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79)
- 2023(9540)
- 2022(8072)
- 2021(7282)
- 2020(5827)
- 2019(13129)
- 2018(12745)
- 2017(24677)
- 2016(13321)
- 2015(14784)
- 2014(14888)
- 2013(14933)
- 2012(14418)
- 2011(13407)
- 2010(13977)
- 2009(12874)
- 2008(12793)
- 2007(11800)
- 2006(11111)
- 2005(10389)
- 学科
- 济(65196)
- 经济(65137)
- 业(36985)
- 管理(36068)
- 企(27983)
- 企业(27983)
- 地方(22065)
- 中国(21864)
- 农(20339)
- 方法(17272)
- 业经(16757)
- 数学(14023)
- 数学方法(13832)
- 农业(13618)
- 地方经济(12686)
- 制(12670)
- 财(12622)
- 贸(12437)
- 贸易(12424)
- 银(12339)
- 银行(12329)
- 融(12131)
- 金融(12131)
- 行(12071)
- 易(11973)
- 产业(11763)
- 发(11632)
- 策(11222)
- 学(10597)
- 技术(10480)
- 机构
- 学院(194041)
- 大学(189360)
- 济(87457)
- 经济(85552)
- 研究(75565)
- 管理(71367)
- 中国(59006)
- 理学(58833)
- 理学院(58132)
- 管理学(57356)
- 管理学院(56957)
- 科学(42605)
- 京(42140)
- 财(40456)
- 所(38912)
- 研究所(34428)
- 中心(34184)
- 江(33260)
- 农(32819)
- 财经(29825)
- 范(27910)
- 北京(27772)
- 师范(27701)
- 院(27196)
- 经(26828)
- 州(26500)
- 经济学(25827)
- 业大(25198)
- 农业(25047)
- 省(24450)
- 基金
- 项目(116777)
- 科学(92567)
- 研究(91119)
- 基金(81760)
- 家(69693)
- 国家(69044)
- 科学基金(58942)
- 社会(57842)
- 社会科(54964)
- 社会科学(54956)
- 省(47624)
- 基金项目(41830)
- 教育(40469)
- 划(39154)
- 编号(37820)
- 自然(34769)
- 自然科(33897)
- 自然科学(33892)
- 资助(33634)
- 自然科学基金(33286)
- 发(32857)
- 成果(32144)
- 课题(28044)
- 发展(27451)
- 展(26976)
- 重点(26698)
- 部(25279)
- 创(24822)
- 性(23358)
- 国家社会(23351)
共检索到3314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学文 王圣俊
本文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OSTAT)中1990-2010年的番木瓜生产的数据,分析了世界番木瓜产业发展的形势与特点,并对中国番木瓜市场的现状进行了简要评价。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阐述了海南番木瓜的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海南番木瓜产业虽然有着先天的自然坏境优势以及较强的农业技术优势,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如生产加工技术落后,高素质人才短缺,番木瓜品种混杂,政府保护服务职能不够等问题。提出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创建龙头企业,培育优良品种,加强企业合作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海东 胡小婵
世界番木瓜产业规模越来越大,根据1994—2012年SCI-Expanded(以下简称SCI-E)数据库收录的世界番木瓜(Papaya)科研成果,统计与分析番木瓜科研发展趋势、研究力量和研究学科热点,揭示世界番木瓜科研发展现状、特点及对中国的借鉴之处,为中国番木瓜行业的科研和生产提供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
番木瓜 SCI-E 科研发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文志华 刘光华 李荣福 黄家雄 尼章光
以保山番木瓜为原料研究番木瓜酒加工技术,考察不同发酵温度、糖浓度对果酒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温度和糖浓度对酒的品质有较明显的影响。
