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91)
- 2023(10628)
- 2022(8833)
- 2021(7868)
- 2020(6383)
- 2019(13993)
- 2018(13368)
- 2017(24458)
- 2016(13341)
- 2015(14492)
- 2014(13943)
- 2013(13819)
- 2012(12887)
- 2011(11812)
- 2010(11869)
- 2009(10829)
- 2008(10690)
- 2007(9636)
- 2006(8675)
- 2005(7169)
- 学科
- 济(53866)
- 经济(53801)
- 业(37227)
- 管理(35889)
- 农(27531)
- 企(25710)
- 企业(25710)
- 方法(22228)
- 数学(19692)
- 数学方法(19486)
- 农业(18486)
- 学(15907)
- 业经(15273)
- 中国(13841)
- 环境(13208)
- 财(13079)
- 地方(11353)
- 贸(10513)
- 贸易(10510)
- 制(10428)
- 易(10215)
- 发(9342)
- 划(9122)
- 技术(7922)
- 银(7908)
- 银行(7853)
- 融(7725)
- 金融(7725)
- 务(7651)
- 财务(7647)
- 机构
- 学院(197875)
- 大学(197285)
- 济(76861)
- 经济(75271)
- 研究(74095)
- 管理(70947)
- 理学(62383)
- 理学院(61580)
- 管理学(60305)
- 管理学院(59982)
- 中国(54170)
- 农(53486)
- 科学(51651)
- 农业(41835)
- 京(41539)
- 所(40032)
- 业大(39927)
- 研究所(37344)
- 中心(33708)
- 财(32524)
- 江(29711)
- 农业大学(27434)
- 院(26758)
- 财经(26439)
- 省(25883)
- 范(25760)
- 北京(25299)
- 师范(25257)
- 经(24118)
- 科学院(23667)
- 基金
- 项目(145260)
- 科学(113003)
- 基金(106355)
- 家(98487)
- 国家(97664)
- 研究(95459)
- 科学基金(81060)
- 社会(62207)
- 社会科(58702)
- 社会科学(58684)
- 省(57610)
- 基金项目(56883)
- 自然(55597)
- 自然科(54269)
- 自然科学(54246)
- 自然科学基金(53298)
- 划(49508)
- 资助(42062)
- 教育(41857)
- 编号(35524)
- 重点(33818)
- 发(31988)
- 部(30771)
- 计划(30707)
- 创(30039)
- 科研(29259)
- 创新(28221)
- 农(27831)
- 科技(27705)
- 成果(27216)
共检索到2837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韩秋影 曾文轩 叶嘉晖 邱崇玉 史云峰 赵牧秋
海草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形态和生理指标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在2019年对海南陵水新村湾泰来草(Thalassia hemprichii)海草床进行了6次采样调查,研究了一年内1月、3月、5月、7月、9月和11月的海草形态和生理特征,分析了环境因素对泰来草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影响。结果显示,泰来草形态指标叶长、叶宽、根状茎直径、根长在不同月份间存在显著差异,叶长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5月[(15.05±6.13)cm]和9月[(7.19±2.55)cm];叶宽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1月[(11.93±1.68)mm]和9月[(8.73±1.96)mm];根状茎直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1月[(5.22±1.71) mm]和3月[(4.06±0.74) mm]。泰来草地下组织碳含量在不同月份间存在显著差异,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11月[(31.23±0.94)%]和3月[(24.90±3.48)%]。相关性分析显示,海水温度与泰来草叶宽、地下组织碳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盐度与叶长和根状茎长呈显著正相关,与地下组织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海水p H与叶长、叶宽、地下组织碳含量和地下组织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海水中的溶解无机氮、氨氮和硝酸氮对海草生理指标有显著影响。沉积物有机碳含量与叶长、叶宽和根状茎长呈显著负相关。研究表明,新村泰来草的生长受到温度、盐度、pH的影响较大,高营养盐水平可能对泰来草产生负面影响,应该限制该地区营养盐输入。本研究可为保护新村湾泰来草海草床以及修复受损海草床生态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玉峰 周忠雄 李雨桐 高雪琴 乔亚丽 张文斌 颉建明 胡琳莉 郁继华
