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17)
- 2023(3219)
- 2022(2797)
- 2021(2592)
- 2020(2004)
- 2019(4522)
- 2018(4281)
- 2017(7872)
- 2016(4385)
- 2015(4817)
- 2014(4434)
- 2013(4448)
- 2012(4352)
- 2011(3953)
- 2010(3870)
- 2009(3508)
- 2008(3343)
- 2007(2959)
- 2006(2719)
- 2005(2444)
- 学科
- 济(16691)
- 经济(16670)
- 管理(8580)
- 业(7456)
- 学(6656)
- 方法(6305)
- 数学(5538)
- 数学方法(5450)
- 企(5420)
- 企业(5420)
- 地方(5039)
- 中国(4709)
- 农(4255)
- 业经(3174)
- 财(3131)
- 环境(2993)
- 农业(2983)
- 贸(2709)
- 贸易(2707)
- 地方经济(2595)
- 制(2578)
- 易(2570)
- 融(2379)
- 金融(2378)
- 发(2346)
- 和(2334)
- 理论(2068)
- 资源(2040)
- 划(2035)
- 银(2022)
- 机构
- 大学(63824)
- 学院(61987)
- 研究(29674)
- 科学(22335)
- 济(22148)
- 经济(21561)
- 中国(20268)
- 农(18271)
- 管理(18231)
- 所(17036)
- 研究所(15923)
- 理学(15653)
- 理学院(15290)
- 京(14998)
- 农业(14843)
- 管理学(14789)
- 管理学院(14712)
- 业大(13347)
- 中心(12482)
- 院(11473)
- 室(10656)
- 省(10648)
- 江(10246)
- 科学院(9835)
- 实验(9773)
- 范(9532)
- 实验室(9436)
- 北京(9392)
- 师范(9313)
- 财(9189)
- 基金
- 项目(47190)
- 科学(36355)
- 基金(34807)
- 家(34269)
- 国家(34059)
- 科学基金(27363)
- 研究(27156)
- 自然(21044)
- 自然科(20574)
- 自然科学(20561)
- 自然科学基金(20192)
- 基金项目(18774)
- 省(18554)
- 划(17109)
- 社会(16487)
- 社会科(15634)
- 社会科学(15626)
- 资助(14311)
- 计划(11797)
- 教育(11753)
- 重点(11642)
- 科技(10855)
- 发(10568)
- 科研(9870)
- 部(9518)
- 创(9384)
- 专项(8949)
- 创新(8946)
- 编号(8774)
- 业(8018)
共检索到95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璇 徐瑞晶 商泽安 舒琪 漆良华
【目的】以海南岛甘什岭热带雨林无耳藤竹和响子竹2种攀援竹为对象,采用点格局分析方法,对攀援竹种内和种间空间分布格局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旨在深入认识海南岛攀援竹的空间格局特征,揭示其种群动态的生态学过程,以期为热带雨林的保护与管理、生物多样性的维持与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基于海南三亚竹藤伴生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1 hm2固定样地,选择无耳藤竹和响子竹这2种乡土攀援竹,运用点格局分析中的成对相关函数g(r),分析甘什岭热带雨林攀援竹种群的种内和种间空间分布及其关联性。【结果】海南岛甘什岭热带雨林攀援竹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空间尺度有着密切关系,在中小尺度情况下,无耳藤竹在0.5~34.5 m尺度上、响子竹在0.5~13.5 m尺度上均呈现出明显的聚集分布,其后随尺度增大,2种攀援竹均表现为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穿插出现。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的种间空间关联随尺度变化差异较大:在0~35.5 m的中小尺度上,二者表现出明显负相关;随尺度缓慢增大,2种攀援竹的相关关系逐渐减弱;在二者距离趋向100 m样地上限时,二者呈现出正相关。【结论】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种群内的独立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无耳藤竹聚集的尺度较响子竹更大。在资源限制的情况下,作为同一科的植物,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由于竞争作用在0~35.5 m的小尺度上互斥,在中大尺度上可以共存。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彭超
