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05)
- 2023(9402)
- 2022(8151)
- 2021(7471)
- 2020(6795)
- 2019(15825)
- 2018(15759)
- 2017(30561)
- 2016(17037)
- 2015(19662)
- 2014(19885)
- 2013(19814)
- 2012(18860)
- 2011(17233)
- 2010(17433)
- 2009(16287)
- 2008(16387)
- 2007(15004)
- 2006(13124)
- 2005(11828)
- 学科
- 济(68629)
- 经济(68559)
- 管理(42296)
- 业(42088)
- 企(32771)
- 企业(32771)
- 方法(32383)
- 数学(28421)
- 数学方法(28070)
- 农(19987)
- 中国(18136)
- 学(17972)
- 贸(16391)
- 贸易(16385)
- 易(15953)
- 财(15868)
- 地方(14210)
- 业经(14022)
- 制(13197)
- 农业(13142)
- 理论(11608)
- 和(11233)
- 银(10539)
- 银行(10474)
- 融(10105)
- 金融(10102)
- 行(10008)
- 务(9153)
- 财务(9114)
- 财务管理(9081)
- 机构
- 大学(250676)
- 学院(250290)
- 济(97636)
- 经济(95392)
- 研究(93382)
- 管理(87889)
- 理学(74764)
- 理学院(73808)
- 管理学(72148)
- 管理学院(71730)
- 中国(68307)
- 科学(62377)
- 农(57579)
- 京(55205)
- 所(52078)
- 研究所(47773)
- 农业(46299)
- 业大(45009)
- 财(43229)
- 中心(42200)
- 江(39820)
- 北京(35198)
- 财经(34086)
- 院(32912)
- 范(32794)
- 师范(32287)
- 州(31364)
- 技术(30795)
- 省(30761)
- 经(30756)
- 基金
- 项目(165368)
- 科学(124772)
- 基金(115329)
- 研究(113310)
- 家(105144)
- 国家(104269)
- 科学基金(84613)
- 社会(66820)
- 省(66696)
- 社会科(63010)
- 社会科学(62984)
- 基金项目(60331)
- 自然(57613)
- 划(57016)
- 自然科(56249)
- 自然科学(56220)
- 自然科学基金(55196)
- 教育(53280)
- 资助(49724)
- 编号(46229)
- 重点(38824)
- 成果(38630)
- 发(36513)
- 部(35805)
- 计划(34359)
- 创(33986)
- 课题(33710)
- 科研(32711)
- 创新(31894)
- 科技(31291)
- 期刊
- 济(109067)
- 经济(109067)
- 研究(70454)
- 中国(52512)
- 学报(52459)
- 农(52303)
- 科学(43213)
- 大学(37323)
- 农业(35465)
- 学学(35332)
- 财(33697)
- 管理(32279)
- 教育(29066)
- 技术(22193)
- 融(21221)
- 金融(21221)
- 业(20421)
- 经济研究(18383)
- 业经(18052)
- 财经(16864)
- 经(14614)
- 版(14542)
- 业大(14481)
- 问题(14402)
- 贸(13187)
- 图书(12522)
- 技术经济(12179)
- 农业大学(12160)
- 商业(12033)
- 科技(11922)
共检索到378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梅拥军 张改生 叶子弘 郭伟锋
采用MINQUE(1)统计方法、加性-显性(AD)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9个海岛棉亲本及其20个F1组合(5×4)2个皮棉产量性状和5个纤维品质性状的3年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零式果枝与长果枝品种间杂交的F1和F2代5个纤维性状和霜前皮棉产量均具有负向群体超高亲优势。F1和F2纤维强度具有正向群体平均优势,细度具有负向群体平均优势,但优势都较低;皮棉总产量的群体平均优势F1达到42.1%,F2达21.0%。一般来说,F1和F2代纤维品质性状的优势较弱,但存在着F1品质性状具有优势,F2优势衰退很慢的组合;F1和F2均存在着霜前皮棉产量和皮棉总产量具有超高亲优势的组合。对海岛棉霜前皮棉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渠云芳 黄晋玲
为了验证杂种的真实性,利用常规压片法和RAPD技术对亚比棉×海岛棉杂种F1及其亲本进行了研究。细胞学研究表明,3种杂种(亚洲棉×比克氏棉)×海岛棉的核型公式为:2n=4x=52=44m(2SAT)+8sm(2SAT),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6.91%~1.99%,臂比值为1.01~2.31之间,平均臂比为1.37,核型类型为2B。RAPD分析表明,亚比棉×海岛棉杂种F1共扩增出60条DNA带,其中具亚洲棉特异带的占总带数的3.3%;来自比克氏棉的带占8.3%;具海岛棉特异带占18.3%;来自亚比棉的特异带占10%;杂种的特异带占8.3%。
关键词:
亚比棉×海岛棉 杂种 遗传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金发 邓忠 孙济中 刘金兰
以4个陆地棉作母本与4个海岛棉杂交,配制16个F1代进行种间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与推广陆地棉品种比较,种间F1代子棉产量、铃重、衣分和衣指的竞争杂种优势为较高的负值,而纤维长度和强度表现较高的正向优势。鄂荆1号和B2(海岛棉)产量配合力高,两者杂交F1代产量高于其他组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占辉 高亦珂 刘菁芸 张启翔
通过观测野鸢尾(Iris dichotoma)×射干(I.domestica)杂交F2代群体(n=61)中每一个体的株高、花径、花数、花色和彩斑等14个表型性状,对F2代与双亲性状差异、群体性状变异、主要性状间遗传相关性及花色遗传变异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明确F2群体性状变异特点,指导夏季开花鸢尾育种实践。结果表明:F2代12个性状中,8个性状的观测值居于双亲之间;除花朵直径和花朵数量外,花葶长等10个性状基本均呈正态分布,属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外花被长与内花被长和外花被宽与内花被宽的相关度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821和0.734,趋于连锁遗传;对颜色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
