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76)
- 2023(13898)
- 2022(11508)
- 2021(10661)
- 2020(9286)
- 2019(20950)
- 2018(20587)
- 2017(40696)
- 2016(21545)
- 2015(23699)
- 2014(23346)
- 2013(23141)
- 2012(21060)
- 2011(18356)
- 2010(18278)
- 2009(16998)
- 2008(16984)
- 2007(15020)
- 2006(12821)
- 2005(11314)
- 学科
- 济(100002)
- 经济(99805)
- 业(93354)
- 企(85272)
- 企业(85272)
- 管理(78610)
- 方法(51824)
- 数学(43039)
- 数学方法(42630)
- 财(32962)
- 业经(29997)
- 农(29052)
- 务(24949)
- 财务(24912)
- 财务管理(24879)
- 企业财务(23702)
- 中国(21531)
- 农业(20719)
- 技术(19462)
- 制(18219)
- 理论(16504)
- 和(16364)
- 划(16120)
- 策(16035)
- 贸(16029)
- 贸易(16023)
- 易(15590)
- 地方(14494)
- 体(14037)
- 融(12990)
- 机构
- 学院(308185)
- 大学(304526)
- 济(134861)
- 经济(132666)
- 管理(130369)
- 理学(113663)
- 理学院(112685)
- 管理学(111063)
- 管理学院(110479)
- 研究(89799)
- 中国(70934)
- 财(64117)
- 京(60280)
- 财经(52179)
- 科学(50950)
- 经(47622)
- 农(47358)
- 江(44856)
- 中心(42810)
- 业大(42700)
- 所(42561)
- 经济学(41817)
- 财经大学(38991)
- 研究所(38161)
- 经济学院(38081)
- 商学(37211)
- 农业(37183)
- 商学院(36904)
- 北京(36614)
- 经济管理(34966)
- 基金
- 项目(207706)
- 科学(167906)
- 基金(156627)
- 研究(152038)
- 家(133887)
- 国家(132738)
- 科学基金(118410)
- 社会(102380)
- 社会科(96628)
- 社会科学(96601)
- 基金项目(82938)
- 省(80437)
- 自然(76612)
- 自然科(75012)
- 自然科学(74996)
- 自然科学基金(73765)
- 教育(70422)
- 划(66453)
- 资助(64280)
- 编号(59464)
- 部(47663)
- 创(46175)
- 成果(45883)
- 重点(45399)
- 发(42963)
- 国家社会(42929)
- 业(42539)
- 创新(42386)
- 教育部(42168)
- 人文(41576)
- 期刊
- 济(142322)
- 经济(142322)
- 研究(85299)
- 财(54421)
- 管理(52468)
- 中国(50794)
- 农(43138)
- 学报(41054)
- 科学(40905)
- 大学(33286)
- 学学(31912)
- 农业(29770)
- 技术(29340)
- 融(27647)
- 金融(27647)
- 财经(27020)
- 业经(24387)
- 经(23202)
- 教育(23039)
- 经济研究(22898)
- 问题(19005)
- 业(18294)
- 技术经济(18159)
- 统计(16482)
- 财会(16409)
- 策(15621)
- 贸(15163)
- 商业(15135)
- 现代(14701)
- 世界(14315)
共检索到4400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伟 王全景
中国海外投资企业能否利用母国和东道国的双重制度环境和社会行为准则规范自身行为、提高社会责任倍受关注。基于异质性视角,本文从东道国异质性特征和企业异质性特征入手,在分析海外投资对企业社会责任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10-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前沿性的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双重差分法(DID)展开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海外投资显著提高了企业所履行的社会总责任,东道国异质性特征影响海外投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效果;东道国与中国文化距离越小、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时,海外投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动效果更明显,东道国是新兴市场经济体时,这一作用效果较低;企业地区差异和自身属性等异质性特征影响海外投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正向作用,东部地区海外投资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提升程度更大,而中西部企业海外投资对社会责任不存在显著影响,海外投资对社会责任的推动作用在外资企业最大、国有企业次之,在民营企业中并不明显。因此,针对性的引导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不同类型的海外投资是吸收东道国先进制度、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路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樊秀峰 高伟 王全景
在理论分析海外投资对企业创新作用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10~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前沿性的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双重差分法(DID)考察了海外投资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显示:(1)海外投资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水平;(2)文化距离、经济发展水平等东道国异质性特征影响海外投资对创新的作用效果;(3)进一步研究表明,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之间,海外投资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差异。文章在此结论的基础上,就如何通过海外投资提升中国企业创新水平,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金中坤 潘镇
跨国企业海外投资区位选择除需要考虑传统区位理论涉及的东道国因素的差异外,还需要关注企业生产率等异质性因素的差异。然而,目前理论界在东道国因素和企业生产率两者在区位选择决策中的作用关系方面尚未达成共识,相关研究对生产率在区位选择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解释模糊甚至意见不一。基于理论分析并利用590家中国上市公司的1 891项海外投资项目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偏向于到市场规模较大,资源丰裕度、工资水平、产业技术水平较高,文化距离较近,制度距离较大,双边政治关系良好的国家和地区投资,进入成本已经不再属于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考虑的主要因素,地理距离的影响也逐渐减弱,而企业自身生产率与东道国因素在区位选择问题上是互补和替代关系,企业生产率实际上弱化了区位决策中东道国因素的决定性作用,使跨国公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东道国因素的约束,更多根据企业内部资源来进行决策,让一些先前不具有吸引力的东道国也有可能成为投资的目的地。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全景
