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9)
- 2023(13935)
- 2022(11815)
- 2021(11225)
- 2020(9563)
- 2019(21971)
- 2018(21496)
- 2017(41544)
- 2016(22029)
- 2015(24979)
- 2014(24497)
- 2013(24354)
- 2012(22253)
- 2011(20076)
- 2010(19817)
- 2009(18444)
- 2008(18152)
- 2007(15591)
- 2006(13525)
- 2005(12131)
- 学科
- 济(97850)
- 经济(97717)
- 管理(72095)
- 业(68373)
- 企(57908)
- 企业(57908)
- 方法(48545)
- 数学(43757)
- 数学方法(43361)
- 财(29867)
- 中国(25971)
- 农(24087)
- 制(23405)
- 业经(20049)
- 贸(19323)
- 贸易(19310)
- 易(18896)
- 务(18803)
- 财务(18751)
- 财务管理(18709)
- 企业财务(17923)
- 体(17060)
- 融(15905)
- 金融(15902)
- 银(15838)
- 银行(15821)
- 农业(15629)
- 行(15098)
- 学(14577)
- 地方(14185)
- 机构
- 大学(317723)
- 学院(313010)
- 济(143827)
- 经济(141534)
- 管理(128257)
- 理学(111623)
- 理学院(110589)
- 管理学(109105)
- 管理学院(108503)
- 研究(102014)
- 中国(81350)
- 财(68949)
- 京(64593)
- 财经(55055)
- 科学(55006)
- 经(50452)
- 所(48064)
- 中心(47220)
- 经济学(46046)
- 江(43585)
- 研究所(43156)
- 农(42918)
- 经济学院(41570)
- 财经大学(41513)
- 业大(40794)
- 北京(40609)
- 院(37091)
- 范(36474)
- 师范(36117)
- 商学(35402)
- 基金
- 项目(211429)
- 科学(171053)
- 基金(160997)
- 研究(156158)
- 家(138414)
- 国家(137361)
- 科学基金(120754)
- 社会(105354)
- 社会科(100277)
- 社会科学(100256)
- 基金项目(84156)
- 省(77569)
- 自然(76414)
- 自然科(74748)
- 自然科学(74730)
- 自然科学基金(73463)
- 教育(72479)
- 资助(66504)
- 划(66381)
- 编号(60200)
- 部(50249)
- 成果(48953)
- 重点(47058)
- 国家社会(45559)
- 教育部(44644)
- 创(44536)
- 制(44492)
- 发(43656)
- 人文(42856)
- 创新(41786)
- 期刊
- 济(148447)
- 经济(148447)
- 研究(94135)
- 中国(57391)
- 财(55444)
- 管理(49190)
- 科学(41733)
- 学报(41166)
- 农(37997)
- 大学(33753)
- 学学(31945)
- 融(31599)
- 金融(31599)
- 财经(28451)
- 技术(27096)
- 教育(25938)
- 农业(25674)
- 经济研究(24993)
- 经(24344)
- 业经(21497)
- 问题(20086)
- 贸(19027)
- 国际(16828)
- 世界(16325)
- 技术经济(15867)
- 统计(15793)
- 理论(14596)
- 业(14507)
- 策(14420)
- 财会(13861)
共检索到4592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洪联英 陈思 韩峰
论文将"等级制控制方式"、"契约制控制方式"和Grossman-Helpman-antras全球生产组织理论引入海外并购生产整合模型中,并运用中国2003~2012年的经验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企业生产率水平较高、资本密集型行业、东道国交易成本较高的治理环境下,海外并购偏爱选择等级制生产控制方式;反之,偏向选择契约制生产控制方式。但实证结果表明,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仅在行业特征上符合这一规律,而在企业因素和区域因素层面却存在一定的偏差。着力加强微观企业条件建设,以制度创新和管理层改革,优化海外企业的治理结构和整合能力,引导企业理性选择微观生产组织控制方式,是破解中国海外并购绩效困境的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倪静 王成方
并购是企业最为重要的一项资源配置战略,也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优化资源配置的客观要求。本文研究了最终控制人性质对企业并购的影响,并且探讨最终控制人性质对企业并购影响在不同市场化进程是否存在差异的问题。研究结论表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生并购概率、次数和金额都显著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相对于国有控股公司来说,随着市场化指数增加,非国有控股公司发生并购概率、次数和金额都提高得更多。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规范我国上市公司并购行为提供重要的依据,也可以为证券市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供依据,同时还可以为投资者和并购参与者提供经验认识。
关键词:
最终控制人 市场化进程 企业并购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雯 孙茂竹 张胜