关键词:
野鸢尾 射干 种间杂交 性状变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溪 龚睿 奉树成 张春英
【目的】花色是植物的重要观赏性状,花色苷在花色呈现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对花色苷种类及其含量进行分析,可以为解析花瓣呈色的机理奠定基础。【方法】本研究以映山红亚属3个杂交组合的双亲及其子代共36份样品为对象,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定性定量检测花瓣中花色苷的组分,并分析花色苷在亲子代中的分离变化规律。【结果】本研究中共检测到17种化合物,其中芍药色素3-O-半乳糖苷、飞燕草素3-半乳糖苷、锦葵素3-O-半乳糖苷和矮牵牛素3-半乳糖苷首次在映山红亚属植物中检测到。映山红亚属植物中的花青素以矢车菊素和芍药色素为主,且主要以阿拉伯糖苷的形式存在。其中矢车菊素3-阿拉伯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芍药色素与映山红亚属花瓣的红色着色相关。飞燕草素3-阿拉伯糖苷、飞燕草素3-O-葡萄糖苷、锦葵素3-阿拉伯糖苷和锦葵素3-O-葡萄糖苷与映山红亚属花瓣的紫色着色相关,矮牵牛素3-O-阿拉伯糖苷与花瓣紫红色着色相关。花色苷的分离分析结果表明,矢车菊素类和芍药色素类糖苷表现出超亲遗传的特性,锦葵素3-阿拉伯糖苷、锦葵素3-O-葡萄糖苷、矮牵牛素3-O-阿拉伯糖苷表现出偏向父本遗传的特性。【结论】本研究从花色苷种类和含量角度解析了映山红亚属花色呈色机制,同时也为花色育种的亲本选择提供了参考资料。
关键词:
映山红亚属 花色苷 花色 液质联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贾瑞 于洪柱 徐博 王多伽 徐安凯
【目的】筛选适合与不育系MS-GN杂交的苜蓿品种,以有重点、有目标地加强优良苜蓿品种的选育。【方法】以紫花苜蓿雄性不育系MS-GN为母本,与来自美国、俄罗斯和我国的优良紫花苜蓿品种为父本配置的15个苜蓿杂交组合为材料,对其第1茬牧草初花期的株高、单株分枝数、鲜干草质量等产量性状和粗蛋白、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纤维和叶茎比等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苜蓿杂交组合间无论是产量还是品质均有一定差异,组合6×M株高最高,单株分枝数以组合12×M最多,组合15×M和11×M的鲜、干草产量均较高;以俄罗斯引进资源为父本的组合在株高上表现突出,以我国苜蓿品种为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淑婕 郭诗芬 彭雅雯 刘忠松
根据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特异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对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与甘蓝型油菜‘中双11’杂交后代F_2和BC_1F_1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研究芥甘杂种后代中染色体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3、A~n08、A~n09、A~n10、C~n03、C~n09等6条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03、A~j10染色体在BC_1F_1群体中未见丢失,但B~j07染色体丢失频率最高,达62.83%;F_2群体中,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B~j基因组染色体比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C~n基因组染色体丢失多,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8、C~n03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B~j08染色体丢失少,分别为1.36%、1.36%和0.90%,而B~j07染色体丢失多,达56.56%;BC_1F_1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0,最高达5.31,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1.95,最高达12.85;F_2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6,最高达17.70,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2.18,最高达23.05。综上,芥甘杂交后代中芥菜型油菜遗传物质比甘蓝型油菜亲本的遗传物质更容易丢失,要将芥菜型油菜优异的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创制优质种质,需在油菜芥甘杂交育种的早期世代促进其染色体重组配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淑婕 郭诗芬 彭雅雯 刘忠松
根据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特异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对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与甘蓝型油菜‘中双11’杂交后代F_2和BC_1F_1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研究芥甘杂种后代中染色体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3、A~n08、A~n09、A~n10、C~n03、C~n09等6条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03、A~j10染色体在BC_1F_1群体中未见丢失,但B~j07染色体丢失频率最高,达62.83%;F_2群体中,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B~j基因组染色体比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C~n基因组染色体丢失多,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8、C~n03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B~j08染色体丢失少,分别为1.36%、1.36%和0.90%,而B~j07染色体丢失多,达56.56%;BC_1F_1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0,最高达5.31,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1.95,最高达12.85;F_2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6,最高达17.70,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2.18,最高达23.05。综上,芥甘杂交后代中芥菜型油菜遗传物质比甘蓝型油菜亲本的遗传物质更容易丢失,要将芥菜型油菜优异的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创制优质种质,需在油菜芥甘杂交育种的早期世代促进其染色体重组配对。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强 梁康迳 郑秀平 吴志源 周天理 周元昌
