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75)
2023(10782)
2022(9564)
2021(9062)
2020(7639)
2019(17807)
2018(17874)
2017(33909)
2016(18861)
2015(21295)
2014(21209)
2013(21012)
2012(19386)
2011(17583)
2010(17304)
2009(15643)
2008(15197)
2007(13016)
2006(11339)
2005(9638)
作者
(57100)
(47493)
(47105)
(44697)
(30337)
(22820)
(21201)
(18762)
(18094)
(16891)
(16568)
(16244)
(15329)
(14974)
(14666)
(14659)
(14413)
(13963)
(13602)
(13456)
(12005)
(11700)
(11434)
(10783)
(10645)
(10544)
(10511)
(10402)
(9571)
(9502)
学科
(71194)
经济(71114)
管理(50118)
(47535)
(39516)
企业(39516)
方法(35183)
数学(30336)
数学方法(29929)
(21089)
(18907)
中国(17051)
(16256)
业经(15620)
地方(14656)
农业(12743)
理论(12679)
(12458)
贸易(12454)
(12279)
(11954)
环境(11806)
技术(11096)
(10943)
(10514)
财务(10453)
财务管理(10436)
(9909)
企业财务(9893)
教育(9854)
机构
大学(270889)
学院(267090)
管理(106038)
(96980)
经济(94747)
理学(92692)
研究(92213)
理学院(91585)
管理学(89685)
管理学院(89221)
中国(64986)
科学(63358)
(58866)
(50026)
(47991)
业大(46864)
研究所(44726)
(42392)
中心(40410)
农业(39237)
(37841)
北京(37186)
(36786)
师范(36399)
财经(35016)
(34279)
(31911)
(30965)
师范大学(29712)
技术(28818)
基金
项目(194109)
科学(150510)
基金(139855)
研究(136002)
(124873)
国家(123916)
科学基金(104345)
社会(82082)
社会科(77576)
社会科学(77553)
(75727)
基金项目(75466)
自然(71752)
自然科(69997)
自然科学(69976)
自然科学基金(68678)
(65100)
教育(61922)
资助(58105)
编号(54766)
成果(43914)
重点(43897)
(41741)
(40592)
(39598)
科研(38105)
课题(37864)
计划(37594)
创新(37008)
大学(35323)
期刊
(102572)
经济(102572)
研究(73208)
学报(51703)
科学(46333)
中国(45680)
(44269)
大学(37939)
管理(36225)
学学(35952)
农业(30947)
(29427)
教育(28642)
技术(21602)
(17769)
金融(17769)
业经(17425)
(15839)
林业(15827)
财经(15815)
经济研究(15240)
图书(15165)
科技(15058)
业大(14389)
(14143)
问题(13693)
资源(13678)
(13288)
理论(13165)
实践(12367)
共检索到3731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清海  叶功富  林益明  
2002年11月至2003年10月在福建沿海中部惠安县崇武镇赤湖林场用收集筐法收集木麻黄凋落物,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的归还量;应用GR-3500型氧弹式热值仪测定木麻黄凋落物的热值,并测定分析了凋落物各组分的灰分含量。结果表明:木麻黄人工林的凋落物归还量为14.18 t.hm-2.a-1,其中小枝占72.21%,枝条占23.41%,球果占2.68%,其余部分占1.69%。归还分布情况是:4—9月为归还高峰期,占总归还量的68.48%,其它月份占总归还量的31.52%。凋落物各组分灰分含量平均值顺序为:花(5.32%)>小枝(4.90%)>枝(4.69%)>球果(3.20%);凋落物干物质热值平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清海  叶功富  林益明  
