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82)
2023(10442)
2022(8091)
2021(7339)
2020(6038)
2019(13242)
2018(13155)
2017(23867)
2016(13568)
2015(15243)
2014(15714)
2013(14946)
2012(13355)
2011(11974)
2010(12051)
2009(11232)
2008(11363)
2007(10386)
2006(9535)
2005(8830)
作者
(40600)
(33855)
(33485)
(32060)
(21311)
(15961)
(15439)
(13152)
(12826)
(11957)
(11631)
(11595)
(11031)
(10897)
(10671)
(10382)
(10038)
(10006)
(9812)
(9666)
(8558)
(8434)
(8195)
(7698)
(7636)
(7585)
(7476)
(7313)
(6970)
(6783)
学科
(52209)
经济(52147)
管理(45272)
(35448)
(29502)
企业(29502)
中国(17478)
地方(17133)
方法(16004)
(15602)
(13856)
业经(13733)
(13128)
(12739)
数学(12580)
数学方法(12390)
农业(10787)
理论(9977)
(9946)
(9681)
银行(9661)
(9647)
(9474)
地方经济(9388)
环境(9190)
(9184)
(9075)
(8671)
(8654)
金融(8646)
机构
学院(187752)
大学(186965)
管理(69849)
(68240)
研究(68010)
经济(66233)
理学(57354)
理学院(56521)
管理学(55366)
管理学院(54990)
中国(53404)
科学(45043)
(42384)
(35506)
(33930)
(33759)
研究所(32368)
(32114)
中心(31577)
(28311)
师范(27988)
业大(27979)
农业(26367)
北京(26315)
(25808)
财经(25329)
(25313)
(23699)
(22832)
技术(22587)
基金
项目(125991)
科学(98914)
研究(91518)
基金(89025)
(79260)
国家(78647)
科学基金(66770)
社会(56882)
社会科(53777)
社会科学(53763)
(50876)
基金项目(47286)
自然(43088)
(42715)
自然科(41953)
自然科学(41939)
教育(41530)
自然科学基金(41112)
编号(38168)
资助(34496)
成果(31240)
重点(29183)
(28424)
课题(27357)
(25986)
(25389)
创新(23876)
国家社会(23809)
科研(23485)
计划(23139)
期刊
(85531)
经济(85531)
研究(54648)
中国(47160)
学报(32573)
(30801)
科学(30038)
管理(29186)
(27967)
教育(25306)
大学(23606)
学学(21802)
农业(20629)
(17807)
金融(17807)
技术(17376)
业经(14231)
图书(13113)
(12810)
资源(12751)
财经(12364)
经济研究(12186)
问题(11013)
(10806)
(10056)
(9791)
书馆(9483)
图书馆(9483)
现代(9368)
科技(9111)
共检索到3010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彦平   刘大海   陈逸洋   樊明蕾   吕林   刘晓  
海域立体确权制度改革不断推进,迫切需要探索秉承三维思维的海域空间认知、利用与管理体系。由于对海域三维空间及其空间利用特征的认识不足,当前制度实践缺少足够的理论支撑。基于此,从空间维度对海域资源类型进行了重新分类,将其划分为要素类、景观类、动力类和空间类,逐一分析其利用过程中的空间使用特征。进而,从项目选址、产业融合发展和空间效率提升三个维度阐述了海域立体分层利用的现实诉求。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视角下海域立体分层利用的空间特征及相互关系,并对海域使用权竖向切分进行探讨。研究发现:海域立体化管理的关键在于将动态的空间利用与静态的海域使用权属切分衔接。因此,基于法律和实践两种认知视角的衔接,将海域空间分为权利空间和物理空间,后者细分为主要空间、附占空间和建设维护空间,并阐明了各类空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地,从宗海垂向范围界定、完善现有制度体系、协调空间冲突、开展多用途用海与立体空间规划等方面,对海域立体化管理提出建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泽明  芮明杰  
如何评价和改善投资环境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大问题。作者在研究经济区域N维空间结构理论基础上,通过对西部地区投资环境的调查和应用2003年世界银行、国家统计局企业调查队对全国23个城市投资环境调查的资料,对影响投资环境要素进行了分类。研究了构成经济区域三维空间的地理空间、经济空间、人文空间一级要素,并依次逐级排列出了三维空间与投资环境相关的二级、三级要素,进而量化或形象化示出优化投资环境的具体方向,并指出了改善投资软环境和硬环境的路径。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荆丹翔  韩军  王杰英  王晓丁  徐志伟  
