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31)
2023(6902)
2022(5353)
2021(4752)
2020(3835)
2019(8469)
2018(7859)
2017(14877)
2016(7563)
2015(8405)
2014(7907)
2013(7560)
2012(6944)
2011(6129)
2010(6488)
2009(6238)
2008(5127)
2007(4502)
2006(4108)
2005(3826)
作者
(20276)
(16664)
(16190)
(15577)
(10465)
(7928)
(7605)
(6421)
(6115)
(5773)
(5682)
(5657)
(5260)
(5246)
(5210)
(5192)
(4802)
(4795)
(4626)
(4535)
(4044)
(4008)
(3930)
(3865)
(3860)
(3754)
(3636)
(3503)
(3326)
(3257)
学科
(29233)
经济(29204)
(25005)
金融(25005)
(22008)
银行(22002)
(21489)
(21438)
管理(19565)
(18264)
企业(18264)
中国(17156)
中国金融(10984)
(9848)
方法(9541)
(9258)
地方(9067)
业经(8710)
数学(8357)
数学方法(8250)
(8204)
(6530)
财务(6515)
财务管理(6505)
企业财务(6294)
农业(5984)
(5880)
(5634)
贸易(5626)
产业(5580)
机构
学院(98264)
大学(97667)
(43942)
经济(43050)
研究(36455)
中国(35413)
管理(35363)
理学(29883)
理学院(29524)
管理学(29023)
管理学院(28849)
(21539)
(20650)
科学(20013)
中心(19156)
(17449)
财经(16926)
(16261)
研究所(15854)
(15714)
银行(15711)
(15449)
金融(15401)
经济学(14877)
(14710)
(14465)
(14378)
经济学院(13514)
北京(13477)
(13462)
基金
项目(66783)
科学(53188)
研究(51003)
基金(48986)
(43383)
国家(42536)
科学基金(36144)
社会(33678)
社会科(32107)
社会科学(32093)
(25738)
基金项目(25203)
教育(22379)
(21856)
自然(21470)
自然科(20982)
自然科学(20978)
自然科学基金(20610)
编号(19900)
资助(19325)
成果(16441)
(15988)
重点(15675)
(14881)
国家社会(14643)
(14596)
课题(14160)
创新(13933)
(13405)
(13377)
期刊
(47357)
经济(47357)
研究(31704)
(27637)
金融(27637)
中国(21947)
(16129)
管理(13990)
学报(13717)
(13688)
科学(13526)
大学(11064)
学学(10526)
教育(10184)
农业(8442)
财经(8303)
经济研究(7870)
技术(7822)
(7145)
业经(6854)
问题(5535)
国际(5453)
理论(5208)
中国金融(5095)
世界(4993)
(4957)
(4772)
实践(4651)
(4651)
现代(4402)
共检索到160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张锐  相均泳  
随着全球进入碳中和时代,世界能源体系正在发生绿色变革。加速能源转型是新时代海合会国家迎合全球能源需求、履行减碳承诺、构建低碳经济、塑造现代国家的必要选择。立足资源优势和发展利益,海合会国家追求能源融合转型,即促进各种能源资源的融合开发,包括油气产业的低碳转型、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氢能开发。近年来,它们在行动上取得了一定进展:“油气+CCUS”等措施快速落地;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大幅增长,但高碳的发电结构并未改变;多个氢能项目启动建设。能源融合转型面临部分国家缺乏转型决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足、开发模式比较单一、能源补贴抑制投资、技术实力有待增强等严峻挑战。中国是海合会国家能源转型的重要合作伙伴,可开拓双边和多边能源合作新领域,与区域国家共建碳中和时代的能源命运共同体。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苏荟  向茂冬  
产教融合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双循环”视角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能够以发展内需疏通国内经济循环堵点、以人才队伍培育国内循环动能、以协调集聚效应畅通国内循环,还能提升外循环质量,扩大外循环辐射范围。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的新阶段,“双循环”发展对其提出创新驱动、协调内需、服务社会、可持续发展、开放共享等挑战,要求积极发挥各主体的作用,构建创新型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供给体系、与经济社会有机协调发展的关系,终身职业技术学习生态圈以及有利于产教融合开放共享的生态环境,最终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明  郭子睿  
上海自贸区的创建是新一届政府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上海自贸区建设总体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推动服务业开放、加快金融改革、促进对外贸易的转型升级与实现简政放权。上海自贸区的创建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转型,但自身也面临着套利行为难以监管、负面清单流于形式、监管思路亟待转变、改革红利沦为政策红利等问题与挑战。为进一步推动上海自贸区建设,中国政府应加快国内金融业改革、打破服务业的国企垄断、加强上海市政府与有关各部委的协调、防范自贸区沦为新一轮套利热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庭娅  
一、德国能源转型及主要目标2011年福岛核事故后,德国政府作出全面退出核能的决定,实施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国家能源利用结构的全面转型。这标志着"能源转型"正式被确立为德国政府今后40年能源政策的主导方向。作为世界第五大能源消费国和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在世界率先高调实施能源转型,是受保障能源安全供给、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气候和生态等多重目标因子共同驱动的结果。德国国内能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少超  范英  
随着我国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不断推进,以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以可再生能源发电替代火力发电为代表的低碳能源生产和利用技术应用规模迅速增加,导致承载能量传输任务的电力系统面临着大规模随机性充电需求和波动性发电消纳的双重挑战。借助电动汽车充电时间可调度、电池储能空间可用的特征,采用车网融合的模式解决上述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供需结构性矛盾是极具潜力的研究领域。本文分析了车网融合的基础、评估了我国车网融合的技术和经济潜力,提出推进车网融合的关键是管理机制和引导政策。最后,结合电动汽车行业的政策演进历程,给出了逐步转向市场驱动的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朝枝  朱敏敏  
文化和旅游部的组建使"文旅融合"成为热词,对文化和旅游关系的历时性反思却比较缺乏,进而影响了对文化和旅游关系的完整理解。文章基于对文化和旅游关系演变的历时性梳理,分析了文化和旅游关系的起源、发展与提升及其相应阶段可能面临的挑战。研究认为:文化的身份意义和旅游者追求身份认同使文化具有吸引物属性,建构文化的身份认同与集体记忆增强其吸引物属性并使之成为旅游资源,是践行文旅融合的第一层次路径,但也可能会面临关于文化工具性的批判。通过文化的可参观性生产提升文化的展示水平,是增强旅游者文化旅游体验的重要方式,也是践行文旅融合的第二层次路径,但因此而引起的文化商品化往往被批判为旅游导致文化衰落。文化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商业化与产业链延伸是践行文旅融合的第三层次路径,但也可能导致过度商业化与文化体验失真的批判。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国平  王飞  
进入新世纪之后金砖国家的经济增长表现令世界瞩目。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金砖国家经济迅速复苏,根据IMF的数据,2012年金砖国家GDP平均增长率为3.7%,而七国集团仅为0.4%。伴随其经济的快速增长,金砖国家的影响力已经逐渐超出了其最初设想的经济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吴佳茗  李蕊  
