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87)
- 2023(2228)
- 2022(1766)
- 2021(1594)
- 2020(1258)
- 2019(2783)
- 2018(2490)
- 2017(4835)
- 2016(2581)
- 2015(2723)
- 2014(2519)
- 2013(2546)
- 2012(2408)
- 2011(2290)
- 2010(2177)
- 2009(1872)
- 2008(1772)
- 2007(1551)
- 2006(1298)
- 2005(1129)
- 学科
- 济(11496)
- 经济(11483)
- 管理(6445)
- 业(6157)
- 方法(5675)
- 数学(5285)
- 数学方法(5254)
- 企(4454)
- 企业(4454)
- 学(3557)
- 财(2891)
- 中国(2880)
- 农(2846)
- 环境(2536)
- 贸(2466)
- 贸易(2466)
- 易(2397)
- 业经(2236)
- 农业(2046)
- 地方(2022)
- 融(1705)
- 金融(1705)
- 技术(1692)
- 产业(1691)
- 划(1670)
- 出(1580)
- 制(1538)
- 银(1528)
- 银行(1510)
- 行(1465)
- 机构
- 大学(38408)
- 学院(38143)
- 济(17124)
- 经济(16911)
- 研究(15076)
- 管理(13485)
- 理学(12212)
- 理学院(12008)
- 管理学(11796)
- 管理学院(11724)
- 中国(10946)
- 科学(10571)
- 所(8256)
- 京(8147)
- 农(7960)
- 研究所(7872)
- 财(7431)
- 业大(6990)
- 财经(6375)
- 中心(6374)
- 农业(6289)
- 经济学(6101)
- 院(5967)
- 经(5942)
- 经济学院(5728)
- 江(5092)
- 科学院(5064)
- 北京(5026)
- 财经大学(4949)
- 范(4873)
- 基金
- 项目(30819)
- 科学(24647)
- 基金(23976)
- 家(22516)
- 国家(22381)
- 研究(19284)
- 科学基金(18789)
- 社会(13265)
- 自然(13180)
- 自然科(12901)
- 自然科学(12898)
- 基金项目(12886)
- 社会科(12719)
- 社会科学(12717)
- 自然科学基金(12664)
- 省(11131)
- 划(10028)
- 资助(9488)
- 教育(8276)
- 重点(7426)
- 部(6806)
- 发(6542)
- 编号(6437)
- 计划(6356)
- 科研(6305)
- 国家社会(6268)
- 创(6182)
- 创新(5879)
- 中国(5633)
- 教育部(5606)
共检索到507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乌玉娜 陶建平 赵科 郝建辉
选择海南岛霸王岭天然恢复60年的次生林样地中形成年限为17和13年的边缘,分别设置4条10m×100m的样带,研究边缘效应对木质藤本多度、丰富度、胸高断面积、径级结构和攀援方式的影响。结果表明:8条样带中,记录木质藤本植物89种3252株;2种边缘中,木质藤本多度都随距边缘距离的增加显著降低,木质藤本胸高断面积未产生显著变化,木质藤本丰富度只在17年边缘中随距离增加而降低;在13年边缘中,随距边缘距离的增加,胸径大于1cm的木质藤本个体比例有所增加,而17年边缘中藤本的径级结构相对稳定;距边缘不同距离间,不同攀援方式木质藤本的个体比例存在显著差异,2种边缘中主茎缠绕类藤本均占优势。边缘效应对木...