针对海洋牧场中鱼群的三维空间分布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利用成像声呐进行位置计算的方法。将成像声呐固定在船舷外侧的水下,并保证波束发射方向和声呐移动方向一致,通过走航的方式采集水下鱼群信息。首先对采集的原始数据进行图像处理,包括图像构建、背景去除、目标提取等,然后利用基于交互式多模型联合概率数据关联算法对水下目标进行关联处理,得到同一个目标在声呐水平视场中不同帧图像中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连续两帧图像中目标位置关系计算目标的空间坐标,最后结合关联算法获得多目标在三维空间中的运动轨迹以及深度分布情况。研究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朱胜晖  
乡村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空间的主体性存在,在乡村教育物质空间、精神空间和社会空间等三维空间中进行着专业身份的自我建构。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乡村教师,其专业身份自我建构均有各自的建构特点、核心任务和关键要素。为了实现专业身份的自我建构,乡村教师应树立空间意识,紧抓阶段任务,坚持终身建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伟  牟绍波  
目前,世界范围内一部分产业集群正遭受萎缩和衰退的威胁,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分析了产业集群最理想的演化路径,然后构建了由市场需求、产业聚集度和集群动态核心能力构成的三维空间模型,并加以分析。最后提出:产业集群向市场需求、产业聚集度、集群动态核心能力三个维度发展是实现产业集群沿最理想演化路径持续成长的关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梓奇   郭映彤   姚立颖   肖蔼玲  
在数智时代,现代信息技术已然对聋哑青少年的信息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理解聋哑青少年的信息生活有助于优化聋哑人群的信息环境,提升其在数智时代的幸福感。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探索聋哑青少年信息世界,通过文字访谈聋哑青少年、深度观察其课内外生活,并辅以对聋哑学校教师进行半结构化访谈的方式,依据“个人信息世界”理论对质性数据进行编码,构建聋哑青少年个人信息世界三维空间理论模型。该模型从内容、边界、动力3个维度分析聋哑青少年的个人信息世界,提出三维模型的内容-边界面、边界-动力面和内容-动力面,探索聋哑青少年的信息获取渠道、信息资源积累、信息行为等方面的特殊性,提出聋哑青少年认知信息世界的基础框架和进行信息行为的模式,有助于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聋哑人群体及其信息生活。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林格  
杨杜的《企业成长论》①从经营资源的概念出发,通过对经营资源的量、扩张、结构和支配主体四个方面的分析,试图归纳出“与国籍无关的企业成长的一般规律”。杨杜认为,经营企业就是要达到经营资源的最有效、最经济的积累、分配和利用,而规模经济、成长经济和多样化经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婷文  姚尧  罗平  肖琳  文楚君  
基于土地立体化利用趋势及管理技术需求等辨析土地评价向三维思维转变的必要性,解析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的三维思维,研究提出秉承三维思维的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对象、单元及指标,采用文献调研法、综合分析法,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基于三维思维探索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技术方法符合土地利用管理实际需求;(2)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的对象为具有综合效益、多元结构、内部异质性的空间范围,评价单元为空间体;(3)基于土地立体化利用的主要效应,面向建筑立体利用、立体交通建设以及立体绿化三种主要的利用行为,从利用形态及效益两方面,提出9个蕴含三维思维的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指标;(4)该指标具备可拓展性,是体现了立体空间形态与综合质量内涵的数量化指标。总体而言,秉承三维思维的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技术的探索,是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空间的一次技术转变与尝试,不仅将对土地立体化利用管理提供技术支撑,也是土地科学理论方法在三维思维下的一次创新,从而支撑立体化发展模式下土地的科学合理利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罗婷文  姚尧  罗平  肖琳  文楚君  
基于土地立体化利用趋势及管理技术需求等辨析土地评价向三维思维转变的必要性,解析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的三维思维,研究提出秉承三维思维的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对象、单元及指标,采用文献调研法、综合分析法,得到如下研究结果:(1)基于三维思维探索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技术方法符合土地利用管理实际需求;(2)土地立体化利用评价的对象为具有综合效益、多元结构、内部异质性的空间范围,评价单元为空间体;(3)基于土地立体化利用的主要效应,面向建筑立体利用、立体交通建设以及立体绿化三种主要的利用行为,从利用形态及效益两方面,提出9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敏  伍敏  
