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2)
2023(2325)
2022(1979)
2021(1868)
2020(1516)
2019(3217)
2018(3232)
2017(5073)
2016(3293)
2015(3694)
2014(3486)
2013(3140)
2012(2879)
2011(2586)
2010(2712)
2009(2189)
2008(2088)
2007(1864)
2006(1573)
2005(1291)
作者
(10130)
(8764)
(8629)
(8243)
(5585)
(4263)
(3812)
(3432)
(3274)
(3241)
(3031)
(3003)
(2952)
(2928)
(2884)
(2875)
(2772)
(2655)
(2583)
(2493)
(2371)
(2297)
(2275)
(2133)
(2033)
(2033)
(1983)
(1957)
(1955)
(1870)
学科
(5251)
经济(5250)
教学(4556)
管理(4098)
理论(3984)
(3848)
教育(3822)
学法(3261)
教学法(3261)
(3243)
(3196)
学理(2985)
学理论(2985)
中国(2581)
(2559)
企业(2559)
研究(2204)
农业(1972)
业经(1771)
地方(1477)
(1464)
贸易(1464)
(1438)
(1421)
水产(1353)
研究生(1319)
方法(1225)
技术(1205)
动物(1191)
环境(1123)
机构
学院(40499)
大学(37600)
研究(16928)
科学(13489)
(13032)
农业(10516)
中国(10189)
(10061)
业大(9991)
研究所(9511)
技术(9100)
(8599)
管理(8422)
(8167)
经济(7808)
(7466)
(7121)
(7026)
理学(6971)
农业大学(6862)
理学院(6834)
(6811)
(6766)
职业(6744)
中心(6735)
师范(6596)
管理学(6445)
管理学院(6392)
教育(6372)
实验(6195)
基金
项目(29615)
研究(20369)
科学(20081)
(16798)
基金(16733)
国家(16622)
(14761)
(12281)
科学基金(11959)
教育(11553)
编号(9273)
自然(9047)
自然科(8800)
自然科学(8793)
基金项目(8707)
社会(8689)
自然科学基金(8600)
课题(8297)
社会科(8018)
社会科学(8014)
重点(7985)
科技(7736)
计划(7395)
成果(7323)
资助(7223)
(7179)
(6960)
(6538)
(6364)
创新(6048)
期刊
教育(13213)
学报(12944)
(12269)
中国(11833)
(10763)
经济(10763)
研究(10363)
科学(9038)
大学(8847)
农业(8681)
学学(8424)
职业(5014)
技术(4699)
(4642)
业大(4271)
林业(3898)
农业大学(3412)
技术教育(3164)
职业技术(3164)
职业技术教育(3164)
管理(3090)
(3077)
科技(2770)
业经(2695)
(2394)
自然(2359)
(2254)
论坛(2254)
自然科(2116)
自然科学(2116)
共检索到612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意德  张振才  
通过对海南粗榧早期生长特性的研究,表明该树种属中等生长速度类型。14年生幼林(833株/ha)年平均胸径生长量0.42 cm,树高0.39 m,材积0.72 m~3/ha,地上部分总生物量为7.678 t/ha,净生产力为0.548 t/ha·a。尽管生产力水平较低,但其经济价值很可观,桉树皮生物量中含的三尖杉酯碱和高三尖杉酯碱的价格计算,其药用价值近80万元/ha。若适当增大种植密度,并进行集约经营管理,提高生产力水平,在短轮伐期经营方式下,其经济价值可望能提高6倍以上。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宏辉  须晖  李天来  梅丹娜  
以园土为对照,研究处理A(园土:玉米芯=1∶2)、处理B(园土:玉米秸=1∶2)和处理C(园土:稻草1∶2)不同营养土栽培对番茄生长特性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A番茄营养生长势弱,品质较差,不适合番茄栽培。处理B叶片水分利用率和叶绿素含量较高,有利于光合作用干物质的积累,产量最高(19739kg.hm-2)。处理C品质最优,其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4.8%,可溶性蛋白含量为472.81μg.g-1,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均最高。从番茄产量和品质角度考虑,处理B和处理C较适合番茄栽培。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志民  王莲英  