关键词:
边缘效应 木质藤本 次生林 海南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晋仙 陶建平 王玉平 何泽 乌玉娜 郭庆学
研究海南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与伐后林的物种多样性及木质藤本与支持木的关系。结果表明:原始林中树木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低于伐后林(P<0.05),而木质藤本的物种丰富度和多度在原始林与伐后林间无显著差异;原始林中树木的平均附藤率和平均每木附藤数均高于伐后林(P<0.05),而平均每藤攀附支持木个体数表现为伐后林高于原始林(P<0.05);在原始林中树木胸径与平均每木藤本数间呈显著的三次函数关系,伐后林中树木胸径与平均每木藤本数间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树木高度与平均每木藤本数在2林型中均呈显著的三次函数关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世能 王伯荪 李意德
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采伐迹地次生林及周围的保留林进行了群落调查,组建了一个基于分割线段模型的边缘效应测度公式:Y=a+e0[1-(D Dmax)](式中Y为与边缘垂直距离D处的测定指标值,e0为边缘效应强度的最大值,Dmax为边缘效应作用的最大距离,a为常数),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群落的边缘效应,结果表明:(1)用组建的测度公式来分析热带山地雨林采伐迹地边缘的次生林及保留林的边缘效应强度及其作用距离,结果是有效和可靠的;(2)热带山地雨林采伐后形成的边缘,其效应的作用距离一般都不超过15m;(3)边缘对保留林和次生林的效应没有显著差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翟静娟 杨志芳 毕润成
以霍山七里峪随机选择的落叶阔叶林、油松针叶林边缘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主要用样方法对4个落叶阔叶林和2个油松针叶林的边缘进行了调查,总共设置了192个5 m×5 m落叶阔叶林样方和72个5×5 h绿素含量进行测定发现:各物种叶绿素含量沿边缘表现出边缘-10~10 m区域>边缘10 m内>边缘-10 m外区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清麟 陈永富 杨秀森
The natural forest of Pinus latteri in the Bawangling Forestry Area of Hainan Province, which is absolutely dominated by Pinus latteri, is a rare and typical multistoried, mixed and uneven aged forest, and is a precious tropical coniferous vegetation type. The tree stratum of the Pinus latteri...
关键词:
海南 霸王岭林区 南亚松天然林 乔木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雄宾 余新晓 徐成立 谷建才 周彬 范敏锐 贾国栋 吕锡芝
通过对实施间伐后4种保留密度下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缘植被进行调查,以正态分布、理查德、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5种曲线为基础,利用距林缘距离为自变量、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为因变量建立边缘效应模型,分析不同间伐方式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边缘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距林缘50m内,密度为500株/hm2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未显示出边缘效应;在900和1300株/hm2密度下,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在林缘附近表现平稳,随距林缘距离增加,表现出先急剧减小,后又变得稳定的变化趋势;在2500株/hm2密度下,林下植被物种丰富度随着距林缘距离的增加而急剧减小,超过5.92m后变得平稳,变化曲线为"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清麟 洪菊生 陈永富 王晓慧
根据典型林分结构的分析,结合海南霸王岭原始热带山地雨林林隙特征,以"近自然林业"理论为指导,提出海南霸王岭山地雨林理想结构的指标与标准(standards),包括林层结构、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林分基本蓄积量、材积按径阶分布、林分密度、株数按径阶分布、特类~三类商品材树种结构等7个指标和各指标的具体标准(standards),旨在为海南霸王岭山地雨林可持续经营提供基础依据,为异龄林理想结构的研究提供实例。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丁易 臧润国
比较3种采伐方式(重复采伐、径级择伐和采育择伐)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恢复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采伐后(20~25年)的山地雨林恢复群落物种丰富度呈增加趋势,主要表现为小径级(胸径<10cm)的长寿命先锋种增加;与老龄林相比,径级采伐和采育择伐没有增加伐后林中成年树的物种丰富度;3种采伐恢复林中幼树和小树的物种累积速度低于老龄林;森林采伐后恢复群落中的个体密度显著高于老龄林,但胸高截面积显著低于老龄林;伐后林群落中胸高截面积减少最多的为采育择伐,其次为径级择伐和重复采伐;森林采伐恢复群落内长寿命先锋种的物种丰富度、个体密度和胸高截面积均增加,而后期...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丁易 臧润国 杨世彬 蔡笃磊 王进强 周照骊