应用GR-3500型氧弹式热值仪测定福建沿海中部惠安县崇武林场1989年造的海岸沙地木麻黄人工林热值和能量现存量。结果表明:现存生物量为152·60t·hm-2,净生产力为10·17t·hm-2a-1,凋落物的年归还量为14·17t·hm-2a-1。木麻黄各组分干质量热值为19·26~20·53kJ·g-1,平均为19·70kJ·g-1,灰分含量为1·20%~11·92%,平均5·23%。整个林分能量现存量为2986·92GJ·hm-2,各组分的分布为干(43·30%)>根(24·10%)>枝(13·60%)>皮(10%)>小枝(6·60%)>枯枝(1·60%)>果(0·80%)。能量的归还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清海  叶功富  林益明  
采用氧弹式热值仪测定福建惠安滨海沙地木麻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热值,揭示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干物质热值、去灰分热值、灰分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凋落物起始干物质热值为21.67kJ·g-1,经过3个月平缓下降后其值为21.40kJ·g-1,到第10个月干物质热值为20.48kJ·g-1,达到最低点,与起始值相差1.19kJ·g-1,随后干物质热值开始回升,第12个月的干物质热值为20.83kJ·g-1,年平均每月降低0.07kJ·g-1;去灰分热值与干物质热值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从开始的22.78kJ·g-1,到第9个月的最小值21.89kJ·g-1,与起始值相差0.89kJ·g-1,随后的回升速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王敏英  刘强  丁亚凤  符素贞  叶照丽  冯太生  
对海南岛东南部海岸生境相似的天然青皮Vatica mangachapoi林和人工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林养分动态及凋落物分解(采用网袋法)进行比较研究,为营造青皮-木麻黄混交林,并逐渐过渡到天然青皮林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①青皮林土壤-植物系统各分室氮、磷、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均高于木麻黄林对应各分室(氮:P叶=0.008,P枝<0.001,P根<0.021。钾:P叶<0.001,P枝<0.001,P根<0.001)。②2种林型土壤分室之间,氮和钾的质量分数呈现显著差异(P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洋  张健  冯茂松  
研究四川洪雅县4种不同密度下巨桉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养分归还量及分解动态。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凋落物产量随密度增大而递增;4个巨桉人工林年凋落规律相似,5月是全年凋落物产量的高峰期,1月凋落量最低;4个巨桉人工林凋落物大量元素年归还总量分别为95.32、86.90、67.72和66.37kg·hm-2,且N>K>Ca>Mg>P,叶是养分归还的主要组分,春夏两季叶养分归还量最大;枝、叶的平均年失重分别为18.2%和36.1%,分解系数分别为0.176~0.214和0.383~0.445,半衰期分别为3~4年和1~2年,周转期分别为14~17年和6~8年。5种元素释放率大小顺序为Mg>Ca>K>N>...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郁善  荣俊冬  陈礼光  张玲玲  夏海涛  张志欣  
对沿海沙地小叶龙竹林的凋落物及养分月动态特征进行连续观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竹林凋落物量月动态波动较大,峰值分别出现在2004年10月、2005年4月和9月,2005年1月和7月处于低谷.凋落物各营养元素组分平均值大小为N>K>P.N、K养分含量月动态变化幅度相对较大,P变化相对平稳.凋落物N年归还总量最高,K年归还量次之,P年归还量最低.凋落叶分解速度最快,分解6个月残留率为51.43%,竹枝分解速度最慢,6个月后残留率为83.27%.分解1 a后竹叶残留最少,笋箨其次,竹根残留的最多.应用二次方程对小叶龙竹各器官分解剩余量与分解时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得出模拟方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水松  林武星  叶功富  徐俊森  谭芳林  
