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56)
- 2023(10661)
- 2022(9059)
- 2021(8012)
- 2020(6412)
- 2019(14234)
- 2018(13750)
- 2017(26098)
- 2016(14606)
- 2015(15651)
- 2014(15399)
- 2013(15010)
- 2012(13898)
- 2011(12648)
- 2010(12531)
- 2009(11372)
- 2008(11335)
- 2007(9894)
- 2006(8791)
- 2005(7841)
- 学科
- 济(54465)
- 经济(54366)
- 管理(47760)
- 业(40805)
- 企(33550)
- 企业(33550)
- 方法(22154)
- 数学(19336)
- 数学方法(19128)
- 财(17581)
- 农(15358)
- 学(15287)
- 制(15146)
- 环境(14955)
- 中国(14121)
- 业经(13093)
- 贸(10966)
- 贸易(10963)
- 易(10654)
- 务(10535)
- 财务(10517)
- 财务管理(10493)
- 体(10481)
- 划(10322)
- 农业(10129)
- 企业财务(10006)
- 银(9756)
- 地方(9735)
- 银行(9707)
- 融(9420)
- 机构
- 大学(212972)
- 学院(210966)
- 济(84727)
- 经济(83049)
- 管理(77458)
- 研究(75804)
- 理学(67732)
- 理学院(66842)
- 管理学(65627)
- 管理学院(65270)
- 中国(55042)
- 科学(49902)
- 京(44548)
- 农(44362)
- 财(40609)
- 所(39625)
- 业大(37335)
- 研究所(36543)
- 农业(35325)
- 中心(33205)
- 财经(32286)
- 江(31511)
- 经(29324)
- 院(27743)
- 北京(27089)
- 经济学(26743)
- 范(26652)
- 师范(26235)
- 经济学院(24253)
- 省(24226)
- 基金
- 项目(151313)
- 科学(119548)
- 基金(113215)
- 家(103014)
- 国家(102274)
- 研究(101496)
- 科学基金(86328)
- 社会(67252)
- 社会科(63880)
- 社会科学(63864)
- 基金项目(61191)
- 自然(58578)
- 省(58535)
- 自然科(57234)
- 自然科学(57210)
- 自然科学基金(56206)
- 划(50901)
- 教育(45587)
- 资助(43984)
- 编号(37099)
- 重点(35219)
- 部(33206)
- 创(31948)
- 发(31939)
- 制(31233)
- 计划(30546)
- 创新(30162)
- 科研(29803)
- 成果(29092)
- 国家社会(29043)
共检索到301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杨怀
研究热带雨林土壤碳氮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对探索土壤碳库增汇措施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呈现增多增强的趋势,北纬5°至20°森林经受更加频繁或猛烈的飓风或台风袭击。尖峰岭是海南岛目前热带森林保存最为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地区之一,而热带山地雨林则是尖峰岭地区发育最为完善、结构最为复杂的类型,且时常遭受台风威胁。本研究依托海南岛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成的60 ha热带山地雨林动态监测样地,调查林窗特征和林窗内外环境异质性,研究土壤有机碳及其物理化学稳定性、土壤全氮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骆土寿 陈步峰 陈永富 杨彦臣 杨秀森 李大江
测定了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不同择伐强度经营试验初期土壤 C、N含量及其储量 ,结果表明 :原始热带山地雨林土壤 C、N背景值分别为 10 8.91t· hm-2 、9.58t· hm-2 ,表层 50 cm土壤 C储量占深 10 0 cm土层 C储量的 77.6 % ,相应的 N储量占 73.8% ;30 %、50 %择伐强度经营 5个月后林地土壤 C储量分别比原始林降低 4 .5%和 5.3% ,但 30 %强度经营林地土壤 C/N接近未采伐的原始林。结果可作为对热带山地雨林选取持续经营模式的动态参考指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骆土寿 李意德 陈德祥 许涵 林明献
通过样地调查和取样测定,运用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检验和聚类分析方法,以海南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0501,植被类型代码)为对照,对热带山地雨林皆伐后的天然更新林(0502)、皆伐炼山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0503)和皆伐炼山后种植人工林(0504)等3种次生林的土壤物理差异和恢复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热带山地雨林采伐更新造成土壤密度的增加和表层毛管孔隙度的差异,进而引起总孔隙度的变化,影响0~40 cm土层的最小持水量及20~40 cm土层的毛管持水量;皆伐天然更新措施(0502样地)的土壤质地较好,表层土粒淋洗下移较少,整个剖面土壤毛管孔隙度较高,土体发育良好,具有很强的持水保水能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永富 乔婷 雷渊才 陈巧 王继红
