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71)
- 2023(15448)
- 2022(13316)
- 2021(12904)
- 2020(10552)
- 2019(24298)
- 2018(24355)
- 2017(45245)
- 2016(25227)
- 2015(28839)
- 2014(28676)
- 2013(27677)
- 2012(25402)
- 2011(22623)
- 2010(22986)
- 2009(20405)
- 2008(20107)
- 2007(18149)
- 2006(15829)
- 2005(14196)
- 学科
- 济(83318)
- 经济(83219)
- 管理(73261)
- 业(65963)
- 企(56659)
- 企业(56659)
- 方法(36808)
- 数学(30642)
- 数学方法(30177)
- 财(28407)
- 中国(26928)
- 农(23855)
- 制(22313)
- 业经(20996)
- 理论(20365)
- 技术(20262)
- 银(20104)
- 银行(20059)
- 学(19921)
- 地方(19188)
- 行(18889)
- 教育(17033)
- 农业(15730)
- 教学(15602)
- 和(15377)
- 融(15253)
- 金融(15250)
- 贸(14695)
- 贸易(14674)
- 务(14320)
- 机构
- 大学(335645)
- 学院(334500)
- 管理(129505)
- 济(121260)
- 经济(117958)
- 理学(110485)
- 理学院(109200)
- 研究(107366)
- 管理学(107143)
- 管理学院(106526)
- 中国(85078)
- 京(72461)
- 科学(67925)
- 财(62668)
- 所(54099)
- 江(53167)
- 农(51077)
- 中心(50609)
- 研究所(48712)
- 范(48564)
- 师范(48102)
- 业大(47746)
- 财经(46812)
- 北京(46488)
- 州(44091)
- 经(42311)
- 技术(40162)
- 农业(39585)
- 院(39381)
- 师范大学(38118)
- 基金
- 项目(222313)
- 科学(172437)
- 研究(170162)
- 基金(154518)
- 家(132865)
- 国家(131598)
- 科学基金(112850)
- 社会(101440)
- 社会科(95704)
- 社会科学(95679)
- 省(90425)
- 基金项目(82167)
- 教育(81324)
- 划(74809)
- 编号(72655)
- 自然(72056)
- 自然科(70351)
- 自然科学(70337)
- 自然科学基金(69076)
- 资助(62936)
- 成果(61262)
- 课题(51881)
- 创(49660)
- 重点(49593)
- 部(47757)
- 发(47045)
- 创新(45505)
- 项目编号(45274)
- 大学(43137)
- 年(42710)
- 期刊
- 济(138426)
- 经济(138426)
- 研究(105704)
- 中国(78845)
- 教育(59608)
- 学报(51619)
- 财(50630)
- 管理(49903)
- 农(45901)
- 科学(45746)
- 大学(39639)
- 融(37105)
- 金融(37105)
- 学学(35497)
- 技术(33267)
- 农业(31034)
- 图书(25779)
- 业经(23062)
- 财经(22680)
- 经济研究(20828)
- 经(19280)
- 书馆(18081)
- 图书馆(18081)
- 科技(17952)
- 理论(17675)
- 问题(16899)
- 业(16652)
- 坛(16556)
- 论坛(16556)
- 实践(16480)
共检索到5203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高丽娟
高校思政育人工作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2004年以来,国家颁布了多部指导性文件,为高校思政课发展指明了方向。由滕飞编著、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思行致新——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后简称《思行致新》)一书,系统化地研究了我国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理论基础、历史沿革、科学探索、育人实践等内容,并结合经典案例分析以便于读者理解。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韦金红
<正>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育人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更加严峻。多元化的文化思潮、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学生能够轻松接触到各类思想文化,学生的思想价值理念、道德文化意识很容易受到良莠不齐的文化思潮的影响,无孔不入的信息源使高校难以实现对学生思想意识形态的稳定把控。但与此同时,网络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也在推动网络教育的发展,许多传统学科课程在运用网络教学模式后育人成效有明显提升。思政教育应当主动适应并积极开拓网络教育教学方法,形成新的思政教育体系,将网络时代信息多元化对思政教育的冲击转化为创新发展动力,助力思政教育“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忠军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民主与法制、纪律、社会生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常识、初步的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进行教育的主渠道,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体现。深入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方法体系的改革和构建问题,对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珊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也清楚地认识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已经出现了一些问题。在这个网络信息爆炸时代,大学生通过互联网和微信平台接触到的各种信息无法得到约束与控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无法想象的挑战和困境。尤其是陈旧落后的思想政治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也无法让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杨昭
近年来,伴随网络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资料的重要方式",互联网+"思维已经深入到教育领域,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有了新的拓展渠道。文章分析了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现状,探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创新路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丽丽
随着我国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大学生思想素质及思政教育成效得到显著提升。但关于思政课作用发挥、高校立德育人的职能实现等问题还未得到解决,尤其是大学生对于高校思政课的获得感相对较低。由罗军强编著、中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教程》一书,基于国内外思政课在实践教学方面的经验理论,对于思政课的实践及理论教学展开深入探讨,同时指出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指导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具备相对稳定的活动程序和结构框架。除明确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大致范畴,本书还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引入国外优质的思政课教学案例,为我国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全书共包括十一章。第一章简要叙述新中国成立前后思政课程教学及其教育实践的发展变迁,并着重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第二章探讨国外高校德育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模式及相关启示。第三章介绍思政理论课的几种实践教学模式,包括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及课堂实践教学。第四章至第八章对不同类别的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展开探讨,涵盖“形式与政策”“中国近代史纲要”等。第九章从课堂、校园和社会等层面阐述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组织。第十章分析思政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涉及到基地建设、制度保障、师资保障及组织保障。第十一章探究思政课在实践教学环节的管理内容,包括实践教学评价及具体实施方案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双泉