基于动态性和异质性视角,本文利用2010—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前沿性的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和双重差分法(DID)实证考察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如何影响企业社会责任以及东道国异质性和企业异质性是否影响海外投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效果。结果显示:(1)海外投资显著地提高了企业社会责任,且这种影响具有动态性;(2)东道国与中国文化距离越小、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和法律制度环境越完善时,海外投资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动效果越明显;(3)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海外投资企业所履行的社会责任提升程度更高;相较于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密集型行业的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企业社会责任显著增加;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海外投资对社会责任的推动作用更大。有鉴于此,针对性地引导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不同类型的海外投资,是吸收东道国先进制度,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路径。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一兵 刘紫薇
利用2009—201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微观层面数据,采用PSM-DID方法分析企业跨国并购行为对生产率和财务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跨国并购对制造业企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这两种作用有逐年减弱的趋势。进一步地,从企业异质性和东道国特征两个方面细分考察异质性跨国并购微观绩效的差异,发现跨国并购显著促进了大中型制造业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国有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率,但仅改善了国有企业的财务绩效;当东道国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对FDI态度更加友善、制度水平高于母国时,跨国并购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最后特别关注了跨国并购的内生性问题,并使用动态系统GMM方法再次验证跨国并购对生产率的促进作用,为客观评价制造业企业跨国并购绩效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研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余官胜
国内金融发展落后导致的资金供给不足是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在快速发展中遇到的制约因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东道国金融发展将构成有效的补充,本文基于此研究东道国金融发展对我国不同动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本文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总体上东道国规模层面金融发展能有效促进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而结构层面金融发展并未产生直接影响;更为深入地,东道国规模层面金融发展对于吸引我国横向动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有明显的正向影响,而结构层面只有金融发展程度较高时才能促进我国纵向动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较低的结构层面金融发展会阻碍我国企业对东道国的纵向动机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地,本文使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新设项目数进行研究,发...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赵永亮 高颖欣
本文从企业异质性的角度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国际贸易的关系,主要采用2005~2007年我国的工业数据,从多层面测算了样本企业的社会责任度。总体来看,社会责任水平成为了企业出口的一种竞争力,并通过生产率水平的提升从而为企业带来贸易比较优势;从社会责任的分指标来看,履行对股东、员工、债权人、供应商、客户和政府的责任,能够提高企业在筹集资本、完善供应链、吸引客户和获得政府支持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促进其出口。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刘晓宁
运用2001—2009年1569家中国对外投资企业样本数据,对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区位选择的东道国因素和企业异质性因素进行全方位的实证考察。研究表明:企业生产率、企业规模和研发投入等变量均对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道国市场规模、自然资源和制度环境变量对企业的对外投资区位决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东道国税率水平、劳动力成本、文化距离和地理距离变量与企业选择该东道国投资的概率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从企业性质来看,私营企业相比于国有企业对相关影响因素的反应更加敏感;从洲际比较来看,相对于在亚洲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张宏 韩颖 张鑫
自新—新贸易理论提出后,生产率被认为是决定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最为重要的因素。本文运用2012年中国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探究中国企业OFDI是否存在自我选择效应,然后根据中国国情,对HMY模型进行扩展,分析影响中国制造业企业OFDI行为的其他异质性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制造业企业整体OFDI自我选择效应不显著,存在生产率悖论,企业规模对中国制造业企业OFDI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企业性质与其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企业利润并不是中国制造业企业OFDI的主要驱动力。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程时雄 刘丹
