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49)
- 2023(5876)
- 2022(4951)
- 2021(4366)
- 2020(3442)
- 2019(7800)
- 2018(7374)
- 2017(14491)
- 2016(7448)
- 2015(8122)
- 2014(7959)
- 2013(8212)
- 2012(8006)
- 2011(7348)
- 2010(7513)
- 2009(7104)
- 2008(6478)
- 2007(5806)
- 2006(5492)
- 2005(5057)
- 学科
- 济(60146)
- 经济(60122)
- 地方(20022)
- 管理(16636)
- 方法(16022)
- 数学(14677)
- 数学方法(14618)
- 业(14282)
- 地方经济(13132)
- 农(12356)
- 中国(11363)
- 学(10298)
- 业经(9740)
- 农业(9252)
- 企(8171)
- 企业(8171)
- 环境(8032)
- 经济学(7291)
- 财(6744)
- 发(6481)
- 资源(6067)
- 融(5987)
- 金融(5985)
- 制(5951)
- 产业(5768)
- 贸(5557)
- 贸易(5551)
- 体(5429)
- 和(5401)
- 易(5182)
- 机构
- 学院(114312)
- 大学(113004)
- 济(62309)
- 经济(61192)
- 研究(46799)
- 管理(39954)
- 理学(34025)
- 中国(33862)
- 理学院(33507)
- 管理学(32971)
- 管理学院(32753)
- 科学(27045)
- 财(24743)
- 所(23639)
- 京(23327)
- 研究所(21350)
- 经济学(20953)
- 中心(20461)
- 财经(19424)
- 农(18892)
- 经济学院(18589)
- 江(18529)
- 经(17527)
- 院(16824)
- 省(16171)
- 范(16005)
- 师范(15920)
- 业大(15814)
- 科学院(15107)
- 农业(14370)
- 基金
- 项目(74347)
- 科学(59829)
- 基金(55164)
- 研究(53592)
- 家(47722)
- 国家(47396)
- 科学基金(40974)
- 社会(37821)
- 社会科(36031)
- 社会科学(36022)
- 省(31243)
- 基金项目(29703)
- 自然(24922)
- 自然科(24303)
- 自然科学(24297)
- 自然科学基金(23813)
- 划(23741)
- 教育(22425)
- 资助(21641)
- 编号(19671)
- 发(18784)
- 重点(17080)
- 国家社会(16281)
- 部(16019)
- 发展(15856)
- 展(15645)
- 济(15129)
- 成果(15043)
- 经济(14986)
- 创(14535)
共检索到183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敏纳 周春山 蔡舒 王平 宋洁华
采用钱纳里经济增长阶段判定及经济增长热冷点区分析和全局趋势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海南建省以来经济增长空间分异格局演变。结果表明:海南建省以来经济增长水平明显提升,经济增长空间分异格局由低水平相对均衡型演变为较高水平非均衡型,即建省初期经济增长水平低,经济增长在空间上相对均衡,随着沿海地区特别是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三亚市经济增长水平相对提升,沿海内陆分异及北南方向上类似U型分异格局凸显且逐步强化;目前内陆是经济增长洼地,北部沿海与南部沿海三亚市为增长核心区;沿海内陆分异及北部沿海与其他地区间分异有加剧趋势。初步推测,海南经济增长空间分异与自然要素、交通条件、经济区位、历史基础及制度、人口和科技因素的空间分异密切相关。优化海南经济空间布局,需要深入实施旨在强化增长核心区建设和扶持内陆特困地区发展的区域发展战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敏纳 周春山 蔡舒 王平 宋洁华
采用钱纳里经济增长阶段判定及经济增长热冷点区分析和全局趋势分析等方法,系统研究海南建省以来经济增长空间分异格局演变。结果表明:海南建省以来经济增长水平明显提升,经济增长空间分异格局由低水平相对均衡型演变为较高水平非均衡型,即建省初期经济增长水平低,经济增长在空间上相对均衡,随着沿海地区特别是北部沿海和南部沿海三亚市经济增长水平相对提升,沿海内陆分异及北南方向上类似U型分异格局凸显且逐步强化;目前内陆是经济增长洼地,北部沿海与南部沿海三亚市为增长核心区;沿海内陆分异及北部沿海与其他地区间分异有加剧趋势。初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业侨 高昌海
海南建省以来,海南经济快速发展。在分析海南建省以来区域经济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对建省初期和当前县(市)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数量分析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海南建省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进一步增强,海口、三亚、琼海、东方、儋州等5市已发展成为海南经济的增长极,县(市)经济的发展水平与优势产业发展密切相关。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空间分异 海南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谷国锋 李俏 周伊楠
