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4)
2023(14983)
2022(12822)
2021(11550)
2020(9923)
2019(22381)
2018(21939)
2017(41883)
2016(23034)
2015(25719)
2014(25714)
2013(25527)
2012(23930)
2011(21925)
2010(22085)
2009(20879)
2008(20658)
2007(18945)
2006(16893)
2005(15147)
作者
(70996)
(59611)
(59471)
(56627)
(37802)
(28740)
(26811)
(23253)
(22446)
(21055)
(20740)
(19692)
(19337)
(18795)
(18744)
(18448)
(18125)
(17522)
(17214)
(17129)
(15186)
(14806)
(14346)
(13614)
(13507)
(13237)
(13110)
(13102)
(12103)
(11777)
学科
(110480)
经济(110288)
管理(69244)
(62108)
(50712)
企业(50712)
方法(42895)
数学(36512)
数学方法(36229)
(28370)
(27142)
中国(25763)
地方(25296)
(24904)
业经(23808)
(22135)
环境(19229)
农业(18743)
(17390)
贸易(17385)
(16846)
(16815)
(15830)
财务(15797)
财务管理(15757)
(15614)
(15300)
金融(15295)
(15289)
银行(15231)
机构
大学(342006)
学院(341172)
(147571)
经济(144572)
管理(126455)
研究(122198)
理学(108654)
理学院(107383)
管理学(105606)
管理学院(104988)
中国(90583)
科学(76692)
(71645)
(67767)
(66474)
(64132)
研究所(58322)
业大(55961)
中心(55093)
财经(53392)
(53294)
农业(51955)
(48157)
经济学(46209)
北京(44938)
(43710)
(43002)
师范(42477)
经济学院(41445)
(41295)
基金
项目(227812)
科学(177793)
基金(165262)
研究(160242)
(146660)
国家(145447)
科学基金(122516)
社会(104864)
社会科(98511)
社会科学(98475)
(91330)
基金项目(88372)
自然(79531)
自然科(77529)
自然科学(77500)
自然科学基金(76135)
(75748)
教育(71875)
资助(66491)
编号(62235)
重点(52320)
成果(50231)
(49946)
(49873)
(46977)
科研(44344)
创新(44122)
课题(43918)
(43503)
国家社会(43294)
期刊
(171266)
经济(171266)
研究(99981)
中国(67209)
学报(62127)
(60604)
科学(54486)
(53842)
大学(46174)
管理(45014)
学学(44304)
农业(39885)
(30530)
金融(30530)
教育(28102)
财经(27550)
经济研究(27371)
业经(26946)
技术(26755)
(23686)
问题(22540)
(20740)
(18236)
技术经济(17779)
(16838)
科技(16479)
资源(15752)
业大(15745)
统计(15560)
世界(15276)
共检索到5131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芬  陈红枫  
建立森林生态补偿机制能够部分或全部地实现森林生态效益的价值,体现出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平等性,动员全社会参与森林生态系统的保育,更好地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能力。本研究以海南省为案例,从居民问卷分析和机构调查分析入手,分析生态公益林区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讨论建立海南省生态补偿的管理机制。研究表明,大多数农户对生态补偿机制持赞同态度。从总体上看,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农户得到森林生态补偿较低,难以有效地提高农户的生活水平。通过案例研究发现,林业管理机构和居民面临的共同困难是资金不足,由此带来生态公益林保护与周边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保护与地区经济收入的冲突...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芬  李文华  甄霖  黄河清  魏云洁  杨莉  
研究的主要目标是针对森林生态系统寻求适宜的补偿标准的方法,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首先运用生态区位商的方法将海南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划分为一级主导生态系统服务、二级主导生态系统服务和潜在生态系统服务三类。研究结果显示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游憩和环境净化等划分为一级主导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养分循环和水源涵养划为二级主导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气候调节、土壤保育、制氧以及林副、木产品为潜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分类结果在现实中符合海南省森林生态系统特征情况。其次,运用恩格尔系数与皮尔生长曲线模型相结合的补偿系数法计算生态补偿系数,结果为0.170。该数据说明现今中国的经济发展刚达到小康水平,人们对于森林生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世巧  马泓宇  徐少癸  
文章在对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构成要素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生态补偿同时兼顾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机制。研究发现,对于森林旅游而言,其生态补偿主要是由利益相关者、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和绩效评价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之间并不是孤立的,而是通过政府主导机制、自我补偿机制、区别奖惩机制和循环反哺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构筑起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基石。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媛  支玲  
森林生态补偿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梳理国内外生态补偿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现阶段中国森林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现实环境和实践需要,提出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向动态化运作、整体化推进和高效化执行的方向优化的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但承龙  
本文认为,对建设用地面积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总人口,其次为城镇户籍人口、地方财政收入值,再次为第三产业增加值;对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城镇户籍人口、总人口、地方财政收入、第三产业增加值;对交通用地面积影响最大的因素依次为总人口、第三产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城镇户籍人口。海南省建设用地的效益处于不断上升趋势。海南省土地利用未来需求变化及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第一,总人口持续稳定增长,城市化水平提高和非农人口增长加快,对建设用地规模产生显著影响;第二,固定资产投资总量持续增加,增长速度近三年呈现上升趋势,建设用地需求强劲;第三,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保持稳定,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烂  
首先分析了中国森林及林地的变化情况,指出中国林地资源总体而言是在不断减少的,而人口增长的巨大压力以及人类从事各种社会经济活动的加剧带来的农耕区的扩大和各类建设用地的扩张是导致林地减少的主导因素。其次,文章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森林及林地面积与相关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认为在影响森林及林地面积变化的相关因素中,与森林及林地面积相关性由强到弱的因素是所有其他土地面积、人均GDP、总人口、农业面积、乡村人口。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上官增前  