目的】所有高等植物均会调控其根系形态,以便能更好地在土壤环境中获得充足的养分和水分,其中,氮素是调控根系形态的一个关键因子。探究氮素水平及形态对娃娃菜根系形态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明确参与根系形态塑造的关键因子,为进一步研究氮素调控植物根系形态的分子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以娃娃菜(品种‘惠农金娃娃’)为试材,设置两个氮素浓度(0.1和1 mmol·L~(-1))及两种氮素形态(NO_3~-和NH_4~+)共4个处理组合,使用根系扫描仪以及生理试验等方法,测定娃娃菜根系形态指标:总根长、总根体积、总根表面积和根尖数;生理指标:NO_3~-含量、NH_4~+含量、糖、一氧化氮(NO)和过氧化氢(H_2O_2)以及生根相关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以及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采用同位素内标法,对内源激素细胞分裂素类(CTK)、茉莉酸类(JA)、生长素(IAA)、水杨酸(SA)、1-氨基环丙基-1-羧酸(ACC)和脱落酸(ABA)含量进行LC-MS/SM绝对定量分析,并分析根系形态与各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相同形态下,不同氮素水平对娃娃菜根系形态和生理作用不同。低浓度(0.1 mmol·L~(-1))的NO_3~-(LN)与高浓度(1.0 mmol·L~(-1))的NO_3~-(HN)相比,可分别显著提高根系总根长、表面积、根尖数43%、24%和50%;LN处理与HN处理相比,还原糖含量提高了55.81%,NO含量提高了18.3%,H_2O_2降低了20.44%;低浓度(0.1 mmol·L~(-1))的NH_4~+(LA)与高浓度(1.0 mmol·L~(-1))的NH_4~+(HA)相比,分别提高了根系总根长、总根体积、总根表面积和根尖数96%、73%、85%和45%,LA处理比HA处理的还原糖含量提高了200%,NO与H_2O_2均有所降低,分别降低74.59%和13.58%。相同水平下,不同氮素形态影响娃娃菜根系形态以及生理指标,与LA处理相比,LN处理提高了娃娃菜总根长和总根表面积,降低了总根体积和总根尖数,同时提高了还原糖含量,LA处理比LN处理的NO和H_2O_2含量分别降低73.68%和40.98%;与HA处理相比,HN处理提高总根长、总根体积和总根表面积,但降低了根系总根尖数,HA处理比HN处理NO和H_2O_2含量分别降低82.16%和58.66%。根系激素中十二氧植物二烯酸(12-OPDA)含量以LA处理最大,高于HA处理55.18%,各处理下12-OPDA含量高低为LA>LN>HA>HN;吲哚乙酸(IAA)含量以HN最大,比LN高44.10%,LA比HA高93.79%,各处理下IAA含量高低为HN>LA>LN>HA。根系形态指标与生理指标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根长与还原糖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根尖数与12-OPD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低浓度硝态氮影响根系还原糖,对娃娃菜主根和侧根的伸长产生促进作用;低浓度铵态氮调控娃娃菜根系12-OPDA,可使娃娃菜根系的侧根数量增多。
关键词:
娃娃菜 氮素营养 根系发育 内源激素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英博 韩戴宇 付如裕 鞠志新
以亚柄薹草(Carex subpediformis)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的方式,研究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其生长发育和生理指标变化的影响,并计算耐盐阈值。结果表明,随着NaCl浓度的升高,亚柄薹草的株高、冠幅和干重均呈下降趋势。在盐胁迫条件下,亚柄薹草叶片质膜透性和丙二醛含量上升;超氧化物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变化与之相似,且游离脯氨酸各处理间差异显著(P 0.05)。以亚柄薹草生物量下降50%为标准,建立回归方程求得亚柄薹草对NaCl的耐盐阈值为169 mmol·L~(-1)。综上认为,亚柄薹草对盐胁迫有一定的耐受性,在一定范围的盐胁迫环境中能正常生长,该结果可为后续亚柄薹草耐盐机制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杨立国 周国华
城市形态研究一直就是城市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根据1992、1999、2007年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现状图、怀化市1∶10000地形图、遥感影像图、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借助ArcGIS 