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73)
- 2023(13968)
- 2022(12107)
- 2021(11332)
- 2020(9403)
- 2019(21623)
- 2018(21744)
- 2017(41320)
- 2016(22576)
- 2015(25489)
- 2014(25593)
- 2013(25336)
- 2012(23642)
- 2011(21392)
- 2010(21565)
- 2009(19554)
- 2008(19143)
- 2007(16910)
- 2006(15003)
- 2005(13307)
- 学科
- 济(95509)
- 经济(95418)
- 管理(62326)
- 业(59216)
- 企(46999)
- 企业(46999)
- 方法(39712)
- 数学(33898)
- 数学方法(33337)
- 农(27263)
- 中国(27059)
- 地方(26774)
- 学(22157)
- 业经(21830)
- 财(19982)
- 农业(18796)
- 环境(18216)
- 和(15835)
- 贸(15591)
- 贸易(15577)
- 理论(15558)
- 制(15384)
- 技术(15059)
- 易(15000)
- 银(14494)
- 银行(14451)
- 融(14276)
- 金融(14274)
- 发(14086)
- 地方经济(14066)
- 机构
- 学院(319503)
- 大学(318531)
- 管理(126041)
- 济(122655)
- 经济(119659)
- 研究(111607)
- 理学(108292)
- 理学院(107010)
- 管理学(104897)
- 管理学院(104340)
- 中国(83215)
- 科学(72238)
- 京(70382)
- 所(57298)
- 农(55655)
- 财(54653)
- 研究所(52255)
- 中心(50706)
- 业大(50321)
- 江(48574)
- 北京(45144)
- 范(44802)
- 师范(44393)
- 农业(43219)
- 财经(43141)
- 院(40984)
- 州(40014)
- 经(39031)
- 省(35934)
- 师范大学(35747)
- 基金
- 项目(218293)
- 科学(170390)
- 研究(159532)
- 基金(154961)
- 家(135191)
- 国家(134010)
- 科学基金(114665)
- 社会(97350)
- 社会科(92110)
- 社会科学(92082)
- 省(88462)
- 基金项目(82663)
- 自然(75528)
- 自然科(73664)
- 自然科学(73648)
- 划(73167)
- 教育(72599)
- 自然科学基金(72254)
- 编号(66190)
- 资助(64537)
- 成果(53345)
- 发(50345)
- 重点(48940)
- 部(46641)
- 课题(46338)
- 创(44631)
- 创新(41608)
- 科研(41432)
- 发展(39886)
- 项目编号(39621)
- 期刊
- 济(142226)
- 经济(142226)
- 研究(94236)
- 中国(66669)
- 学报(51675)
- 农(51071)
- 科学(47893)
- 管理(46483)
- 教育(39757)
- 财(39201)
- 大学(38521)
- 学学(36056)
- 农业(36000)
- 技术(29781)
- 融(27513)
- 金融(27513)
- 业经(24918)
- 经济研究(21228)
- 财经(19488)
- 图书(19084)
- 业(18418)
- 问题(17973)
- 资源(16712)
- 科技(16580)
- 经(16497)
- 技术经济(16163)
- 理论(15736)
- 实践(14634)
- 践(14634)
- 版(14605)
共检索到4806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符国基
应用生态足迹方法,以海南省2000—200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为依据,对海南生态省以来(1999—2003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计算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海南省人均生态赤字由1999年的0.366hm 2增加到2003年的1.2206hm 2,呈逐年增加的趋势,5年增加了0.8546hm 2,增长了233.5%,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生态系统承受较大压力;人口的增加和生产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是最重要的原因,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需求日益增加是直接因素;减少海洋、草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生态足迹需求,提高其生态承载力,是实现海南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耕地、海洋和林地是海南的优势资源。海南生态比较优势...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长城 陈晓杰 张金亭
2000 年以来,随着武汉城市发展的加快,城市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问题凸显。引进生态足迹及三维生态足迹模型分析武汉市 2008—2019 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足迹深度和足迹广度变化,通过生态赤字、万元GDP 人均生态足迹、生态压力指数和生态可持续指数研究武汉市可持续性发展状况。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9 年年间武汉市人均生态足迹总体表现为降低的趋势,由 2008 年的 3.106 6 hm~2/ 人下降到 2019 年的2.609 0 hm~2/ 人,同期人均生态承载力由 2008 年 0.197 4 hm~2/ 人下降到 2019 年的 0.129 4 hm~2/ 人,人均生态赤字亦表现为降低趋势。其中,化石燃料用地是人均生态足迹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而耕地为人均生态承载力的最重要组成部分。足迹深度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足迹广度呈平缓下降趋势。生态压力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生态可持续指数呈下降趋势,万元 GDP 人均生态足迹占比下降,总的来说,生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能力,但是存在较大生态压力。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媛 黄翀 郑巍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对甘肃省1990—2007年生态足迹与生物承载力进行计算,运用万元GDP、生态足迹多样性及发展能力测算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并根据时间序列(三次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对生态赤字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甘肃省1990—2007年万元GDP呈速度减缓的下降趋势,生态足迹多样性整体变化趋势平缓;甘肃省2007—2017年的生态赤字有扩大化增长趋势,人均生态赤字可能达到2.733hm2,表明必须依靠提高生产效率及资源利用效率来增强生态承载力,建立甘肃省可持续发展模式。
关键词:
甘肃省 生态足迹 生物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建军 许小冉
在介绍生态足迹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对河南省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分析计算,并通过与生态承载力的比较,来评价河南省的可持续发展状态。结果表明,河南省2007年化石燃料用地、草地、水域处于赤字状态,耕地、林地、建筑用地处于盈余状态,生态足迹指数显示出河南省总体生态足迹大于其生态承载力,生态经济处于强不可持续状态。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潘一萍
生态足迹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度量方法,其基本模型是通过计算比较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来评价研究对象的可持续发展状况。近年来,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在原有模型的基础上逐步拓展了成分法、投入产出法、基于需求的标准法和动态分析等其他分析方法,并广泛应用于对不同层次、不同时间序列的国家或地区可持续发展状况的度量,以及对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特定行业、行动等方面的分析。生态足迹研究方法存在着优缺点,就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状况而言,需要从研究内容、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加以关注和改进。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辛毅 田旸 吴燕红