国有股权对公司业绩的影响问题,是中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必须予以回答的重要问题。本文从企业并购的角度,研究了国有股权对企业行为及其经济后果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国有企业比民营企业更可能并购国有企业;并购双方都是国有企业时,并购后并购企业的业绩不仅显著下降,并且显著差于其他情况下并购企业的业绩。以上结果表明,国有股权影响了企业的并购行为,并导致并购企业业绩的下降。本文的研究不仅深化了国有股权治理效应和企业并购方面的研究,而且其研究结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中国国有企业经营效率低下的原因,为中国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国有股权 企业并购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赵息 张西栓
本文分析了内部控制与高管权力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对并购绩效的影响,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对并购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高管权力与并购绩效负相关,并且内部控制与高管权力之间存在反向的相互作用关系。当高管权力缺乏制衡时,并购成为高管实现个人收益的手段,而企业本身并不能实现预期的并购价值,内部控制是针对高管权力的制衡机制,对并购绩效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内部控制 高管权力 并购绩效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杨道广 张传财 陈汉文
内部控制在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方面的作用已为大量经验证据所证实,但鲜有文献实证检验内部控制在企业具体经营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本文围绕企业并购活动,以2008—2009年已完成交易且上市公司为收购方的并购事件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收购方的内部控制质量越高,并购完成当年及其后3年内破产风险增大的幅度越小、并购业绩也越好。这说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增强企业并购后的整合能力,从而提高并购业绩。该研究丰富和拓展了与内部控制和企业并购相关的文献,对于企业并购活动与内部控制实务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并购 整合能力 业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刘建勇 裴小艺
在并购重组活动中,资产评估机构对缓解并购双方信息不对称发挥了重要作用。董事会在资产评估机构选择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个人背景特征对决策行为的影响最终关系到并购重组方案能否顺利实施。文章基于2010—2020年我国资本市场发生的并购事件,考察上市公司董事海外背景特征对资产评估机构选择的影响。结果发现,上市公司董事具有海外背景时倾向于选择高声誉的资产评估机构,且董事长具有海外背景时会更倾向于选择高声誉资产评估机构。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海外工作经历或大陆法系国家经历背景,上市公司董事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或英美法系国家经历背景时更倾向于选择高声誉资产评估机构。研究结果对强化人才引进机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意义。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仲鸣
基于大小股东代理理论,本文分析了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现金流权对我国企业投资不足和投资过度的影响。检验结果发现,在民营企业,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越大,投资不足现象越严重,并且,终极控制人的现金流权越低,这种代理问题对投资效率的负效应表现得越明显;进一步检验发现,较高的现金持有偏好是终极控制人影响企业投资不足的可能机制。但以上结论在国有企业并不成立。本文从终极控制人视角拓展转型国家的投资理论,也从投资视角为理解产权效率提供了有益参考。
关键词:
终极控制人 现金流权 控制权 投资效率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李小平 岳亮 万迪昉
市场时机资本结构理论认为企业在股票价格高估时发行股权融资,低估时选择回购股票或发行债务融资,当前资本结构是企业过去融资发行市场时机的累积结果。目前的实证研究主要基于市值账面比(M/B)指标作为市场时机代理变量,然而这一指标引起学者们很大争议,研究结论缺乏可靠性。本文根据我国资本市场实际特征选择股票换手率作为市场时机代理变量,实证检验了市场时机与外部融资方式选择的关系,以及对资本结构动态变动的综合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换手率在企业权益融资中具有重要作用,换手率较高时企业选择发行更多的股权融资,并对资本结构变动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确实存在着融资选择的市场时机效应。
关键词:
资本结构 股票换手率 融资方式 市场时机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朱冬琴 陈文浩
文章基于中国证券市场2004年和2005年的并购事件,实证检验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的控制权、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偏离度对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中国民营上市公司中,控制权以及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和并购绩效之间均呈现非线性关系。研究结论表明,无论控制权还是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偏离度对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均具有两面性特征。中国民营股东在安排所有权结构的过程中,既要保证控股股东充分的控制权,又必须避免控制权与现金流权过分偏离,以防止公司价值落入非线性曲线的底部。
关键词:
控制权 现金流权 并购 民营上市公司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惠恩才