棕榈藤是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森林中的一类攀援性植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我国棕榈藤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广西等较小区域。人工培育的棕榈藤林较少,相应的棕榈藤培育技术比较匮乏,因此亟待加强相关技术研究。本研究以海南岛甘什岭低地次生雨林棕榈藤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棕榈藤生长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阐明了该区域棕榈藤的生长分布特征,揭示了不同种类棕榈藤生长的主要限制和促进因子,并提出了棕榈藤资源培育措施,为棕榈藤高效培育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指导。主要结果如下:(1)棕榈藤在该地区更新状况良好,但是不同棕榈藤的分布频度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舒琪 胡璇 徐瑞晶 商泽安 漆良华
【目的】探讨海南岛甘什岭青梅种群的结构与动态,阐明其生存现状和数量动态,揭示其更新规律,以期为其保护与恢复重建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样地调查法调查海南岛甘什岭青梅种群,根据调查数据绘制青梅种群结构(径级、高度、冠幅)图。以青梅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采用匀滑技术编制青梅种群静态生命表,根据静态生命表数据,绘制青梅种群存活曲线、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应用生存分析中的生存函数、积累死亡率函数、死亡密度函数和危险率函数分析青梅种群生存现状。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青梅种群的龄级结构进行预测。【结果】青梅种群各龄级、高度级、冠幅级结构完整,种群具有良好的更新潜力,发展稳定,为增长型种群;种群静态生命表表明,青梅种群幼龄个体死亡率较低,中老龄个体死亡率较高,在Ⅳ径级中龄树阶段时死亡率和消失率最高;青梅种群的存活曲线为Deevey-Ⅱ型中的B1亚型;青梅种群死亡率和消失率曲线均呈现出先增后减变化趋势;生存分析表明,青梅种群具有快速衰减、中期竞争压力大的特点;时间序列预测结果表明,青梅种群更新能力强,能够快速恢复为稳定的种群结构,呈现出快速增长而后稳定发展的趋势。【结论】青梅种群幼苗数量多,能应对环境筛选以及竞争压力,能保证一定数量的个体进入下一龄级;但在青梅种群个体处于中龄阶段时,虽然在群落中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和环境资源,因其进一步生长发育所面临的环境阻力及竞争压力大幅增加,只有少数个体能进入老龄阶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蔡永龙 陈忠暖 刘松 张学良 翁锦娜
快速铁路具有时空收敛作用,能够重塑区域可达性格局从而引起区域可达性空间分配不公平。以海南岛为例,结合地理空间分析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快速铁路对岛屿空间内区域可达性格局和空间公平性的影响,以引导快铁布局模式向注重空间公平转变作理论探索。结果表明:(1)快速铁路大大提高了海南岛内城市(有快铁站点)的交通可达性,但可达性时间的改善表现出强烈的空间不均衡性;(2)快铁开通重塑了海南岛内可达性格局,由快铁开通前的东—中—北部可达性最优、西—南部可达性差向环岛沿岸可达性最优、中部地区可达性差转变,可达性洼地呈现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瑞晶 胡璇 刘广路 郭雯 梁昌强 孔祥河
【目的】研究喜阳并多分布于林缘或林窗阳光充足处的无耳藤竹和较为耐荫并多分布在林下弱光环境中的响子竹,探究攀缘竹在热带低地雨林的生存策略,为攀缘竹的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于2019年6、9、12月和2020年3月,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系统测定海南岛甘什岭无耳藤竹和响子竹的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而后采用石蜡切片、叶表皮离析法观测叶片解剖结构,并测定单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和比叶面积。【结果】1)无耳藤竹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在6月和9月较高,12月最低;水分利用效率则相反。响子竹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在9月最高,3月和6月较低;水分利用效率在3月最高,9月最低。除12月的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外,无耳藤竹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和蒸腾速率在各月均高于响子竹。2) 2种攀缘竹的叶厚、泡状细胞数量、泡状细胞截面积、二级维管束直径、二级维管束截面积、二级维管束间距和气孔器面积占比均为雨季(6、9月)高于旱季(12、3月)。