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13)
2023(7940)
2022(6711)
2021(6663)
2020(5676)
2019(13517)
2018(13333)
2017(25385)
2016(13496)
2015(15496)
2014(15271)
2013(15234)
2012(13936)
2011(12750)
2010(12998)
2009(12121)
2008(11995)
2007(10489)
2006(9275)
2005(8451)
作者
(38216)
(31862)
(31753)
(30562)
(20184)
(15221)
(14401)
(12478)
(12215)
(11322)
(11015)
(10659)
(10291)
(10207)
(10056)
(9945)
(9593)
(9270)
(9069)
(8845)
(8036)
(7957)
(7752)
(7280)
(7223)
(7099)
(7065)
(6634)
(6387)
(6225)
学科
(63544)
经济(63502)
管理(36761)
(35263)
方法(32199)
数学(29798)
数学方法(29269)
(28890)
企业(28890)
中国(18856)
(14201)
(14081)
(14077)
贸易(14072)
(13817)
业经(10817)
(10636)
(9992)
(9086)
银行(9074)
农业(8971)
(8958)
金融(8957)
(8879)
理论(8850)
财务(8841)
财务管理(8831)
地方(8789)
(8755)
企业财务(8433)
机构
大学(198326)
学院(195153)
(91473)
经济(89991)
管理(75827)
研究(70472)
理学(65564)
理学院(64912)
管理学(63583)
管理学院(63253)
中国(55147)
(42528)
(39796)
科学(39641)
(35231)
财经(32214)
研究所(32082)
中心(30471)
(29610)
经济学(29451)
(28258)
北京(27951)
经济学院(26428)
(26230)
业大(25896)
(25400)
财经大学(24243)
(23904)
师范(23703)
农业(22195)
基金
项目(129377)
科学(103190)
基金(97711)
研究(92755)
(86267)
国家(85701)
科学基金(73339)
社会(61131)
社会科(58307)
社会科学(58291)
基金项目(49836)
自然(47576)
自然科(46593)
自然科学(46580)
(45903)
自然科学基金(45778)
教育(43569)
资助(42710)
(40677)
编号(35156)
(30801)
重点(29609)
成果(28718)
(27161)
国家社会(26750)
教育部(26728)
(26507)
中国(26327)
创新(24965)
人文(24946)
期刊
(94692)
经济(94692)
研究(60918)
中国(37726)
(30176)
管理(29627)
科学(28077)
学报(28037)
(24924)
大学(22147)
学学(20892)
教育(19497)
技术(18118)
(17972)
金融(17972)
农业(17467)
经济研究(17009)
财经(16705)
(14507)
(13942)
国际(13434)
问题(12913)
统计(12504)
业经(12119)
世界(11836)
(11068)
(10992)
技术经济(10849)
决策(10000)
现代(8262)
共检索到2934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友星  曲妍兵  赵艳平  
本文使用一组关于中国海外交通基础设施项目的独特跨国链接数据,对中国海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及其形成模式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在东道国的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显著促进了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其中工程承包和援助模式下的基础设施布局的促进作用大于投资模式,且该过程产生了较强的跨国互联互通效应;机制检验结果显示,该效应可通过成本削减和集聚促进的直接渠道及双边关系改善和地区安全威胁消弭的间接渠道实现;此外,海外交通基础设施布局的对外直接投资驱动效应在与跨国企业战略、东道国空间分异、时间动态演变三者的互动中产生了广泛的异质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素昆  杨雅琳  
东道国基础设施是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将基础设施划分为通讯基础设施、运输基础设施及能源基础设施,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别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地理位置视角,对“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基础设施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通讯基础设施是影响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发达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中东欧国家、南亚、中亚和蒙俄地区国家的通讯基础设施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正相关;东南亚地区国家的通讯基础设施和能源基础设施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负相关。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毓萍  崔秀丽  
东道国的区位优势是跨国公司成功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必要条件。本文侧重分析基础设施对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建立经济模型,通过SPSS软件运行,得出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货运量、邮电业务总量和电话拥有量对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影响程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任晓红  
文章从交通基础设施对制造业区位影响的视角考查中国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分布与交通投资分配的合理性。研究发现,我国交通基础设施的空间分布和交通投资分配极具不合理性,历年因交通投资过度集中在东中部地区所形成的交通基础设施过度集中的状态仍未得到有效改善。应加大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交通投资力度,诱导经济要素和制造业流入以提高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抑制地区之间差距的进一步扩大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布局、地区收入影响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中国29个省市区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产业布局在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地区人均收入的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地区的区内与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布局、地区人均收入的影响,发现区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都有利于促进产业在当地的集聚,进而对地区人均收入产生正向效应,但是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而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在东部地区会促进产业集聚,进而推动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但在中西部地区可能会导致产业转移,对人均收入的增长产生抑制效应,而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海波  胡汉辉  谢呈阳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构建了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布局、地区收入影响的空间溢出模型,利用中国29个省市区1997-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产业布局在交通基础设施影响地区人均收入的过程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不同地区的区内与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对产业布局、地区人均收入的影响,发现区内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都有利于促进产业在当地的集聚,进而对地区人均收入产生正向效应,但是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明显。而区间交通基础设施在东部地区会促进产业集聚,进而推动人均收入水平的提升,但在中西部地区可能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纯威  戴本忠  姚捷  