使用Zephyr数据库中2010—2015年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案例并结合各企业年报数据,建立Logistic二元选择模型,从企业异质性和东道国特征等因素出发,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进入模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规模较大和研发水平较高的中国企业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的模式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当东道国市场规模越大、与中国的文化距离越大、治理水平越高时,中国企业越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的模式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活动;而企业战略资产水平、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生产率以及东道国创建企业成本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两种模式的选择无显著影响。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武力超 杨帆 姜炎鹏 肖成琳
近几十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实施并购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加。区位选择作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战略决策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文章基于Probit模型,采用2004~2019年中国企业发起的2122件跨国并购数据,对企业跨国并购的区位选择与全球城市的关系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母国与东道国之间的异质性对企业全球城市的选择有积极的影响,而且随着东道国贸易开放度、市场规模、产业结构的提升,这种影响会更加显著。异质性的分组结果表明,企业所属行业的技术密集度、并购金额、企业估值、采取私募或风投方式进行融资对企业选择全球城市作为投资目的地有正向影响,相反,并购时采取完全控股方式则会削弱这种正向影响。文章认为这种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是全球城市的独特属性所引起的,因为其具有的特性包括国际化的环境、高级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地、与其他地区的高连接度、世界经济组织高度集中的控制点等,这使得企业可以更容易地收集到与东道国相关的信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因母国和东道国之间的异质性而产生的外来者劣势。文章的研究对中国企业如何更好地进行海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跨国并购 区位选择 异质性 全球城市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荃 张天华
使用2006~2012年A股上市工业企业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具有生产率异质性的中国跨国企业如何在具有不同市场条件的东道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生产率较低的企业,生产率更高的中国企业更有可能在一些市场条件较差的国家进行投资。其内在逻辑是:市场规模较小、进入成本更高、制度质量较差的国家对中国企业而言有着更高的临界生产率,由此吸引更多生产率较高的中国企业在该国投资。在使用多种方法处理企业生产率与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之间可能的逆向因果关系之后,这一结论依然是稳健的。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朱荃 张天华
使用20062012年A股上市工业企业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了具有生产率异质性的中国跨国企业如何在具有不同市场条件的东道国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结果表明:相比生产率较低的企业,生产率更高的中国企业更有可能在一些市场条件较差的国家进行投资。其内在逻辑是:市场规模较小、进入成本更高、制度质量较差的国家对中国企业而言有着更高的临界生产率,由此吸引更多生产率较高的中国企业在该国投资。在使用多种方法处理企业生产率与对外直接投资行为之间可能的逆向因果关系之后,这一结论依然是稳健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高宇
利用合并后的工业企业库和海关库,对我国出口加工领域的典型代表行业纺织业的出口企业异质性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我国纺织业虽然存在大量低生产率的纯出口企业,但出口企业的整体生产率水平仍高于非出口企业。从不同的贸易方式来看,纺织业各类型出口企业均存在正的生产率溢价,其中又以既从事加工贸易又从事一般贸易的企业生产率溢价为最高。从所有制来看,纺织业出口企业中的外资企业几乎不存在生产率溢价,而国有企业的生产率溢价为最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梅洁 李忠海
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视角,研究了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在克服因方程联立和变量遗漏所引起的内生性偏误后,机构投资者有助于促进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及改善企业社会责任披露报告的评分。(2)基金和其他类型机构投资者持股均有助于提升企业社会责任评级质量,且两者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相比之下,其他非基金类的机构投资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评级质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加快优化机构投资者结构、推动机构投资者规模不断壮大,是我国完善机构投资者治理机制、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重要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投资便利化建设是否促进了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基于东道国异质性的门槛检验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实证检验
企业社会责任与绩效关系的实证检验
海外华人网络对中国对外投资的影响研究——基于东道国异质性的视角
行业异质性、东道国地区特征与跨国公司海外投资区位选择——基于跨国公司对日本FDI的分析
中国海外投资企业社会责任:现状、规范与展望
内部控制对企业社会责任履行影响的实证检验
东道国特征对中国制造业企业OFDI区位选择和子公司绩效影响的研究——基于投资动机视角的实证检验
企业社会责任、银行信贷与投资行为——基于中介效应的检验
企业异质性、全要素生产率与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基于服务业行业和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