基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测算城市间空间关联强度,绘制了经济增长空间关联曲面图,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东北地区城市群的50个地级市与县级市2000—2017年的GDP、年末人口数等指标,构建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矩阵,利用点度中心度、中介中心度以及块模型,探究经济增长空间网络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发现:①2000—2017年东北地区城市群经济增长空间关联强度呈现出逐年增大的趋势,且5个时段主要以沈阳和哈尔滨为中心形成了经济增长核心区域,辐射的范围逐年扩大,"中心-外围"的空间模式较为明显。②东北地区城市群的点出度中心度低值区域集中在哈长城市群边缘城市,起到中介作用的城市变动较大。③东北地区城市群区块组成及结构变化不大,2010年后区块间联系更为紧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覃剑 冯邦彦
流域经济是以水系为轴线的区域经济,其发展状况对国民经济有重要影响,其研究为区域开发提供新视角。在理论方法上,根据内生经济增长理论,采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构建一个包括技术进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作为内生要素的流域经济增长框架。在实践论证上,以长江为样本域,运用面板计量分析方法,测度生产要素对流域上中下游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生产要素对流域经济不同域段作用强度不同,且呈现出明显的梯度效应,即沿江而下,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渐加大,物质资本则恰好相反。在此基础上,提出缩小流域经济的不平衡程度的政策建议,主要包括促使流域上游地区人力资本开发、实施流域大开发战略和推进流域城...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翁媛媛 高汝熹
过去30年的工业化,我国主要依靠"两高一资"(高增长、高能耗、高投资)行业的过度扩张支撑。然而,下一个30年中国是否还能维系这样的高速增长?本文针对不同阶段历史进程的特点选择不同生产函数模型进行计量回归,解决了中国经济增长事实与增长理论模型的相洽性问题,从而找出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从结构调整、人力资本和科技资本投资、城市化发展等方面考察了未来经济增长的三大可能性空间,设计了一个依靠效率提高、制度改进的可持续增长模型,认为依照效率改进后的发展路径,中国经济未来十年合意的增长率约为6%—7%。
关键词:
增长源泉 增长空间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彭文慧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社会转型进程中,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即是其寻找并利用社会网络中资源的过程。由于外资行为的空间溢出效应,实际利用外资会对近邻省份的经济增长带来影响,而且外资的社会资本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作用显著,外资融入本地的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鲁渤 周祥军 宋东平 汪寿阳
本文将交通通达性作为变量引入D-S模型进行拓展,以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2006—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范围,从理论方面探究交通通达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并运用随机效应下的空间杜宾模型对东北地区公路交通通达性与经济增长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东北地区交通通达水平与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影响程度在各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随着东北地区公路交通通达性的提升,交通通达性对经济增长影响的边际效应逐步递减;同时港口与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不能有效对接,抑制了东北地区港口交通运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因此,东北地区各地方政府需要根据本地区公路交通通达水平审慎地调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且投资的重点由交通基础设施转向交通通达网络的完善和对接。
关键词:
交通通达性 空间效应 空间杜宾模型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徐梦周 潘家栋
本文采用修正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同步考察2002~2017年浙江省域经济联系、创新联系及其空间形态演进,发现相较于经济关联,浙江城市间创新关联网络密度增长更快,城市所处的创新网络位置变化较大,空间形态演进更为活跃。其中,宁波在创新联系格局中从一高一低型跃迁为双高型,嘉兴从一高一低型趋向于双高型,湖州从双低型变为一高一低型,表明环杭州湾城市群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在增强。相较之下,温台地区创新联系弱于经济联系,温州在创新联系格局中从一高一低型变为了双低型,对外辐射能力下降。舟山与宁波,金华与绍兴、衢州等周边地区无论经济还是创新联系都在弱化,形成了较为孤立的状态。据此,本文提出浙江"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的核心需要充分重视区域创新联系的活跃性,优化配置创新要素来推动区域一体化。
