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498)
- 2023(6576)
- 2022(5537)
- 2021(4856)
- 2020(4105)
- 2019(9163)
- 2018(8889)
- 2017(17237)
- 2016(9069)
- 2015(10062)
- 2014(9937)
- 2013(10245)
- 2012(9857)
- 2011(9164)
- 2010(9210)
- 2009(8751)
- 2008(8187)
- 2007(7379)
- 2006(7016)
- 2005(6274)
- 学科
- 济(65049)
- 经济(65018)
- 地方(20086)
- 管理(19618)
- 方法(19281)
- 业(17807)
- 数学(16370)
- 数学方法(16289)
- 农(13865)
- 地方经济(12828)
- 学(12487)
- 中国(11823)
- 企(11276)
- 企业(11276)
- 业经(11201)
- 农业(10417)
- 环境(8204)
- 财(7896)
- 经济学(7614)
- 制(6813)
- 发(6778)
- 税(6600)
- 贸(6562)
- 贸易(6556)
- 融(6456)
- 金融(6456)
- 资源(6384)
- 和(6355)
- 税收(6306)
- 收(6245)
- 机构
- 学院(138851)
- 大学(135833)
- 济(67635)
- 经济(66362)
- 研究(55373)
- 管理(48818)
- 中国(41179)
- 理学(41100)
- 理学院(40539)
- 管理学(39883)
- 管理学院(39619)
- 科学(34076)
- 所(28709)
- 财(28426)
- 京(28144)
- 研究所(26159)
- 农(24735)
- 中心(24490)
- 江(22785)
- 财经(22319)
- 经济学(22067)
- 范(20248)
- 经(20098)
- 师范(20078)
- 省(19784)
- 院(19726)
- 业大(19674)
- 经济学院(19564)
- 农业(19049)
- 科学院(17925)
- 基金
- 项目(89558)
- 科学(70608)
- 基金(65229)
- 研究(63441)
- 家(57497)
- 国家(57063)
- 科学基金(48163)
- 社会(42685)
- 社会科(40534)
- 社会科学(40524)
- 省(37955)
- 基金项目(35077)
- 自然(30269)
- 自然科(29445)
- 自然科学(29438)
- 划(29217)
- 自然科学基金(28885)
- 资助(27163)
- 教育(26615)
- 编号(23792)
- 发(22727)
- 重点(20865)
- 部(18947)
- 发展(18330)
- 成果(18192)
- 展(18066)
- 国家社会(18039)
- 创(17271)
- 课题(17205)
- 科研(16857)
共检索到2199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晓龙 康菘园 陈泠静
以内生增长理论为指导,采用Census X-13季节调整和High-Pass滤波结合的方法,对2002—2019年海南省国内旅游经济的潜在增长趋势与周期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海南省国内旅游经济发展的潜在趋势表现为持续性增长,但增速存在“小降—稳升—放缓”的阶段性特征,周期波动效应显著,呈现出与宏观经济环境的阶段性特征高度耦合的非平稳特征。周期内部存在着显著不对等现象,但经济运行整体均衡。研究认为,旅游收入数据的复杂波形掩盖了省域旅游经济持续性稳定增长的真实特征。旅游产业本身具有内生修复能力,以旅游业作为核心产业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旅游产业整体仍处于不断转型和完善过程中,产业发展需要以政策调控的规则性帮助旅游业适应环境变化的不规律性。
关键词:
潜在增长趋势 周期特征 旅游经济 海南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维维 马晓龙
判识国内旅游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的联动规律及其内在机制,是明确政策调控方向、引导宏观经济与国内旅游经济协同平稳增长的前提。从周期变量动态关系入手,构建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通过最优模型拟合、区制划分及因果关系检验等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旅游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不具有同步性而呈现相反波动趋势,且这一规律形成实则是经济体基于特定利益诉求自发或自觉地对旅游经济供需结构施以影响致使其围绕均衡状态上下偏移的结果。文章认为,政策调控机制在引导经济结构转型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维维 马晓龙
判识国内旅游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的联动规律及其内在机制,是明确政策调控方向、引导宏观经济与国内旅游经济协同平稳增长的前提。从周期变量动态关系入手,构建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通过最优模型拟合、区制划分及因果关系检验等动态计量分析方法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旅游经济周期与宏观经济周期不具有同步性而呈现相反波动趋势,且这一规律形成实则是经济体基于特定利益诉求自发或自觉地对旅游经济供需结构施以影响致使其围绕均衡状态上下偏移的结果。文章认为,政策调控机制在引导经济结构转型和提升旅游供需水平方面作用突出,提高宏观经济与国内旅游经济的协同、平稳增长水平则需要政策调控机制适时介入和有效引导。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罗华荣 董晓远
本文以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深圳经济30多年来的增长轨迹,发现深圳经济增长存在着为期12年的周期,且现已经历了三个周期,初步判断2016年深圳进入新的增长周期,并探讨了新周期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深圳增长潜力的远景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提升五大竞争力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增长周期 特征 增长潜力 竞争力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袁智慧 李佳宾
[目的]海南当前处于国际旅游岛建设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旅游业作为海南省的主导产业对海南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在此形势下,分析旅游业发展对海南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有利于为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对海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提出科学可行的对策和建议。[方法]文章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运用旅游业依存度、贡献率和拉动率3个指标,以旅游收入与地区生产总值等统计指标为基础,探讨了海南省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结果]从时间维度来看,海南省旅游业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加大;从空间维度来看,海南省旅游业的拉动效应并不突出;从市(县)域维度来看,海南省各市(县)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拉动效应存在空间差异,东部地区拉动效应持续增长,中部地区增长势头迅猛,北部地区增长缓慢。[结论]不断完善海南旅游基础设施与管理体系;要不断细分和规范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复购率,完善营销及咨询服务体系;注意与其他产业的协调发展,加强与周边省份的交流与合作,省内要因地制宜,挖掘各地旅游业发展特色,推动各市(县)均衡发展,以进一步加强海南省旅游支柱产业的作用,并快速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丽峰
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增加最终消费、促进就业、带动相关产业、推动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文章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对1985-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国内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长间存在变参数协整关系;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间的动态弹性系数呈逐年上升趋势,1985-1993年弹性系数增长速度较快,而1994-2013年弹性系数增长速度有所减缓,表明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对于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积极的促进作用,且促进作用逐年增加。状态空间模型的估计结果很好地反映了国内旅游消费