中国经过30年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与市场化体制转型,目前已具备了促使企业跨国并购的一些条件,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把跨国并购作为对外直接投资、开拓国际市场的新策略。然而,在金融危机下对外并购投资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比较复杂。深入研究中国企业对外并购的方式与效率问题,对指导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全面与世界经济接轨、参与世界竞争,以及中国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对外并购 投资方式与效率 并购投资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孙健
很多公司中存在着终极控制权现象,终极控制人通过金字塔式的股权结构控制公司并以此获取控制私利,资本结构作为公司的重要财务决策必然会受到影响。以资本结构为对象研究终极控制权对公司财务的影响,构建一个全新的现金流量权与控制权分离程度的替代变量,结果表明在中国终极控制权比控股股东更能反应控制的实质和掏空的本质,终极控制人控制上市公司进行债务融资是为了通过举债获得可控制的资源;相对于国有的终极控制人,民营的终极控制人的上述动机更加明显;尽管中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比例较低,但是独立董事的存在确实能抑制终极控制人的掏空行为。
关键词:
终极控制权 资本结构 现金流量权 控制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冠宏 蒋殿春
本文利用2003-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数据,检验了企业异质性对其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率更高、资本更密集和规模更大的企业更有可能选择跨国并购的投资方式;出口越多的企业越有可能选择绿地投资的方式;研发密度越高和流动资产比重越高的企业越有可能选择跨国并购的投资方式。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发现,生产率高、资本密集、规模大、研发密度高且流动资产比重高的中国企业选择跨国并购方式的可能性大。这充分说明是否具有"可转移优势"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选择进入方式的重要决定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蒋冠宏 蒋殿春
本文利用2003-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跨国并购数据,检验了企业异质性对其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率更高、资本更密集和规模更大的企业更有可能选择跨国并购的投资方式;出口越多的企业越有可能选择绿地投资的方式;研发密度越高和流动资产比重越高的企业越有可能选择跨国并购的投资方式。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发现,生产率高、资本密集、规模大、研发密度高且流动资产比重高的中国企业选择跨国并购方式的可能性大。这充分说明是否具有"可转移优势"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选择进入方式的重要决定因素。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桂春 叶陈刚 邹亚生
对审计质量、产权性质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行业专著程度高的事务所审计与内部控制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总体上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高,但在规模相同的条件下,非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反而更高;与非国有企业相比,经过行业专著程度高的事务所审计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水平更高。另外,高质量审计与企业内部控制水平存在自选择问题,在运用处理效应模型控制了自选择偏差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闫华红 王安亮
本文基于终极控制人框架,以资本结构为对象研究中国上市公司终极控制人特征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国有终极控制人,非国有终极控制人选择较高比例的负债掏空上市公司的动机更加明显;终极控制人至上市公司之间控制链层级的增加将导致公司资本负债率的提高。
关键词:
终极控制权 现金流权 资本结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内部控制与审计定价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价值多少?——基于全流通时代的经验证据
审计师质量对上市公司融资方式选择的影响——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经验证据
政府环境控制、环境会计控制与企业环境业绩——基于中国背景的理论与经验证据
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跨国并购行为: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公司存在目标现金持有量吗——基于并购视角的经验证据
控制权转让交易中的审计师声誉选择——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下的并购溢价——来自我国私人控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终极控制股东对债务期限结构选择的影响: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家族控制、两权分离与债务期限结构选择——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