关键词:
果酒 番木瓜 加工 技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海波 刘惠民 王连春 叶维雁 吴红丽 邓佳 李明伟
选取引进云南的2个番木瓜栽培品种,进行4种灌水处理、2个不同施肥量的正交试验,调查不同处理组合的畸形花和畸形果比率,结果表明,灌水是影响番木瓜产生畸形果的主要因子,灌水频率过高(1次/周)或过低(1次/3周和1次/4周)的条件下,将会使番木瓜畸形果比率增大;正交试验中以台农1号、施肥量为250 g/株、灌水频率为1次/2周的处理组合产生畸形果比率最小。
关键词:
番木瓜品种 畸形果 施肥 灌水试验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子骞 李敏 高兆银 王义 洪小雨 李春霞 胡美姣
【目的】为了明确番木瓜炭疽病主要病原菌种类及适宜的防治药剂。【方法】从海南采集番木瓜炭疽病病果,采用柯赫氏法则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致病性测定,根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结合其rDNA-ITS区域的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17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生长的抑菌活性。【结果】从分离的炭疽菌中,得到2种强致病菌(代表菌株分别为C1和G1),其中C1菌株与辣椒炭疽菌(Colletotrichum capsici)形态特征相似,G1菌株和胶孢炭疽菌(C.gloeospcrides)形态特征相似。通过采用引物ITS1/ITS4对2个病原菌序列扩增并测序,将2个菌株rDNA-ITS序列与GenBank中相关菌株的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发现C1菌株与辣椒炭疽菌(C.capsici)同源性达到了99%,G1菌株与胶孢炭疽菌(C.gloeospcrides)的同源性同样达到99%。【结论】500 mg/mL咪鲜胺水分散粒剂对2菌株的抑菌效果最好,平均EC_(50)值仅为0.03μg/mL,其次为300 mg/mL咯菌腈悬浮剂和250 mg/mL丙环唑乳油,平均EC_(50)值分别为0.04和0.11μg/mL,确定番木瓜炭疽病主要由辣椒炭疽菌(C.capsici)和胶孢炭疽菌(C.gloeospcrides)引起,500 mg/mL咪鲜胺水分散粒剂、300 mg/mL咯菌腈悬浮剂和250 mg/mL丙环唑乳油对番木瓜炭疽菌抑菌效果好。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阮小蕾 马丽娟 李华平
为监测和管理转基因番木瓜华农1号的商品化生产、销售,建立了相应的转基因定性检测方法.选用木瓜蛋白酶作为番木瓜的内源对照基因,建立对转基因番木瓜PRSV-Rep基因、外源CaMV35S启动子序列、NOS终止子序列和NPTⅡ基因的常规PCR检测体系.退火温度为40~60℃时,都分别扩增出了清晰的目的基因.单基因常规PCR检测转基因模板量的下限为5×10-7g.建立的三重PCR检测技术,检测了包括NPTⅡ、Rep和CaMV35S;NPTⅡ、Rep和Nos;NPTⅡ、Rep和Papain等3个组合.建立了NPTⅡ、ReP、CaMV35S和Nos4个基因的四重PCR检测技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建越 邓欣 康林 余道坚 高必达 陈冬美
分别以RBCL基因和PRSV-CP基因、PRSV-RP基因为内源基因和目标基因,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对转基因番木瓜进行了SYBRGreen实时荧光PCR检测.结果表明,RBCL基因引物对所有供试样品成功扩增,Ct值为15~16,PRSV-CP引物对转PRSV-CP基因番木瓜样品成功扩增,Ct值为20~25,PRSV-RP引物对转PRSV-RP基因番木瓜样品成功扩增,Ct值为21~22.运用熔解曲线进行产物分析,验证了试验结果的特异性和准确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霞 张艳 刘志勇
【目的】番木瓜(Carica papayaL.)是具有雌性、雄性和兼性性别分化,在热带和亚热带广泛种植的果树作物。番木瓜植株性别的早期确定对果园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通过对与番木瓜性别连锁AFLP分子标记的克隆、测序和PCR引物设计,将31个与番木瓜性别连锁的AFLP分子标记转化为SCAR标记,并在具有不同性别分化的番木瓜植株和分离群体上进行验证。【结果】有16个SCAR标记在番木瓜雌性、兼性和雄性植株DNA样品上可扩增出多态性,在F2代分离群体上均与兼性性别共分离,可以有效地区分雌性株和兼性株或雄性株;另有15个SCAR标记在雌性、兼性和雄性植株DNA样品上没有扩增出多态性,不同性别D...
