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65)
2023(7658)
2022(6364)
2021(5832)
2020(4661)
2019(10408)
2018(10311)
2017(18215)
2016(10127)
2015(11462)
2014(11467)
2013(10949)
2012(10236)
2011(9454)
2010(9564)
2009(8926)
2008(8478)
2007(7869)
2006(7245)
2005(6445)
作者
(32313)
(27126)
(26944)
(25221)
(17106)
(13108)
(11974)
(10458)
(10454)
(9662)
(9438)
(9175)
(9052)
(8652)
(8626)
(8223)
(8124)
(8014)
(7934)
(7916)
(6865)
(6785)
(6686)
(6493)
(6253)
(6147)
(5992)
(5897)
(5824)
(5563)
学科
(38661)
经济(38594)
(25464)
管理(22561)
(20311)
(16598)
企业(16598)
农业(14450)
方法(12769)
中国(12153)
(10948)
业经(10702)
(9769)
数学(9594)
数学方法(9447)
(9143)
地方(8810)
(8630)
理论(7966)
(6734)
(6654)
金融(6646)
(6411)
银行(6371)
(6214)
教育(6155)
收入(6085)
农业经济(5738)
发展(5643)
(5629)
机构
学院(147132)
大学(146029)
研究(57790)
(52510)
经济(51171)
管理(49939)
理学(42047)
中国(41591)
理学院(41411)
管理学(40390)
管理学院(40129)
科学(38231)
(34706)
(32689)
(30562)
研究所(28030)
农业(27060)
中心(25548)
业大(25373)
(25284)
(24333)
(23240)
师范(22861)
(21039)
北京(20678)
(19714)
财经(19215)
(18996)
师范大学(18339)
技术(17954)
基金
项目(100540)
科学(77556)
研究(71379)
基金(71233)
(65639)
国家(64620)
科学基金(52578)
社会(44296)
社会科(41533)
社会科学(41520)
(40647)
基金项目(37474)
(34415)
自然(34121)
自然科(33238)
自然科学(33222)
自然科学基金(32616)
教育(32264)
资助(29372)
编号(28682)
成果(24312)
重点(23181)
(22847)
课题(21238)
(21066)
(20170)
计划(19495)
科研(19260)
创新(18780)
国家社会(18430)
期刊
(67419)
经济(67419)
研究(41913)
(35458)
中国(35207)
学报(31370)
科学(27601)
农业(24084)
大学(23208)
学学(22030)
教育(19387)
(18435)
管理(18338)
业经(12995)
(11485)
(11313)
金融(11313)
技术(11115)
(10081)
经济研究(9661)
业大(9412)
财经(9213)
问题(8873)
(8096)
(8093)
农业大学(8053)
科技(7402)
世界(7254)
图书(7207)
社会(6862)
共检索到230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艳  李咪咪  肖洪根  
对于海外移民返乡的研究,学者们往往聚焦于解析其返乡动机、探访祖国家园的行为,以及返乡旅游对国家认同的影响,而对其返乡旅游过程中形成的集体记忆及其对国家认同的建构的作用却鲜有涉及。该研究选择10个北美华侨家庭就返乡家庭旅游开展联合访谈,运用叙事研究方法,解析其返乡家庭旅游的集体记忆和国家认同建构。研究发现,海外移民返乡家庭旅游集体记忆的信息遵循"地点""活动""感受"三者之间互动影响的逻辑进行建构,通过分享行为来维系;而国家认同随着集体记忆的形成而建构,并通过日常实践体现出代际差异性、传承性和垂直传播性。该研究对海外移民的返乡研究、集体记忆和国家认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钱莉莉   郑春晖   王金伟   郭俊成  
文章是在国家政策导向及红色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针对红色旅游精神体验、传承集体记忆、促进国家认同等社会效益研究不足与薄弱环节,以国内9处典型红色旅游地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网络UGC数据进行编码分析,使用Gephi软件进行编码节点分析与可视化,以揭示红色旅游国家认同形成机制。研究发现红色旅游体验包含瞻仰圣地、纪念先辈、学习历史与知识、感受红色革命文化;集体记忆包含认知记忆、情感记忆、反思启示,兼具记忆的个体性与社会性;认同具有多尺度性,存在地方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地理跃迁。研究建构了“红色旅游体验-集体记忆-地方认同-国家认同”这一理论模型,明确了3种不同类型红色旅游地游客建构国家认同的路径差异,揭示了国家认同形成的多途径性。本研究对于指导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升红色旅游社会效益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苏晓波  
