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124)
2023(4600)
2022(4217)
2021(3839)
2020(3595)
2019(8595)
2018(8546)
2017(16789)
2016(9545)
2015(10972)
2014(11337)
2013(11465)
2012(10981)
2011(10008)
2010(10150)
2009(9542)
2008(9737)
2007(9016)
2006(7567)
2005(6712)
作者
(30824)
(26063)
(25875)
(24810)
(16358)
(12633)
(11957)
(10417)
(9617)
(9257)
(8778)
(8618)
(8600)
(8255)
(8250)
(8240)
(8226)
(7728)
(7558)
(7500)
(6816)
(6418)
(6365)
(6039)
(5911)
(5846)
(5836)
(5823)
(5386)
(5340)
学科
(41451)
经济(41416)
(24564)
管理(24267)
方法(22482)
数学(20332)
数学方法(20175)
(18952)
企业(18952)
(11644)
(10459)
(10114)
中国(9268)
(8312)
贸易(8312)
地方(8134)
(8054)
农业(7582)
业经(7197)
(7011)
(6507)
(6483)
财务(6470)
财务管理(6448)
企业财务(6052)
(5741)
银行(5709)
环境(5533)
(5519)
金融(5517)
机构
大学(145221)
学院(144285)
(57976)
经济(56694)
管理(52783)
研究(50583)
理学(45516)
理学院(44969)
管理学(44110)
管理学院(43846)
中国(36821)
科学(34210)
(32695)
(30589)
(27916)
农业(26405)
业大(26152)
研究所(25753)
(25679)
中心(23338)
(22160)
财经(20724)
北京(19174)
(18691)
(18429)
师范(18178)
经济学(18133)
(17540)
(17470)
农业大学(17181)
基金
项目(95831)
科学(72695)
基金(67500)
研究(65657)
(60743)
国家(60261)
科学基金(49199)
社会(39389)
(38542)
社会科(37233)
社会科学(37215)
基金项目(36226)
自然(33279)
(32860)
自然科(32460)
自然科学(32444)
自然科学基金(31856)
教育(30376)
资助(28475)
编号(26962)
重点(22269)
成果(22062)
(21205)
(20953)
计划(19780)
(19431)
科研(19262)
课题(18714)
创新(18279)
科技(18156)
期刊
(60824)
经济(60824)
研究(38098)
(29026)
学报(28906)
中国(25320)
科学(23719)
(20875)
大学(20088)
农业(19215)
学学(19135)
管理(16150)
教育(12338)
技术(11975)
(11254)
金融(11254)
(11036)
财经(10291)
业经(10054)
经济研究(9717)
(8790)
问题(8789)
(8208)
技术经济(7804)
统计(7309)
理论(7206)
业大(7042)
商业(6975)
(6972)
科技(6779)
共检索到204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朱光玉  胡松  肖前辉  银勇平  
以海南省216株木麻黄解析木数据为研究对象,计算了胸高形数、实验形数与相对高nh处的正形数(n=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0)等11种形数。采用变异系数、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3种方法,对比分析了不同形数的变异程度。根据相对高处直径与胸径的相关关系,建立了3/10h直径预测模型,并对f_(3/10)、f′ _(3/10) 、f_(1.3)与f_∈的材积估算结果进行精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析方法均显示3/10h处的形数变异性最小,即3/10h处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叶功富  罗美娟  林金木  
对设在福建省东山试验点的41个短枝木麻黄种源的11个性状遗传分析表明,种源间在各个生长和形态性状上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遗传力在039~088之间,表明各性状的差异主要由遗传因素所致,具有较强的选择潜力.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冠幅与树高相关性不显著外,其他各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主干分叉习性与主干通直度间呈极显著相关.以用材林为培育目标,选择材积、胸径、树高为主要指标,同时考虑主干分叉习性、主干通直度等干形性状,从41个种源中筛选出7个优良种源,分别为18014(印度)、18154(菲律宾)、18157(马来西亚)、18153(巴布亚新几内亚)、18296(泰国)、18312(瓦...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何福基  王冬米  卢世俊  许基全  高启良  
本文对木麻黄优树的遗传品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根据表型选择优树是有效的。木麻黄主要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的遗传变异十分明显,其遗传力大小依次为胸径(0.689)>材积(0.565)>树高(0.550)。通过子代测定选出的优良家系,其有性后代在树高、胸径和材积早期生长的遗传增益分别为8.24%,14.33%和24.16%。研究还表明:根据6~7a各家系生长状况初选优良家系,根据种子园无性系早期的胸径生长量,初步淘汰不良无性系,都是可行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徐志霞  李小容  蔡莲子  李颖  刘胜欢  刘武才  李蕾  
