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91)
- 2023(9477)
- 2022(8025)
- 2021(7387)
- 2020(6001)
- 2019(13764)
- 2018(13665)
- 2017(25565)
- 2016(13636)
- 2015(15797)
- 2014(16339)
- 2013(15791)
- 2012(14697)
- 2011(13375)
- 2010(13646)
- 2009(12785)
- 2008(12945)
- 2007(12357)
- 2006(11018)
- 2005(10163)
- 学科
- 济(54691)
- 经济(54600)
- 管理(46094)
- 业(38567)
- 企(32612)
- 企业(32612)
- 贸(21662)
- 贸易(21646)
- 方法(21410)
- 易(20957)
- 数学(17419)
- 数学方法(17282)
- 财(17202)
- 制(16814)
- 中国(16228)
- 农(15817)
- 业经(13495)
- 地方(11411)
- 银(11110)
- 银行(11099)
- 体(11037)
- 融(10962)
- 金融(10959)
- 行(10644)
- 理论(10228)
- 务(10153)
- 财务(10114)
- 财务管理(10078)
- 企业财务(9421)
- 体制(9246)
- 机构
- 学院(201762)
- 大学(199248)
- 济(86955)
- 经济(85063)
- 管理(73867)
- 研究(65353)
- 理学(61471)
- 理学院(60815)
- 管理学(59923)
- 管理学院(59536)
- 中国(53674)
- 财(45166)
- 京(41863)
- 科学(34550)
- 财经(34126)
- 江(33326)
- 所(31965)
- 经(30632)
- 中心(30588)
- 研究所(27526)
- 经济学(27376)
- 农(27106)
- 州(26749)
- 北京(26597)
- 范(25128)
- 财经大学(25033)
- 师范(24900)
- 经济学院(24609)
- 业大(24288)
- 院(24049)
- 基金
- 项目(120256)
- 研究(94270)
- 科学(94217)
- 基金(85678)
- 家(72139)
- 国家(71465)
- 科学基金(61762)
- 社会(59801)
- 社会科(56544)
- 社会科学(56531)
- 省(47071)
- 教育(44614)
- 基金项目(44476)
- 编号(40233)
- 划(38148)
- 自然(37413)
- 自然科(36528)
- 自然科学(36521)
- 自然科学基金(35869)
- 资助(35263)
- 成果(33640)
- 课题(28540)
- 制(28332)
- 部(27586)
- 重点(26895)
- 发(25470)
- 创(25238)
- 性(25160)
- 教育部(24508)
- 国家社会(24224)
共检索到3325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玉
本文从自贸港建设的人才流、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这“四流”的角度,分析海南自贸港建设对国内消费市场辐射的作用机制。即改善人才流,依靠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国内消费质量;完善信息流,发展线上消费,提高消费水平;完善物流,减少交易费用,提高产品多样性;改善资金流,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本文从对外开放和优化“四流”的角度,给出了自贸港建设提高辐射国内消费水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玉婷 袁永友
服务业作为海南的支柱产业,近些年发展迅速,服务贸易也实现了快速增长,自由贸易港建设为海南进一步发展服务贸易提供了新机遇。为使海南服务贸易发展与自由贸易港建设深度契合,将海南打造成服务贸易新高地,海南应该充分发挥其资源禀赋优势、交通区位优势及产业结构优势,利用自由贸易港建设带来的开放水平提高、政策支持力度加大的发展机会,深入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与发展新兴服务业同步进行;利用数字技术推动服务贸易数字化转型,推动数据跨境流动;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营商环境,大力引进外资,进一步扩大海南服务业开放度;坚持人才引进与培养并重,建设数字化人才体系;融入一带一路和RCEP战略部署,加强与东盟各国在服务业与服务贸易、信息科技、数字经济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小林 王效梅
本文通过构造准自然实验,实证分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经济辐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东部地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带动经济发展的效果高于中西部地区,且超大城市规模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方面的辐射和带动能力更强。从作用机制来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能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新的桥梁。最后文章提出加快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升城市消费能力,加大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等对策建议。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坚 王锋波
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研判大湾区城市群的金融业辐射能力,基于断裂点理论的加权Voronoi图绘制出大湾区城市群的金融业辐射范围并划分城市类型,从技术进步、就业结构与人力资本结构视角,阐述增强金融业辐射能力对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的作用机制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大湾区各大城市的金融业辐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香港、深圳、广州和澳门的金融业辐射力较强,其余城市相对较弱但也在逐年提升;增强金融业辐射能力可显著提升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技术进步、就业结构高级化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是金融业辐射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中介效应传导机制,且技术进步效应最大、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效应次之、就业结构高级化效应最小。因而应从国家和城市两个层面,鼓励大湾区城市走特色发展和协作发展道路,提升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结构和就业结构水平,促进大湾区城市的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迟福林
在刚刚结束的G20大阪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出,中国"加快探索海南自由贸易港进程"。这是继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重要讲话后,第三次在重要国际场合提出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第一次是2018年11月5日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第二次是今年4月26日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加快探索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进程",不仅是我国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而且是我国政府向国际社会作出的正式承诺。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中一再提出要
