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69)
2023(2548)
2022(2231)
2021(2105)
2020(1874)
2019(4341)
2018(4168)
2017(8016)
2016(4459)
2015(4773)
2014(4597)
2013(4683)
2012(4488)
2011(3991)
2010(3923)
2009(3705)
2008(3574)
2007(3298)
2006(2938)
2005(2611)
作者
(13947)
(11805)
(11664)
(11265)
(7462)
(5630)
(5194)
(4608)
(4397)
(4282)
(4180)
(4024)
(3914)
(3824)
(3815)
(3702)
(3529)
(3511)
(3396)
(3354)
(3118)
(3048)
(2866)
(2644)
(2599)
(2560)
(2510)
(2487)
(2414)
(2396)
学科
(20016)
经济(20012)
管理(9996)
(9464)
方法(8706)
数学(7893)
数学方法(7809)
(7788)
企业(7788)
(6109)
地方(5524)
中国(5029)
结构(4990)
(4766)
(4313)
(4063)
产业(4013)
(3669)
金融(3669)
业经(3481)
(3252)
贸易(3251)
(3250)
(3158)
(3158)
森林(3157)
(3150)
(3086)
地方经济(2943)
产业结构(2931)
机构
大学(64397)
学院(63065)
(26322)
经济(25876)
研究(25102)
管理(21578)
中国(18660)
理学(18584)
理学院(18298)
管理学(17943)
管理学院(17812)
科学(17287)
(14396)
(13781)
研究所(12754)
(12676)
业大(12061)
(11108)
中心(10781)
(10534)
北京(9531)
(9379)
农业(9368)
财经(9066)
(8593)
林业(8561)
经济学(8548)
研究院(8414)
(8334)
(8134)
基金
项目(45927)
科学(35419)
基金(33522)
(31372)
国家(31202)
研究(29684)
科学基金(25420)
社会(18706)
社会科(17860)
社会科学(17855)
基金项目(17813)
(17801)
自然(17747)
自然科(17290)
自然科学(17286)
自然科学基金(16978)
(15222)
资助(14441)
教育(12976)
重点(11009)
编号(10171)
(9857)
(9759)
计划(9386)
科研(9373)
科技(8918)
(8681)
创新(8324)
课题(8026)
教育部(7941)
期刊
(28681)
经济(28681)
研究(18271)
学报(14897)
科学(13309)
大学(11310)
学学(11008)
(10230)
中国(9968)
林业(8908)
(8195)
管理(7465)
农业(6577)
(5835)
金融(5835)
业经(5399)
财经(4836)
经济研究(4744)
技术(4487)
问题(4385)
(4226)
科技(4018)
业大(3965)
教育(3764)
(3631)
(3359)
资源(3305)
(3069)
统计(3011)
技术经济(2924)
共检索到93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德璋  廖宝文  郑松发  许达桂  韩智  
清澜港的红树林在保护较好的条件下具有乔灌两层,乔木层高4~8m,灌木层高0.4~1.2m。上层立木地上部分生物量垂直分布随树体部位增高而减少,0~2m占50%,2~4m占40.3%,4m以上占9.7%。乔木群落被破坏后,面积锐减,27a减少1611hm2,且形成仅有单层结构的灌丛,其生物量和生产力很低,分别为9.6~14.3t/hm2和1.1~2.0t/(hm2·a)。本项研究测定了木榄林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分别为91.5t/hm2和4.7t/(hm2·a),预测以后第6年的生物量和年净生产量将是350.7t/hm2和13.5t/(hm2·a),为红树林造林和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廖宝文  郑德璋  郑松发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沿海滩涂上的宝贵植物资源。它是海湾河口地区生态系统重要的第一性生产者之一,是调节海湾河口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然而由于滥伐和反复破坏,我国红树林面积锐减,且大面积红树林已演变成为次生灌丛。为了解红树林主要灌丛的生产规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国钢  梁伟  钱法文  刘冬平  楚国忠  
选择海南岛有红树林分布的地点和红树林完全消失的地点,于2003—2005年冬季进行越冬水鸟资源调查。结果表明:在有红树林分布的区域如后水湾和东寨港等地,由于底栖生物的密度较高,因此水鸟的种类、数量以及水鸟多样性都明显高于没有红树林分布的地点。鸭科、科和鹬科水鸟的数量和种数在两者之间并无显著差异,而鹭科鸟类的种数和数量以及鸥科鸟类的种数在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一些体型中等的鹬类如红脚鹬、青脚鹬和泽鹬的数量明显多于没有红树林分布的地点。从判别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鹭科鸟类的种数和总数量是判别两地点最重要的2个变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德璋  廖宝文  郑松发  许达桂  韩智  
红树植物的器官形态变异反映了它们对于不同潮间带生境的适应能力,灰色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杯萼海桑、海桑、正红树属于适应潮间带生境能力强的种类,木榄、海莲属于适应潮间带生境弱的种类。适应能力强者在低、中潮滩组建群落,适应能力低者在高、中潮滩组建群落。随潮间带淤积升高,适应能力强者不断向外占领裸滩,适应能力弱者不断侵入适应能力强者的迹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菊兰  朱耀军  武高洁  郭志华  文菀玉  
【目的】评价红树林湿地内在健康与外在健康压力、分析红树林湿地健康组分与其所处环境的协调性(矛盾冲突或和谐一致)及未来健康发展趋势,以期为红树林湿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寻求科学模式。【方法】基于清澜港1987,2000和2010年3期TM影像、地图、地形图及群落样地调查数据,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综合干扰强度指数计算模型,评价研究区红树林湿地内在健康与外在健康压力。在此基础上,借鉴医学健康商数理论,用动态的研究方法分析研究区红树林湿地整体健康发展趋势。【结果】研究区各群落类型内在健康表现为:海漆+木榄群落表现为很健康,红树+木果楝群落、红树群落及红树+海莲群落表现为健康,角果木群落、海莲群落、角果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军广  王鹏  伏箫诺  赵志忠  邱彭华  吴丹  