【目的】研究海南滨海木麻黄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酶活性随林龄的变化规律,探讨木麻黄成熟林林地地力衰退的原因。【方法】在位于海南省海口市海滨的木麻黄幼龄林(5年生)、中龄林(15年生)和成熟林(30年生)中各设置3个10m×10m的样方,采用"S"形5点混合取样法取5~20cm土层土样,提取土壤宏基因组DNA对土壤细菌、真菌的菌属组成、相对丰度和多样性进行分析,测定土壤酶活性并对酶活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通径分析,同时对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和理化性质的关系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1)中龄林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物种组成最丰富且均匀程度高。各林龄林地土壤细菌均以酸杆菌_Gp1占优势,中龄林土壤中特有菌属鞘氨醇杆菌属也为优势菌属。各林龄土壤真菌以发菌科中一种尚未分类的菌属占优势,其在成熟林中相对丰度最高。(2)随林龄增加,土壤蔗糖酶和脲酶活性逐渐升高,而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降低,多酚氧化酶和酸性磷酸酶活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通径分析表明,土壤呼吸作用、pH值及全钾、全磷、有机质含量是影响土壤酶活性的直接因素。(3)CCA分析表明,铵态氮对细菌群落的影响程度最大,而土壤体积质量对真菌群落的影响程度最大。多酚氧化酶活性与分枝杆菌属相关性最大,而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与土壤真菌相关菌属相关性最大。土壤优势菌属中鞘氨醇杆菌属与有机质、硝态氮含量最相关,发菌科中一种尚未分类的真菌与过氧化氢酶活性、pH最相关。【结论】成熟林中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均匀程度降低以及氧化还原酶类活性随林龄增长而逐渐降低,是木麻黄成熟林林地地力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武星  叶功富  徐俊森  谭芳林  洪伟  
采用层次分析法 ,于 2 0 0 2年对滨海沙地木麻黄基干林带不同更新方式的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间隔带状采伐更新方式各效益均高于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间隔带状采伐更新中 ,1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 ,其生态、社会及综合效益最高 ,2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第二 ,而 3 0m宽采伐带隔带采伐更新方式 ,其经济效益最高。林下套种更新方式中 ,林带间伐后林下更新方式 ,其生态、社会、经济及综合效益均比直接在林下套种更新方式高。对于只能进行林下套种更新的木麻黄基干林带 ,根据林带郁闭度作适当间伐调整 ,并选用适应于沿海沙地生长具有一定耐荫性的树种在林下套种 ,可使其综...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马妮  张勇  仲崇禄  姜清彬  陈羽  陈珍  胡盼  王仁开  
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植物有4属96个种,天然分布于东南亚、大洋洲和太平洋群岛,具有速生、抗风、固沙、耐盐碱和瘠薄等特点,其中,木麻黄属(Casuarina Adans.)中的短枝木麻黄(C.equisetifolia Forst.)、粗枝木麻黄(C.glauca Sieber.ex Spreng.)和细枝木麻黄(C.cunninghamiana Miq.)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勇  仲崇禄  陈羽  陈珍  姜清彬  韩强  方发之  
[目的]为了研究海南地区木麻黄无性系的生长过程,并确定其数量成熟龄和合理轮伐期。[方法]本研究利用海南岛3个试验点4个相同无性系10 a的生长数据分析了木麻黄无性系的树高、胸径和材积的生长规律。[结果]表明:木麻黄无性系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均呈"先快后慢"的生长模式,造林后16 a为快速生长期,6 a后进入缓慢生长期;材积生长则呈"慢—快—慢"的S型生长模式,造林后13 a为慢速生长期,47 a为快速生长期,8 a后进入缓速生长期。根据材积年平均生长量和连年生长量曲线的相交点,各无性系材积生长的数量成熟龄处于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许秀玉  王明怀  魏龙  徐斌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51个木麻黄无性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ISSR适用于木麻黄无性系遗传分析,22个ISSR引物在供试无性系中共扩增出199个位点,多态性位点154个,多态位点百分率为77.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74 1 0.389 1,Shannon信息指数为0.273 20.556 0,相似系数为0.467 3 0.995 0,平均为0.743 0,表明供试无性系的遗传基础已相对比较狭窄。ISSR聚类分析表明:参试无性系并不能按来源地各自单独聚为1类,无性系亲缘关系的远近与来源相关不大;在相似系数为0.678时,可将所有供试...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许秀玉  
