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78)
2023(7375)
2022(5493)
2021(4669)
2020(3688)
2019(8347)
2018(8369)
2017(15379)
2016(8964)
2015(10070)
2014(10398)
2013(9942)
2012(9309)
2011(8473)
2010(8411)
2009(7359)
2008(7463)
2007(6708)
2006(6224)
2005(5622)
作者
(29222)
(24698)
(24618)
(23286)
(15730)
(11839)
(10887)
(9692)
(9430)
(8827)
(8710)
(8313)
(8240)
(8078)
(7966)
(7665)
(7436)
(7374)
(7370)
(7286)
(6442)
(6420)
(6136)
(5627)
(5556)
(5549)
(5465)
(5461)
(5107)
(5025)
学科
(36101)
经济(36067)
管理(21975)
(17663)
(14790)
贸易(14786)
(14373)
(13250)
(12618)
企业(12618)
方法(12464)
(11861)
环境(11373)
中国(11234)
数学(10067)
数学方法(9911)
业经(9163)
地方(8577)
农业(7668)
(7045)
(6217)
(6153)
(5850)
(5797)
(5744)
金融(5743)
(5682)
关系(5655)
资源(5654)
理论(5646)
机构
大学(134381)
学院(133547)
研究(53571)
(52224)
经济(51244)
管理(42411)
中国(37989)
科学(37092)
理学(36196)
理学院(35675)
管理学(34605)
管理学院(34402)
(31440)
(29977)
(29648)
研究所(27556)
业大(25397)
农业(24559)
中心(22328)
(21303)
(21173)
(20474)
北京(18978)
(18891)
师范(18648)
财经(17310)
(17192)
科学院(17121)
经济学(16513)
研究院(16222)
基金
项目(93887)
科学(71915)
基金(67236)
研究(63243)
(62792)
国家(62415)
科学基金(49972)
社会(38689)
(36769)
社会科(36626)
社会科学(36613)
基金项目(35244)
自然(33919)
自然科(33030)
自然科学(33018)
自然科学基金(32380)
(32167)
教育(27563)
资助(26866)
编号(23799)
重点(23022)
(21846)
计划(19759)
(19584)
成果(19201)
科研(19031)
(18243)
科技(18127)
课题(17835)
创新(17413)
期刊
(58582)
经济(58582)
研究(36473)
学报(31344)
(29656)
科学(26364)
中国(24888)
大学(22680)
学学(21768)
农业(20372)
(14579)
管理(14459)
教育(12438)
(11557)
林业(10631)
业经(10609)
(10529)
金融(10529)
(10309)
问题(9767)
国际(9758)
经济研究(9154)
技术(9144)
业大(8885)
(8427)
财经(8163)
资源(7865)
科技(7315)
世界(7303)
(7089)
共检索到199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小花  杨青青  陈宗铸  余雪标  杨琦  雷金睿  
为了揭示热带海岸森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分布规律,探讨土壤因子对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利用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方法测定研究区域内不同林分类型(香蒲桃天然次生林、琼崖海棠天然次生林、椰子人工林、木麻黄人工林、大叶相思人工林)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采用简单相关系数法和冗余分析方法评估土壤因子对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m深剖面内,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变化范围为0.609.05 g·kg(-1),各土层间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变化差异显著,均值表现为椰子人工林(4.36 g·kg(-1))>琼崖海棠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淑芬  俞元春  何晟  
采用TOC 5000A总有机碳仪测定了福建主要森林类型土壤溶解有机碳(DOC)的含量,分析了土壤溶解有机碳与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南方酸性森林土壤中,DOC与有机碳总量、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因子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而可以作为评价土壤肥力性状的生物学指标。土壤DOC与土壤中有机络合态铁、有机络合态铝和活性羟基铝之间呈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土壤中有机碳是影响土壤中铝和铁的溶出及迁移的一个重要因子。土壤DOC与pH值之间在一定的范围内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因而土壤中铝的吸附、保持及溶解铝的排出受到溶液中DOC的强烈控制。土壤DOC与交换性铝之间无显著相关性。表2...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田耀武  贺春玲  刘杨  张宠  耿婉璐  
基于河南省林业发展三级区划方案、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和810个土壤有机碳样点数据,构建河南省三级林区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模型,选用Nash-Sutcliffe系数(E)、模拟误差(V)和决定系数(R2)等统计参量评估模型的模拟能力。利用模型分析森林土壤有机碳储量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估算不同深度的土壤碳储量。结果表明:所有林区土壤有机碳密度值均随深度的增加而呈指数形式迅速下降;表层(40cm)土壤有机碳密度受土壤质地影响显著,砂质土壤碳密度值高于粘土(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蕾  陈宇翔  王旭  王帅  李佳灵  张晓琳  朱美玲  林灯  梁卿雅  邹耀进  李超  