关键词:
大开放 大文章 习近平 重大突破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杨政
央企海南区域总部需要适应海南自贸港"封关"后的政策特点和国际经贸新形势,努力建设战略管控型总部、区域国际型总部、功能复合型总部,并开展政策创新和体制改革,才能在自贸港建设中发挥央企更大的作用。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学龙 刘玚 李万新
逆全球化背景下京津冀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发展空间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所实行的重要战略安排。自2013年9月我国11个自由贸易区相继挂牌运行以来,各地吸引了大量外资,显著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然而,自由贸易区建设在区域范围、协调发展成效和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仍存在瓶颈。伴随着近几年国际经济金融局势的迅速变化,经济逆全球化趋势明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牛文杰
海南自贸区(港)投资便利化制度构建有着充分的国际、国家和地方三个层面的制度基础。目前海南自贸区(港)投资便利化制度还存在法规稳定性不够、信息透明度不高、程序简易度较低、争端解决方式单一以及投资配套制度不完善问题,需要在海南自贸(区)港建设过程中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海南自贸区 投资便利化 透明度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薇
作为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海南自由贸易港(区)建设,具有服务现代化全局的意义和需要得到财税体制优化配套支持的主客观依据。本文旨在通过系统化的财税制度改革和政策设计,有效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区)公共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建设和其他配套条件的建设,以期推动建立高水平、有利于长远发展的自由贸易港政策体系。为此,本文提出在积极发挥财政的基础支撑作用,服务和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区)新一轮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的过程中,中央财政优化制度支持、海南优化地方税费体系、相关重点配套改革形成有效支撑等支持重点和方式。
关键词:
海南 自由贸易港(区) 财税体制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高阳 邓汝宇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在1988年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海南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海南这一祖国最南端的明珠,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迈向全面小康,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富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海南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在新时代,海南势必乘着建设自
关键词:
海南省 制度创新 省税务局 税收营商环境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欣杰
本文从优化营商环境、组织收入、保障重点支出、规范预算管理、加强监督检查、推进财政改革以及服务民生社会事业等方面,对上海浦东财政服务自贸区建设的实践经验做法做全面总结,并对照海南实际,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自贸区 财政职能 经验借鉴 制度创新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韩伟
海南因其独特的地理优势与生态环境,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试验地。1988年,海南成为经济特区;1996年,海南被定位为旅游城市;2010年,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成为国家战略。2018年4月11日,党中央和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
关键词:
海南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昭昭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在不断促进"引进来"的开放同时,也不断推动"走出去"开放,正在形成贸易与投资并重的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在这样新时代背景下,为了促进海南建设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海南必须做好产业定位与发展,聚焦定位于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方面的发展,并做好各项配套保障工作。基于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发展目标,探讨了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产业发展特色与发展保障措施。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贾康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意义重大。把握历史机遇,应充分认识海南新一轮发展建设中思想再解放的迫切性与必要性,从速贯彻落实打造高标准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原则体系,以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和核心,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在金融特色产业、服务业和人才队伍建设及探索离岸贸易示范区等方面形成超常规发展而行稳致远的充沛动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晖 郭庆宾
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是党中央在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论文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辩证法,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其空间生产的特征,构建“资本—权力—战略”三维逻辑框架,以解析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空间生产逻辑:从资本逻辑看,海南自由贸易港具有资本空间化与空间资本化特征,在流动空间的作用下,其资本三级循环过程有利于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开放型经济新高地;从权力逻辑看,海南自由贸易港构建了制度空间,能形成对政府权力的规训,推动海南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从战略逻辑看,海南自由贸易港是新时代背景下“新国家空间”的一种形态,表征了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基地、南海海洋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中国方案等战略意义。论文运用空间生产框架从理论层面分析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地理学逻辑,能增进人们对中国改革开放实践的理解,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具有参考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