关键词:
国内旅游 旅游消费 旅游经济 产业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迎辉 郝索
文章基于实证分析,验证国内旅游、入境旅游与gdp存在长期稳定协整关系,协整方程表明,国内旅游每增加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554628个百分点,入境旅游每增加1个百分点,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346883个百分点。国内旅游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度强于入境旅游拉动经济发展的强度。为未来旅游业三大市场发展的政策调整提供了数量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隋建利 刘金全
本文基于国内和国际旅游收入增长率年度数据,利用非线性MS(M)-AR(p)模型,刻画中国旅游经济周期多阶段性的复杂动态变迁过程,并对未来三年内中国旅游经济增长的可能走势及其所处区制进行预测。结论表明:(1)中国旅游经济周期处于"中速增长区制"的可能性最大、持续性最强,处于"快速增长区制"的可能性最小、持续性最弱,处于"低速增长区制"的可能性居中、持续性也居中;(2)国内旅游经济在2000-2003年、2008-2010年处于"低速增长区制",在2004年、2011年处于"快速增长区制",在1996-1999年、2005-2007年、2012-2013年处于"中速增长区制";(3)国际旅游经济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磊 全华
构建了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VAR计量模型,经过Johansen协整关系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可以发现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是在短期内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小于经济增长对国内旅游消费的推动作用;而在长期内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大于经济增长对国内旅游消费的推动作用。进而针对目前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乔玉芳
本文采用我国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国内旅游消费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国内旅游消费的经济增长效应。统计性分析发现,我国国内旅游消费分布不平衡,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和梯度现象;相较于中部地区,东部发达地区和西南地区旅游的消费规模较大,消费密度较高。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旅游消费规模和旅游消费密度对区域经济增长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分区域回归结果显示,东、中、西部地区国内旅游消费规模和国内旅游密度均具有经济增长效应。其他变量方面,政府支出增加、人力资本提升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对经济发展具有抑制作用。因此,现阶段各地区应因地制宜地继续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谢太峰 王子博
为研究中国经济周期拐点预测问题,考虑体制变革、通货膨胀预期、货币政策、国际贸易与投资等因素,本文构建一个状态空间形式的多参数动态系统,应用Kalman滤波估算中国1978-2011年潜在经济增长率等变量并用VAR模型进行检验,结合对中国经济周期特征和规律的经验判断形成预测思路:当经济运行超过可接受产出缺口区间阈值时,根据扩张期长而收缩期短的新特征,判断拐点的大致位置,若此时监测到潜在经济增长率趋势变动,则可对拐点做出预测。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维维 虞虎 王新歌 马晓龙
系统把握消费需求与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周期运行规律与联动机制,是提升我国消费需求与旅游消费需求的协同增长水平、促进需求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文章基于宏观动态演进视角,构建马尔科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MS-VAR),通过变量协整分析、模型拟合、周期阶段划分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动态计量分析过程探究二者周期联动规律。结果证实,消费需求与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周期波动具有同步性,且这一关系形式实则是消费需求周期波动引发旅游消费需求同步变动的结果。文章认为,二者周期同步变动本质上是经济转型过程中,消费结构根据实际购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彬 陈耀
本文考察中国国内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主要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关系检验、VECM检验和Granger causality检验,考察国内旅游业与GDP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利用中国285个城市2003—2013年间的数据,按照全国和东、中、西三个地带层面考察国内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国内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均衡关系,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显著,旅游业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与此同时,旅游政策调整对旅游业和城市经济增长也具有促进作用。最后,根据实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宋瑞 胥英伟
国内旅游是多数国家旅游发展的根基,是全球旅游市场的主体,也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使用121个国家1996~2015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应用静态面板和动态面板模型,就国内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世界各国国内旅游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旅游促进增长假说"适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国内旅游发展,按照动态模型测算,国内旅游发展水平每上升1%,经济增长率提升0.00254%;与此同时,物质资本、政府规模、创新能力以及人力资本、产业结构、客运能力、城镇化水平等因素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一定影响,亦应引起关注。
关键词:
国内旅游发展 经济增长 平衡面板数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帮喜 赵奕菡 冯志轩
本文从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出发,利用剩余产品生产和再生产结构两个范畴构建了一个关于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理解经济增长的一般理论框架,并从经验层面讨论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济增长的总量和结构性特征。本文分别测算了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两种潜在增长率和大道路径,刻画了中国经济剩余的生产分配以及最优增长结构。通过经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由于持续的资本使用—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中国存在着一般利润率和潜在增长率的长期下降趋势;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显著降低了中国宏观经济的波动性;第三,20世纪70年代初以前,中国面临着低生产资料投资—低消费的困境,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结构性问题,这一问题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得到了解决,并代之以高生产资料投资—低消费的模式。结合马克思经济学的分析工具我们能够很好地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阶段性及周期性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