9.2平台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11.5),采用空间形态分析、地统计分析、等扇分析、景观测度及分形理论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中部铁路枢纽城市怀化的城市形态演变特征及形成机制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整体以正东、西南、正北方位的扩展为主,且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城市外部形态的紧凑度、分维数偏低,形状指数偏大,城市内部形态演化中,居住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的圈层分布比较明显,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几个特定圈层,而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各时期随圈层面积变化较大,公共设施用地各时期随圈层面积变化较小;在此基础上探寻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认为怀化城市形态的演变是经济发展、交通设施发展、自然地理条件限制等多重驱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城市形态 演变特征 形成机制 怀化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车震宇
以黄山市西递村的旅游发展与形态变化为例,引入村落意象要素,分析从渐变型到稳定型村落形态的变化特征,构建了旅游对稳定型村落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框架,指出完善的地方政策、严格的管理整治、村落人口零增长是主要影响因素,并讨论了稳定型村落发展中的利弊,为其他旅游村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发与借鉴。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永夫 金松恒 叶正钱 黄坚钦 姜培坤
通过水培实验比较了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幼苗在正常供磷(0.10mmol·L-1)和低磷胁迫(0.02mmol·L-1)条件下的根系形态、磷营养特点、叶片光合作用以及叶片和根系分泌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低磷处理显著降低山核桃植株干质量、磷质量分数和磷积累量(P<0.05);与正常供磷相比,低磷处理条件下山核桃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显著降低(P<0.05);低磷处理显著降低山核桃叶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P<0.05),但对叶片胞间二氧化碳摩尔分数无显著影响,这表明低磷胁迫对山核桃叶片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主要是由于非气孔因素引起的。低磷胁迫使山核桃叶片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根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强盛 丁艳锋 严定春 赵长华 揭水通 黄丕生
以武香粳 9号和武运粳 7号为材料 ,研究了不同施氮量 ( 0、 10、 2 0和 4 0g·m-2 )对水稻旱育秧苗移栽期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 2 0 g·m-2 时 ,秧苗单株叶面积、充实度、白根数和单株带蘖数等生长指标最好 ,植株全氮、叶片硝态氮和植株可溶性糖等碳氮物质含量最高 ,根系还原力、氧化力、活跃吸收面积和发根力最大 ,保护酶系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抗坏血酸 过氧化物酶活性最强 ;随施氮量增多 ,秧苗根长和根冠比逐渐降低 ,而叶片叶绿素含量随之增大 ,但增幅减少 ;较少或过多施用氮素降低了秧苗根系活力和保护酶活性 ,影响秧苗生长和生理优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平珊 罗昊文 段美洋 黄穗华 孔雷蕾 钟卓君 莫钊文 潘圣刚
为了探究浅水灌溉对直播稻秧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常规稻巴斯马蒂(B)和象牙香占(X)为材料,通过盆栽控水处理,研究了在浅水灌溉条件(水深3.03.5 cm)下直播稻秧苗的形态、生理以及光合特性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浅水灌溉栽培模式下,秧苗地上部的株高、茎基宽、最上面第一片展开叶叶面积均有所提高,地下部的根系活力、根长、根尖数、根系总面积也均有所增加。同时,浅水灌溉条件下秧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以及最大光化学效率、相对电子传递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均比对照有显著提高。另外,在
关键词:
秧苗 浅水灌溉 形态特征 生理特性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玉森 叶乃兴 许文耀 刘威 魏日凤 刘伟