无耳藤竹的叶厚、气孔宽度、单个气孔器面积、气孔器面积占比在各月均高于响子竹,但乳突厚度、上表皮厚度、二级维管束间距和气孔密度均低于响子竹。3) 2种攀缘竹的单叶面积、叶片干物质含量和比叶面积在各月间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差异显著(P0.05)。4)无耳藤竹的各指标可塑性总体高于响子竹,这反映了无耳藤竹的环境适应能力高于响子竹。【结论】无耳藤竹凭借其叶片较大的光合能力、叶厚、气孔和较低的单叶面积、比叶面积、二级维管束间距,能够适应林冠层强光环境、冠层水分亏缺和旱季胁迫。响子竹则以其叶片较高的单叶面积、比叶面积、上表皮厚度、乳突厚度和较薄的叶片及小而密的气孔,能够适应旱季胁迫和林下弱光环境。叶片功能性状决定了热带低地雨林2种攀缘竹的不同生存和适应策略。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雯 雷刚 漆良华 王一 徐瑞晶 张建
【目的】通过对簕竹属5个竹种雨季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探究热带地区不同竹种雨季光合能力差异性,掌握不同竹种栽培特性,为竹种高效培育及园林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海南岛簕竹属5个竹种作为研究材料,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测定日变化、光响应曲线、CO_2响应曲线,分析不同因子的影响及叶片形态结构性状与光合作用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竹种之间净光合速率存在较大差异,5个竹种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呈现"双峰"曲线; 2)各竹种光响应曲线在5—6月净光合速率较高,8—10月净光合速率较低,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光饱和点(LSP)、暗呼吸速率(R_d)之间存在差异;青秆竹、粉单竹P_(max)、LSP值高、R_d值低,光合能力较强; 3) 5个竹种CO_2响应曲线均在5—8月净光合速率较高,9—10月净光合速率较低;相较于潜在最大净光合速率(A_(max))、CO_2饱和点(CSP),CO_2补偿点(CCP)、光呼吸速率(R_p)、羧化速率(CE)之间存在差异; 4)雨季中5个竹种P_n主要受气孔导度(G_s)、蒸腾速率(Tr)、气温(T_a)、光合有效辐射(PAR)、胞间CO_2浓度(C_i)、大气CO_2浓度(C_a)等因子制约; 5个竹种叶片形态结构性状研究表明:佛肚竹、黄金间碧竹叶面积(LA)显著高于青秆竹、崖州竹、粉单竹(P<0.05),佛肚竹、青秆竹、黄金间碧竹叶厚度(LT)显著高于崖州竹、粉单竹(P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罗文 许涵 李意德 骆土寿 林明献 陈德祥
Contiguous grid quadrates method was used to set up permanent plot to analyze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Cinnamomum rigidissimum in Jianfengling,Hainan Islan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ge structure of C.rigidissimum follow a pyramid form.And it is a steady increasing popul...
关键词:
尖峰岭 卵叶樟 种群结构 分布格局 动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超 刘广路 范少辉 漆良华 苏浩然 胡璇 徐瑞晶
【目的】本文对海南岛甘什岭地区热带次生低地雨林棕榈藤的种群数量动态及波动周期进行分析,探究天然更新棕榈藤种群的生长动态规律,为棕榈藤资源保护和后期恢复提供参考。【方法】以海南岛甘什岭天然更新黄藤、杖藤、多果省藤和白藤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编制了棕榈藤种群生命表并进行动态分析;幂函数和指数函数对种群存活曲线拟合;3种生存函数预测藤种群生存概率;并通过谱分析来阐述藤种群的周期性波动规律。【结果】甘什岭天然更新棕榈藤种群以幼苗和幼藤为主,约占总样本的90.1%~97.7%,成年藤株数量少。白藤、杖藤间隔期死亡率和平均存活数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多果省藤和黄藤则为先增大后减小;白藤生命期望在2.5~4.5 m达到最大值,多果省藤、黄藤和杖藤则分布在4.5~6.5 m、6.5~8.5 m、8.5~10.5 m时最大。杖藤存活曲线趋于指数函数(Deevey-II,R2=0.840,P=0.0000.910,P=0.0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元福
本文叙述了尖峰岭昆虫的区系成分,优势种,与国内各地昆虫的相似程度,热量与昆虫世代,该地有我国蛾类特有种的分布地理区以及某些昆虫的垂直生态分布。
关键词:
尖峰岭,昆虫区系成分,优势种,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丁易 臧润国
