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0)
- 2023(2220)
- 2022(1916)
- 2021(1869)
- 2020(1708)
- 2019(3851)
- 2018(3811)
- 2017(6569)
- 2016(3999)
- 2015(4462)
- 2014(4216)
- 2013(4214)
- 2012(4148)
- 2011(3639)
- 2010(3454)
- 2009(3133)
- 2008(3015)
- 2007(2801)
- 2006(2442)
- 2005(2061)
- 学科
- 济(13026)
- 经济(13016)
- 方法(6365)
- 学(6269)
- 管理(6156)
- 数学(5972)
- 数学方法(5863)
- 业(5546)
- 中国(3894)
- 地方(3807)
- 企(3760)
- 企业(3760)
- 森(3464)
- 森林(3464)
- 林(3445)
- 农(3189)
- 财(2901)
- 生态(2376)
- 贸(2209)
- 贸易(2207)
- 及其(2197)
- 农业(2112)
- 环境(2087)
- 易(2085)
- 融(1890)
- 金融(1890)
- 制(1859)
- 地方经济(1842)
- 壤(1762)
- 土壤(1759)
- 机构
- 大学(53178)
- 学院(51640)
- 研究(24875)
- 科学(20052)
- 农(18452)
- 中国(17390)
- 济(17073)
- 经济(16711)
- 业大(15258)
- 所(14941)
- 管理(14858)
- 农业(14319)
- 研究所(14162)
- 京(13139)
- 理学(12390)
- 理学院(12163)
- 管理学(11623)
- 管理学院(11524)
- 省(11161)
- 中心(10788)
- 林业(10414)
- 院(10378)
- 室(9998)
- 实验(9464)
- 农业大学(9313)
- 实验室(8971)
- 北京(8723)
- 江(8623)
- 研究院(8577)
- 重点(8487)
- 基金
- 项目(41049)
- 科学(29217)
- 家(28786)
- 国家(28649)
- 基金(28146)
- 研究(22776)
- 科学基金(21437)
- 省(17018)
- 自然(16807)
- 自然科(16315)
- 自然科学(16308)
- 自然科学基金(16015)
- 基金项目(14777)
- 划(14727)
- 资助(12388)
- 社会(11901)
- 科技(11411)
- 社会科(11277)
- 社会科学(11271)
- 计划(10902)
- 重点(10374)
- 教育(9855)
- 科研(9213)
- 发(9057)
- 专项(8772)
- 创(7823)
- 部(7731)
- 创新(7529)
- 农(7303)
- 编号(7237)
共检索到82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廖宝文 郑德璋 郑松发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沿海滩涂上的宝贵植物资源。它是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系统重要的第一性生产者之一,是调节海湾河口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滥伐和反复破坏,我国红树林面积锐减,且大面积红树林已演变成为次生灌丛。为了解红树林主要灌丛的生产规
关键词:
红树林 次生灌丛 生物量 叶面积指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德璋 廖宝文 郑松发 许达桂 韩智
清澜港的红树林在保护较好的条件下具有乔灌两层,乔木层高4~8m,灌木层高0.4~1.2m。上层立木地上部分生物量垂直分布随树体部位增高而减少,0~2m占50%,2~4m占40.3%,4m以上占9.7%。乔木群落被破坏后,面积锐减,27a减少1611hm2,且形成仅有单层结构的灌丛,其生物量和生产力很低,分别为9.6~14.3t/hm2和1.1~2.0t/(hm2·a)。本项研究测定了木榄林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91.5t/hm2和4.7t/(hm2·a),预测以后第6年的生物量和年净生产量将是350.7t/hm2和13.5t/(hm2·a),为红树林造林和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海南岛,红树林,垂直结构,演变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国钢 梁伟 钱法文 刘冬平 楚国忠
选择海南岛有红树林分布的地点和红树林完全消失的地点,于2003—2005年冬季进行越冬水鸟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在有红树林分布的区域如后水湾和东寨港等地,由于底栖生物的密度较高,因此水鸟的种类、数量以及水鸟多样性都明显高于没有红树林分布的地点。鸭科、科和鹬科水鸟的数量和种数在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而鹭科鸟类的种数和数量以及鸥科鸟类的种数在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一些体型中等的鹬类如红脚鹬、青脚鹬和泽鹬的数量明显多于没有红树林分布的地点。从判别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鹭科鸟类的种数和总数量是判别两地点最重要的2个变量。
关键词:
红树林 水鸟 多样性 海南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军广 王鹏 伏箫诺 赵志忠 邱彭华 吴丹
【目的】分析了沉积物各形态和沉积物部分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并讨论了沉积物中形态特征和生物有效性,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提供依据。【方法】以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并测定沉积物中Cu、Zn、Cd、Pb 4种重金属元素形态和含量。【结果】各重金属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Cd和Pb之间呈显著相关,二者存在一定的伴生关系,具有同源污染物质的可能;沉积物重金属各形态中Cu和Cd形态中含量最高的是弱酸提取态,Pb在可还原态中含量较高,Zn的残渣态含量较高,说明研究区沉积物中Cu、Cd、Zn的潜在危害大;沉积物重金属Cd、Cu、Zn、Pb的各形态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沉积物pH值与Cd弱酸提取态、Cd可还原态、Cu弱酸提取态、Cu可还原态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沉积物中这4种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易于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同时也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Cd、Cu、Zn、Pb具有较高的释放风险,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德璋 廖宝文 郑松发 许达桂 韩智