关键词:
番木瓜 性别 AFLP SCAR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杰 刘永霞 冷平 许永新 张素丽
研究ABA对番木瓜果实成熟软化的影响及其与乙烯的关系,结果表明:番木瓜果实采后乙烯产率逐渐上升,在第8天达到高峰,硬度迅速下降。外源ABA和乙烯利处理促进了果实乙烯的释放以及果实硬度的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和果面颜色变化,加速了果实成熟软化进程。ABA生物合成抑制剂NDGA处理则抑制了乙烯的产量,果面颜色变化和硬度的下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此外,外加Co2+和1-MCP处理可抑制ABA对乙烯产率、果实硬度下降,可溶性固形物上升和果面颜色变化的促进作用。ABA对番木瓜果实成熟的影响可能主要是通过刺激乙烯的产生进行的。
关键词:
番木瓜 果实成熟 ABA 乙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凡 范鸿雁 罗霓 陶挺燕
对番木瓜Carica papaya L.炭疽病果组织进行分离、病原菌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初步鉴定为胶孢炭疽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在PDA培养基上生长速度最快。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适宜温度分别为20~30℃和25~30℃,适宜pH值分别为7~9和6~10。供试的9种碳源中以葡萄糖和蔗糖有利于病原菌的生长,以蔗糖有利于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供试的9种氮源中,以蛋白胨和酵母浸膏最有利于菌丝生长,以酵母浸膏最有利于该菌分生孢子的萌发。完全黑暗与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光暗交替有利于孢子萌发。
关键词:
番木瓜 胶孢炭疽 生物学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阮小蕾 王加峰 李华平
将PCR检测呈阳性的T4代转复制酶(replicase,Rep)基因番木瓜植株在苗期接种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Ys株系,定期采取不同部位的叶片进行North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接种PRSV之前,在植株的各部位均能检测到转基因完整的Rep mRNA,但接种后不同时间在接种叶以上部位陆续出现了Rep mRNA的降解;接种后30 d内,接种叶下部第1片叶上始终未出现Rep mRNA的降解;另外,在发生mRNA降解的叶片上都能相继检测到小分子干涉RNA(short interferring RNA,si RNA)的产生。这说明转基因番木瓜的抗...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舒正义 陈启恒
番木瓜炭疽病菌在 PDA 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在 PmDA 培养基上产孢最多。菌丝生长适温16~32℃,最适温度24~28℃。适宜菌丝生长的 pH 值4~6。对碳源的利用以葡萄糖、蔗糖最佳,在含蔗糖、半乳糖和可溶性淀粉的培养基中产孢较多;氮源以蛋白胨最适宜菌丝生长,天门冬酰胺有利于孢子形成。分生孢子萌发适温16~28℃,附着胞形成最适温度20~24℃。在 pH 值2.5~8之间,分生孢子可萌发,最适pH 值4~5;pH3~5最适宜附着胞形成。在三种营养液中0.05%的蛋白胨最适合分生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
关键词:
番木瓜 炭疽病菌 生物学特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饶雪琴 李华平
利用已构建的番木瓜环斑病毒(Papaya ringspot virus,PRSV)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建立美中红番木瓜(Carica papaya L.)体胚的转化体系。结果表明:共培养时,当农杆菌EHA105携带pCAMBIA2300质粒时,农杆菌的浓度(OD600 nm)应小于或等于0.1,其共培养后抑制农杆菌的羧苄青霉素浓度应以750 mg/L为宜;当农杆菌EHA105携带pBI121质粒时,则农杆菌的浓度(OD600 nm)应小于或等于0.8,其共培养后抑制农杆菌的羧苄青霉素的浓度则为500 mg/L;加上滤纸处理,抗生素洗涤以及洗涤后的干燥处理,可完全抑制体胚表面的农杆菌生长。对...
关键词:
番木瓜 番木瓜环斑病毒 体胚 转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敏 李庆萌 周陈平 邝瑞彬 杨护 黄炳雄 魏岳荣
【目的】明确广东省番木瓜果实疑似炭疽病病害的致病菌,并筛选防控该病害的适宜化学药剂,为番木瓜炭疽病的诊断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东省广州市番木瓜果园采集番木瓜果实水渍状炭疽病疑似病果,对番木瓜病果进行组织分离及致病性测定,利用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从病果样品中分离出5个形态特征相似的菌株(C1~C5),随机选取C1作为代表性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和鉴定。致病性分析发现,番木瓜果实接种C1病原菌2 d即可表现出明显的水渍状病斑,从表现症状的部位可以重新分离到该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发现,C1初生菌丝为白色辐射状,随后变灰白色,菌丝体上覆盖着一些橘红色分生孢子盘;孢子梗透明,有分隔;分生孢子透明,单细胞,细胞壁光滑,两端圆,形状规则呈圆柱形,壁薄,内含物呈颗粒状;分生孢子大小为13.2μm×5.1μm。这些形态学特征与短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revisporum)一致。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供试菌株C1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β微管蛋白(β-tubulin,TUB2)和肌动蛋白(actin,ACT)基因序列与短孢炭疽菌(C. brevisporum)模式菌株BCC 38876对应基因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100%,93%,98%和100%。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C1与短孢炭疽菌单独聚为一支。结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致病性及发病特征明确了导致广东省番木瓜炭疽病的病原菌为短孢炭疽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8种杀菌剂中,45%咪鲜胺水乳剂对C1菌株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抑制中浓度(EC_(50))为0.082 0 mg/L,其次为250 g/L丙环唑乳油和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EC_(50)分别为0.263 5和9.714 3 mg/L。【结论】在中国大陆首次鉴定了番木瓜果实炭疽病的致病菌短孢炭疽菌。45%咪鲜胺水乳剂、250 g/L丙环唑乳油和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番木瓜短孢炭疽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