研究了炭疽菌属的孢子萌发率、附着胞形成率及形态等受孢子龄、叶汁种类和孢子悬液浓度影响的情况.结果表明,5 d菌龄的孢子以水配成3.4×105个·mL-1左右的孢子悬液,在25℃光照下培养12 h,附着胞的形态特征稳定,较适宜孢子萌发与附着孢形态的观察.对附着胞形态观察发现,11种炭疽菌产生的附着胞特征均存在一定的差异;胶孢炭疽菌的12个菌株中,除寄生于雷公藤的炭疽菌外,其余11个菌株的附着孢形态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炭疽菌 附着胞 形态特征 影响因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凤雪 杜美荣 高亚平 姜娓娓 李文豪 董世鹏 侯兴 王军威 张义涛 张志新 蒋增杰
为了解规模化贝类养殖水域微微型浮游生物的时空分布特征,于2017年4、7、11月和2018年1月在北方典型规模化养殖海湾--桑沟湾开展了4个航次的大面调查,利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了聚球藻(Synechococcus)、微微型真核生物浮游生物(picoeukaryotes)和异养细菌(heterotrophic bacteria)三种微微型浮游生物的丰度,并分析了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聚球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和异养细菌的丰度均值分别为(2.93±2.29)×10~(3)个/mL,(13.84±12.81)×10~(3)个/mL和(1.03±0.28)×10~(6)个/mL,存在极显著的季节差异和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P< 0.01)。聚球藻春季主要分布于桑沟湾的西北、西南和湾外;夏季和冬季主要分布于湾外的大片海域;秋季则主要集中于西北近岸。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春夏秋冬均集中于湾内近岸海域,呈现从湾内向湾外递减的趋势。异养细菌夏季在湾外和西部近岸有一大一小两个高值区;春季、秋季和冬季均集中于西部近岸海域。微微型浮游生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三种微微型浮游生物的丰度均与Chl-a浓度、温度和颗粒有机物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溶解氧存在较为密切的负相关关系;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与硝酸盐、铵盐呈显著正相关;聚球藻与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无显著关系。研究结果为深入认识养殖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提供了数据支撑。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琳琳 蒋日进 徐义平 印瑞 陈峰 陈鹏 彭欣
根据2016年5月份、8月份、11月份和2017年2月份在乐清湾海域的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利用聚类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对该海域甲壳类的种类组成、生物多样性、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海域共鉴定出甲壳类43种,隶属于2个目、18个科、28个属,全年优势种为三疣梭子蟹、日本蟳和哈氏仿对虾。甲壳类群落结构季节间变化差异显著,夏季甲壳类种类数最多,冬季最少,优势种种类季节变化较小。对不同水深带的甲壳类群落结构分析发现,5~10 m种类数最多,小于5 m和大于10 m种类数较少。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水深甲壳类群落的丰富度指数(D)存在显著差异,均匀度指数(J’)和多样性指数(H’)均无显著差异。冗余分析结果显示,温度、水深和浑浊度是影响乐清湾甲壳类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的重要环境因子,其中水深对甲壳类分布的影响较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吕龙
大运河见证了中国数千年的繁荣与变迁,沿线传统村落是其历史文化的直接展示。对这些村落的空间形态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传统村落形态特征,还为其保护和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以大运河江苏段沿线的48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指标定量描述其空间形态,并通过机器学习的层次聚类方法确定空间形态的类型,揭示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典型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多样性、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大运河江苏段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包括高穿行型、高紧密型、高识别型、高穿行—高紧密型、高穿行—高识别型、高紧密—高识别型,分别占25%、6%、10%、17%、19%、23%。(2)在空间渗透能力、穿行可能性、空间之间的紧密程度和局部空间对整体空间的识别能力等方面,江南运河段的村落均高于中运河段和里运河段的村落。