开始的22.78kJ·g-1,到第9个月的最小值21.89kJ·g-1,与起始值相差0.89kJ·g-1,随后的回升速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伏生  曾德慧  范志平  陈广生  于占源  赵琼  
该文对科尔沁沙地章古台地区围栏和未围栏的樟子松人工林土壤NH+4  N、NO- 3  N、矿质N和微生物体N进行了一个生长季的观测.结果表明,无论围栏还是未围栏林地,土壤NH+4  N、NO- 3  N和矿质N含量均很低.围栏林地中土壤NH+4  N和矿质N比未围栏林地高(P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继义  赵哈林  崔建垣  张铜会  赵学勇  
对樟子松人工林群落结构和土壤水分动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3年林龄的樟子松人工林3 0 0cm深层的土壤水分已基本耗竭,而且整个生长季还在持续减少,土壤水分不能得到有效补给;林木生长衰弱,平均高仅3 59m ,平均胸径5 77cm ,并出现大量枯梢;林木生长已受到土壤水分亏缺的严重制约,林分开始衰败;林下草本层发育良好,盖度较高。研究指出,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工林在不适宜的密度下造成群落结构与环境条件不相适应,存在着由乔木植被向草本植被演替的规律,对人工林群落的稳定性进行分析,指出通过密度控制、树种选择等措施可以进行调整,延缓土壤水分的耗竭速度,提高林分的稳定性。要建立稳定性更高和维持时间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