生态足迹方法模型因其直观且可操作性强等特点成为量化可持续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如今,该理论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介绍生态足迹的定义、不足及方法的改进,总结其在国内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尺度、不同领域等方面的应用,提出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完善生态足迹模型,推进生态足迹理论在微观尺度的应用,使生态足迹理论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性,为少数民族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生态足迹理论 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晓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针对新疆的经济发展现状,本文运用生态足迹模型方法对新疆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通过测度该区利用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数量来定量测评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根据2006年新疆统计年报,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出新疆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新疆 人口与环境 可持续发展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王伟 韦苇
生态足迹模型是一个很好的测度可持续发展的工具,能非常直观地表现可持续发展状况。比较陕西省1999—2005年人均生态足迹和人均生态承载力,陕西省的经济发展存在生态赤字,说明其发展是以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代价的,特别是对可再生资源(主要是草场)和不可再生资源(煤、石油、天然气)的过度开发程度已经相当严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于波涛
本文对生态足迹理论进行了综述,并测度了黑龙江省2000~2005年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而得到了该省近几年的生态赤字和盈余状况,在此基础之上对黑龙江省的可持续发展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从2000~2005年以来,从具有弱可持续发展力逐渐演变弱不可持续发展力,可持续发展力整体上呈现恶化的趋势。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力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田杰 姚顺波
本文对陕西省2001—2010年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进行了动态量化计算,并引用生态压力指数、万元GDP生态足迹、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系统发展能力等指标对计算结果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近10年发展一直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人均生态足迹年均增长率达到7.856%,生态赤字年均增长率高达15.772%;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对建筑用地和化石能源用地的过度耗用;近10年陕西省的生态压力指数均大于1,且呈现增强的趋势,但万元GDP生态足迹则出现明显下降趋势,说明对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系统发展能力也有很大提升,但是2010年已超出其发展潜力,经济社会与自然资源的发展持续性出现矛盾,生态经济发展处于相对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窦贻俭 苏慧 高超 朱继业
生态足迹是定量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方法。目前将生态足迹用于不同时间序列分析,以描述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的研究仅初始于不多的国外研究机构。通过对江苏省10年间生态足迹变化情况进行纵向比较分析,来考虑人类及其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衡量在人类开发强度较大的江苏省,区域生态供给功能是否能满足开发和消费的需要,量化江苏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的程度,证实了研究区域江苏省的严峻形势。同时与目前国内外已有的生态足迹研究成果比较,概述江苏省生态足迹赤字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
生态足迹 江苏省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晓鹏 丁生喜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和模型,对青海省2000-2008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多样性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青海省年人均生态足迹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大于年人均生态承载力的增长,资源的消费严重超过了资源的再生能力,生态环境压力很大,而造成生态赤字增加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落后,城镇化水平低。结合青海省发展现状,提出调整产业结构、推进城镇化、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助于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彭红霞 张红娟 王新君 侯林春
在生态足迹理论的基础上,对开封市1999~2008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计算,并在时间序列上进行了分析,最后从生态的角度对开封市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开封市的生态足迹大于其生态承载力,处于生态赤字状态,根据蒂斯德尔(C.Tisdell)等的观点1999~2008年开封市的平均生态赤字为0.75 hm2,从生态角度看目前开封市的发展属于弱不可持续型。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开封市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鲁小珍 王悦芳 惠丽 章大勇
生态足迹是基于生物生产面积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方法。利用生态足迹法测量了浙江省常山县可持续发展状况,以期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其他同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据常山县2005年统计资料计算得出:2005年常山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42010hm2,人均生态承载力为0.73800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68210hm2,反映了常山县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常山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还分析了常山县存在生态赤字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图1表4参12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姜秀娟
自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在1992年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全球的基本发展战略和行动指南之后,可持续发展就成了各行各业备受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以生态足迹为出发点,对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四部分:一.生态足迹;二、可持续发展与实体规划;三、生态足迹在挪威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四、结论与建议。分析问题时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个体家庭消费以及实体规划对环境的影响,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