森林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它的开发利用与整个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联系在一起。它的消长虽与它自身的演变规律有关,但从外部因素看,除了受制于地理环境外,主要是受制于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纵观人类开发利用森林资源的历史:从古代的毁林垦地,近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凌超  邓丹丹  张鼎文  杨文涛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推进的背景下,维护和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2000-2018年京津冀38个样本县的卫星影像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对森林破碎化程度进行了定量测算,并对森林破碎化的社会经济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人均GDP对京津冀样本县森林破碎化程度的影响呈倒"U"型,即在人均GDP较低的发展阶段,人均GDP增长加剧了森林破碎化程度;随着人均GDP的提高,在经历拐点后人均GDP增长则有助于降低森林破碎化程度。此外,退耕还林工程对森林破碎化的影响为负,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有助于降低森林破碎化的程度。城镇化比率、农村人均用电量、人均粮食播种面积以及人口密度等变量对样本地区森林破碎化程度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缓森林破碎化的政策启示,以推动京津冀区域可持续发展。文章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丰富了森林破碎化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二是基于人文地理与林业经济交叉学科视角,利用县域层面数据和计量回归模型在提高研究结论准确性的同时,为促进社会经济与森林生态的协调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实践指导。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沈月琴  刘俊昌  李兰英  郑振华  何拥军  
构建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对促进我国天然林保护事业和天保地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提出了协调发展机制构建的原则,包括以市场导向为主,开放合作,系统性,兼顾当前,立足长远,利益激励等,并从协调发展的需要入手,认为关键机制主要包括市场机制、多方参与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伙伴协作机制等。图3表1参6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甄霖  闵庆文  李文华  金羽  杨光梅  
自然保护区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协调保护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决策者和社区公众共同关注的问题,构建适宜的生态补偿机制日益成为解决自然保护区所面临问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海南省为案例,从社区居民问卷分析和机构调查分析入手,分析自然保护区设立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影响,讨论建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途径、方法和实现机制。研究表明,保护区大部分农户对保护区的建立持赞同态度,这种态度受被调查者年龄和教育程度的影响。从总体上看,自然保护区设立对改善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保护区的建立限制了保护区大多数居民收入的增加,他们也没有因此得到应有的补偿。保护区管理机构和居民面临的共同问题是资金不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加猛  
森林植被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持区域碳氧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影响区域森林碳储量的社会经济因素尚不清楚。江苏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生态环境承载压力较大。文章运用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江苏省森林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基于51个县(市)的样本数据,对影响森林碳储量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005—2010年,江苏省森林碳储量由25.90×106 t C增加到46.16×106 t C,森林碳"汇"效应显著,但各区域的碳储量变化不均衡;森林面积和林业产值对森林碳储量的影响显著为正,地区生产总值和公路里程数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加猛  
森林植被在改善生态环境,维持区域碳氧平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影响区域森林碳储量的社会经济因素尚不清楚。江苏是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生态环境承载压力较大。文章运用因子连续函数法对江苏省森林碳储量进行了估算,基于51个县(市)的样本数据,对影响森林碳储量的社会经济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2005—2010年,江苏省森林碳储量由25.90×106 t C增加到46.16×106 t C,森林碳"汇"效应显著,但各区域的碳储量变化不均衡;森林面积和林业产值对森林碳储量的影响显著为正,地区生产总值和公路里程数对其影响显著为负,人口因素的影响不显著;在江苏地区生产总值仍将保持一定时期惯性增长的条件下,增加森林面积和林业产值,提升森林的经营技术水平,对于提高江苏的森林碳储量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永杰  
该文通过对森林生态效益经济补偿问题的研究,认为对生态公益林的补偿是一个系统工程,应按生态公益林的特性,将其分为特用公益林和综合公益林两种.该文对补偿什么,由谁补偿,补偿多少,怎样补偿等关键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柳敏  徐自华  吴晓晨  孟鑫鑫  
以海南省为例,本文研究了以生态型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对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海南省空气环境质量中SO2、总悬浮物、降尘等污染物浓度年均值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而降低,相关性系数分别为0.7158、0.8909、0.2570,NO2浓度年均值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而增加,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基本上保持稳定;显示了区域生态型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具有较小的空气环境质量代价,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能够提升区域空气环境质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温亚力  
林业不仅可以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各种林产品,同时林业的经济贡献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林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森林物产的开发、生产、加工利用来实现。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林业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成为社会生产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部门,数量巨大和种类繁多的森林物产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世界林业发展也证明,林产品供给对经济发展具有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