红树植物的器官形态变异反映了它们对于不同潮间带生境的适应能力,灰色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杯萼海桑、海桑、正红树属于适应潮间带生境能力强的种类,木榄、海莲属于适应潮间带生境弱的种类。适应能力强者在低、中潮滩组建群落,适应能力低者在高、中潮滩组建群落。随潮间带淤积升高,适应能力强者不断向外占领裸滩,适应能力弱者不断侵入适应能力强者的迹地。
关键词:
清澜港,红树林,树种适应能力,水平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菊兰 朱耀军 武高洁 郭志华 文菀玉
【目的】评价红树林湿地内在健康与外在健康压力、分析红树林湿地健康组分与其所处环境的协调性(矛盾冲突或和谐一致)及未来健康发展趋势,以期为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寻求科学模式。【方法】基于清澜港1987,2000和2010年3期TM影像、地图、地形图及群落样地调查数据,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综合干扰强度指数计算模型,评价研究区红树林湿地内在健康与外在健康压力。在此基础上,借鉴医学健康商数理论,用动态的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区红树林湿地整体健康发展趋势。【结果】研究区各群落类型内在健康表现为:海漆+木榄群落表现为很健康,红树+木果楝群落、红树群落及红树+海莲群落表现为健康,角果木群落、海莲群落、角果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姚小英 李晓薇 王禹锡 王宁珍
利用甘肃省西峰农业气象试验站1994—2008年玉米试验观测资料,对玉米的LAI变化规律,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对LAI的影响,LAI对50 cm土层土壤贮水量、生物量及产量因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三叶期—乳熟期LAI随着出苗后的天数呈S曲线变化。缓慢增长期出现在8~28 d;快速增长期出现在28~74 d;缓慢下降期出现在74~103 d。叶片含水率以0.9%/10 d的速度线性下降。各试验年份间,降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为31%~92%;其次为≥10℃有效积温;光合有效辐射比较稳定。从播种到乳熟期,各年份的气象要素值趋于平均值。LAI与≥10℃有效积温及光合有效辐射呈幂函数变化,有效积温...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武红敢 乔彦友 严小君 陈林洪 陈雁
以浙江江山、衢县的马尾松幼龄林为试材,测定了马尾松、阔叶下木、草本层的绿色生物量(即鲜叶量)和叶面积,并建立了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绿色生物量同郁闭度或盖度的回归方程,总结出浙西山地马尾松幼龄林林分的叶面积指数。
关键词:
马尾松 幼龄林 生物量 叶面积指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志华 张莉 郭彦茹 文菀玉 曹萌 郭菊兰 李志勇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研究我国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湿地离文昌河河口和海洋的距离对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及土壤有机碳与pH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取样区域内,清澜港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分布深;近河口各样地土壤pH为4.9~6.2,远河口各样地土壤pH为7.9~8.5;近河口红树林土壤厚度在85 cm以上,取样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为(9.1±1.08)~(66.2±5.17)g·kg-1,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60~70 cm处有机碳含量达到最高;在水平方向上,近河口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0~80 cm)随离海洋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近海、中间、近陆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依次为(36.76±...
关键词:
红树林 土壤有机碳分布 土壤pH 清澜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小花 陈宗铸 雷金睿 吴庭天 李苑菱
[目的]从土壤酶活性的角度分析清澜港红树林不同群落类型湿地土壤质量状况,为海南省红树林湿地土壤碳汇监测与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5种红树植物群落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群落类型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熵碳皆是榄李群落最低,且显著低于个别群落;土壤微生物熵氮在不同群落类型间无显著差异。(2)不同群落类型表层土壤酶活性基本表现为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不同群落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表现为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角果木群落的最高,均显著高于海莲和正红树群落;蔗糖酶活性以杯萼海桑群落的最高,显著高于海莲和正红树群落。(3)土壤脲酶活性与含水量(SWC)、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和还原性物质总量(RS)呈极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SWC、MBC、MBN和R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N、TK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SWC、SOC、MBC和TN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SWC、SOC、MBC、TN和MBN呈极显著正相关。(4)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SWC、MBC和RS是影响清澜港红树林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结论]可以通过土壤酶活性来表征清澜港红树林湿地土壤质量状况。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冉佳璇 罗光浪 何世强 丁贵杰 谭伟 戚玉娇
