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92)
2023(13616)
2022(11845)
2021(11136)
2020(9100)
2019(21099)
2018(20658)
2017(39513)
2016(21511)
2015(23823)
2014(23975)
2013(23430)
2012(21319)
2011(19104)
2010(18718)
2009(17023)
2008(16395)
2007(14053)
2006(12028)
2005(10112)
作者
(61282)
(50716)
(50453)
(48266)
(32228)
(24442)
(22921)
(20228)
(19382)
(17789)
(17595)
(16980)
(16052)
(15819)
(15752)
(15402)
(15316)
(15183)
(14551)
(14436)
(12594)
(12330)
(12189)
(11516)
(11370)
(11228)
(11150)
(11078)
(10179)
(10102)
学科
(85255)
经济(85173)
管理(60776)
(56202)
(47088)
企业(47088)
方法(39254)
数学(33995)
数学方法(33512)
(21919)
中国(21632)
地方(21204)
(19863)
(19221)
业经(19075)
农业(15058)
(14574)
贸易(14564)
(14410)
环境(14350)
理论(14156)
(14066)
(13226)
技术(13011)
(12842)
财务(12762)
财务管理(12737)
(12280)
企业财务(12017)
地方经济(11668)
机构
大学(298488)
学院(297552)
管理(120754)
(112665)
经济(110061)
理学(105742)
理学院(104511)
管理学(102549)
管理学院(102041)
研究(98361)
中国(70842)
科学(64393)
(63061)
(50164)
(48596)
(46396)
业大(45516)
研究所(44859)
中心(44437)
(41661)
(41495)
师范(41161)
财经(41092)
北京(39449)
(37471)
(37086)
农业(36363)
(34485)
师范大学(33602)
经济学(32828)
基金
项目(216023)
科学(170296)
研究(156752)
基金(156121)
(136769)
国家(135657)
科学基金(116756)
社会(98022)
社会科(92913)
社会科学(92889)
(85088)
基金项目(83789)
自然(77208)
自然科(75342)
自然科学(75327)
自然科学基金(73938)
(71973)
教育(71569)
编号(63979)
资助(63334)
成果(50626)
重点(48524)
(46768)
(46247)
(44638)
课题(43876)
创新(41588)
科研(41358)
国家社会(39868)
教育部(39692)
期刊
(119227)
经济(119227)
研究(83398)
中国(52144)
学报(48251)
科学(44376)
管理(41866)
(40917)
(36388)
大学(36078)
学学(33923)
教育(33912)
农业(29126)
技术(25889)
业经(20374)
(20229)
金融(20229)
经济研究(18471)
财经(18450)
图书(16162)
(15650)
科技(15578)
资源(15463)
问题(15353)
(15021)
技术经济(14270)
理论(14170)
(13794)
实践(13237)
(13237)
共检索到4164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于谨凯  陈玉瓷  
从压力类、承压类和交流类三个方面出发,建立的海域承载力视角下海洋渔业空间布局优化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准则层、8个指标层和22个子指标层。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个指标的权重值,根据权重值的大小和各个指标在实际海洋渔业活动中的理想值,建立了海洋渔业空间布局优化指标评分标准,并结合专家意见制定了综合评价标准。运用此评价标准,对2006年-2012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海洋渔业空间布局优化水平进行评价,综合得分分别为:50,53,60,63,65,67,64。最后运用综合评价方法验证了该评价标准的科学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于谨凯  孔海峥  
基于海域承载力视角,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环境效益和功能一致性等角度分别选取因子构建海洋渔业空间布局合理度评价模型,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2006—2011年数据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蓝区"海洋渔业空间布局合理度在2007年为最低水平0.3011,处于较不合理等级;于2011年为最高水平0.7531,达到较合理等级;其余年份合理度均介于0.4—0.5之间,处于基本合理等级。结合因子分析得出,与功能区划不一致、专门化程度较低、社会效益波动较大、对海域承载力的稳定性存在负面影响是目前"蓝区"海洋渔业空间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合理度优化对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可  张志峰  马红伟  杨正先  索安宁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法确定的海域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海域开发利用管理的技术需求,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海域使用分类8个一级类型所包含的30个二级类型的资源耗用系数,构建了海域开发利用强度指数及海域开发利用评价标准,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基于海洋功能区划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并以津冀海域为例开展了实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以海洋功能区划为依据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评价方法可客观地揭示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程度。2津冀海域的曹妃甸海域、天津滨海新区海域和黄骅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分别达到10.30、13.87和10.30,处于承载力较高状态;昌黎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为7.61,处于承载力适中状态;其余的秦皇岛市区、抚宁县、乐亭县、滦南县和丰南区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都小于5.0,处于承载力较低状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曹可  张志峰  马红伟  杨正先  索安宁  
