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06)
- 2023(10252)
- 2022(8966)
- 2021(8200)
- 2020(6938)
- 2019(16320)
- 2018(16245)
- 2017(31754)
- 2016(17436)
- 2015(19819)
- 2014(20289)
- 2013(20419)
- 2012(19676)
- 2011(18001)
- 2010(18588)
- 2009(17476)
- 2008(17768)
- 2007(16465)
- 2006(14790)
- 2005(13912)
- 学科
- 济(84508)
- 经济(84426)
- 业(50250)
- 管理(48323)
- 企(37946)
- 企业(37946)
- 方法(32704)
- 数学(28779)
- 数学方法(28478)
- 农(25014)
- 中国(24675)
- 地方(23095)
- 财(21511)
- 业经(17699)
- 农业(17163)
- 制(16007)
- 学(15494)
- 贸(15469)
- 贸易(15457)
- 易(14895)
- 银(14544)
- 银行(14511)
- 融(14262)
- 金融(14258)
- 行(13935)
- 务(12949)
- 财务(12911)
- 地方经济(12901)
- 财务管理(12873)
- 企业财务(12241)
- 机构
- 学院(261318)
- 大学(260504)
- 济(111868)
- 经济(109384)
- 管理(96676)
- 研究(94119)
- 理学(81093)
- 理学院(80110)
- 管理学(78762)
- 管理学院(78259)
- 中国(73179)
- 京(56503)
- 科学(56398)
- 财(53547)
- 所(49891)
- 农(46750)
- 研究所(44400)
- 中心(43085)
- 江(42054)
- 财经(40899)
- 业大(37471)
- 北京(36960)
- 经(36719)
- 农业(36331)
- 范(35703)
- 师范(35375)
- 州(34095)
- 经济学(33943)
- 院(32978)
- 经济学院(30576)
- 基金
- 项目(158886)
- 科学(123778)
- 研究(118014)
- 基金(112462)
- 家(97004)
- 国家(96103)
- 科学基金(81179)
- 社会(73510)
- 社会科(69641)
- 社会科学(69616)
- 省(63495)
- 基金项目(59103)
- 教育(53952)
- 划(53083)
- 自然(50934)
- 自然科(49692)
- 自然科学(49677)
- 编号(49464)
- 自然科学基金(48753)
- 资助(47282)
- 成果(41740)
- 发(39599)
- 重点(35999)
- 部(35211)
- 课题(34774)
- 创(32356)
- 发展(32009)
- 展(31445)
- 创新(30273)
- 科研(30263)
- 期刊
- 济(134940)
- 经济(134940)
- 研究(83254)
- 中国(56226)
- 农(44558)
- 财(42116)
- 学报(38964)
- 科学(35951)
- 管理(35679)
- 融(29890)
- 金融(29890)
- 农业(29747)
- 教育(29615)
- 大学(29174)
- 学学(27222)
- 技术(23328)
- 业经(22888)
- 经济研究(21059)
- 财经(20581)
- 问题(18591)
- 经(17711)
- 业(15575)
- 贸(15356)
- 技术经济(14269)
- 国际(13656)
- 理论(13299)
- 图书(12906)
- 商业(12837)
- 统计(12709)
- 世界(12607)
共检索到417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子佳
一、问题背景在海外投资建设研发中心满足了企业在控制核心技术、适应市场需求等方面的要求,因而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新的投资选择。然而,从现实情况看,海外研发投资却并不一定能够利用技术密集地区的研发资源来实现自身研发需求。这种现象说明,海外研发投资中技术转移失败的风险是比较大的。技术转移失败有着多方面的原因,包括企业自身研究创新能力不足以及不能适应海外研发环境等,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赵晶媛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进一步实施研发全球化战略,以支持其海外市场的开发,并充分利用海外科技资源服务于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以跨国公司海外研发转移为主题,研究其转移的地域特征和海外研发动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从而提出跨国公司研发转移的区位选择因素,并可以了解IT行业研发转移的区位特点。
关键词:
跨国公司 研发转移 区位选择 IT行业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楠
由技术转移转向研发投资、由直接投资转向服务外包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规律中的两个主要内容。通过对这两条规律的考察,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今后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利用外资时,应该更多地强调技术研发,而服务外包则应成为利用外资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研发投资 服务外包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徐升华 芦亮
研发合作模式下的校企双方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运用信息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旨在研究校企知识转移过程中的博弈关系。研究发现,企业在事先明确预期知识收益、固定报酬及投入的情况下,最终影响校企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有:高校初始的合作意愿、企业惩罚措施的力度、高校从事其他活动的净效用、企业对高校是否采取监督手段以观察高校的合作情况等。基于校企研发合作模式下知识转移的博弈分析,本文还运用NetLogo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分析的结果为我们进一步了解校企研发合作模式下的知识转移内在机理提供了帮助。
关键词:
校企研发合作 知识转移 委托代理 仿真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林林
