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2)
- 2023(11572)
- 2022(9133)
- 2021(8106)
- 2020(6640)
- 2019(14655)
- 2018(14277)
- 2017(27246)
- 2016(15202)
- 2015(16442)
- 2014(16403)
- 2013(15771)
- 2012(14312)
- 2011(12763)
- 2010(12690)
- 2009(11500)
- 2008(11522)
- 2007(10184)
- 2006(9062)
- 2005(8125)
- 学科
- 济(60472)
- 经济(60394)
- 业(41153)
- 管理(40311)
- 企(31821)
- 企业(31821)
- 方法(25989)
- 数学(22742)
- 数学方法(22473)
- 农(18844)
- 中国(18139)
- 学(15691)
- 财(15343)
- 业经(14686)
- 农业(12841)
- 地方(11493)
- 制(11362)
- 贸(11357)
- 贸易(11354)
- 易(11042)
- 技术(9855)
- 银(9761)
- 银行(9702)
- 融(9499)
- 金融(9497)
- 务(9330)
- 财务(9307)
- 财务管理(9288)
- 行(9218)
- 理论(9084)
- 机构
- 大学(222249)
- 学院(219769)
- 济(87085)
- 经济(85408)
- 研究(80712)
- 管理(78903)
- 理学(69286)
- 理学院(68368)
- 管理学(66913)
- 管理学院(66517)
- 中国(57331)
- 科学(54131)
- 农(50420)
- 京(46737)
- 所(43096)
- 业大(40226)
- 农业(40219)
- 研究所(40079)
- 财(38760)
- 中心(35112)
- 江(33171)
- 财经(31802)
- 范(29579)
- 经(29198)
- 师范(29097)
- 院(28853)
- 北京(28361)
- 经济学(27650)
- 农业大学(26502)
- 州(25789)
- 基金
- 项目(157242)
- 科学(123182)
- 基金(116126)
- 家(106548)
- 国家(105698)
- 研究(104858)
- 科学基金(88208)
- 社会(68814)
- 社会科(65273)
- 社会科学(65254)
- 基金项目(61575)
- 省(61100)
- 自然(59661)
- 自然科(58383)
- 自然科学(58358)
- 自然科学基金(57358)
- 划(53006)
- 教育(48112)
- 资助(46302)
- 编号(38889)
- 重点(36628)
- 部(34230)
- 发(33704)
- 创(32732)
- 计划(31936)
- 科研(31075)
- 成果(30911)
- 创新(30787)
- 国家社会(29747)
- 业(28470)
共检索到314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胜男 马昭
21世纪以来的海南省逐步迈入快速城镇化阶段,为了明确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及其主导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建立包括人口、用地、经济和社会等诸多层面因素的复合指标体系,借助SPSS 19.0软件平台综合研究海南省的城镇化进程,明确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及其主导因素。2000年以来,通过复合指标体系测算的综合影响力对新世纪以来海南省的城镇化影响强度整体上逐渐增加,并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总体表现为减弱、提高、急速增强3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城镇化主导因子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
城镇化 综合影响力 主成分分析 海南省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逸飘 郭佳钦 廖望科
基于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LMDI分解模型考察城镇化驱动因素及其阶段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主要得益于经济增长与产业调整的"激励性"作用。人口密度增长与土地利用效率是城镇化进程的"过度性损失"因素,对人口城镇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效率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强的阶段性波动,且两者之间表现出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关系。同时,经济增长与产业调整的驱动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敏感性。从不同地区来看,东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对城镇化进程有着更强的驱动效应,但这种驱动效应是以牺牲城市空间承载能力和土地资源为代价;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则主要受制于土地资源的粗放利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田逸飘 郭佳钦 廖望科
基于200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运用LMDI分解模型考察城镇化驱动因素及其阶段性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观测期内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主要得益于经济增长与产业调整的"激励性"作用。人口密度增长与土地利用效率是城镇化进程的"过度性损失"因素,对人口城镇化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经济增长与土地利用效率对城镇化的影响效应存在较强的阶段性波动,且两者之间表现出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关系。同时,经济增长与产业调整的驱动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具有明显的敏感性。从不同地区来看,东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长对城镇化进程有着更强的驱动效应,但这种驱动效应是以牺牲城市空间承载能力和土地资源为代价;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则主要受制于土地资源的粗放利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石淑华 金炜浩
经济增长的阶段性不同,发展的动力机制也不同,在各异的动力机制驱动下的城镇化道路也不相同。中低收入阶段实行的投资主导的城镇化要转为消费主导下的城镇化,关键是要把生产性投资转变为消费性投资。通过考察日本跨越"中高收入陷阱"过程中财政投融资的投向变化对城镇化的推动,提出中国在三种经济转型的叠加期,必须围绕着"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战略调整投资结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为进城农民工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矫正城市偏向的经济政策,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财政投入;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房屋建设,尽快缓解进城农民工基本住房保障不足问题;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社保等投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品的均等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心羽 杨德才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江苏省城镇化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地区内部不平衡、城乡二元差距大、农民工市民化低、公共服务不均等多个问题,如何根据城镇化发展动力完成综合试点任务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通过构建分位数模型探究江苏省2000年以来城镇化发展不同阶段的动力因素,分析不同阶段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模式。研究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一直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其中,2000—2005年和2013年以来两个阶段土地价格和科技教育是推动江苏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体现人和土地的综合城镇化特征。