以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天然山地雨林原始林为对象,实施了择伐强度为0.0%(未采伐)、30.7%(低择伐强度)、45.3%(中择伐强度)、53.5%(高择伐强度)4种试验,观测和分析了择伐后13年间各种试验类型的乔木总碳储量、枯死木碳储量、进界木碳储量、保留木碳储量、树种组碳储量和径级碳储量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高强度择伐林分枯死木碳储量比率最大,中强度择伐林分枯死木碳储量比率最低;低强度择伐和未择伐林分的保留木碳储量增长率、总碳储量增长率高于中高强度择伐林分;进界木碳储量比率随择伐强度的增大而增大;45.0%左右采伐强度是树种组碳储量增长较理想的强度;45 cm及以下径级保留木各径级碳储量增长率随...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 择伐 碳储量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文君 沙丽清 张一平 宋清海 刘运通 邓云 邓晓保
为探明热带季节雨林土壤溶解态有机碳(DOC)、溶解态氮(DN)的时空动态及与土壤温、湿度和土壤酸度的关系,本研究在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开展了土壤剖面DOC和DN含量的研究,在同一自然年度,在雾凉季(1月),干季(3月),雨季前期(5月),雨季中期(8月),雨季后期(10月),按0~20、20~40、40~60、60~80和80~100 Cm分层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土壤DOC和DN含量、土壤温、湿度和酸度。结果表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土壤DOC和DN含量在0~60 Cm随深度增加而逐层递减,在60~100 Cm则随着深度增加而增加,总体表现为表层DOC和DN含量较深层土壤含量高的剖面特征。热带季...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臧润国 杨彦承 刘静艳 余世孝 杨秀森
通过对海南岛霸王岭原始热带山地雨林中53个林隙的调查,研究了海南热带山地雨林林隙的基本特征和自然干扰规律。海南热带山地雨林林隙的形状近似于椭圆形,椭圆的长短轴比率不随林隙的大小而变化,基本上都在14左右;扩展林隙(EG)和树冠空隙(CG)在热带山地雨林景观中的面积比例分别为5352%和2522%,干扰频率分别为134%·a-1和063%·a-1,林隙干扰的返回间隔期约为160a。海南热带山地雨林中EG的大小一般变化在30~500m2左右,平均约为160m2,大多数CG的大小一般都变化在15~200m2左右,平均约为80m2。大多数的林隙是在40a以前形成的,而10~30a之前形成的林...
关键词:
热带山地雨林,林隙,自然干扰,海南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丁易 臧润国
比较3种采伐方式(重复采伐、径级择伐和采育择伐)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恢复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采伐后(20~25年)的山地雨林恢复群落物种丰富度呈增加趋势,主要表现为小径级(胸径<10cm)的长寿命先锋种增加;与老龄林相比,径级采伐和采育择伐没有增加伐后林中成年树的物种丰富度;3种采伐恢复林中幼树和小树的物种累积速度低于老龄林;森林采伐后恢复群落中的个体密度显著高于老龄林,但胸高截面积显著低于老龄林;伐后林群落中胸高截面积减少最多的为采育择伐,其次为径级择伐和重复采伐;森林采伐恢复群落内长寿命先锋种的物种丰富度、个体密度和胸高截面积均增加,而后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时雷雷 骆土寿 许涵 林明献 杨怀 陈德祥 李意德
采用地统计学的方法,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土壤物理性质小尺度空间异质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各物理性质空间异质性明显,其半方差函数可以用指数模型、高斯模型和球状模型拟合,变程变化范围为10.810 48.650 m,块金值与基台值比值范围为10.2%87.8%,表明各物理性质有不同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孔隙度和持水特性有较大的块金值,说明存在小尺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婉婷 罗由林 李启权 王昌全 张馨文 杜宣延 辛志远 陈林
以宜宾县为案例区,运用地统计学、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了川中丘陵-盆周山区过渡带有机碳(SOC)和全氮(TN)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SOC、TN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1.23、1.45 g·kg-1,均为中等强度的空间变异性。在空间上均表现为东南部高而中北部地区低的趋势。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灌溉水源、土壤侵蚀程度、种植制度均对SOC和TN的空间变异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耕作制度和土壤类型共同主导着该区SOC和TN的空间变异。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小花 杨青青 陈宗铸 余雪标 杨琦 雷金睿
为了揭示热带海岸森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分布规律,探讨土壤因子对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利用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方法测定研究区域内不同林分类型(香蒲桃天然次生林、琼崖海棠天然次生林、椰子人工林、木麻黄人工林、大叶相思人工林)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采用简单相关系数法和冗余分析方法评估土壤因子对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m深剖面内,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变化范围为0.609.05 g·kg(-1),各土层间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变化差异显著,均值表现为椰子人工林(4.36 g·kg(-1))>琼崖海棠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洋 程琬婷 李佳炜 梁怀月