研究了牡丹催花后根系的营养状况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牡丹经催花后,无论是开花还是未开花(有叶无花),其根内养分含量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中淀粉、N、P、K、Mg的含量明显降低,钙和游离硫的含量变化却表现为升高的趋势;复壮栽培过程中,新生根主要分布于10~30cm的土层内,且新生根量秋后都比夏季多。同时,在复壮栽培第1、2年春季(5月下旬)牡丹叶片光合速率的日变化规律曲线都近似抛物线,呈单峰曲线变化;而夏季(7月中旬)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为双峰曲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元  
澳洲坚果属山龙眼科(Proteaceae)多年生常绿乔木,原产澳大利亚东南部亚热带森林中。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果树。1988年澳洲坚果首次引入思茅试种,1994年再次引入7个品种在思茅地区进行较为广泛的引种试验研究。并对澳洲坚果的生物学特性、化学成分、营养成分、生长习性和生态适应性进行叙述。分析了澳洲坚果在思茅地区引种试种获得初步成功的原因及其发展的可行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吴连海  吴黎明  倪荣新  颜福花  
采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研究了采用2+2和2+5苗龄香榧Torreya grandis‘Merrillii’嫁接苗建园,20 a一个时段的生产成本构成和各项经济指标。结果表明:香榧栽培建园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一般需要10 a左右,但经济效益良好,其内部收益率达15.00%。香榧15 a以后才开始进入盛果期,盛果期可达100 a以上,所以,从长远看,经济效益十分显著。香榧生产上应采用2+5以上大苗建园,其盈亏平衡点为31.64%,预期经济效益稳定。在同样的变动率下,销售收入的变动对香榧栽培净现值的影响最大,从现实情况分析,其市场风险、自然风险、技术风险和政策风险等都是很小的。在香榧产业资金扶持政...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灵芝  弓志青  李亚灵  温祥珍  李海平  
为研究在我国温室条件下番茄的生长发育规律 ,建立适应我国气候条件下的番茄生长模型 ,在山西太谷 (北纬 37°2 5″ ,东经 112°2 5″)山西农业大学设施农业工程研究所的温室内进行了番茄长季节栽培试验 (土壤栽培 ) ,所用品种为从荷兰引进的温室番茄专用品种Counter。结果表明在我国华北地区温室番茄长季节栽培能够成功。在试验条件下 ,番茄生育周期 2 5 2d时 ,茎长达 5 0 8cm ,叶数为 79.9片 ,花穗数是 2 2 .7。第一花穗以上的叶花比是 3.2。节间长 5~ 6cm。观察到的叶片出现率和花穗出现率相吻合 ,在春夏季分别是 0 .3971叶 /d和 0 .12 ...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祥国  冯小明  向发云  吴润玲  张鹏  顾玉成  
研究3种营养液配方对草莓植株生长、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以筛选出最适宜草莓生长的营养液配方。结果表明,营养液中硝酸钙(Ca(NO3)2.4H2O)、硝酸钾(KNO3)、磷酸氢二铵((NH4)2HPO4)、硫酸镁(MgSO4.7H2O)、硝酸铵(NH4NO3)含量分别为295、303、62、246、0mg/L时对草莓生长及果实品质均优于另外2种配方:有利于营养生长期的草莓生长,植株表现为叶片较大且厚、花梗较粗、叶色浓绿;有利于草莓成花和花朵发育,果实综合性状最好。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优质高产温室基质栽培草莓的肥水运筹系统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正邦  周娜娜  刘凡值  朱文华  申刚  张正学  王健  
为了给甘蔗生产提供参考,从甘蔗品种选择、套种作物选择和优化栽培方面总结了田坝地2.4~3.0 m宽厢宽带组合栽培的优化技术,分析了甘蔗宽厢宽带组合栽培模式的应用效果,并对该模式在增加作物多样性、减少病虫害、提高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发展综合种植业、实现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锦  李谦盛  岳冬  高洪波  康云艳  田婧  李晶  郭世荣  
无土栽培作为现代农业中的先进的技术,已经有180余年的发展历史,它摆脱了农业生产依赖于土壤的局限性,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生产在时间、空间、产量、品质等方面发挥出无限可能性,必将对解决人类资源、环境、食物三大关键生存问题发挥重要作用。当前,无土栽培已由试验研究全面转入生产应用阶段,其关键技术日渐成熟,生产体系逐步完善,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本文在分析国内外无土栽培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营养液、栽培基质、栽培系统及其配套装备三方面,介绍了国内外无土栽培取得的技术进步;提出了加强基础理论研究、研制技术标准、研发配套技术、集成轻简化技术、强化营养液循环利用、开发“智慧型”无土栽培技术等重点研发任务;从绿色、环保、节水、高效、高品质现代农业生产和都市、非耕地农业发展等方面分析了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前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兴民  张燕平  赖永祺  赵保荣  赵培仙  
