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76)
- 2023(4077)
- 2022(3476)
- 2021(3339)
- 2020(2729)
- 2019(6209)
- 2018(6142)
- 2017(12153)
- 2016(6784)
- 2015(7393)
- 2014(7399)
- 2013(7096)
- 2012(6772)
- 2011(6052)
- 2010(6352)
- 2009(5913)
- 2008(5882)
- 2007(5600)
- 2006(5108)
- 2005(4702)
- 学科
- 济(22148)
- 经济(22126)
- 管理(20120)
- 业(18871)
- 企(14976)
- 企业(14976)
- 农(8719)
- 财(8135)
- 策(7553)
- 方法(7325)
- 中国(7190)
- 制(6679)
- 数学(6424)
- 数学方法(6275)
- 贸(5895)
- 贸易(5893)
- 易(5789)
- 税(5770)
- 银(5673)
- 银行(5662)
- 及其(5585)
- 税收(5572)
- 收(5539)
- 农业(5492)
- 行(5448)
- 业经(5333)
- 政策(5316)
- 地方(5080)
- 融(4795)
- 金融(4795)
- 机构
- 学院(91245)
- 大学(88785)
- 济(39176)
- 经济(38189)
- 管理(34939)
- 研究(32771)
- 理学(28931)
- 理学院(28653)
- 管理学(28235)
- 管理学院(28057)
- 中国(26655)
- 财(21415)
- 京(18487)
- 科学(18100)
- 所(16591)
- 江(15639)
- 中心(15558)
- 农(15490)
- 财经(15485)
- 研究所(14597)
- 经(14006)
- 州(12197)
- 北京(12072)
- 农业(12028)
- 院(11974)
- 业大(11896)
- 范(11487)
- 师范(11393)
- 经济学(11341)
- 省(11234)
- 基金
- 项目(54946)
- 研究(42942)
- 科学(42889)
- 基金(38596)
- 家(33229)
- 国家(32922)
- 科学基金(27713)
- 社会(26066)
- 社会科(24723)
- 社会科学(24718)
- 省(21337)
- 教育(19702)
- 基金项目(19194)
- 编号(18540)
- 划(18377)
- 自然(17333)
- 自然科(16903)
- 自然科学(16892)
- 资助(16838)
- 自然科学基金(16590)
- 成果(16217)
- 课题(13376)
- 部(12587)
- 发(12501)
- 重点(12439)
- 策(11853)
- 性(11771)
- 创(11309)
- 项目编号(11119)
- 年(11053)
共检索到1510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秀波
迄今有五家海外央行实行负利率政策,以迫使商业银行减少在央行的存款,将资金用于增加商业贷款,以实现提升物价水平、减少本币升值压力等多种政策目标。作为一项前所未有的金融创新,对负利率政策功效的客观评价尚需时日,短期内欧元区和日本两大经济体的政策绩效不彰。借鉴海外负利率政策经验,在推出新的宏观调控措施时,我们不应过于迷信货币政策功效;不能机械照搬海外货币宽松做法;必须多管齐下,注重国内与国外监管机构之间、国内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否则效果将大打折扣。
关键词:
负利率 利率走廊 名义利率 消费物价水平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丁玉
2014年上半年以来,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通胀率低位徘徊,失业率居高不下,欧元区有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欧央行实施"负利率"政策,并于两年中继续深化利率下限。本文从欧元区实际GDP增长率、调和CPI、汇率、信贷等角度分析欧元区"负利率"政策实施的背景及效果,"负利率"政策在短期内达到了一定的政策目标,但对通货膨胀率和企业信贷量收效甚微。长期内,欧元区金融"碎片化"、财政分立及"负利率"本身的"副作用"等因素将可能使其效果大打折扣。
关键词:
名义负利率 汇率 通货紧缩 GDP增长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蔡群起 吴怀广
欧洲中央银行(下文简称“欧央行”)于2014年6月实施负利率政策。应对通货紧缩风险是欧央行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基本原因,传统货币政策空间耗尽是直接原因,欧元区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失灵是制度根源。从欧央行实施负利率政策的实际效果看,负利率政策迅速引导短期市场利率、汇率及债券收益率下降,对提振经济、就业和物价均有一定支撑作用。建议加强研判我国自然利率变化趋势,深化对负利率政策的认识,加强政策间协调联动,密切跟踪国际货币政策最新动态。
关键词:
欧央行 负利率政策 自然利率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丁玉
2014年上半年以来,欧元区经济复苏乏力,通胀率低位徘徊,失业率居高不下,欧元区有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欧央行实施"负利率"政策,并于两年中继续深化利率下限。本文从欧元区实际GDP增长率、调和CPI、汇率、信贷等角度分析欧元区"负利率"政策实施的背景及效果,"负利率"政策在短期内达到了一定的政策目标,但对通货膨胀率和企业信贷量收效甚微。长期内,欧元区金融"碎片化"、财政分立及"负利率"本身的"副作用"等因素将可能使其效果大打折扣。
关键词:
名义负利率 汇率 通货紧缩 GDP增长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娄飞鹏
近年来全球先后有多家央行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带来较大影响并引起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利率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为基础,分析了国外央行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的原因主要是刺激国内宏观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但通过对实施名义负利率政策的目标成效进行预判认为,负利率政策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甚至弊大于利。因此,我国货币政策更保持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宏观经济政策间的协调配合。
关键词:
负利率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平衡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陆超 孙雅静 杜佳