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和镇江市的村落主要以三种双高型为主;淮安市则以高紧密型和高识别型为主,扬州市以高穿行—高紧密型和高紧密—高识别型为主;而徐州市和宿迁市的村落更多以高穿行型为主。(3)影响因素方面包括地形和山水格局等自然因素,它们约束了村落的轮廓边界,引导了形态生长走向;还有行为主体主动适应的主体选择和社会形态因素,以及围绕乡村建设实时调控的经济推动和政策制度等因素。基于上述结论,在大运河国家公园建设和世界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大运河江苏段的乡村规划建设应更加明确乡村空间界线、突出乡村的特色空间并优化乡村内外的交通。这既能保护和传承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也能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左李娜 陈静 张慧 刘耘华 盛建东 张凯 程军回
土壤pH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和土壤养分有效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现有研究发现其受到海拔、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之前研究多集中在这些因子对表层土壤pH变化的影响,而不同土层pH对这些因子的响应是否一致仍缺乏探讨。基于此,本研究以新疆温性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1-2013年对86个样地的不同土层(0-5、5-10、10-20、20-30、30-50、50-70和70-100 cm)土壤pH和相关理化性质(土壤有机质、土壤全氮含量、容重和土石比)进行测定,并重点分析了地表微环境(凋落物、立枯、覆沙、砾石、风蚀和水蚀程度)对不同土层pH的影响,以及海拔、气候(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和相关理化性质与土壤pH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随土层增加,土壤pH呈逐渐增大的变化特征,而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则呈降低的趋势。2)凋落物、砾石和风蚀对各土层pH均无显著影响(P> 0.05),立枯显著降低了0-50 cm各土层中pH (P <0.05),而与容重和土石比仅在个别土层有内在联系。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土石比和年平均温度对pH的影响强度高于其他因素。结果表明,新疆温性草原土壤pH的变化均受到地表微环境、海拔、气候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但影响强度在不同因子和不同土层间存在差异。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凤山 白妮妮 林占熺 林冬梅 王子怡 丁凰文 吴宗楠 张雅婷 杨谨宁 王培丹
基于波文比—能量平衡法,研究了巨菌草生长过程入射太阳辐射(R_d)、反射太阳辐射(R_u)、净辐射(R_n)、潜热(LH)、显热(SH)、土壤热通量(G)和波文比(β)等的变化动态;通过耦合系数(Ω)评价地表能量通量的影响因素,提出一种地表通量异常值插值方法的判断标准,确定β异常值为-2.00~-0.50.结果表明:采用随机森林插值方法可获得质量良好的通量数据.生育期R_d、R_u、R_n、LH、SH、G、β和Ω的平均值分别为185.99 W·m~(-2)、72.56 W·m~(-2)、111.35 W·m~(-2)、82.94 W·m~(-2)、31.26 W·m~(-2)、-2.72 W·m~(-2)、0.38和0.6,R_d是季节尺度上其他参数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LH和SH同时受到冠层导度(g_c)和饱和水汽压差(VPD)等因素的影响.晴天R_n、LH和SH较高,阴天R_n、LH和SH较低.晴天和阴天的β由g_c和R_n决定,生育早期具有低g_c和高R_n的特征,晴天的β大于阴天;生育盛期具有高g_c和低R_n的特征,晴天的β低于阴天.
关键词:
巨菌草 地表能量平衡 波文比 潜热比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倪印锋 王明利
种植牧草是当前中国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有效途径,发展牧草产业是推进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和"粮改饲"工作的重要举措。文章运用区位基尼系数、产业集中率、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的方法,对2001—2015年中国牧草产业地理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牧草产业地理集聚特征显著,整体上呈现出先波动下降后急剧上升的特征,7种牧草的地理集聚程度都非常高;牧草产业向"三北一南"区域集聚的趋势愈加明显,在省域尺度上空间地理集聚的程度也逐渐增强,其地理集聚的高—高(H-H)聚集区省份变化不大,而低—低(L-L)聚集区省份在东南部则有显著的增加。实证研究表明牧草比较收益、生产性土地面积比重、草食家畜养殖量、机械化水平和政策是影响牧草产业地理集聚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