调查海南霸王岭热带低地雨林群落学特征,研究林下棕榈植物对树木幼苗更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hm2热带低地雨林样地中,共记录到5种棕榈植物1288株,其中大白藤的个体数占棕榈个体总数的82.7%;不同棕榈物种的平均个体冠幅面积存在差异,大叶蒲葵显著大于其他4个物种;小样方棕榈植物多度在群落中呈显著的正态分布;小样方中棕榈多度与胸径<10cm树木个体数量存在显著负相关,大树数量与棕榈数量无显著的相关性;小样方中大幼苗、幼树和小树物种丰富度随棕榈多度增加而减小,而小幼苗和大树的物种丰富度与棕榈多度无相关性;棕榈个体覆盖降低了更新幼苗的密度,仅有18%的幼苗(包括小幼苗和大幼苗)分布于棕榈树冠之下;在...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臧润国 蒋有绪 杨彦承
通过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林隙更新生态位的研究表明 :同一树种在不同大小和年龄级林隙内的优势度不同 ,不同树种在同一大小和年龄级林隙内的优势度不同。根据树种在不同大小级林隙内的生态位宽度的变化 ,可分为生态位幅度宽、中等、较小和狭小 4类 ;根据树种在不同年龄级林隙内的生态位宽度的变化 ,可分为对林隙时间生态资源利用充分、利用较充分、利用不充分和利用很少的 4类树种。不同的树种或树种组对不同大小和年龄阶段林隙生态资源利用的不一致性 ,表明热带山地雨林中不同树种的林隙大小级生态位和林隙时间段生态位是相对分离的。分析表明 ,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中有很大一部分树种是属于低密度、狭生态位的树种。从物...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艳林 李景文 李俊清
为了解热带山地雨林主要树种苗期构筑型特征 ,笔者综合考虑树种在热带山地雨林群落中的重要性、林窗更新进程中的作用及苗圃出苗情况后 ,2 0 0 2年 7— 8月在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东二保护站苗圃选择了热带山地雨林中 2 0种主要树木的幼苗 ,分不同苗龄进行了构筑型特征系统观测 .对苗龄≤ 3个月和 3个月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永富 乔婷 雷渊才 陈巧 王继红
以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天然山地雨林原始林为对象,实施了择伐强度为0.0%(未采伐)、30.7%(低择伐强度)、45.3%(中择伐强度)、53.5%(高择伐强度)4种试验,观测和分析了择伐后13年间各种试验类型的乔木总碳储量、枯死木碳储量、进界木碳储量、保留木碳储量、树种组碳储量和径级碳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高强度择伐林分枯死木碳储量比率最大,中强度择伐林分枯死木碳储量比率最低;低强度择伐和未择伐林分的保留木碳储量增长率、总碳储量增长率高于中高强度择伐林分;进界木碳储量比率随择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45.0%左右采伐强度是树种组碳储量增长较理想的强度;45 cm及以下径级保留木各径级碳储量增长率随...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择伐 碳储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陶建平 臧润国
分析了海南岛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热带山地雨林林隙内树种的种类组成、数量动态以及林隙年龄和林隙面积对树种组成及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热带山地雨林林隙树种组成十分复杂 ,数量分布极不均匀 ,种间差异较大 ,2 7个林隙中共有乔木 116种 ,其中数量较多的 10个种的个体数量占到总个体数量的 4 7 0 3% ,而个体数量较少的 5 8个种的个体数仅占总个体数的 6 0 2 %。林隙面积大小对树种幼苗的种类组成和数量有较大影响 ,幼苗种密度和个体密度随林隙面积的增大而减小 ;幼树和成树在不同大小林隙中的种密度和个体密度变化不大。成熟林隙明显比早期林隙和中等年龄林隙有较大的幼苗个体密度和种密度 ,不...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林隙 幼苗库 海南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臧润国 杨彦承 林瑞昌 杨秀森
以海南霸王岭 1hm2 热带山地雨林的网格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 ,首先对全林分的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 ,然后以森林循环理论为指导 ,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的种群与群落特征。结果表明 :热带山地雨林中不同生活型的树种在利用垂直和水平生态资源上是相对分离的 ,绝大部分的灌木或小乔木树种的水平生态位宽度较大 ,垂直生态位宽度较小 ,中、大乔木则正好相反 ,而那些低密度、稀有种的生态位宽度最小。随森林循环过程的进行 ,各树种在不同阶段斑块内出现的频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中占优势的乔灌木树种大都呈聚集分布的格局 ,个体数中等的树种大都呈均匀分布的格局 ,而那些个体数少的低密度种则大都呈随机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志东 臧润国 丁易
为了解热带天然林景观中木本植物功能群及其基本分布规律,在对研究区进行千米网格样方调查和环境因子收集的基础上,采用演替地位和最大潜在高度2个指标将579种木本植物划分为8个功能群;采用生态位模型对这些功能群的地理分布进行预测,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分析进行模型精度验证;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影响各功能群分布的主要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生态位模型对8个功能群的潜在分布预测都达到70%以上;相对于顶极类功能群,先锋类功能群具有较高的最大潜在分布面积和较低的最适分布面积,同时呈现出较为分散的格局,反映了两大类功能群个体生态学特性和对环境适应的差异;在选择的10个环境因子中,有7个因子(极端最低温、年均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