入口社区是国家公园的门户,社区居民是国家公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有助于国家公园与社区协调发展。文章将感知价值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并在感知价值中引入了社区参与这一维度,构建了“感知价值-态度-支持意愿”概念模型。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三个典型入口社区为案例地,运用混合研究法,通过两轮实地调研分别收集访谈材料和问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并结合深度访谈材料,实证分析居民对国家公园的感知价值、态度和支持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居民对国家公园的整体感知价值、态度和支持意愿较积极,但经济感知和社区参与感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态度,其中经济感知、社会文化感知、环境感知和社区参与感知对态度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8、0.33、0.25、0.18。(3)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支持意愿,其中经济感知、社会文化感知、环境感知和社区参与感知对支持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6、0.20、0.16、0.15;态度显著正向影响支持意愿,路径系数为0.17。(4)态度在感知价值和支持意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为提升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意愿,提出政策启示:一是重视和提升居民感知价值;二是加强引导社区居民,提高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态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国家公园背景下居民感知价值的维度,分析了感知价值对支持意愿的影响机制,为更好地引导社区居民支持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陶晶 臧润国 李意德 毛培利 林明献
在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野外测定获得3个与植物-大气相互作用直接相关的生理生态特性指标(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气孔导度和比叶面积),应用等级聚类分析和NMS排序方法对热带山地雨林的主要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分析热带山地雨林4个演替阶段(初期、早期、中期和后期)生理生态功能群组成及其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的87个主要植物种类可划分为8个功能群,检验结果显示功能群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功能群内同质性较高;功能群的丰富度及相对多度在不同演替阶段差异显著;功能群的丰富度在演替初期最低,演替早、中期最高,演替后期略有降低;演替初期的优势功能群光合能力强,水分利用效率低,演替早、中期的优势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永富 杨彦臣 张怀清 杨秀森 李大江
以森林群系 (以下简称群系 )为海南岛热带天然山地雨林立地质量评价基本单元 (对象 ) ,以群系优势树种组平均优势高为因变量 ,平均优势木胸径为自变量 ,用定量方法求出基准胸径为 4 0cm。以鸡毛松、海南油杉、岭南稠林 ,陆均松、线枝蒲桃、黄枝木林 ,白椎、鹅掌柴、黄桐林 3个群系为例 ,建立了立地指数导向曲线模型 ,经模型适合性检验 ,理论值与实测值之间差异不显著。编制了立地指数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方华军 程淑兰 于贵瑞
大气氮沉降对森林生态系统碳截存和损耗过程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但对沉降氮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去向、增氮对土壤中碳/氮转化过程的影响以及土壤氮饱和前后土壤渗漏液中溶解性有机碳(DOC)和溶解性有机氮(DON)动态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土壤氮饱和及土壤碳、氮淋溶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从系统论的角度阐述土壤氮饱和过程及内涵;通过论述DOC和DON含量及其结构组成变化来揭示其对增氮/氮沉降的内在响应机理;论述了增氮对土壤无机氮转化的影响以及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对沉降氮固持的贡献。指出土壤氮饱和为土壤中的有效氮随时间增加超过了土壤中生物和非生物的持留能力,导致土壤氮的净矿化、净硝化、NO-3流失以及土壤酸化等过程发生一系列非线性变化。初步认为土壤中DOC和DON对增氮的不同响应归因于氮素饱和过程的三个不同阶段。对于特定的生态系统来说,需要清楚地认识土壤氮素矿化、硝化、反硝化和固持等过程,才能明晰土壤氮素状态以及随时间的演变。另外,指出在上述三个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拟解决的途径以及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