报道了印楝的形态特征和3个来自不同水分条件的印楝种源在引种地的适应性及经济性状的表现。初步认为3个印楝种源:(1)物候期不同;(2)保存率、生长量、结果枝数、结果枝比等生长指标也都存在明显差异;(3)种子的印楝素含量>0.4%,高于原产地的平均水平。从适应性和经济性状比较,来自干旱、半干旱地区的2种源优于来自湿润地区种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宁林  王东辉  韦金辉  厉锋  胡文翠  蔡国尧  
对浙江东阳市30年来香榧早实丰产栽培生产实践的调查表明:香榧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早实丰产。当地已经形成5种模式:野生砧就地嫁接模式,野生砧异地嫁接模式,实生大苗多头嫁接模式,嫁接大苗工程造林模式和嫁接壮苗加强管理模式;提出了获得早实丰产的9项技术措施:坚持适地适树;选用早实品种;坚持壮苗浅栽;摘顶修枝整形;间种抚育管理;合理正确施肥;年年深挖促根;及时防治病虫;适时调控结实。该市现已建成约75 hm2早实丰产香榧试验园,年产榧蒲103 t,产生高达1 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泽清  徐中志  
对产自云南丽江的粗腿羊肚菌(Morchella crassipes)人工栽培时不同碳源、不同氮源、不同温度及不同酸碱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粗腿羊肚菌菌丝能利用多种碳、氮源,其中以可溶性淀粉和麦芽糖作为最佳碳源,以硝酸钾或硝酸铵作为最佳氮源;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7.5,最适温度为18~2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文高  甄安忠  潘文杰  陈伟  孟玉山  宗学凤  王三根  
研究不同栽培模式下烤烟生长发育规律和光合特性。试验设计3种栽培模式,模式1为当地常规试验,地膜覆盖;模式2在常规基础上氮素用量增加2.5 kg/667m2;模式3在常规基础上移栽期推迟10 d。结果表明:在生长发育方面,模式2的生育期被延缓,但株高、茎围等农艺性状以及叶层宽、顶宽、底宽都以模式2最高,模式1的叶层高最低,而最大叶层宽在叶层高上的位置以模式3最高;光合特性方面,模式1的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内最高,模式2的蒸腾速率最低,模式3的色素含量、净光合速率最低,而气孔导度和胞间二氧化碳浓度3种模式区别不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孙燕  杨秀珍  钱璐  李惠  
为探究花生壳是否可以替代树皮作为大花蕙兰‘世界和平’Cymbidium hybridum‘Shijieheping’的栽培基质及其最佳体积配比,将6个月苗龄的大花蕙兰‘世界和平’组培苗栽植于纯树皮(ck1),体积分数为80%树皮+20%花生壳(B1),50%树皮+50%花生壳(B2),45%树皮+45%花生壳+10%草炭(B3),20%树皮+80%花生壳(B4),15%树皮+75%花生壳+10%草炭(B5),纯花生壳基质(ck2)以及80%树皮+10%草炭+10%植金石(M1),40%树皮+40%花生壳+10%草炭+10%植金石(M2)和80%花生壳+10%草炭+10%植金石(M3)共10类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晨  边少锋  赵洪祥  张丽华  闫伟平  历艳璐  王俊鹏  张治安  
为系统研究半干旱区玉米应对不同栽培模式的生理响应机制,为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种植提供有效的栽培模式。采用大田试验的方式,设置对照模式(CK)、农户习惯模式(T1)和优化栽培模式(T2)3种栽培模式,研究栽培模式对玉米产量、生长发育、叶片生理特性及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和T1处理相比,T2处理玉米在成熟期(R6)期的干物质积累显著增加(P<0.05),叶面积指数(LAI)在R3与R6期显著增加(P0.05),但T2处理的株高均高于T1处理。与CK和T1处理相比,T2处理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表观叶肉导度(AMC)在R1与R3期均显著增加(P<0.05),气孔限制值(Ls)在R3期显著下降(P<0.05)。T2处理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在R3期均显著高于CK和T1处理(P<0.05),谷氨酸脱氢酶(GDH)活性均显著低于CK和T1处理(P<0.05)。T2处理玉米的产量、穗粒数、百粒质量、光能利用率、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利用率均显著高于CK和T1处理(P<0.05)。采用优化栽培模式(T2处理),半干旱区玉米在产量、生长发育、资源利用效率、叶片生理特性和氮代谢酶活性方面均表现较佳,这种栽培模式相比传统的农户模式,更适合作为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玉米栽培的一种优化栽培模式进行推广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