海洋功能区划是海域法确定的海域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本文针对海域开发利用管理的技术需求,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海域使用分类8个一级类型所包含的30个二级类型的资源耗用系数,构建了海域开发利用强度指数及海域开发利用评价标准,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基于海洋功能区划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并以津冀海域为例开展了实证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以海洋功能区划为依据的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评价方法可客观地揭示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程度。2津冀海域的曹妃甸海域、天津滨海新区海域和黄骅海域开发利用承载力指数分别达到10.30、13.87和1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邬娜  傅泽强  谢园园  沈鹏  高宝  李林子  
从产业布局的概念出发,梳理了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布局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总结了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产业布局优化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得出,目前针对产业布局与生态承载力关系的研究多侧重产业布局的生态承载力约束方面,而产业布局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方面尚未有直接的研究,多数研究集中在产业布局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针对产业布局优化方面的研究多从提高经济效益角度提出优化措施,基于生态承载力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的研究不够深入,尚未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未来还应加强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布局互动关系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探索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产业布局优化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立斌  吴伟宏  袁国华  
文章构建了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警的指标体系。选取2001—2016年中国近岸海域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开展了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基于Mann-Kendall检验方法,分析各预警指标在2001—2016年时间序列上的变化趋势。根据评价结果和趋势判断,对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预警等级判定。结果显示:中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的预警等级为蓝色轻警。在此基础上,通过综合分析,提出中国近岸海域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对策建议,即重视并推动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理论与调查分析等基础性研究,建立健全流域环境和近岸海域综合治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及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强化监管护航。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靖  张正尧  毛翔飞  张汝楠  
在全国农业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紧的背景下,从水资源的角度考察种植业布局的合理程度,从环境承载力的角度考察畜牧业布局的合理程度。按照种植业虚拟水流动合理性指数,把全国划分为合理型、过疏型和过密型;按照畜禽养殖环境负荷系数的差异,把全国划分为超载区、平衡区和潜力区。未来,农业生产力布局应提高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匹配度。优化种植业布局的重点是降低华北地区的开发强度,增加西南、华南的开发强度;优化畜牧业布局的重点是调减西南、华南养殖规模,增加东北、华北、西北的养殖规模,实现种养平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许冬兰  李玉强  
文章构建了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状态空间评价模型,对2003~2009年我国全域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在2003~2009年间,除2006、2007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系统处于轻微超载状态以外,其它各年份我国全域海洋生态环境承载系统一直处于满载状态;经济增长、环境污染、人口增长带来的压力是造成系统失衡的主要原因,环境污染对承载力的波动起到了很大的影响。最后针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承载力提出了改善对策和方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尹肖妮  王国红  周建林  
区域知识承载力与海洋新兴产业集聚的耦合互动能够加快海洋新兴产业集聚成长和区域知识承载力提升。文章通过对区域知识承载力与海洋新兴产业集聚的耦合性分析,构建了区域知识承载力与海洋新兴产业集聚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运用中国沿海11省市的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知识承载力与海洋新兴产业集聚耦合发展水平越高,该区域的知识承载力水平和海洋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水平越高;中国沿海11省市的区域知识承载力与海洋新兴产业集聚耦合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广东、山东和上海处于较高水平的协同耦合发展阶段,天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增林  狄乾斌  刘锴  
