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4)
2023(1176)
2022(920)
2021(885)
2020(782)
2019(1724)
2018(1533)
2017(2476)
2016(1574)
2015(1819)
2014(1725)
2013(1864)
2012(1783)
2011(1681)
2010(1515)
2009(1491)
2008(1480)
2007(1366)
2006(1236)
2005(987)
作者
(7284)
(6295)
(6166)
(5942)
(3868)
(3255)
(2728)
(2560)
(2425)
(2381)
(2249)
(2245)
(2224)
(2179)
(2124)
(1983)
(1983)
(1928)
(1863)
(1856)
(1743)
(1663)
(1569)
(1483)
(1462)
(1387)
(1383)
(1382)
(1375)
(1360)
学科
(4273)
(4034)
经济(4026)
(3029)
森林(3029)
(3022)
(2421)
管理(2374)
(2255)
收入(2024)
方法(2006)
数学(1840)
数学方法(1791)
生态(1751)
(1730)
土壤(1727)
国民(1649)
(1637)
企业(1637)
国民收入(1605)
(1469)
财富(1469)
生态学(1355)
生物(1313)
(1307)
业经(924)
农业(918)
环境(831)
森林土壤(780)
生物学(776)
机构
大学(24964)
学院(24795)
研究(12804)
科学(11365)
(10926)
业大(8879)
农业(8446)
中国(8394)
(8246)
研究所(7938)
(6872)
林业(6850)
经济(6727)
管理(6526)
(6520)
(6476)
(5821)
实验(5721)
(5576)
农业大学(5488)
理学(5416)
实验室(5377)
(5371)
理学院(5338)
管理学(5095)
管理学院(5059)
重点(5039)
中心(5027)
研究院(4695)
北京(4498)
基金
项目(20537)
(14759)
国家(14692)
科学(13869)
基金(13421)
研究(10400)
科学基金(10211)
(8629)
自然(8394)
自然科(8114)
自然科学(8108)
自然科学基金(7958)
(7800)
科技(6861)
基金项目(6848)
资助(6281)
计划(6230)
重点(5408)
专项(5074)
科研(4763)
社会(4709)
(4483)
社会科(4415)
社会科学(4412)
(4393)
教育(4040)
(3782)
创新(3680)
技术(3673)
(3566)
期刊
学报(11751)
(9144)
科学(8484)
大学(8093)
学学(8012)
(7848)
经济(7848)
林业(7237)
农业(6079)
研究(5057)
中国(4375)
业大(4011)
(3557)
科技(2773)
农业大学(2566)
(2365)
科技大(2333)
科技大学(2333)
自然(2179)
业经(2148)
(2040)
(2005)
管理(1926)
农林(1786)
(1786)
自然科(1758)
自然科学(1758)
中国农业(1695)
资源(1517)
北京(1498)
共检索到36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光益  曾庆波  林明献  陈步峰  李意德  吴仲民  
本文测定并分析了海南尖峰岭地区30年生的热带乡土树种海南木莲人工林生物量及其估算模型,论述了生物量及其养分分配规律。指出:海南木莲各器官及整株生物量模型以幂函数模型W=a(D2H)b比较理想;全林分的总生物量为144.066t/hm2,其中地上部分生物量89.935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78.81%,林下植物层占21.19%;在乔木层中,树干、树叶、树枝、树皮和树根所占的比例分别是54.127%、2.354%、7.762%、9.370%和26.388%;乔木层中,各器官的养分含量,除Ca外,都是叶比其它器官(枝、皮、干、根)的养分含量高许多,N、P、K、Ca、Mg5个常量养分元素在海南木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利丽  王志超  陈少雄  竹万宽  杜阿朋  
【目的】对雷州半岛5个不同林龄(1,2,3,5,7年生)尾巨桉(E.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及林下植被的生物量进行研究,分析各林分生物量组成、分配特征及不同林龄间生物量的变化趋势,为分析桉树林碳汇功能随林龄的变化规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解析木分析法测定乔木层生物量,利用15株不同年龄和径阶的样木数据,建立以胸径(D)为自变量的叶、枝、干、根、皮等各器官生物量方程,然后估算各林分乔木层及各器官生物量;灌木层、草本层和枯落物层生物量采用样方收集法测定。【结果】尾巨桉林分总生物量随林龄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云建  张小全  王效科  朱建华  张治军  孙贵生  高峰  
植物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提高我国不同尺度森林生物量碳的估算和模型模拟等的准确性,该文采用标准木法研究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典型分布区(关帝山、五台山中山和亚高山、五台山山间盆地、塞罕坝林区)的单木生物量相对生长模型、林分生物量及其分配模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①林分生物量随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但不同分布区林分生物量的生长过程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林龄较小时各区林分生物量的差别很小,但随着林龄的增加各区之间的差异逐渐变大。在五台山中山和亚高山,林分生物量在林龄25年左右时基本达到稳定,而五台山山间盆地则在林龄35年左右时才基本达到稳定,并且这两个分布区的最大林分生物量都小于...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江泽慧  范少辉  冯慧想  张群  刘广路  宗亦尘  
