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32)
2023(12173)
2022(10778)
2021(10178)
2020(8594)
2019(19550)
2018(19737)
2017(36990)
2016(20802)
2015(23473)
2014(23631)
2013(22950)
2012(21240)
2011(18950)
2010(18864)
2009(17006)
2008(16287)
2007(14124)
2006(12178)
2005(10571)
作者
(62545)
(51899)
(51555)
(49104)
(32973)
(25014)
(23466)
(20688)
(19652)
(18639)
(17837)
(17408)
(16748)
(16456)
(16233)
(16020)
(15915)
(15418)
(14829)
(14604)
(13285)
(12677)
(12570)
(11771)
(11701)
(11672)
(11639)
(11287)
(10651)
(10579)
学科
(72634)
经济(72547)
管理(54229)
(50029)
(41056)
企业(41056)
方法(32721)
数学(27904)
数学方法(27537)
(21549)
(21237)
中国(19778)
(17849)
业经(16413)
地方(16120)
(14377)
理论(14138)
农业(13875)
(13469)
贸易(13464)
(13020)
(12627)
环境(11881)
教育(11725)
技术(11574)
(11269)
银行(11208)
(11153)
财务(11079)
财务管理(11058)
机构
大学(285365)
学院(285201)
管理(109149)
研究(100779)
(100622)
经济(98020)
理学(94466)
理学院(93281)
管理学(91441)
管理学院(90949)
中国(71915)
科学(69060)
(62235)
(57778)
(53293)
业大(49849)
研究所(49316)
农业(46093)
(45343)
中心(44970)
(42302)
(39407)
北京(39003)
师范(38873)
(37145)
财经(36335)
技术(35031)
(34321)
(32961)
(31769)
基金
项目(203716)
科学(157105)
研究(145143)
基金(144252)
(128799)
国家(127705)
科学基金(106931)
社会(85448)
(82179)
社会科(80539)
社会科学(80517)
基金项目(77497)
自然(73136)
自然科(71367)
自然科学(71347)
自然科学基金(70016)
(69777)
教育(66546)
编号(60252)
资助(58788)
成果(48967)
重点(46126)
(43579)
(43182)
课题(42525)
(42252)
计划(40066)
科研(39699)
创新(39403)
大学(36985)
期刊
(111043)
经济(111043)
研究(79240)
中国(56919)
学报(55871)
(52923)
科学(48241)
大学(39692)
管理(38562)
学学(37411)
农业(36918)
教育(35954)
(32845)
技术(24078)
(20682)
金融(20682)
业经(19451)
(19163)
经济研究(16864)
图书(16823)
财经(16366)
业大(15436)
科技(15353)
(14993)
问题(14177)
(13801)
理论(13649)
资源(13247)
林业(13064)
实践(12780)
共检索到412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于和  张天真  唐灿明  潘家驹  靖深蓉  
研究了显性无腺体基因在3种不同的遗传背景上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显性无腺体基因对棉花的产量、纤维长度和种仁营养品质等主要性状均无明显影响,但皮锦产量有下降,纤维长度有伸长的趋势。对棉花其它农艺性状的影响,不同的背景上表现不尽一致,在泗棉2号背景上,铃重显著下降;在CAUCS-2-81背景上,铃重、衣分、衣指和纤维伸长率均显著增加;而在中棉所12号背景上,衣分和纤维伸长率显著下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芙蓉  张军  刘任重  刘勤红  张传云  刘国栋  
利用花粉管通道导入技术将海岛棉(Gossypium barbadense L.)品种海7124的基因组总DNA导入陆地棉(G.hirsutumL.)栽培品种石远321中,获得了纤维品质优良的新种质系,并且在导入后代中发现了1个形态性状发生变异的突变体。对突变体进一步的遗传分析表明,突变性状可能受1个纯合致死的显性基因控制,利用SSR对变异材料进行研究发现,外源DNA已经整合在陆地棉的基因组中,并推测某些DNA片段可能是通过同源重组的机制整合到陆地棉染色体上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伟锋  曹新川  胡守林  梅拥军  
应用包含基因型×环境互作的ADM遗传模型及非条件和条件的分析方法对海岛棉开花性状的双列杂交2年数据进行发育遗传研究。结果表明,开花性状在多个时期存在显著的加性、显性和母体环境互作方差。条件遗传分析发现,在某些无法检测到非条件遗传方差的时期存在显著水平的条件方差。不同时期的条件相关分析表明,在大部分时期存在显著的加性和母体环境互作相关。但开花性状表现型在各个发育阶段之间的非条件相关系数几乎均为零。时期间的相关程度及相关性质随着发育进程的改变而呈动态变化。各时期最终时刻的相关表现无法完全体现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正杰  张园  王玉美  梁伟  华金平  
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DGAT)是生物体内三酰甘油(TAG)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本研究克隆陆地棉GhDGAT1基因308bp片段,构建了该基因含内含子结构的hpRNA干涉载体;应用花粉管通道法转化棉花,研究内源基因GhDGAT1沉默对棉花油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PCR及Southern杂交鉴定,转基因种子中GhDGAT1基因表达量受到显著抑制,种仁含油量下降,最多下降3.13%。2)种子油脂量显著减少的株系中,总蛋白含量及可溶性糖分含量,分别相对提高4.31%~9.77%和11.67%~23.01%。3)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株系幼胚在发育后期鲜重降低,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升高。4)与对照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成奇  李玉青  王清连  董娜  张金宝  
