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13)
- 2023(8118)
- 2022(6915)
- 2021(6348)
- 2020(5589)
- 2019(11511)
- 2018(11315)
- 2017(22891)
- 2016(11933)
- 2015(13219)
- 2014(12804)
- 2013(12991)
- 2012(11990)
- 2011(10876)
- 2010(10845)
- 2009(10451)
- 2008(9968)
- 2007(8869)
- 2006(7872)
- 2005(6901)
- 学科
- 济(54180)
- 经济(54123)
- 业(38721)
- 管理(37058)
- 企(29920)
- 企业(29920)
- 方法(23054)
- 数学(20660)
- 数学方法(20570)
- 农(16053)
- 中国(15669)
- 业经(12914)
- 贸(12742)
- 贸易(12737)
- 易(12484)
- 财(12022)
- 产业(11379)
- 制(11217)
- 农业(10058)
- 银(9668)
- 银行(9634)
- 地方(9589)
- 技术(9389)
- 行(9284)
- 学(8987)
- 融(8600)
- 金融(8598)
- 环境(8111)
- 体(7911)
- 销(7307)
- 机构
- 学院(181558)
- 大学(180460)
- 济(81462)
- 经济(80194)
- 管理(71916)
- 理学(63058)
- 理学院(62434)
- 管理学(61659)
- 管理学院(61344)
- 研究(60572)
- 中国(45397)
- 京(37235)
- 科学(36629)
- 财(35601)
- 农(34277)
- 所(30726)
- 业大(29717)
- 财经(29109)
- 研究所(28107)
- 农业(27590)
- 中心(26692)
- 经(26376)
- 经济学(25294)
- 江(24987)
- 经济学院(23281)
- 北京(23245)
- 财经大学(21652)
- 院(21399)
- 范(20586)
- 经济管理(20569)
- 基金
- 项目(122474)
- 科学(96488)
- 基金(90477)
- 研究(85160)
- 家(80395)
- 国家(79743)
- 科学基金(67642)
- 社会(57312)
- 社会科(54681)
- 社会科学(54670)
- 基金项目(48237)
- 省(47887)
- 自然(43774)
- 自然科(42755)
- 自然科学(42740)
- 自然科学基金(42031)
- 划(40403)
- 教育(37175)
- 资助(36050)
- 编号(32499)
- 发(27676)
- 重点(27243)
- 部(26933)
- 创(26327)
- 创新(24683)
- 成果(24529)
- 国家社会(24272)
- 科研(23593)
- 计划(23410)
- 业(23036)
共检索到255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佃凯
经济全球化将处于不同国家的上下游产业通过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活动连接成了全球产业链。全球产业的分工协作充分发挥了各国的资源优势,不仅降低了全球的生产成本,也提高了全球生产效率。然而,产业链上各环节的分割也增强了全球经济的脆弱性,某一环节出现问题,整个产业链都会受到影响,反之亦然。此次新冠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将这一弊端暴露无疑。我国作为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一环,应清醒地认识到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疫情对我国参与全球产业链已经以及即将造成的影响。本文作者结合上述问题,对我国参与全球产业链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供读者参考。
关键词:
全球产业链 地位和作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优树 董玲 张藜山
疫情的全球蔓延严重冲击了全球产业链:短期来看,疫情使全球产业链面临来自供给和需求两侧的冲击;中长期来看,疫情会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的进程。疫情加速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面临一定的挑战,疫情后中国的皮革和制鞋业、纺织和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向东南亚转移的风险较大,金属和金属制品业、电气机械制造业回流东亚和欧洲发达国家的风险较大,化学品和药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造业、木材加工制造业、纸张和印刷业以及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面临来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双向挤压"。面对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中国应该努力做好稳链补链强链工作,主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深化区域经济合作。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全球产业链 重构 制造业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郭宏 郭鑫榆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对全球汽车产业链造成严重冲击。疫情叠加经济、技术、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驱动全球汽车产业链重构加速。后疫情时代,全球汽车产业链将朝着短链化、本土化和区域化的趋势发展,增加值分布加速向价值链两端转移,产业链治理模式趋于内部化。全球汽车产业链重构将极大压缩我国参与全球产业链的空间,削减价值获取的机会,阻断获取先进技术的路径,使我国汽车产业升级面临严峻挑战。对此,亟需调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政策重点,更好地平衡自主创新与参与国际合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张志明 耿景珠 杨攻研 杜明威