以海南儋州、屯昌、琼海三个市县的9个桉树林样地为试验对象,通过分析土壤碳含量、碳密度以及土壤碳储量,对海南省桉树林土壤固碳情况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海南岛桉树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碳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介于3.15±0.81~47.99±3.73 g/kg之间,平均碳含量为12.74±10.74 g/kg;(2)平均碳储量为133.80 t/hm2,低于我国森林土壤平均碳储量但高于热带林土壤碳平均储量;(3)海南省桉树林土壤碳含量、碳密度、碳储量,均以表层土含量最大,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4)土壤碳储量随土层的分配率显示海南岛桉树林目前受到的人为干扰较严重,但除4年龄的桉树林对外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郑翔  曹敏敏  纪小芳  方万力  刘胜龙  姜姜  
氧化亚氮(N_2O)是大气中的主要温室气体之一,其浓度上升会加剧全球变暖。森林土壤在调解大气N_2O浓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为了提高森林生产力,磷(P)肥使用量逐年增加;然而,与氮沉降或氮添加对森林土壤N_2O排放的影响相比,人们对P添加如何影响森林土壤N_2O排放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本研究综述森林土壤N_2O排放对P添加的响应及其作用机制。由于植物和土壤微生物(微生物量、群落组成和微生物活性)对P添加的响应存在差异,致使森林土壤N_2O排放对P添加的响应呈促进、抑制和无影响3种结果。总体而言,P添加可缓解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P限制,土壤N_2O排放对P添加的响应受土壤初始养分(N、P)状态调控。P添加能够促进植物根系对无机氮的吸收和/或提高微生物固氮,从而降低森林土壤N_2O排放;P添加还能刺激硝化和反硝化细菌的活性,增加森林土壤N_2O排放。此外,P添加也可能通过缓解土壤酸化,影响丛枝菌根真菌共生和凋落物分解,实现对土壤N_2O排放的调控。在今后的森林管理中,可以考虑将P添加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一种策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魏亚情  吴志祥  杨川  兰国玉  
【目的】橡胶林是海南重要的森林植被之一,探究海南岛橡胶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环境驱动因子,为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法对海南岛橡胶林旱季和雨季的土壤细菌的α、β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1)共检测到细菌41门、108纲、247目、465科、876属。细菌群落中,优势菌门依次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3.28%)、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9.27%)、绿弯菌门(Chloroflexi)(13.63%)、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2.41%)。2)橡胶林雨季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旱季,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PCoA分析表明,不同季节土壤细菌群落β多样性差异显著(P=0.001),PERMANOVA分析结果表明,季节变化解释了细菌群落组成差异的2.48%(R~2=0.024 8,P=0.001)。3)细菌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线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菌α多样性与pH值、全钾(TK)、有效钾(AK)、温度(Tem)、土壤含水量(WC)、降雨(Pre)显著相关(pH:R~2=0.43,P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李正才  傅懋毅  杨校生  
陆地碳循环与全球气候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当前环境问题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有机碳的贮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碳汇和碳源,且和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结合国内外农、林业研究成果,就施肥、耕作、栽培方式、森林采伐和森林火灾等因素对森林土壤有机碳的影响进行了评述。初步认为: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料,对土壤有机碳储量有很大的提高作用;对耕作土壤应该采取保护性措施,降低耕作强度或采取免耕覆盖、作物残留物管理、降低夏季休闲等措施使农业土壤由碳源转变为碳汇;由于土地开垦引起土壤有机碳的损失,因此对不适宜长期持续性耕作的土地和因植被破坏退化严重的土地,采取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植树种草,恢复和保...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开敏  叶发茂  李卿叁  郭玉硕  徐昪  赵长存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研究方法,对4种森林生态系统(天然更新常绿阔叶林、一代杉木老龄林、二代杉木萌芽天然更新林、二代杉木人工林)土壤酚类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常温或冷藏状态下,各系统土壤总酚、复合态酚和水溶性酚含量基本上呈现明显降低的趋势,各系统土壤总酚、复合态酚和水溶性酚的总消解率分别为64.91%-91.21%、58.13%-83.24%和65.27%-83.78%.在冷藏状态下,土壤总酚的消解率比在常温状态的土壤低,说明低温抑制了土壤总酚的消解作用,而对土壤复合态酚和水溶性酚的消解率影响不明显.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总酚和复合态酚的消解率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森林生态系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知序   赵志忠   陈红利   余玉莹  