以陆地棉早熟品种百棉2号和遗传标准系TM-1形成的P1、P2、F1、B1、B2和F2 6个世代群体为材料,分别在我国的黄河流域棉区(环境Ⅰ)和北疆早熟棉区(环境Ⅱ)2个生态环境下,研究了陆地棉生育期及产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除衣分在环境Ⅱ中未检测到主基因外,其他性状在2个环境中均检测到主基因的存在。生育期、皮棉产量、铃重和衣指在2个环境中的最适模型均相同,分别为E-0、D-2、E-3和B-1;籽棉产量、衣分、单株铃数和籽指在2个环境中的最适模型不同。各性状在2个环境中的遗传方式不完全一致,生育期、单株铃数、衣指和籽指均以主基因遗传为主或属典型的主基因遗传;籽棉产量、皮棉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国印  翟学军  耿军义  李之树  刘存敬  李延增  李俊兰  
主要对陆地棉钴60 γ射线辐射M3,M4后代遗传变异及其选择效果进行了研究。M3,M4株系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变异,但不同基因型、不同性状间差异明显,产量遗传变异明显大于纤维品质。通过对辐射遗传变异进行选择,可培育综合性状优良的棉花新品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君灵  杜雄明  周忠丽  潘兆娥  庞保印  
以1个高强纤维品系为父本,6个常规棉品系、5个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和5个彩色棉品系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AD模型,分析了3个群体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常规棉群体和抗虫棉群体的衣分、籽棉产量等性状基因显性效应对杂种一代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彩色棉群体的籽棉产量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而衣分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的加性效应。常规棉群体的比强度以显性效应为主,抗虫棉和彩色棉群体的比强度以加性效应为主。3类群体中2.5%跨长和马克隆值的遗传效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也较大。常规棉群体和抗虫棉群体的产量性状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纤维长度和细度基本上没有优势,...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栾明宝  郭香墨  张永山  姚金波  
【目的】评估16个陆地棉染色体置换系的遗传效应。【方法】采用部分双列杂交试验,以16个陆地棉染色体置换系和TM-1为父本,中棉所41、中棉所43、SG506为母本配制51个F1杂交组合,2006年在河南安阳和山东夏津两地种植,获得产量、纤维品质性状数据。利用AD模型软件分析各性状的加性和显性效应。【结果】产量性状比较,铃重加性方差比率最大,铃数最小;显性方差比率籽棉产量最大,铃重最小。纤维长度主要表现出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显性效应稍大于加性效应,整齐度、麦克隆值、比强度的加性方差比例较大,未检测到显性效应。CSB06和CSB12Sh对铃重的正向加性效应显著,CSB14Sh、CSB01对纤维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小全  王学德  蒋培东  朱伟  
【目的】在陆地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与海岛棉种质材料进行测恢筛选时,选得一个对不育有恢复力的海岛棉材料"海R",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其育性恢复的遗传方式。【方法】构建23种不同的F2群体和回交群体,分析和明确恢复基因的遗传。【结果】"海R"恢复基因属孢子体遗传,由一个主效显性基因(RfB)控制。在恢复基因呈隐性时不育胞质不但对雄配子的传递有影响,而且对雌配子的传递也有影响。【结论】推测此海岛棉恢复系的育性恢复基因来源于哈克尼西棉基因组,在陆地棉与海岛棉的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具有应用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渠云芳  黄晋玲  
为了验证杂种的真实性,利用常规压片法和RAPD技术对亚比棉×海岛棉杂种F1及其亲本进行了研究。细胞学研究表明,3种杂种(亚洲棉×比克氏棉)×海岛棉的核型公式为:2n=4x=52=44m(2SAT)+8sm(2SAT),相对长度变异范围为6.91%~1.99%,臂比值为1.01~2.31之间,平均臂比为1.37,核型类型为2B。RAPD分析表明,亚比棉×海岛棉杂种F1共扩增出60条DNA带,其中具亚洲棉特异带的占总带数的3.3%;来自比克氏棉的带占8.3%;具海岛棉特异带占18.3%;来自亚比棉的特异带占10%;杂种的特异带占8.3%。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悦有  王彦立  孙福鼎  宫瑞平  翟黎芳  石晓燕  翟学军  
选用陆地棉无限果枝类型和有限果枝类型品系进行杂交,构建两个F2分离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的P1、P2、F1、F2四世代联合分析法对陆地棉果枝类型的遗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杂交组合分析结果一致,果枝类型均为E-0模型,即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最优遗传模型的两个主基因均以加性效应为主,果枝类型性状的大纯合主基因对次大主基因存在显性上位作用。果枝类型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无限果枝类型个体与铃重、籽棉、皮棉产量及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定国  聂以春  张献龙  