剔除避税地后的中国OFDI真实区位结构有两大突出特点:静态上以亚洲、欧洲为主,动态上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占比持续上升。基于20032015年相关变量的面板数据、利用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及与之相伴随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国际水平的快速上升是上述特点形成的基本动因,寻求市场和地理距离是辅助性动因。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张纯威  戴本忠  姚捷  
剔除避税地后的中国OFDI真实区位结构有两大突出特点:静态上以亚洲、欧洲为主,动态上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占比持续上升。基于2003~2015年相关变量的面板数据、利用最小二乘虚拟变量模型进行计量分析发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及与之相伴随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于国际水平的快速上升是上述特点形成的基本动因,寻求市场和地理距离是辅助性动因。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罗群  
近几年,中国企业进入海外投资扩张时期,进入区域与以往发达国家相比有明显的差异,既有越南等下游国家,也有美国等上游国家。本文首先分别对基于海外直接投资动机和制度基础观对海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关系的研究进行梳理并综述,并对我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区域选择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理论框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长海  朱俊峰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基础作用,合理的投资模式是保证交通基础设施资金来源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资金不足问题,如何调整投资模式保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可以从世界主要国家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模式中得到启示。文章在借鉴美国、英国和德国三个世界主要国家投资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五条启示:(1)国家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较少直接干预;(2)国家投资对交通发展具有关键导向作用;(3)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发展需要扩大投资来源;(4)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进行分类管理;(5)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模式是动态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阮翔  赵建华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问题一直受各国的普遍关注与研究。本文在引力空间模型综述的基础上,运用引力模型对投资的区位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对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区位选择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媛  马维  
根据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中对区位因素的研究,依据方向性把这些理论分为在考虑对外直接投资时对区位的选择是方向模糊、单方向、双方向等几种模式,在此基础上,推断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所选择的区位应当是能够延续或培养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的结论。进一步抽象出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金字塔模型,该模型以是否培养或延续企业竞争优势为准绳来解释企业的多向区位选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池建宇  方英  
文章基于2003~2011年中国对65个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数据,考察了东道国的经济与政治法律制度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回归结果表明,中国对市场经济体制不太健全的非OECD国家的直接投资显著高于具有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OECD国家,东道国政治法律制度质量对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时,倾向于进入那些市场经济不发达但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同时投资行为又以市场为导向,力图规避政治风险,体现了入世以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动向。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孙国辉  刘培  杨一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交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与此同时,国家形象受到了世界各国越来越多的重视。利用2006—2014年BBC GlobalScan国家形象调查数据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数据进行匹配,基于扩展的投资引力模型,从国家形象的视角系统地考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表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有市场寻求动机和资源寻求动机,东道国积极的国家形象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有显著促进作用,东道国的自然资源能够增强积极国家形象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东道国消极的国家形象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东道国自然资源和腐败控制会降低这种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自身的国家形象也会影响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尤其是我国积极的国家形象有利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黄友星  张珊珊  赵艳平  
在剖析东道国疫情影响中国OFDI区位选择机理的基础上,利用跨国疫情链接数据集实证检验东道国疫情对中国OFDI流向的影响,结果显示东道国疫情暴发显著阻碍了中国OFDI的流入,且该结果在多种模型设定及考虑内生性的条件下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疫情主要通过抬高交易成本、增大投资风险及阻滞东道国出口三重机制对中国OFDI区位选择产生负向影响。研究亦证实由疫情引发的OFDI阻碍效应在与疫情自身特质、投资特征及东道国时空分异三者的互动中表现出广泛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