【目的】探讨热带地区不同撂荒年限对农田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的影响,为农业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海南岛中部地区农田、短期撂荒地(2<撂荒年限<5)和长期撂荒地(撂荒年限>5)土壤固碳细菌的基因丰度、群落多样性及其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区内土壤cbbL基因丰度介于3.11×107~2.84×108 copies/g干土,呈现农田>短期撂荒地>长期撂荒地的规律。与对照农田相比,长期撂荒地降低了土壤固碳细菌Chao1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和Shannon指数。不同撂荒年限热带农田土壤固碳细菌的优势菌门为假单胞菌门(Pseudomonadota)和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优势菌属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红长命菌属(Rubrivivax)、芽绿菌属(Blastochloris)、诺卡氏菌属(Nocardia)、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独岛菌属(Dokdonella)、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且以兼性自养菌为主。不同撂荒年限的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总体呈现出按各撂荒年限聚集,3种不同撂荒年限的土壤共分析出33个差异标志物,其中农田17个,短期撂荒地5个,长期撂荒地11个。RDA结果显示,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受到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水分含量(SWC)、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全磷(TP)、全氮(TN)、粗砂(Coarse sand)、pH和细砂(Fine sand)的显著影响。【结论】撂荒年限的的增加降低了土壤固碳细菌的基因丰度,群落结构也发生变化,环境因子中SOC、SWC、ROC、TP和TN对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骆土寿  陈步峰  陈永富  杨彦臣  杨秀森  李大江  
测定了海南岛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不同择伐强度经营试验初期土壤 C、N含量及其储量 ,结果表明 :原始热带山地雨林土壤 C、N背景值分别为 10 8.91t· hm-2 、9.58t· hm-2 ,表层 50 cm土壤 C储量占深 10 0 cm土层 C储量的 77.6 % ,相应的 N储量占 73.8% ;30 %、50 %择伐强度经营 5个月后林地土壤 C储量分别比原始林降低 4 .5%和 5.3% ,但 30 %强度经营林地土壤 C/N接近未采伐的原始林。结果可作为对热带山地雨林选取持续经营模式的动态参考指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彭晓  方晰  喻林华  项文化  黄志宏  
以湘中丘陵区杉木人工林(CL)、马尾松—石栎针阔混交林(PM)、南酸枣落叶阔叶林(CA)、石栎—青冈常绿阔叶林(LG)为对象,研究了中亚热带森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同一土层SOC、TN、TP含量随着森林树种增加而增加,LG、CA 0~30 CM土层SOC平均含量显著高于CL,但与PM差异不显著,CA各土壤层TN平均含量均显著高于CL、PM,但与LG差异不显著,CA各土壤层TP平均含量显著高于CL、PM、LG;4种森林土壤SOC、TN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呈"倒金字塔"的分布模式,但TP含量随土壤深度变化不明显,呈"圆柱体"的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时忠杰  徐大平  高吉喜  宋爱云  于春堂  张宁南  胡哲森  
基于海南西部沿海台地区、北部平原区、东部沿海台地区和中部山地区共18个调查点54个尾细桉人工林样地调查数据,分析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的生物量、碳贮量、固碳能力及其区域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海南尾细桉人工林生物量平均为49.72t·hm-2,乔木层(85.10%)>凋落物层(8.08%)>林下植被层(6.82%);尾细桉人工林生态系统碳贮量平均为88.84t·hm-2,乔木层为20.55t·hm-2(23.13%),林下植被层为1.55t·hm-2(1.74%),凋落物层为1.93t·hm-2(2.17%),土壤层(0~100cm)为64.81t·hm-2(72.96%);尾细桉各器官碳贮量以树干...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元福  
本文叙述了尖峰岭昆虫的区系成分,优势种,与国内各地昆虫的相似程度,热量与昆虫世代,该地有我国蛾类特有种的分布地理区以及某些昆虫的垂直生态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杨秀清  韩有志  
在庞泉沟自然保护区选择3个生态功能区设置典型样地,运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研究了森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分布格局。结果表明,随着生态系统由人工林→次生演替早期杨桦阔叶林→次生演替中后期云杉、杨、桦混交林顺向演替,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平均值先增加后减小,碳氮比平均值呈逐渐减小趋势。3指标变异系数在11.74%64.71%之间,存在中等强度的变异性;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变程相对次生林增大,基台值相对减小,表明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异质性程度较低,空间分布较次生林更趋于均匀化。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碳氮比的结构方差比在0 64.8%之间,变异具有较弱或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何姗  刘娟  姜培坤  周国模  王会来  李永夫  吴家森  
森林土壤有机碳库在全球碳循环及减缓气候变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施肥、火烧、采伐、林下植被管理、覆盖等营林措施改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显著影响了森林土壤的碳输入和碳输出。综述了主要营林措施对森林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及其机制,并探讨今后的研究重点。总体而言,施用有机肥、有机无机肥配施及生物质炭添加均可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氮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存在增加、降低和无影响3种结果;火烧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取决于火烧后恢复时间、火烧温度、火烧强度、土层深度等因素;皆伐通过改变土壤温度、含水量、有机碳来源等因素,导致森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而间伐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则与间伐强度有关;去除林下植被及凋落物加快了土壤有机碳的分解,但林下植被的替代与添加则会提高土壤有机碳含量;覆盖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含量,但导致有机碳稳定性下降。随着研究方法和观测手段的不断发展,今后应深入研究营林措施对土壤碳形态、结构和转化过程的影响;同时,更多关注人为管理和气候变化对森林土壤碳库产生的叠加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