以抗虫陆地棉 119- 1和GK - 2分别与棕色棉 2号杂交组合的P1、P2 、F1、B1、B2 和F2 6个家系为材料 ,借助色差计分析仪 ,对棕色纤维的遗传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在这 2个组合中 ,棕色纤维色泽性状受 1对不完全显性基因控制 ,色泽值的大小与纤维品质性状密切相关 ,色差值越大 ,纤维品质越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有忠  赵曾强  王志军  董永梅  谢宗铭  
对收集的63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个性状中有效铃数、果枝始节位的变异系数最大;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11;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与纤维比强度、纤维整齐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生育期与果枝始节位、纤维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棉花表型性状中前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反映了总信息量的74.798%;第1主成分的特征值为4.536,贡献率为28.353%,纺纱一致性指数、纤维整齐度、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的特征向量值较大;第2主成分的特征值为2.574,贡献率为16.088%,纤维成熟度、马克隆值的特征向量值较大;第3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941,贡献率为12.133%,果枝数、有效铃数、果枝始节位的特征向量值较大;聚类分析将630份棉花种质材料分成了6大类,其中第II类包含2份衣分低、纤维品质差的材料(佳荣棉7、三江大花);第III类包含10份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较长、纤维比强度较大的材料(东兰花、南丹、平阳棉、里湖1、里当–陆5、罗甸铁籽、平塘棉、榕江棉、三都棉、开棉),可作为改良棉花纤维比强度、产量构成及纤维品质的材料加以利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有忠  赵曾强  王志军  董永梅  谢宗铭  
对收集的63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个性状中有效铃数、果枝始节位的变异系数最大;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11;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与纤维比强度、纤维整齐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生育期与果枝始节位、纤维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棉花表型性状中前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反映了总信息量的74.798%;第1主成分的特征值为4.536,贡献率为28.353%,纺纱一致性指数、纤维整齐度、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的特征向量值较大;第2主成分的特征值为2.574,贡献率为16.088%,纤维成熟度、马克隆值的特征向量值较大;第3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941,贡献率为12.133%,果枝数、有效铃数、果枝始节位的特征向量值较大;聚类分析将630份棉花种质材料分成了6大类,其中第II类包含2份衣分低、纤维品质差的材料(佳荣棉7、三江大花);第III类包含10份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较长、纤维比强度较大的材料(东兰花、南丹、平阳棉、里湖1、里当–陆5、罗甸铁籽、平塘棉、榕江棉、三都棉、开棉),可作为改良棉花纤维比强度、产量构成及纤维品质的材料加以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代攀虹  孙君灵  何守朴  王立如  贾银华  潘兆娥  庞保印  杜雄明  王谧  
【目的】分析陆地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表型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并探讨核心种质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利用17个表型性状数据分析419份陆地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用Shannon-weaver信息多样性指数计算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用nei’S 1973法计算表型性状遗传距离,并使用nTSYS-pc 2.20q软件对核心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用SaS9.2对表型性状数据进行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e),然后根据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计算出表型性状的最佳值。同时,结合主成分、回归和相关分析,研究核心种质的综合评价指标和方法。【结果】核心种质表型性状分析发现,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子指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