社会各界对负利率政策的有效性自其推出以来就存在着较大分歧。基于2008—2016年欧元区与33个控制组国家或地区的年度经济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从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两个角度对欧元区负利率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欧元区的负利率政策并没有显著提升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这意味着欧元区的负利率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十分有限,货币当局不能仅依赖于负利率这种非常规手段,还应配合使用其他货币政策操作工具并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
关键词:
欧元区 负利率政策 合成控制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文汇 祝思民
负利率政策是近年来中央银行应对全球公共危机事件的一种新尝试,其最终目标在于缓解通货紧缩与本币升值压力,操作形式主要体现为对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设定分层存款便利利率,传导渠道覆盖传统利率渠道、银行贷款渠道以及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理论创新在于突破"零利率下限约束"。迄今为止全球已有9家央行进行负利率政策尝试,其效果与副作用仍存争议。对于尚未实施负利率政策的经济体而言,加快对负利率政策理论与实证研究,谋求合理的货币财政政策搭配,完善宏观审慎管理体系,推动实体产业结构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负利率 零利率下限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黄晓敏
本文打算对发展中国家农村利率政策进行一些分析比较,希望从中找出有益的启示。 一、发展中国家利率抑制及其后果 由于很多发展中国家农村经济的货币化程度不高、金融规构比较少,金融市场不发达,普遍存在金融抑制和利率抑制,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吴绍林
为及时跟踪和反馈社会各界对利率政策调整的反应,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组织了区域性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加息使居民投资需求减弱,消费和储蓄需求有所增强;对企业的投融资基本没有影响。虽然银行的盈利空间有所加大,但仍应提高利率定价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将利率政策的效应落到实处。
关键词:
利率政策 居民 企业 金融机构 效应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德毅 杨同杰 邹成祚
利率作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应当具有协调经济发展的适应性,发挥调控自如的灵活性,这是我国利率政策当前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实施差别利率政策,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需要,灵活发挥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正是我国经济运行的现实选择。 一、我国利率政策的现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闫屹 冯欣海 闫宇航
近年来全球共有五大央行实行负利率政策,以避免因银行惜贷造成资金回流央行,从而增加商业贷款,实现提升物价水平、缓解本币升值压力和振兴出口等多项政策目标。央行负利率政策作为新兴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五国中除日本外均已实行两年以上,其效果也已初见端倪。本文从五大央行实行负利率政策的原因出发,分别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该政策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负利率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警示我国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切忌盲目照搬国外的做法,而应从中国实际出发,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同时还应注意调节经济必须依靠实体经济和技术进步,以免陷入负利率政策陷阱。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立金 姚远
当前,欧洲共有四家央行实行负利率政策,其目的略有差异。从政策效果看,各经济体信贷增长依旧缓慢,经济改善程度有限,而干预汇率的效果则相对较好。但是,负利率政策也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受损、金融市场不稳定性加剧等负面效果。负利率政策的目的和内容(一)负利率是经济长期停滞的结果,央行被动而为之。各国央行普遍通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刘立金 姚远
当前,欧洲共有四家央行实行负利率政策,其目的略有差异。从政策效果看,各经济体信贷增长依旧缓慢,经济改善程度有限,而干预汇率的效果则相对较好。但是,负利率政策也导致银行等金融机构盈利能力受损、金融市场不稳定性加剧等负面效果。负利率政策的目的和内容(一)负利率是经济长期停滞的结果,央行被动而为之。各国央行普遍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闫屹 冯欣海 闫宇航
近年来全球共有五大央行实行负利率政策,以避免因银行惜贷造成资金回流央行,从而增加商业贷款,实现提升物价水平、缓解本币升值压力和振兴出口等多项政策目标。央行负利率政策作为新兴的非常规货币政策,五国中除日本外均已实行两年以上,其效果也已初见端倪。本文从五大央行实行负利率政策的原因出发,分别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该政策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负利率政策可能产生的影响,警示我国在进行宏观调控时,切忌盲目照搬国外的做法,而应从中国实际出发,加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同时还应注意调
[期刊] 改革
[作者]
刘新华 熊小雅
2008~2011年,美联储推出的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实施效果与预期有较大落差。基于后凯恩斯主义的内生货币理论,由于货币供给来源于经济体的内生需求,因而中央银行无法外生控制货币供应量,也无法简单地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刺激银行体系扩大信贷投放,以达到对内提升需求、扩大就业的政策目标,而对外的货币贬值也不必然能有效改善贸易逆差。中国调控经济、应对危机应该弱化汇率制度对国内政策的限制,完善信贷的内生创造机制,有效发挥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机制确保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