文章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和国家间投入产出表(ICIO),从需求端和供给端双重视角测算国际疫情蔓延对中国产业链稳定的影响效应及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无论从供给端还是从需求端来看,国际疫情蔓延引致的美国和欧盟的中间品出口与最终需求下降,均会通过全球产业链渠道对中国产业链稳定造成较为严重的负面冲击;就分行业而言,制造业产业链稳定所遭受的负面冲击相对严重,其中计算机、电子及光学制品业、机动车辆与拖车运输设备业、化学及化学制品业和基本金属业产业链稳定所受冲击尤甚,农林牧副渔业产业链稳定所受冲击则相对较轻。进一步的影响渠道检验表明,国际疫情蔓延对主要疫情国(地区)需求和供给的负面冲击主要通过前、后向直接产业链联系渠道传递给中国。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继勇 杨格
东亚国家和地区中间产品贸易份额的不断增长使得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联系日益加强,中日韩三国政府为防范新冠疫情扩散而采取的不同措施,在对本国工业生产与物流交通产生影响同时,也会通过中间产品贸易对东亚产业链上下游的国外厂商造成一定损害。此外,作为东亚产业链重要消费市场的欧美发达国家因防止疫情蔓延而采取的限制措施,也会从需求端对东亚产业链带来一定打击。
关键词:
新冠疫情 东亚生产网络 产业链 中间产品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玲玲 张恪渝
逆全球化与贸易保护主义使得全球经济置于百年未有大变局环境中,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则加速了全球价值链重构。本文构建了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以评估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的重塑效应。研究发现:(1)从宏观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将对世界产生重大冲击,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影响程度有所差异,其中美国、欧盟和中国的冲击较为严重;(2)从国家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抑制中国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3)从行业层面看,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不同行业部门的全球价值链活动影响存在一定异质性,且简单价值链活动受到的冲击强度要高于复杂价值链。因此,应竭力稳定中小外贸企业的生产,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参与程度,强化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殷红 郭可为 张静文
新冠疫情将冲击全球制造业,并加速产业链变迁进程。近年来,受全球生产成本结构变化和贸易摩擦等因素影响,全球制造业产业链正在经历新一轮变迁。此次变迁呈现两个特征,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南亚、南美等低成本地区迁移,二是资本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向欧美回流。中国制造业已在全球产业链分工中占有重要位置,在此次疫情中受到直接影响,未来将参与全球产业格局重塑。
关键词:
纺织服装行业 制造业 全球产业链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孝松 陈燕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扩散,世界各国纷纷实施边境封锁限制措施,生产要素流动受阻,给经济全球化和以全球价值链为基础的分工体系造成了强烈冲击,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与重组以及全球价值链的重构。本文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出发,分析后疫情时代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与重组对全球价值链重构的影响,在总结梳理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价值链相关理论、重构原因及重构趋势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本轮全球化中保证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巩固中国在价值链中的优势,实现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勋 陶建平
我国是禽流感多发地区,重大禽流感疫情对家禽产业的市场供求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基于1998年1月-2014年12月肉鸡产业链以及蛋鸡产业链的月度价格数据,以我国内地已发生的三次重大禽流感疫情为背景,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历次禽流感疫情冲击对家禽产业链各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并基于有向无环图(DAG)技术以及历史分解方法分析了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各个产品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肉雏鸡价格对禽流感疫情最为敏感,跌幅最高可达27%,蛋雏鸡次之;在禽类之间传播的禽流感疫情对家禽产业具有短期冲击效应,当发生人感染禽流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蔡勋 陶建平
我国是禽流感多发地区,重大禽流感疫情对家禽产业的市场供求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基于1998年1月-2014年12月肉鸡产业链以及蛋鸡产业链的月度价格数据,以我国内地已发生的三次重大禽流感疫情为背景,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历次禽流感疫情冲击对家禽产业链各产品价格的影响程度,并基于有向无环图(DAG)技术以及历史分解方法分析了禽流感疫情发生后各个产品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肉雏鸡价格对禽流感疫情最为敏感,跌幅最高可达27%,蛋雏鸡次之;在禽类之间传播的禽流感疫情对家禽产业具有短期冲击效应,当发生人感染禽流感疫情时,家禽产业至少需要13个月恢复至原有价格水平;疫情发生后,活鸡、肉雏鸡价格下降分别对禽肉和鸡苗价格下跌的贡献程度最大,而鸡肉和鸡蛋价格的率先上涨推动了禽肉市场的恢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适时启动鸡苗补贴、推广冷鲜鸡肉消费习惯、加强银保合作等应对禽流感疫情风险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丁任重 李俞 李标