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植物原产澳大利亚和太平洋岛屿,包括4属86种13亚种,“木麻黄”是该科植物的统称。由于具有抗风、抗旱、耐盐碱、速生的特点,被广泛用于防风固沙、盐碱地改良和干旱区造林。我国引种木麻黄有近百年历史,现已成为广东、广西、福建、台湾及南海诸岛沿海防护林的主栽树种。由于少量无性系长期大面积种植,自2012年起,广东省木麻黄青枯病爆发并蔓延,严重摧毁了整个沿海防护林体系。木麻黄青枯病是由青枯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通过土壤传播引起,是世界范围内最难防治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叶功富  张清海  林益明  吴锡麟  
对福建省东山县海岸带红壤性风积沙土木麻黄群落与均一性风积沙土木麻黄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各组分干重热值、去灰分热值及群落能量分布与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红壤性风积沙土木麻黄群落的现存生物量和能量分别为 1 5 681 84g·m- 2 和 3 1 7795 3 1kJ·m- 2 ;均一性风积沙土木麻黄群落现存生物量和能量分别为 5 1 2 9 87g·m- 2 和 1 0 5 75 1 40kJ·m- 2 ;红壤性风积沙土的木麻黄群落各组分热值范围为 1 9 84~ 2 1 70kJ·g- 1 ,其中叶热值最高 ,根最低 ,各组分能量在群落中所占比例为 :干 ( 3 8 0 ...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炎香  吴英标  
经多次试验结果表明,木麻黄小枝无性繁殖,在缺乏直射光照的室内或有遮阴条件下,以沙培效果最好,平均生根率94%,最高达100%。在太阳光直射条件下,以水培为好。沙培的适应性比水培广,其适宜的繁殖季节为4~10月,气温是25~30℃。处理小枝用的IBA浓度,以20~60ppm为佳。不同的木麻黄小枝生根率差异显著,普通木麻黄生根能力强,粗枝木麻黄次之,细枝木麻黄和山地木麻黄则难生根。4年生以前的不同年龄母树上的小枝用沙培,其生根率的差异不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楠  郑勇奇  丁红梅  柳新红  盛炜彤  江波  李海波  
【目的】对6个耐寒相关调控基因(RAP2.7,ABR1,At HSFA6B,Atb ZIP44,GRXC6和HSP18.2)在耐寒和不耐寒木麻黄种质中精细表达模式进行分析,为深入解析木麻黄耐寒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测定耐寒(ZS7)和不耐寒(HN1)2种短枝木麻黄无性系在-2-11℃低温胁迫下的相对电导率,基于Logistic方程对处理温度和对应的相对电导率进行拟合,计算低温半致死温度(LT50)。根据前期转录组测序得到的6个耐寒相关调控基因的EST序列设计特异引物,利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强  仲崇禄  张勇  姜清彬  陈羽  陈珍  Khongsak Pinyopusarerk  
[目的]研究山地木麻黄种源间抗风性、生长及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山地木麻黄的良种选育和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7个山地木麻黄种源为试验材料,于造林后2、5、7 a时测定山地木麻黄种源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等数量性状,并于造林后7 a时调查主干分叉习性(AP)、主干通直度(SFS)、侧枝密度(DPB)、侧枝直径(TPB)、绿色小枝长度(LDB)、侧枝分枝角(APB)、侧枝长度(LPB)等形质性状以及抗风性(RES),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揭示其遗传变异规律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康丽华  
本文对木麻黄接种弗兰克氏菌的时间、方法、接种剂、接种量、菌株混合接种及施肥与接种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得出:最适接种时间为幼苗期;接种方法为切根接种法;海藻酸钙胶囊干、湿菌剂、草炭、蛭石菌剂与液体接种剂这五种接种剂之间的接种效果没有显著差异;接种量为高接种量较好;弗兰克氏菌与芽孢杆菌混合接种的效果较弗兰克氏菌单接种的效果好;施营养元素P、Mg、Ca、Co和在红壤中加石灰能促进木麻黄的生长与结瘤;接种弗兰克氏菌不仅明显地提高基质中全N与速效N的含量,而且也增加了有机质、速效K的含量。证明接种弗兰克氏菌能改善土壤营养成分的含量。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尤龙辉  叶功富  陈增鸿  白永会  朱美琴  
在福建省晋江市,采用样线法垂直晋江沿海大通道西侧布设3条相互平行的样线,对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及其林下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进行调查,并在样线上布设样点调查林内的光照强度、温湿度及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分析沿海公路建设对路域生态因子、木麻黄生长及其林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随着距公路距离的增加,光照强度、温湿度、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均呈现规律性的变化,距公路100 m处是光照强度从剧烈到缓和的转折点,距公路50 m处是温湿度、土壤容重和土壤含水量从剧烈到缓和的转折点。②栽植于路基附近的木麻黄的生长比未受路基建设干扰的木麻黄差,其中树高、胸径和冠幅在P...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