比较3种采伐方式(重复采伐、径级择伐和采育择伐)对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恢复群落中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功能群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方式采伐后(20~25年)的山地雨林恢复群落物种丰富度呈增加趋势,主要表现为小径级(胸径<10cm)的长寿命先锋种增加;与老龄林相比,径级采伐和采育择伐没有增加伐后林中成年树的物种丰富度;3种采伐恢复林中幼树和小树的物种累积速度低于老龄林;森林采伐后恢复群落中的个体密度显著高于老龄林,但胸高截面积显著低于老龄林;伐后林群落中胸高截面积减少最多的为采育择伐,其次为径级择伐和重复采伐;森林采伐恢复群落内长寿命先锋种的物种丰富度、个体密度和胸高截面积均增加,而后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茂彬 陈佩珍 平正明 徐月莉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林自然保护区的白蚁,已鉴定种名的有44种,这些白蚁除3种广布于热带区域外,部分布在东洋区,其中届海南特有的共26种,占尖峰岭白蚁种群数的59.1%;待发表新种11种,占尖峰岭白蚁种群数的25%。热带半落叶季雨林中的白蚁最多,共36种。这是该植被类型气温高的缘故。
关键词:
白蚁,区系,生态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顾茂彬 陈佩珍 张振才
在海南岛尖峰岭林区共采集到灰蝶103种,其中在热带山地雨林中采到81种,占尖峰岭灰蝶种数的78.64%;分布在东洋区84种,占尖峰岭灰蝶种数的81.55%。亚洲热带区域特有种40种,中国分布新记录17种,优势种群19种。
关键词:
灰蝶、区系、生态分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荣波 欧阳志云 韩艺师 王效科 李振新 赵同谦
从生态安全涵义理解出发,建立了包括资源依赖性、生态环境状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三方面在内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提出区域生态安全系数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以海南岛为例,评价了其陆地生态系统安全,得出海南陆地综合生态安全系数为0.610,其生态服务功能安全性较高(0.772),而资源依赖性安全系数最低(0.468)。从研究可知,海南岛生态安全整体情况比较好,尤其是在水土保持、自然灾害抵制、空气净化等方面,但其能源的自给能力、生物多样性维持以及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安全隐患,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改善,从而构建海南岛安全的生态系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区域生态系统 生态安全 评价 海南岛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德祥 李意德 骆土寿 林明献 孙云霄
对海南岛尖峰岭35年生鸡毛松人工林生物量的结构与分布特点、净初级生产力和林分生长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鸡毛松人工林乔木层生物量达285 53t·hm-2,其中树干为190 82t·hm-2,树皮为19 19t·hm-2,树枝为35 93t·hm-2,树叶为7 96t·hm-2,根为31 63t·hm-2,鸡毛松不同器官生物量的比例为树干∶树枝∶根∶树皮∶树叶=24 0∶4 5∶4 0∶2 4∶1 0。12~22cm径级的立木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70 9%,而8m以下的树干生物量占其总生物量的80%以上。1~25a内生物量增长迅速,年平均净生产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大,25a后生物量增长相对...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亚东 周兆德
基于海南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运用Fragstats在Arc GIS平台下进行多个景观指数计算,对海南岛森林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岛森林景观格局以人工林、农地和天然林3种景观类型为主,斑块面积高达89%,是海南岛的优势景观类型,也是维持区域生态系统稳定的决定因素;2)天然林分布以海南岛中部地区的白沙、五指山、琼中、乐东等市县的面积最大,最大斑块指数也较高,该地区的天然林基本保持原始植被状态,集中连片,面积较大,而沿海较发达的市县则天然林景观指数较低;3)部分市县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较高,森林破碎化程度较高,城市建设呈多中心分散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