应用相对生长法对不同密度华北沙地小黑杨人工林生物量及其分配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模型W=aDb估测的27年生1000、500和250株.hm-2的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5.23、102.60和86.74t·hm-2;29年生小黑杨林分生物量分别为88.64、104.90和90.94t·hm-2。林分生物量与林分的密度和年龄密切相关,呈现出随着密度增加而先增加后减少、随着林龄增加而增加的规律。密度对小黑杨器官间生物量分配有重要影响。密度不同,器官生物量所占比例不同,其中,叶和皮生物量所占比例均随着密度增加而增加,干、枝和根生物量所占比例随密度增加没有表现出明显规律性。在3种密度中,干生物量...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斯金平  姚荣明  陈德标  吴长辉  
本文对浙江景宁高演林场19年生的厚朴人工林进行了生物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林分总生物量为71.16t/hm~2,平均净生产量为4.02t/hm~2·a。其中乔木层总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62.78t/hm~2·a和3.30t/hm~2·a;树皮生物量为6.64t/hm~2,净生产量为0.35t/hm~2·a。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宗武  谭芳林  肖祥希  陈林生  卓开发  
Forkienia hodginsii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ree species in south of China. However, the natrual forest of Forkienia hodginsii nearly does not exist now in China because of disorderly cut and bad management. For this reason, a large area of plantation of Forkienia hodginsii was plante...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奇凡  杜连海  李秀军  
该文对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40年生洋槐人工林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坡洋槐人工林的生物量为104.29t/hm~2,北坡洋槐人工林的生物量为114.55t/hm~2,北坡高于南坡.乔木层的净生产量,南坡为4.63t/hm~2·a,北坡为4.06t/hm~2·a,南坡的生产力又高于北坡.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明安刚  郑路  麻静  陶怡  劳庆祥  卢立华  
在样方调查和实测生物量的基础上,采用相对生长法对28年生铁力木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分配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铁力木各器官碳含量在452.4~524.5 gkg之间,大小排序为:树叶>树干>树枝>树根>树皮;土壤碳含量以表土层最高,且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降低;铁力木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和碳储量分别为165.8和79.3 thm2,分配顺序均为树干>树枝>树根>树叶>树皮;铁力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生物量与碳储量分别为173.5和203.1 thm2,生物量的分配主要集中在乔木层(95.6%),碳储量的分配顺序为土壤层(59.3%)>乔木层(39.0%)>地被层(1.7%);林下植被碳含量为地上部分>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路  蔡道雄  卢立华  明安刚  于浩龙  李忠国  
通过收获法和建立的单木相对生长方程研究了南亚热带5种树种人工林乔、灌、草不同组分的生物量及其分配。结果表明:在立地条件相似,林龄和经营管理措施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树种人工林生物量有较大差异,表现为米老排林(404.95 t·hm-2)>火力楠林(376.61 t·hm-2)>马尾松林(239.94 t·hm-2)>红椎林(231.01 t·hm-2)>铁力木林(181.06 t·hm-2)。林分生物量空间分布格局以乔木层为主,占总生物量的87.71%97.86%;其次为地表凋落物层,占1.96%10.90%;灌木层和草本层最低,仅占0.02%1.09%。林分乔木层各器官的生物量分配格局总体呈树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郭耆  赵厚本  周光益  隆卫革  甘谷列  吴尚勇  蒙敏燕  陈金兰  
[目的]对比南亚热带4个树种间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的差异,为评估人工林生产能力和碳汇潜力提供基础数据,为区域人工林提质增效改造和建设高效碳汇林的树种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标准地调查和生物量实测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广西柳州市在马尾松采伐迹地上同期营造的33年生木荷、米老排、蓝果树和杉木人工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格局。[结果]在立地条件、经营措施和林龄相同的条件下,不同树种人工林乔木层和林分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林分生物量排序为木荷林(376.37 t·hm~(-2))>米老排林(284.51 t·hm~(-2))>杉木林(200.02 t·hm~(-2))>蓝果树林(175.56 t·hm~(-2))。乔木层生物量占林分总生物量的93.0%~98.3%,处于绝对优势地位;灌木层和草本层生物量占比较低(平均0.9%)且空间分布不均匀,不同林分间差异不显著;枯落物层生物量占比(平均2.3%)高于灌木层和草本层,木荷林枯落物现存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格局均为树干所占比例最大,根或枝次之,叶最低,灌木和草本层生物量分配格局在不同林分间差异较大。[结论]在南亚热带人工林经营和林分改造中,选择速生阔叶树种造林可获得比针叶林更高的林分生产力和碳汇效益,在人工林经营中建议采取适当调控措施增加林下植被以增加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潜力。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振  吴凯  李智  吴明晶  马祥庆  吴鹏飞  