近年来,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金融合作形式日益多元,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并积累了宝贵经验,为双方进一步开展金融合作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金融合作深度有限,具体表现为金融合作规模增长缓慢,互设金融机构数量不足,合作水平参差不齐、层次不高,平台作用不足等问题。本文从政治环境、金融体系、文化认同等方面分析影响中国与海合会国家金融合作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从政治评估、战略对接、货币结算、文化认同等方面进一步提升中国与海合会国家金融合作水平的应对策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蓝红星   畅倩  
立足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重新审视城乡融合发展问题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农业强国建设与城乡融合发展“双向赋能”的紧密联系,阐释农业强国视域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内涵特征,解析农业强国视域下中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实现路径。研究表明:农业强国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多层次、强协调、有侧重的丰富内涵,涵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要素优化配置、农耕文明传承发展提升、产业链协同与延伸、绿色低碳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等多维特征。与此同时,农业强国视域下的城乡融合发展仍面临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不均衡、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不顺畅、县域产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充足、产业协同发展与链条延伸不充分、绿色低碳发展推动机制不健全等现实挑战。新时代新征程应以县域综合承载能力与治理能力为基础、以要素市场化改革为动能、以县域富民产业为重点、以绿色低碳转型为趋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强国建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孔祥智  宋乐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对新时期如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中国粮食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传统粮食安全观在新时代被赋予了“大食物观”的新内涵。但中国粮食安全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风险,结构性紧缺矛盾、国际市场风险等严峻挑战对新发展阶段如何确保粮食安全提出了新要求。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国内要全方位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从耕地、农田、科技、利益、责任等角度入手,构建系统完整的保障体系;国际上要构建多元化进口格局,积极参与粮食国际合作与治理,以高水平开放保障中国粮食安全。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家年  马费成  
[目的/意义]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是新时代背景下对我国国家安全的重大理论创新和实践回应。那么,如何让“情报”引领并服务于国家安全、发展、创新和治理体系等方面的重大决策,从而有效发挥“耳目、尖兵、参谋”作用。[方法/过程]基于此,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视域下,分析了我国情报工作的内涵、作用和流程,以“树状”情报结构隐喻情报工作(学)框架体系,并进一步阐述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情报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结果/结论]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出发,提出“情报工作+”的跨界和多维度的融合等举措,发挥新时代情报工作的保障、服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谭诗赞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公共预算治理则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核心。公共预算治理不仅是一个预算收支测算的会计过程,更是一个社会公共利益权威性分配的政治过程。中国在公共预算治理中面临着行政集权强化和民主控权虚化的现实挑战。推进现代公共预算治理的良善发展,需要实现预算民主和预算法治的协同治理,以此更好地发挥现代公共预算治理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引领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刘东民  何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合作迅速上升为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核心内容之一,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中美金融合作的重点表现在双方的市场准入,并呈现出显著的非对称性,而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和金融监管领域尚缺乏实质性的合作成果。中美金融合作存在明确而显著的内在需求,未来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中国政府可以更为积极的姿态和创新的策略,推动中美双边金融合作,这将显著增强中美两国的战略互信,有助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并为全球金融治理做出贡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岳文泽   侯丽   韦静娴  
研究目的:解析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基本内涵与模式演进,探讨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挑战。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理论分析法、归纳演绎法。研究结果:(1)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是指多元主体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建立数字国土、参与制定空间发展战略、实施资源优化配置行为,助力高质量国土空间构建的过程;(2)根据对象、主体与目标来解析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内涵,包括以数字孪生国土空间为基础场域,以政府—市场—社会多跨协同为重要形式,以系统重塑为核心目标三个方面;(3)数字化视域下我国国土空间治理先后经历了自然资源考察、数字地球建设、智慧地球发展、全面推进“数治化”4个发展阶段;(4)从传统国土空间治理向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面临数据治理体系不健全、治理需求高度分化、技术理性与民主价值难以统筹等现实问题。研究结论:多元主体利用数字化手段协同开展国土空间治理是加速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扎实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关键在于规范数据管理体系、关联多元场景、完善技术应用空间治理的顶层设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国家破产机制”课题组  
国家破产机制(SovereignBankruptcy Proposal)一说乃是目前媒体广泛采用的说法,其相对正式名称应是“国家主权债务重组计划”(Sovereign Debt Restruc-turing Mechanism,SDRM),国家破产机制之所以近年再度引人注目,在于人们试图从中得出解决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