【目的】评价光学仪器法测定马尾松林叶面积指数(LAI)的精度,为准确监测马尾松林LAI季节动态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凋落物法测定值代表马尾松林真实的LAI,对展叶调查、异速生长方程法和光学仪器法(半球摄影法和LAI-2200植物冠层分析仪)获取的马尾松林LAI季节动态进行评估,并量化不同因素包括集聚指数(Ω_E)、木质比例(α)和针簇比(γ_E))对光学仪器测定值的影响。【结果】马尾松林内主要树种的平均叶寿命为1.53~1.94,比叶面积(SLA)差异较大(99.15~278.33 cm~2/g)。不同方法测定马尾松林LAI的季节动态均呈单峰形变化模式,且在7月达到峰值。在各调查时期,凋落物法的测定值与异速生长方程法的测定值差异不显著。半球摄影法测定的有效叶面积指数(L_e)比凋落物法、异速生长方程法的测定值分别低估了49%~64%和47%~61%;LAI-2200植物冠层分析仪法测定的L_e低估了25%~44%和20%~42%。半球摄影法测定的L_e经自动曝光、α、Ω_E及γ_E校正后,精度明显提高,比凋落物法、异速生长方程法平均低估了8%和5%;LAI-2200植物冠层分析仪法测定的L_e经α、Ω_E及γ_E校正后,其精度大幅度提高,比凋落物法、异速生长方程法平均低估了6%和2%。【结论】考虑影响光学仪器法测定LAI的因素后,半球摄影法和LAI-2200植物冠层分析仪法测定的LAI精度得到明显提高,表明两种光学仪器法均能相对准确地测定马尾松林LAI的季节动态,可为不同区域马尾松林LAI季节动态的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光浪 何世强 谭伟 戚玉娇
【目的】以评估光学仪器法测定马尾松人工林叶面积指数(LAI)的精度、量化不同因素的影响,以异速生长方程法测定LAI为参考合理校正光学仪器法测量值,为马尾松林LAI的精准测定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贵州省黔中地区马尾松人工幼龄林(8 a)、中龄林(13 a)、近熟林(22 a)及成熟林(30 a)为对象,采用半球摄影(Digital hemispherical photography, DHP)和LAI—2200植物冠层分析仪(LAI—2200)两种光学仪器法估测林冠LAI,量化木质比例(Woody-to-total area ratio,木质部面积占叶片和木质部总面积的比例)、集聚指数(Clumping index,冠层水平上的集聚效应)和针簇比(Needle-to-shoot area ratio,簇内水平上的集聚效应,即针叶面积与样簇面积比)对光学仪器测定值的影响。同时以异速生长方程法测定值为参考,评估和校正两种光学仪器法测定LAI的精度。【结果】马尾松针簇比为1.51~1.70,随着林龄的增大呈显著增大趋势(P <0.05);木质比例在0.01~0.14之间,表现为幼龄林<成熟林<近熟林<0.83。【结论】基于异速生长方程法和两种光学仪器法(DHP和LAI—2200)构建的回归方程适用于马尾松人工林有效LAI的校正,而合理量化木质比例、集聚效应及针簇比等误差源是提高光学仪器测定LAI精度的关键。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鹏 胡宏友 郑文教 李振基 林益明
本文探讨了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56年生白骨壤群落的生物量、生长量及能量分布。结果表明:该群落现存生物量为1658388g/m2,其中地上部占6678%,地下部占3322%。年增长量(1993)为11498g/m2。植物体各组分热值含量变化范围在161~1822KJ/g,其中以树干材热值含量居最高,而中根最低;群落能量现存量为291839KJ/m2,其中地上部占6851%,地下部占3149%;群落年增长能量存留量(1993)为20213KJ/m2。
关键词:
红树林,白骨壤,生物量,能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宗铸 陈小花 陈毅青 杨琦 雷金睿
探讨海南岛主要树种(组)相容性生物量模型的构建方法,以期为海南岛林木生物量建模工作提供技术支撑。以海南岛主要树种(组)为研究对象,利用全树生物量和各分项生物量实测数据,通过独立模型和非线性度量误差模型方法,构建各树种(组)全树和各分项生物量的一元、二元独立模型及相容性模型。不管是独立模型还是相容性模型,在引入树高因子后,其模型的精度和平均相对误差都得到一定的改善;所建立的各树种(组)一元相容性模型,其全树和各分项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67~0.99),平均相对误差E1为(-0.07%~89.57%),相比较于一元独立模型的R~2(0.66~0.99)和E1(0.11%~70.06%),两者相差不大;所建立的各树种(组)二元相容性模型,其全树和各分项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为(0.88~0.99),平均相对误差E1为(0.06%~36.00%),相比较于一元独立模型的R~2(0.87~0.99)和E1(0.24%~43.23%),模型效果相当。所建立的各树种(组)模型可以用于海南岛主要树种(组)生物量的估计。
关键词:
生物量模型 相容性 度量误差模型 海南岛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耀军 郭志华 郭菊兰 武高洁 吕烈标 李文泉
红树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的潮间带,其在抗御台风、促淤造陆、保护堤岸、海水净化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全球红树林在1980—2000年间减少了约35%,衰减速度快于热带雨林和珊瑚礁(MA,2005;Dukeetal.,2007)。我国现有红树林2.2万hm2,不足20世纪50年代的一半以及曾经分布面积的十分之一(国家林业局,2009),其中海南岛的红树林减少了约62%,当前仅在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