复工复产有利于避免由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经济发展短期停摆走向长期抑制。基于"两手抓"战略部署和"分区分级复工复产"策略导向的背景,本文探讨了新冠肺炎疫情下复工复产的行业选择标准、投入产出依据,识别了复工复产的不同阶段及相应部门。当前阶段,在产业关联基础上,还应遵循保障基本生活需要标准、保障疫情防治标准、保障就业稳定标准、保障发展质量标准,选择行业推进复工复产。使用2017年投入产出表数据的实证分析显示,在42个产业部门中,22个部门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较大、11个部门的推动能力较强。结合行业选择标准与产业关联参照系。本文建议,此次疫情下优先复工复产的部门有11个;13个部门在第二阶段复工复产;第三阶段复工复产的有10个部门;其余部门最后复工复产。为确保阶段性复工复产的稳健,文末给出"三支撑、一带动"的政策路径。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复工复产 产业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沈国兵 徐源晗 袁征宇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对需求端与供给端都造成巨大的冲击,评估此次疫情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机制分析变得重要。基于统计比较和使用DID模型,我们研究表明:(1)新冠疫情爆发前,我国总体失业率基本稳定,地区间失业差异趋于缩小;2020年疫情爆发后,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出现明显上升,但其影响在下半年趋于缓解。(2)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对我国就业市场产生显著不利的冲击,但对我国31个大城市就业的不利冲击要相对小于总体城镇。新冠疫情导致我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上升0.31个百分点,导致全国31个大城市调查失业率总体上升0.218个百分点。新冠疫情爆发4个月后我国就业受到的不利影响开始减小。(3)新冠疫情对我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经济活动均造成不利冲击,进而对我国就业造成显著不利的影响,且对我国服务业经济活动产生的不利冲击更大。据此,需要严格防控国内疫情反弹,提升一流的营商环境,对受疫情不利影响的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优惠政策支持,出台人力资本政策支持建立国家高端人力资本储备池,拓展数字贸易、数字平台等就业创业。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盼盼
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持续升温。2月下旬,疫情已主要由集中于中国境内转向全球多国爆发,目前境外疫情的严重程度迅速上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3月9日CET时间上午10点发布的新冠疫情状况日报,在过去24个小时,中国新增确诊案例45例,全球其他地区新增确诊案例3948例,其他地区新增案例已为中国新增案例的近90倍。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新冠肺炎疫情全球风险级别上调为非常高,并在最近的表述中称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威胁已变得非常现实。疫情的全球流行对世界经济将产生较大冲击。
关键词:
价值链 最终需求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艳涛 丁琪 王国刚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对我国玉米供应链各环节造成影响,暴露出玉米供应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与短板。疫情下我国玉米春耕备耕农资供应紧张,国内玉米市场供应出现阶段性紧张,市场价格波动明显,全球范围疫情的扩散将给玉米进口贸易带来不确定性,且疫情对我国畜禽养殖业冲击较大,直接影响本年度玉米饲用消费。当前,我国玉米供应链体系存在小农生产导致生产与消费脱节、生产重心北移造成产销区生产布局不平衡及储备布局不平衡、"北粮南运"格局带来的跨区流通不畅、粮食应急机制亟待健全、玉米进口来源单一使国际贸易存在潜在风险等问题。对此,需要充分发挥粮食专业合作社及经纪人作用,促进玉米产销对接;统筹调整玉米产业区域布局,促进产业高效发展;健全粮食应急机制,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风险;构建多元化的全球粮食供应体系,减缓国际贸易风险。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玉米供应链 运输 玉米进口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褚子晔 李依韩 何婧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我国农业产业受到强烈冲击,特别是因疫情采取的一系列防控措施造成农业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不便,使得农业产业链部分环节出现断裂。论文将农业产业链划分为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分析疫情对全产业链中的种子业、粮食种植业、果蔬业、花卉业等产业以及对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等行业造成的冲击,其主要表现为耽误农时、造成农资短缺、导致农产品滞销、供需难以平衡等产业链运转受阻所带来的问题。为降低疫情对农业产业带来的负面影响,金融部门可以通过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疫情期间农户收入稳定,同时大力推广金融机构线上服务,为涉农企业和农户提供短期流动性支持,以确保农业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农业产业链 金融服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