据此提出完善土地政策、组合产业布局、减少户籍壁垒、关注教育公平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动力 阶段差异 分位数模型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钟少颖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78~1988年,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是取决于新增城市数目和原有城市市辖区面积的扩张,到1989~1998年,城市聚集经济、城市市辖区面积变动、和外商直接投资成为影响城市人口增长的最重要的三个因素,1999~2008年,已经进入了一个多种因素共同推动城市人口增长的新时期。总的来看,影响中国城市人口增长既有经济因素,又有诸多的行政和政策因素,譬如控制大城市的人口规模的户籍制度、不同时期不同的区域发展战略等。从发展趋势的角度看,经济因素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而政策和行政因素的效能在不断降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许海平 钟茂初
借助熵值法测算2008-2014年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在克服内生性问题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市县层面检验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和人均收入等因素对海南省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城镇化的各方面内容,是一个相对更优的指标;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能源效率有负向影响;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能源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对未来能源效率提升有持续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新型城镇化 熵值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许海平 钟茂初
借助熵值法测算2008-2014年海南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在克服内生性问题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从市县层面检验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和人均收入等因素对海南省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考虑了城镇化的各方面内容,是一个相对更优的指标;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对能源效率有负向影响;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对于能源效率具有正向影响;新能源技术的应用和普及对未来能源效率提升有持续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能源效率 新型城镇化 熵值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冬欣
城镇化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但也面临着人口红利减弱、土地等要素资源制约等诸多挑战。因此,需要着力推进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培育中西部城市群,有效引导农村人口向这些地区转移,加快农民工市民化步伐,促进农村人口平稳融入城市,进而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高辉 石寅斌 张陈俊
基于诺瑟姆城镇化发展阶段理论,将全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初级、前期加速、中期加速、后期加速和稳定阶段五个阶段类型地区,选取2000—2016年每个类型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利用Eviews对城镇化率与影响因素间关系进行模型估计,得出了每个阶段城镇化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
城镇化 影响因素 诺瑟姆理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如铁 杨青山 宋宁 王越
首先,梳理了建国以来辽宁省的城镇化历程,认为2002年至今是进行新型城镇化探索的重要阶段。其次,从产业、土地、人口、城乡关系四个方面对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路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析:产业方面是"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路径,主要与思维方式、人才培养、产业政策相关;土地方面是"投资驱动"路径,城镇化以土地的平面扩张为重点,主要影响因素为我国的土地和财税政策、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建设监管;人口方面是"集中型"路径,城镇化主要由省内农业人口转移推进;城乡关系方面是"城市倾向"路径,城乡二元特征明显。最后,提出符合辽宁省实际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如铁 杨青山 宋宁 王越
首先,梳理了建国以来辽宁省的城镇化历程,认为2002年至今是进行新型城镇化探索的重要阶段。其次,从产业、土地、人口、城乡关系四个方面对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路径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析:产业方面是"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路径,主要与思维方式、人才培养、产业政策相关;土地方面是"投资驱动"路径,城镇化以土地的平面扩张为重点,主要影响因素为我国的土地和财税政策、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建设监管;人口方面是"集中型"路径,城镇化主要由省内农业人口转移推进;城乡关系方面是"城市倾向"路径,城乡二元特征明显。最后,提出符合辽宁省实际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建议,一方面要"破",即破除和规避不利影响因素,在思维方式、政策制度、建设管理等方面不断消除城镇化建设中遇到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一方面要"立",即利用有利影响因素,加快制度创新,以更好的产业政策、人才政策适应城镇化发展要求,提升城镇化质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奚建武
"新城中村"作为当今快速城镇化进程中的客观存在,反映了城镇建设用地二元性背景下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路径选择,其存在依据为: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背景;二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快速发展的新需求;三是基于地方综合利益统筹兼顾、博弈下的新平衡。深入考察"新城中村"现象对一度困扰城镇化发展的"城中村"、"小产权房"乃至城乡结构转换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对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路径选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新城中村 城中村 小产权房 二元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楠 何皆易
本文通过结构变点识别及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研究不同阶段黄金抗通胀保值属性的变动规律。实证分析表明,黄金的抗通胀保值功能呈现阶段性特征,其受到美元指数、道琼斯指数、美国联邦基准利率和国际石油价格等因素影响的方式是变化的。本文认为,最新一阶段中黄金回归其货币属性的趋势进一步强化,说明目前黄金是规避信用货币贬值风险的良好投资选择。
关键词:
黄金 通货膨胀 货币贬值 保值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彭松华 周爱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