选择炼山造林后27年生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Monsi分层切割法对所选取的平均标准木进行生物量测定,并测定各营养器官的C、N、P、K含量,分析炼山对杉木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炼山对杉木人工林地生产力具有不利影响.尽管炼山在初期对杉木的树高、胸径生长有积极影响,但从第7年开始,不炼山的杉木林树高、胸径超过炼山后的杉木林,并且差距逐渐增大;至炼山后第27年,不炼山杉木林树高、胸径仍大于炼山杉木林.从生物量来看,不炼山处理林分生物量与炼山处理之间的差异虽未达显著水平,但叶、皮和根的生物量均明显大于炼山处理.未炼山的林分养分及C积累量均大于炼山处理后的林分,两种处理对于养分及C积累量的影响均无显著差异,对其他器官均未有明显的影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韧  邓朝经  覃模昌  
本文对川中地区30年生柏木人工林生物量、营养元素含量及空间分配、养分年动态变化规律等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林分生物量为126.463t/ha,其中乔木层占总量的98.06%.乔木层生物量在各器官的分配规律是:树干>树根>树叶>树枝>树皮>球果;乔木层氮、磷、钾、钙、镁积累总量为3 131.630kg/ha;不同冠层叶中氮、磷、钾含量均以上层相对较高,各生长级林木间亦以上层养分差异较大;叶中养分年动态可分为季节性升降型(氮、磷、钾)和稳定型(钙、镁)两种,枝养分年动态大致与叶同步而变幅较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宗铸  陈小花  陈毅青  杨琦  雷金睿  
探讨海南岛主要树种(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方法,以期为海南岛林木生物量建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以海南岛主要树种(组)为研究对象,利用全树生物量和各分项生物量实测数据,通过独立模型和非线性度量误差模型方法,构建各树种(组)全树和各分项生物量的一元、二元独立模型及相容性模型。不管是独立模型还是相容性模型,在引入树高因子后,其模型的精度和平均相对误差都得到一定的改善;所建立的各树种(组)一元相容性模型,其全树和各分项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67~0.99),平均相对误差E1为(-0.07%~89.57%),相比较于一元独立模型的R~2(0.66~0.99)和E1(0.11%~70.06%),两者相差不大;所建立的各树种(组)二元相容性模型,其全树和各分项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88~0.99),平均相对误差E1为(0.06%~36.00%),相比较于一元独立模型的R~2(0.87~0.99)和E1(0.24%~43.23%),模型效果相当。所建立的各树种(组)模型可以用于海南岛主要树种(组)生物量的估计。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德祥  李意德  骆土寿  林明献  孙云霄  
对海南岛尖峰岭35年生鸡毛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结构与分布特点、净初级生产力和林分生长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毛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达285 53t·hm-2,其中树干为190 82t·hm-2,树皮为19 19t·hm-2,树枝为35 93t·hm-2,树叶为7 96t·hm-2,根为31 63t·hm-2,鸡毛松不同器官生物量的比例为树干∶树枝∶根∶树皮∶树叶=24 0∶4 5∶4 0∶2 4∶1 0。12~22cm径级的立木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70 9%,而8m以下的树干生物量占其总生物量的80%以上。1~25a内生物量增长迅速,年平均净生产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25a后生物量增长相对...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平  赵博  杨璐  赵秀海  张春雨  闫子超  
【目的】森林凋落物在森林地上和地下养分传输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型土壤动物蚯蚓可以通过取食、消化、排泄、掘穴等活动影响凋落物的分解,从而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产生影响。本文研究了凋落物添加和威廉环毛蚓接种对油松人工林土壤pH、有机碳(SOC)、全氮(STN)、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熵(q MB)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通过室内培养实验设置4种处理:(1)对照(S);(2)添加油松叶凋落物(SP);(3)接种蚯蚓(SE);(4)接种蚯蚓+油松凋落物(SPE)4种处理,分别在培养后第7、14、21、28、42、56天进行土壤样品取样。【结果】结果表明:在整个培养期,SE处理下土壤pH均比同期S处理高,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SPE处理土壤pH均比同期S处理高,但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无论是否添加叶凋落物,在各个培养期接种蚯蚓都对SOC和STN无显著影响(P>0.05)。到培养结束时,SE处理使SMBC和q MB分别降低了10.8%和10.9%;在各个取样期,SP处理土壤的SMBC和q MB较对照处理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本研究表明,添加凋落物可以提高土壤有机碳向微生物量碳的转化效率,且在凋落物中添加蚯蚓可进一步促进这种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