以6个籼稻不育系为母本和5个早籼恢复系为父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对早籼杂交稻粒形与产量性状进行遗传效应与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谷粒长、谷粒宽、谷粒长宽比、谷粒长厚比、穗实粒数、穗空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等性状同时受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控制,谷粒宽厚比、穗数、单株产量主要受显性基因控制,穗总粒数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2)穗空粒数与谷粒长、谷粒长厚比,穗总粒数与谷粒厚,结实率与谷粒长、谷粒宽厚比、谷粒长厚比,千粒重与谷粒厚间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正值或负值已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利用加性相关为主的性状进行间接选择可取得较好的育种效果.(3)各个性状群体平均优势和群体超亲优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郭金涛 赵金良 甘远迪 罗明坤 李思发 叶卫 符云 陈辉崇
通过6个可数性状、10个可量性状及24个框架性状,比较分析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1、F2形态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征,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臀鳍棘数相同外,杂交F1、F2的可数性状数目相近,位于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之间;杂交F1体长/全长、框架参数D3-5/全长、D6-8/全长、尾柄长/全长、D5-7/全长、D8-10/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萨罗罗非鱼,体厚/全长、体高/全长、D1-6/全长、D3-4/全长、尾柄高/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尼罗罗非鱼;杂交F2的16个可量、框架性状与杂交F1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景环 云锦凤 邰丽华 王树彦 吕建军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F1,F2做了比较分析。旨在用分子标记方法探索亲本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远缘杂种后代的遗传关系,为后期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两亲本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杂种F1主要表现为互补双亲的RAPD扩增带,同时还丢失了双亲部分的RAPD扩增带,杂种F1的多态性条带有偏向母本遗传的倾向;F1是真正的杂种;F2的多态性条带表明:F2与父母本的遗传距离相差不大,略偏向母本。亲本与杂种F1,F2的RAPD扩增带表型均具有一定的差异,RAPD遗传标记可用于杂种鉴定和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龚友才 郭安平 刘伟杰
采用NCⅡ(NorthCarolina)交配设计,对42个品种间杂交杂种一代组合和13个亲本品种进行比较试验,研究品种间杂交杂种一代优势及其与亲本的关系。结果表明:红麻品种间杂交杂种优势明显,大多数性状杂种优势达极显著水平,其中以杂种一代单株纤维产量优势最明显。影响杂种一代单株纤维产出能力的性状从大到小依次是单株鲜茎(含叶,下同)重,基部茎粗,基部皮厚,株高。同一性状两亲本对不同性状的影响有差异,F1单株纤维产量与小值亲本P2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大值亲本P1呈显著正相关,与两亲本之差呈不显著负相关,获得较理想杂种一代组合的亲本标准是:双亲的单株纤维产量及株高均比较优良;必须有一亲本茎粗和皮厚表...
关键词:
红麻,杂种一代,杂种杂势,相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孝永 高国强 吕铁信 吴德芳
通过对60个长绒陆地棉品系与黄河流域推广品种杂交F1代的几个重要性状进行遗传相关和表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单株铃数是影响高品质棉花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子指则与皮棉产量呈负相关,单铃重对产量影响较小.中长绒材料在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纤维细度同时达到育种目标所需要的要求是可能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含国
对青山林场14年生落叶松杂种F2代2组子代测定林进行分析,探讨杂种落叶松F2代是否存在较大的分离,杂种后期生长优势能否保持。试材包括日本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日本落叶松。研究结果表明,杂种F2代的树高同F1代相比未存在较大分离,变异系数平均只增加了2·3%和5·8%,杂种优势稳定且具有较大生产潜力,营建杂种F1代种子园是我国高寒地区大量生产具有较高遗传增益杂种种子的途径之一。7个杂种F2代家系树高、胸径和材积家系内存在一定幅度的变异,变异系数随着树木年龄的增加而减小,14年、8年、7年和6年生树高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7·6%、22·1%、23·9%和24·3%。...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段清清 徐荣蕊 李旭青 车永和 张锦鹏 李秀全 杨欣明 刘伟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