承载力研究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关于承载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对人口和经济的承载量方面。文章借鉴这些学科的有关理论与方法,从理论上创造性地提出海域承载力的定义、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与研究趋势;指出海域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以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洋生态环境的不被破坏为原则,在符合现阶段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下,海洋能够支持人口、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或限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狄乾斌  吕东晖  
应用DPSIR框架、借鉴陆域经济理论分别构建海域承载力和海洋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模拟退火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和TOPSIS多目标决策分析法进行量化,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探讨沿海11省份海域承载力和海洋经济效益之间的动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我国沿海三大经济区的海域承载力水平呈现明显差异,但海洋经济效益水平没有体现出明显空间分异。(2)海域承载力和海洋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互为反馈的机制,且影响方向正负波动;海域承载力对海洋经济效益的影响从滞后一期以后开始,海洋经济效益对海域承载力的影响从滞后一期开始。(3)各省份海洋经济效益对海域承载力的响应有所不同,整体可划分为先负后正型、先正后负型和正负波动型。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孙雪莲  邓峰  王海灵  
本文探讨了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的基本模式,笔者认为区域资源承载力系统是一个需要考虑时间尺度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区域资源承载力的大小受其上级系统的影响与制约,并且与人类设定的经济社会目标相关。基于以上认识,本文参照相对资源承载力的思路,以研究区资源承载力系统的上级系统的整体协调度最大为目标,提出了一种计算区域资源承载力的新的思路,并以1995-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对新疆资源承载力做了实证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何建华  闫成  李亚静  苏悦  贾宁  
[目的]高原过渡地带农村地势复杂,资源环境承载力弱,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难以兼顾,制约着农村地区的发展空间。基于宜居性和承载力提升视角,科学合理优化村庄布局,对于生态脆弱地区高原宜居乡村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方法] 构建乡村宜居性评价体系,运用K-均值聚类法对大通县村庄进行分类识别,运用状态空间法从生态系统、资源环境和基础设施3个维度测算村庄的综合承载力。[结果]通过聚类重构形成由集聚提升村、示范引领村、潜力优化村、生态保护村和生态搬迁村组成的高原乡村体系;大通县乡村宜居性整体适中,空间上呈现出由中部向西北部、关键节点中心向四周逐渐递减的趋势;乡村承载力水平在空间上差异显著,中部、南部地区整体高于北部,其中集聚提升类村庄的综合承载力最高。[结论] 通过定性分析乡村宜居性和定量测算承载力,为不同类型村庄的人口、用地、产业规模等提出空间布局优化策略;基于最短路径与最优中心,引导搬迁村人口优先向周边可载的集聚提升村迁移,同步推进村庄迁建与发展,有利于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乡村发展新格局,保障乡村振兴发展。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俞锦辰  李娜  张硕  赵旭  兰艳  刘怡琳  黄宏  
海洋牧场是实现海洋环境保护与渔业资源养护的重要举措。本研究以2014年春(5月)、夏(8月)、秋(10月)对海州湾海洋牧场示范区水环境数据为基础,选取高锰酸盐指数(CODMn)、溶解无机氮(DIN)、溶解无机磷(DIP)、生化需氧量(BOD)作为评价指标,利用BP神经网络模型对该海域水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4年海州湾海洋牧场水环境承载力指数平均值高于0.6,承载状态较理想。水环境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呈现出夏季>春季>秋季;海洋牧场区域水环境承载力优于对照区海域;CODMn、DIN浓度过高是导致部分站点轻度超载的主要原因,这可能与陆源污染有关。研究表明,航运对水环境承载状态有负面影响;BP神经网络模型构建方便快捷,评价结果客观合理,可应用于海洋牧场等海域水环境承载力的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静  宁凌  曹阳春  
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不仅是海洋开发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海洋开发潜力的重要标准。为了更好地了解广东省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动态变化趋势,从海洋经济承载、海洋资源承载和海洋环境承载三个层面构建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借助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TOPSIS模型计算承载水平,对2008—2017年广东省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及三个子系统水平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发现:在2008—2017年,广东省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呈现总体提高态势,其中,在历经2008—2009年的快速上升阶段之后,2009—2016年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并且在2016年之后存在下行态势。广东省在制订海洋开发战略时,应该创新海洋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海洋资源利用效率,强化海洋环境动态监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