自 1 998年 5月以来 ,在福建省惠安县赤湖林场和东山县赤山林场木麻黄基干林带前沿风口干旱沙地 ,进行提高木麻黄造林效果配套技术研究。经 2年试验研究 ,在分析风口困难立地造林失败主要原因基础上 ,从木麻黄抗逆品系选择应用 ,因地制宜确定造林方式 ,采用深挖整地、放客土、拌泥浆、提早造林季节、选择大雨天冒雨造林、大苗深栽等抗旱造林配套技术以及旱季培土抚育保墒、浇水保苗和筑沙堤设风障防潮防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造林方法 ,在造林屡次失败的风口沙地木麻黄造林保存率提高到 80 %~ 90 %。在造林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为海岸带风口困难立地国家特殊保护林带工程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文飞  樊后保  
为探讨亚热带森林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在12年生的杉木人工林中开展4种水平的模拟氮沉降试验,分N0(对照),N1,N2,N3等4种处理,氮沉降量分别为0,60,120,240kg·hm-2a-1。模拟氮沉降2年后,4种不同氮沉降水平杉木人工林的年凋落量分别为1008.83,1164.10,1147.30和976.47kg·hm-2,表明低中氮处理(N1,N2)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森林凋落物量,而高氮处理(N3)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叶凋落物中C,N元素含量随氮沉降水平的增加而增加,而C/N则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经不同氮沉降处理后,凋落物C元素的归还量分别为474.70,544.07,538.55和4...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仲崇禄  弓明钦  林什全  陈羽  王凤珍  
通过对我国华南地区木麻黄主要种植区人工林野外调查 ,收集了我国木麻黄人工林下AM菌资源 15种 ,分别隶属 3个科共 5个属 ,其中有 4种分别为有关土样中的优势种。球囊霉属 9种 ,占已知种类的 6 0 % ,其余无梗囊霉层、巨囊霉层、盾巨囊霉属及硬囊霉属分别仅有 1  2种。木麻黄幼苗的温室接种效果表明 ,AM菌可显著改善木麻黄苗高和地径的生长 ,菌种或菌株间有明显差异 ,其中V95 0 8,V90 0 4 ,V95 0 2、V95 0 7和V95 0 3菌株的接种效果较好 ,苗高比对照增加 4 3 4 8%  84 78% ,地径比对照增加 4 0 0 0 %  73 0 0 %。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水松  谭芳林  林武星  陈胜  李永林  
从 2 0 0 0年 5月起在福建省东山县赤山林场临海风口干旱沙地进行 3年试验研究 ,从 7个参试无性系中选择惠 1#、粤 70 1#、东 980 1#等 3个造林保存率达 6 1 9%~ 6 9 5 %的无性系 ,在此类特殊困难立地防护林植物材料选择方面取得突破。通过对风口沙地前沿高地和后沿低洼地 2种微地形条件木麻黄无性系造林效果的比较分析 ,后者造林保存率提高约 5 % ,且林木生长较快。 2种微地形条件林木根系生长状况 ,风口前沿高地林木根系分布深、数量多、结构密集、吸收根系网络发达 ,有助于逃避大气干旱和土壤干旱。并揭示根系分布深度、数量、密集程度、网络结构与土壤含水率大体呈负相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葛晓改  周本智  肖文发  
通过文献收集法对亚热带马尾松人工林主要分布区凋落物产量、养分含量和养分归还量进行分析,以研究我国马尾松林主要分布区凋落物养分动态和区域特征,以期在区域尺度上为马尾松林生产经营和生态管理提供更全面和更具普遍性的参考。结果表明:不同地区马尾松人工林凋落物产量差异显著,并随林分龄级而异,10~20、20~30a龄级马尾松林凋落物产量差异较0~10、30~50a龄级马尾松林凋落物大,产量最高地区的10~20、20~30龄级林分分别是产量最低地区同一龄级的2.93、2.74倍,30~50a生林分产量最高地区仅是最低地区的1.37、1.63倍;凋落物不同养分含量差异显著,三峡库区N元素含量较高,福建三明P...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芳韵  韩俊学  张艺帆  谢伟东  梁嘉玲  卢立国  曹雨虹  
【目的】探究滨海沙地天然林和人工林的凋落物量及其分解动态,为滨海防护林体系的保护与重建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时间动态分析法,在南亚热带滨海沙地区域选取高山榕/假苹婆天然林(FS)、红鳞蒲桃天然林(SH)、马占相思人工林(AM)为研究对象,使用收集网和分解袋法,测定各林分的凋落物量、残留量及凋落物碳(C)、氮(N)、磷(P)初始含量,分析各林分凋落物总量和叶、枝、花果及杂物组分占比、凋落物总量的月动态变化情况及分解速率,通过Olson模型和相关性分析分别研究凋落物周转期和分解率与凋落物初始养分的相关性。【结果】3种林分类型的年凋落量在8645.74~23404.07 kg/hm~(2),排序为FS>SH>AM;凋落叶量占林分凋落物总量的比重最大,为84.24%~94.98%,AM的凋落叶量与FS和SH间存在显著差异(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清旭   李建鹃   王裕华   彭艳晖   王炎炎   郭玥   胡明玥   林文雄   吴则焰  