现代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推动大众生活迈入新媒体时代,从工作、学习等方方面面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并且新媒体技术在社会各行业领域的应用也愈发广泛。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院校开展现代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内容,对于学生正确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树立与引导、健全人格意识和政治思想素养的塑造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新媒体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极大挑战,因此,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进一步实现创新变革,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沈旭伟
<正>“大思政”是对传统思政教育的扩大化,包括课程载体扩大化、教育队伍扩大化、育人过程扩大化三个方面。其中,课程载体扩大化是指将高校通识课、专业课、双创课、实践课等各种课程作为“思政拓展媒介”,赋予其思政教育职能与价值。教育队伍扩大化是指除了思政理论课程师资外,将专业教师、高校政工、党员干部、学生父母及网络领袖等纳入到教育主体的范畴,以此汇集全员化育人合力。育人过程扩大化是指打破思政理论课体系约束及学校教育藩篱,将思政教育引入到社会场域场域,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实践场景、实践方式加速思政元素价值的内化。基于此,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必须脱离“课时主义”的桎梏,按照知行合一的原则、学以致用的要求展开新一轮探索。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虹
"微公益"以其便捷高效的参与性和灵活多样的操作性,得到大学生的普遍推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当积极借助"微公益"载体完善实践教学活动,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更好地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孤岛化的困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真真 卞常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性课程,教学是办好思政课的中心任务,其实效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道德素质高、政治素养强的新时代大学生。当前,我们高校思政课教学还存在认知片面、模式固化、师资水平不齐、评价体制机制不配套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办好思政课要有清晰的认知,推动课堂大革命,加强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建设,配套教学评价标准,充分发挥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育人实效。
关键词:
新时代 高校 思政课 教学改革 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仓伟
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发展的必要行业。基于社会行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教育紧跟时代步伐,从传统教学到信息化教学,衍生了新型的教学形态。新时代背景之下,我国教育应对国家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极力促进对建设人才教育水平的提升,不断展开多媒体教学,以此优化教育教学模式。就高校思政课程来说,传统意义上的思政教育一般以理论课程为主,主要教学方法以讲授法为主,然而这种教学方法增加了思政课程的枯燥与乏味。另外,当下我国思政课程明确将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等学科部分内容作为其理论知识基础,内容涵盖了历史与政治领域的历史事件与政治事件,教学上需要引入多媒体教学方法。如政治事件新闻短片、近代历史事件的相关视频、政治理论家的采访等等,都需要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俊芝 高彦梅 马璇
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充分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做好学校基础管理的有效保障。大学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核心群体,是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道德素质和道德实践能力。在互联网、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的支撑下,新媒体应运而生。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包丽颖
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深度融合是新时代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实效的重要举措。北京理工大学探索信息技术与思政课融合创新,形成了"互联网+思政课"较为系统的尝试。本文以北理工为例开展分析讨论,为其他高校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信息技术 高校思政课 融合创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龙迎伟 王利华
有力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必须解决五个核心问题。实施全要素驱动的高校思政课研讨式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如何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实效和不断提高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难题,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提出本身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难题。为此,教育部颁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明确要求,从本科思政课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马进
目前,我国各地高校都在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方法,尤其是新冠疫情的影响,“互联网+思政课”建设,成为思政课程教学创新的主要形势。《互联网+视域下思政课教学理论与实践发展研究》一书不仅对“互联网+”教育的功能、定位、内涵等进行了详细阐释,更指出了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办法。本文围绕着该书内容进行研读,提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措施,更好地发挥出思政课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探索实践育人新路径 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
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政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评《红色基因不竭动力-北京理工大学文化建设的传承与思考》
创新方式,拓展途径,积极探索思政课实践育人有效模式
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与实践——评《高校党建:新时代高校院系党组织党建育人的探索与创新》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新时期高校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探索——评《高校教育管理与创新实践研析》
工学结合下高职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目标探索
基层党建工作的新时期探索与思考——评《高校基层党建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高校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的现状及对策探索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深化思政课守正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