有机的三维空间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特色,也是与其他"规划"最大的区别。目前规划设计人员在从事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三维空间观缺乏,同时总规过高的法定地位导致的三维空间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缺少足够的调整空间,这些原因都使得规划在三维空间领域缺乏足够的效用。本文在分析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些基本的解决思路,核心就是如何将城市设计的空间理念融入城市总体规划当中。例如:提高规划人员的素质,选择合适的切入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韩霁昌  李晓明  孙剑虹  李娟  
为快速了解田块土壤盐分空间分布信息,指导农业生产,论文利用电磁感应技术,测定田块表观电导率(ECa),通过建立不同深度土壤盐分的电磁感应解译模型,解译田块不同深度盐分含量,进而利用空间分析技术,获取田块土壤盐分的三维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深度土壤盐分含量与ECa具有良好相关性(r2分别为0.875、0.839、0.851、0.866、0.926、0.861),有利于实现土壤盐分的快速诊断;通过研究获取的盐分三维空间分布,信息量丰富,可以提供土体任意方向切面的盐分分布信息。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利用三维空间分布研究获得的空间预测比二维空间分布研究具有更高精度;而且利用Kriging插值比反距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瑾  王娟茹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型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供应链的组织特征,并以此为基础从产业关联、组织运作和知识集成三个维度构建了大型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供应链三维空间模型。分别从这三个维度出发,深入分析了集群供应链系统与大型复杂产品制造业集群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并用实际案例对所提出的模式进行了实证分析,为促进我国大型复杂产品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借鉴。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展  
以浙江省绍兴市某化工搬迁场地为例,通过建设丛式井组(1~5、5~9和10~14 m)进行地下水中氯苯浓度的三维空间调查,在调查结果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普通克里格、反距离权重、改进反距离权重和最邻近点插值法进行地下水中氯苯浓度的三维空间插值计算,对比了不同插值模型及参数的预测精度、不同计算方法获取的超标地下水方量和氯苯的浓度特征,并选择最优插值方法进行氯苯的三维空间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中氯苯浓度在不同深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随着深度增加浓度逐渐降低,最大检出浓度为8 050μg/L,3个不同深度的平均浓度分别为484.45、230.43和23.08μg/L;地下水中氯苯浓度存在一定的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改进反距离权重插值法预测精度高于其他方法,并在水平与垂直异性比系数为3和权函数为6时插值精度最高,该方法估算的污染地下水超标方量和氯苯的总体平均浓度适中,能够较好反映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泽明  杨敏  何山  
基于空间经济学与开放创新视角,对企业创新的外部环境和空间结构进行系统性梳理,厘定企业创新三维空间的概念;将"知识流"作为重要维度纳入企业创新与三维空间之间动态反馈机制的研究,形成对三维空间、知识流、企业内生创新互动机理的系统性认识,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经济空间、地理空间、人文空间共同构成了企业外部知识流动的三维空间;开放式创新系统中,企业的边界是非严格的,为外部性知识的溢出、扩散、渗透提供了可能;三维空间与企业内生创新之间通过知识流中介实现系统动力学动态交互。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郑海航  吴冬梅  
本文在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区别于传统人事管理的特点及业务内容的基础上 ,指出人力资源管理不能再沿用传统的部门式专业人事管理模式 ,而必须探索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然后 ,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人力资源管理的三维立体模式 ,即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在企业建立起一个由决策层、人力资源部门、一线经理三方既分工负责又相互协调合作的全方位人力资源立体管理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