[目的]探究连栽对木麻黄人工林根际土壤古菌群落变化的影响,为探明木麻黄连栽障碍机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以3个不同连栽代数(第一代First continuous plantation,FCP;第二代Second continuous plantation,SCP;第三代Third continuous plantation,TCP)的木麻黄人工林根际土壤为材料,以未种植木麻黄的天然乔木林根际土壤作为对照(CK),通过Illumina NovaSeq测序平台对古菌群落进行高通量测序。[结果]从3个不同连栽代数木麻黄人工林根际土壤和对照土壤中总共得到1 146 390条有效序列,以100%序列相似度聚类得到998 515个ASV。Alph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所观察到的物种数和Chao1指数均随着连栽代数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而Shannon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_e均以FCP最高,TCP次之,SCP最低。Beta多样性分析、PCoA分析、UPGMA聚类分析和Anosim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连栽代数木麻黄根际土壤古菌群落物种多样性存在差异,但不同组间差异不显著。共检测到5个门,优势菌门为奇古菌门(Thaumarchaeota),且奇古菌门占比随着栽植代数的增加呈现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相比,FCP、SCP、TCP分别下降了17.42%、50.97%、51.51%。古菌群落与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奇古菌门与pH、全钾(TK)、全氮(TN)、全磷(TP)呈显著正相关,泉古菌门与速效磷(AP)和速效氮(AN)呈显著正相关,不同古菌群落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本研究证实了木麻黄人工林经过多代连续栽植后,根际土壤古菌群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推测古菌群落结构失衡是导致土壤微生态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为揭示木麻黄人工林连栽障碍形成的原因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梁宏温  
本文是广西森林生态系统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旨在阐明高海拔山区杉木人工纯林凋落物的产量动态、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分解速率,并分析比较两种置样处理对凋落物分解作用的影响,为营林提供参考依据。一、实验区条件与样地概况老山杉木林区位于北纬24°16′、东径106°19′,海拔1300-1600m,属于桂西北山原地区。年平均气温14℃,最冷月(1月)均温5.6℃,最热月(7月)均温21.3℃。年降雨量1611.5mm,夏秋两季雨量分别占全年的50.4%和23.4%。年相对湿度88%、水热系数3.82,属冬干冷夏湿凉气候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谭芳林  
运用定位研究的方法 ,在福建惠安赤湖林场定期收集木麻黄林分的凋落物 ,开展凋落物分解试验 ,并研究了木麻黄防护林的养分释放规律。结果表明 :( 1 )沿海木麻黄防护林 2 0a和 7a林分的凋落物年产量分别为 1 3 973和 1 2 3 85t·hm- 2 a- 1 ;( 2 )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 ,木麻黄凋落物的失重率随时间而变化 ,其相互关系可用方程式W =-0 0 3 2 6t3+0 5 465t2 +2 1 5 41t+0 865 7来表达 ;( 3 )在不同林龄林分中 ,2 0a林分凋落物及其各组分中养分元素的含量高于 7a林分 ;同一林分中 ,元素种类不同 ,它们在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