关键词:
经济联系 创新联系 空间形态 分异演化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樊新生 李小建
基于近来发展比较成熟的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本文试图揭示河南省1980-2000年期间经济增长的空间相互作用规律。结果表明,总体上河南省各市区对周围县域经济带动不明显,存在很强的极化效应;扩散效应只存在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豫西、豫北地区,但扩散的强度和空间范围较小,并且处于这种扩散效应的地区数量和面积在研究时段内有所减少。增长极扩散的方式并不是简单的临域扩散,而是存在方向差别。
关键词:
空间自相关 经济增长 河南省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顾剑华
以中国30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地区)为研究样本,将经济系统分为经济生产子系统和环境治理子系统,采用网络SBM-DEA模型对2001—2013年中国及各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计算各地区经济生产效率与环境治理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呈现"U型"变化趋势,2001—2007年下降,2007—2013年逐步回升;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较高区域逐步由北部沿海向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扩散,西南地区低碳经济增长效率有所提高但整体仍处于效率一般状态;经济生产效率明显高于环境治理效率,且整体耦合协调度偏低。低碳经济增长效率的提高依赖于经济生产系统和环境治理系统的共同作用,应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实施因地制宜的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顾剑华
以中国30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地区)为研究样本,将经济系统分为经济生产子系统和环境治理子系统,采用网络SBM-DEA模型对2001—2013年中国及各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计算各地区经济生产效率与环境治理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呈现"U型"变化趋势,2001—2007年下降,2007—2013年逐步回升;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较高区域逐步由北部沿海向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扩散,西南地区低碳经济增长效率有所提高但整体仍处于效率一般状态;经济生产效率明显高于环境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顾剑华
以中国30个省市区(不包括港、澳、台和西藏地区)为研究样本,将经济系统分为经济生产子系统和环境治理子系统,采用网络SBM-DEA模型对2001—2013年中国及各省份的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进行测算和分解,并计算各地区经济生产效率与环境治理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低碳经济增长效率呈现"U型"变化趋势,2001—2007年下降,2007—2013年逐步回升;低碳经济增长效率较高区域逐步由北部沿海向东部沿海和南部沿海地区扩散,西南地区低碳经济增长效率有所提高但整体仍处于效率一般状态;经济生产效率明显高于环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董亚宁 杨开忠 顾芸
针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成本差异缩小而创新增长差异扩大的谜题,本文基于空间经济增长理论,从"成本—空间"视角对传统创新理论进行时空整合拓展,构建了分析创新成本和空间分割影响创新增长分异的内生创新增长理论。研究发现:(1)随着创新成本的区际趋同,空间分割成了影响创新增长分异的关键因素;(2)降低产品市场分割程度、技术空间分割程度以及扩大市场规模有利于促进创新增长;(3)对于创新落后区而言,打破空间分割、扩大市场规模是缩小与创新领先区创新增长差异的有效手段;(4)基于省级层面数据和空间动态面板模型的高技术产业创新增长实证分析,从全国和区域层面均有效验证了理论命题。最后提出了促进高技术产业平衡充分发展、促进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迎霞 覃成林
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趋同假说,是在传统趋同假说的基础上以内生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为理论支撑,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相关技术手段,对长期区域经济增长态势进行重新检验。普遍认为,空间相互依赖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趋同的关键机制,如果忽视这种关系可能会导致趋同模型的错误设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经济增长趋同 空间趋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