越来越多的人离开经济发达的大都市,选择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地居住、工作或者创业,成为旅游移民。文章主要关注生活方式型移民,迁移的首要目的是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质量,甚至拥抱旅游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会从事旅游商业活动。文章以“家”为出发点,探讨高压力快节奏都市生活背景下旅游地生活方式型移民的归属与疏离,研究案例地是云南丽江古城。主要的研究问题如下:旅游移民为什么选择丽江古城为新的落脚点?他们如何在丽江古城体验“在家”情感?在他乡转为故乡的过程中,旅游移民如何协商归属与疏离的关系?研究发现,旅游移民主动远离大都市高压力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选择丽江古城作为新的落脚点,改变之前的时空节奏,体验简单而悠闲的生活,找回“在家”的感觉,旅游地特有的流动性和跨地方性也促使旅游移民形成归属与疏离的复杂意义。文章从两个方面讨论旅游与“家”的关系:第一,旅游是远离惯常生活时间空间轨迹的经历。第二,旅游与家不是对立的两面,而是相互依存的共同体,丽江古城旅游移民所构建的“家”就是这种共同体的现实反映。旅游学者探讨旅游与家的辩证关系,能够深刻揭示现代性的矛盾属性,为流动现代性的研究做出批判性的贡献。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王艳春  
家庭档案工作是近年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大力推行的新的工作领域。为丰富国家档案资源和国家历史记忆,需要创新工作思路。本文通过典型家庭照片档案的事例分析,对家庭建档工作深入开展,在工作方法、路径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焦彦  陈冰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艺术家为寻求更好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环境而移居乡村,在此背景下出现的社会融合问题亟待学术界的探究。文章以四川成都蒲江县明月村为案例地,综合运用了深度访谈、参与/非参与式观察、焦点小组访谈等质性研究方法,对艺术家移民与村民的社会融合进行探究。文章关注时空演进下艺术家移民在乡村社区所处的不同场域及场域内部的要素变化,基于“行动目标—行动条件—行动策略—行动结果”的分析框架,详尽解构出艺术家移民于“入”场期、“造”场期和“固”场期3个阶段,分别在乡村生活场域、乡村文化场域和乡村旅游经营场域,与当地村民的社会融合过程。在场域单元化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对艺术家移民与村民的社会融合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该社会融合呈现出多场域渗透机制和多群体分层机制。本研究不仅促进了对新的社会流动现象的理论阐释,也给乡村探索新的监管和治理模式提出了具体建议。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伟  
创伤书写是《天使,望故乡》的重要写作特征。沃尔夫以甘德家庭为社会基本单位,刻画了甘德家庭成员行为的反常、举止的怪异、家庭创伤与身体创伤记忆以及身份焦虑,创造了颇具典型意义的创伤家庭人物。以创伤理论为视角,运用文本细读方法,分析小说主人公尤金·甘德的创伤经历,有助于挖掘《天使,望故乡》在创伤历史记忆、创伤身份塑造、创伤文学写作方面所具有的重要理论与现实价值。来自家庭的创伤造成了甘德家孩子们的身体创伤记忆。创伤记忆塑造了南方人的自我,沃尔夫和其他南方作家一起,开始了漫漫时间长河中对过去的反思和自我探寻之路。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唐弘久  张捷  
以九寨沟为案例地,利用CFA结构方程验证集体记忆信息建构特征。研究表明:(1)九寨沟居民关于"5·12"大地震集体记忆的信息建构特征可以从社会交流、媒体宣传、生活场景、事件记载等4个维度进行测量;(2)"广播电视节目"的路径系数最大(1.31),说明居民主要通过广播电视节目获取自然灾害认识,它是当地居民集体记忆的信息建构主要来源;(3)潜变量中"事件记载"和"生活场景"的相关系数最大(0.93),"媒体宣传"和"社会交往"的相关系数最低(0.29),这与当地恶劣的自然生活环境和同质化社会背景下社会管理者意愿有关系;(4)"广播电视节目"的残差(e4)方差较大,说明其信息来源多样且内容丰富,它是...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韩旭东  
家庭创伤记忆是青年成长叙事中阻滞人格主体建构的障碍与生成畸形情感伦理的动因。纾解精神创伤、呼唤亲情关怀、直面家族史等是以张悦然、张怡微、笛安为代表的部分“80后”女作家群体亟需处理的问题。在回溯创伤记忆时,《茧》《细民盛宴》《西决》《东霓》等相关文本的叙事人贴近隐含作者的距离,将历史原罪、情感经济、家族隐秘指认为精神创伤成因,以对生父母、继父母和代父母的态度渐变完成情感认同,并借自白语调与叙事节奏使创伤书写或内蕴审慎节制、以柔克刚之美,或呈露出主体情绪恣肆宣泄的快意夸饰之美。但青年作家生活经验与历史反思力有限,自怜情结与性别身份的困囿使相关文本暴露了精神分析写作或情感夸张式宣泄的局限。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甘宇  胡小平  
在可持续生计框架下指导下,对三峡库区返乡创业农民工家庭进行研究,分析了可能对其生计策略转换产生影响的生计资本要素,发现家庭年总收入、合适的创业场地正向显著影响返乡创业农民工生计策略的转换。进一步分组讨论后发现,家庭劳动力数量、曾经担任村干部这两个因素均正向显著影响库腹地区组、低海拔地区组返乡创业农民工家庭生计策略的成功转换。与之相反,上述组别返乡创业农民工家庭生计策略转换受到外出务工时长和家庭所能支配的平整耕地规模这两个变量的显著负向影响。另外,创业初投资金的规模和地区交通变量显著正向影响库尾地区返乡创业农民工家庭生计策略的转换。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智雷  谭宇  吴海涛  