本文研究了复杂产品系统研发中供应商向集成商转移专有知识的知识定价问题,从集成商角度引入学习成本、交易费用,构建了集成商转移价格约束条件,从供应商角度引入交易费用、知识溢出,构建了供应商转移价格约束条件,综合集成商与供应商的价格约束条件,建立了知识转移定价模型,分析了知识转移定价机制;从减少溢出知识量、变革价格约束曲线两个角度,探讨了知识转移定价改进的思路;最后,提出了提高定价效率的措施,即建立集成商与供应商知识联盟,优化知识共享平台。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小林 高恩
隐性知识是创新的关键源泉,有效实现研发团队内部隐性知识的转移进而提高新产品的创新水平是企业成功的关键。然而,实现研发团队内部的隐性知识转移并不是没有困难的。本文认为通过培育合适的团队环境能将这些困难降低到最小,在此研究中,我们分析了隐性知识转移的障碍及克服此障碍的组织主动力。
关键词:
研发团队 隐性知识转移 创新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朱文娟 孙玉清
中国企业委托在美研发机构开展关键技术研发模式下,母公司和关联公司如何向在美研发机构支付研发费用,确保既符合美国税法要求又避免承担过高成本,转移定价模式的设定十分重要。本文从选择转移定价模式的必要性出发,对转移定价模式的设定、面临的风险以及定价时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转移定价 科技研发 在美企业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何玉润 张妍
跨国公司的转移定价政策是权衡各项影响因素后的结果,以前的研究认为,规避税收是跨国公司在制定转移定价策略时考虑的第一诱因(Finnie,1978),但随着跨国公司海外投资规模的增加以及各国税务当局对转移定价税收流失监管力度的加大,追求全球利润最大化逐渐成为跨国公司考虑的第一要素,单纯从避税角度的考虑已不再是主流。避税动机并非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的主要动机,这为我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改革提供了一种思路。
关键词:
外商投资企业 转移定价政策 因素因子分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发礼 林乐芬
随着股票发行注册制的推进,投资者保护提到空前高度。在此背景下,以定向增发定价机制认知推进和大股东认购净效应理论为基础,以大股东利益为导向,探讨其对财富转移行为的抑制效果。研究发现:大股东财富转移行为虽然显著存在,但投资者保护对其约束机制是有效的,抑制作用是显著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发行收益奇高的定价发行方式导致了高折价现象;财富转移方向与高折价相反的溢价发行现象较为普遍,也源于导致大股东承担更高溢价认购风险的发行定价机制。因此,关于投资者保护等政策约束机制有效、作用路径畅通,而且发行定价机制能直接决定财富转移问题的认识,有助于客观认识我国的投资者保护问题,为提升其水平提供参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海鹏
截至2007年商务部的报告显示,境外并购类投资占同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的38.7%,跨国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主要方式。许多中国企业认为直接的海外购并就可以获得对方的技术、市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海洋
中国承接制造业国际转移已经历时30余年,目前,中国制造业已呈现出向外转移的趋势。本文通过综合目前国际产业转移的理论,找出制造业在国际间转移的决定条件。除了劳动力价格和劳动力供应这一核心条件外,劳动力素质、劳动效率和区位优势也对制造业的转移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根据这些条件,本文对可能承接中国制造业的部分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分析,得出中国制造业会向哪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转移的判断。中国和这些国家、地区相比既有优势,又存在着劣势。对此,中国必须扬长避短,保持自己的产业优势,防止制造业过快转移,以确保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关键词:
制造业转移 劳动力价格 目的地 优势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那力
转移定价的核心问题在于,转移定价作为旨在提高企业效率的经济激励工具,与出于纳税征税目的的计算方法,是有重要区别的。前者着眼于、服务于使企业集团整体利润、利益最大化,后者则着眼于、服务于跨国企业的税收负担最小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知识产权对经济的渗透,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在加剧。这正是转移定价问题近年来本身剧烈动荡,酝酿着变化与变革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转移定价 国际税法 经营管理 小股东保护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那力
转移定价的核心问题在于,转移定价作为旨在提高企业效率的经济激励工具,与出于纳税征税目的的计算方法,是有重要区别的。前者着眼于、服务于使企业集团整体利润、利益最大化,后者则着眼于、服务于跨国企业的税收负担最小化。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知识产权对经济的渗透,二者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在加剧。这正是转移定价问题近年来本身剧烈动荡,酝酿着变化与变革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
转移定价 国际税法 经营管理 小股东保护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霍忻 刘黎明
跨国公司作为世界各国或地区开展国际贸易和海外投资的重要载体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逐渐凸显,成为连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重要纽带。随着海外投资活动兴起和跨国公司全球营销网络的拓展,国际转移定价策略逐渐成为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优化生产资源国际调配、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和提高公司整体利润等方面的作用不容忽视。为此,本文从跨国公司转移定价策略出发,运用古诺博弈模型推理并探讨了跨国公司采取转移定价的策略选择可能性,提出了引导我国企业合理制定转移定价的策略启示,以期规避海外经营风险,提高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效率,增加经营利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