本文根据1019位返乡农民工及其家庭的调查数据,采用统计描述的方法分析了返乡农民工家庭收入结构及创业意愿,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返乡农民工个人特征和家庭特征等因素对其返乡后从事自我经营和自主创业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有返乡农民工的农户家庭收入主要来源为外出打工、经营性收入,外出务工状况、家庭财富积累状况和户主的文化程度对农户家庭收入结构具有明显的影响;文化程度较高、有共产主义信仰、生产积极性较高以及交际能力较强的青壮年农民工返乡后自主创业的意愿更强,并且大多数正在从事自我经营。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克帅  
研究引入符号系统和社会记忆建构过程理论,在重新定义了红色旅游概念后,建立了红色旅游目的地记忆符号系统这一理论框架。红色旅游目的地记忆符号系统由信息(空间、地方和各种物质和非物质形式)、指代对象(重大事件及其价值)、编码、媒介、发送者和接收者构成。符号的发送者依托红色旅游目的地,通过动态的红色符号选择、表述和重演机制(编码和媒介),向符号的接收者(游客)传达信息,推动其理解并内化信息所表征的价值和意义。在这一过程中,游客将个体生命与国家和民族命运紧密相连,通过基于社会现实的神圣性体验形塑红色记忆,从而构建其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郭为  王静  李承哲  
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如何促进国内旅游消费以推动旅游业复苏是一个亟须考虑的问题。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2—2014(CFPS 2012—2014)数据,研究了农村家庭非农就业对家庭旅游消费支出的影响。文章首先通过T检验确认了农村非农就业家庭与务农家庭在旅游消费支出上的显著差异,随后通过PSM方法检验了非农就业对旅游消费支出的"净影响",最后利用回归模型检验了非农就业影响旅游消费支出的机制和非农就业影响旅游消费的异质性。文章得出了 4个有意义的结论:(1)农民非农就业显著提高了家庭旅游消费支出;(2)非农就业影响家庭旅游消费支出的机制来源于非农就业产生的收入效应、示范效应和预期效应;(3)三类效应中,预期效应最强,示范效应其次,收入效应最弱;(4)非农就业的影响存在差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自雇)与受雇旅游支出具有显著影响,而农业打工和非农散工则影响不显著。文章最后根据这些结论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小年  
户籍改革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但极少有人研究农民家庭落户城镇的具体情形。本文通过分析调查资料,发现这种家庭具有半移民特点,即其成员的身份有市民也有农民、职业有务工也有务农、公共服务供给有城市也有乡村,其市民化可能要通过代际过渡来完成;因此,需要农民市民化、家庭公共服务、城市社区治理等方面的政策创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何阳   杨年锦   李成明  
近年来,以电子商务发展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快推进,并呈现出由城市加速向农村渗透的局面,但当前关于数字经济对农民工群体影响的文献较少,更忽视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潜在作用。论文以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并与2012—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五期面板数据进行匹配,借助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研究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将农民工返乡创业比例提高了2个百分点,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发现,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能够拓宽农民工信息获取渠道、缓解农民工的社交网络约束和资金约束,进而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返乡创业促进作用对于受教育水平较低、家庭收入水平较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农民工更为明显,体现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包容性特征。论文的政策启示是,要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建设,促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以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丽军  王淑华  
构建旅游照片的质量和数量、旅游体验记忆与行为意向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借助SPSS 22.0和AMOS 22.0软件分析旅游照片、旅游体验记忆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旅游照片质量对游客旅游体验记忆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旅游照片质量越高越能够唤醒游客旅游体验记忆;旅游照片数量对游客旅游体验记忆的影响并不显著;旅游体验记忆对游客重游意向和推荐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个人回忆旅游体验记忆越详细,对重游意向和推荐意向的影响就越高;个人的重游意向正向影响推荐意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