【目的】分析了沉积物各形态和沉积物部分理化性质间的相关性,并讨论了沉积物中形态特征和生物有效性,旨在为合理预防和治理红树林湿地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提供依据。【方法】以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BCR连续提取法并测定沉积物中Cu、Zn、Cd、Pb 4种重金属元素形态和含量。【结果】各重金属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性,Cd和Pb之间呈显著相关,二者存在一定的伴生关系,具有同源污染物质的可能;沉积物重金属各形态中Cu和Cd形态中含量最高的是弱酸提取态,Pb在可还原态中含量较高,Zn的残渣态含量较高,说明研究区沉积物中Cu、Cd、Zn的潜在危害大;沉积物重金属Cd、Cu、Zn、Pb的各形态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沉积物pH值与Cd弱酸提取态、Cd可还原态、Cu弱酸提取态、Cu可还原态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沉积物中这4种重金属生物有效态含量较高,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易于被植物吸收和利用,同时也表明研究区沉积物中Cd、Cu、Zn、Pb具有较高的释放风险,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志华  张莉  郭彦茹  文菀玉  曹萌  郭菊兰  李志勇  
基于野外实地调查,研究我国海南清澜港红树林湿地离文昌河河口和海洋的距离对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的影响及土壤有机碳与pH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取样区域内,清澜港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含量高、分布深;近河口各样地土壤pH为4.9~6.2,远河口各样地土壤pH为7.9~8.5;近河口红树林土壤厚度在85 cm以上,取样区内土壤有机碳含量为(9.1±1.08)~(66.2±5.17)g·kg-1,且随土壤深度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60~70 cm处有机碳含量达到最高;在水平方向上,近河口红树林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0~80 cm)随离海洋距离的增加而降低,近海、中间、近陆区域的土壤有机碳平均含量依次为(36.76±...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朱耀军  郭志华  郭菊兰  武高洁  吕烈标  李文泉  
红树林生长于热带、亚热带低能海岸的潮间带,其在抗御台风、促淤造陆、保护堤岸、海水净化等方面具有不可取代的地位。全球红树林在1980—2000年间减少了约35%,衰减速度快于热带雨林和珊瑚礁(MA,2005;Dukeetal.,2007)。我国现有红树林2.2万hm2,不足20世纪50年代的一半以及曾经分布面积的十分之一(国家林业局,2009),其中海南岛的红树林减少了约62%,当前仅在海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小花  陈宗铸  雷金睿  吴庭天  李苑菱  
[目的]从土壤酶活性的角度分析清澜港红树林不同群落类型湿地土壤质量状况,为海南省红树林湿地土壤碳汇监测与生态修复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对5种红树植物群落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和理化性质进行分析。[结果](1)不同群落类型表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和微生物熵碳皆是榄李群落最低,且显著低于个别群落;土壤微生物熵氮在不同群落类型间无显著差异。(2)不同群落类型表层土壤酶活性基本表现为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脲酶。不同群落类型的土壤酶活性存在差异,表现为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角果木群落的最高,均显著高于海莲和正红树群落;蔗糖酶活性以杯萼海桑群落的最高,显著高于海莲和正红树群落。(3)土壤脲酶活性与含水量(SWC)、有机碳(SOC)、微生物量碳(MBC)、全氮(TN)、全磷(TP)、全钾(TK)和还原性物质总量(RS)呈极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SWC、MBC、MBN和R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TN、TK呈显著正相关;过氧化氢酶活性与SWC、SOC、MBC和TN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酶活性与SWC、SOC、MBC、TN和MBN呈极显著正相关。(4)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SWC、MBC和RS是影响清澜港红树林植物群落土壤酶活性的主要因子。[结论]可以通过土壤酶活性来表征清澜港红树林湿地土壤质量状况。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蕾  陈宇翔  王旭  王帅  李佳灵  张晓琳  朱美玲  林灯  梁卿雅  邹耀进  李超  
以海南儋州、屯昌、琼海三个市县的9个桉树林样地为试验对象,通过分析土壤碳含量、碳密度以及土壤碳储量,对海南省桉树林土壤固碳情况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海南岛桉树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碳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介于3.15±0.81~47.99±3.73 g/kg之间,平均碳含量为12.74±10.74 g/kg;(2)平均碳储量为133.80 t/hm2,低于我国森林土壤平均碳储量但高于热带林土壤碳平均储量;(3)海南省桉树林土壤碳含量、碳密度、碳储量,均以表层土含量最大,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4)土壤碳储量随土层的分配率显示海南岛桉树林目前受到的人为干扰较严重,但除4年龄的桉树林对外界...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荣丽  管伟  邱明红  丁冬静  廖宝文  毛静  钟才荣  李诗川  
针对团水虱爆发导致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大面积退化的现象,对退化红树林群落的退化特征与林下土壤理化性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2012年,2014年东寨港红树林退化程度加深,表现为:活立木株数明显减少、死亡率明显增高、群落郁闭度明显降低;(2)团水虱Sphaeroma sp.对红树林树种的蛀蚀具有选择性。长宁河沿岸不同红树树种退化程度不同,退化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26.47%)>尖瓣海莲Bruguiera sexangula var.rhynchopet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贾培宏  韩梦真  唐得昊  周雪晴  黄威达  黄朝明  
红树林是海洋底栖生物的栖息产卵地和生物基因库,是阻挡陆源污染物入海的生物防线。塑料污染可对海洋生物造成机械伤害、毒理作用,威胁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与稳定。通过野外踏勘和海上作业,在海南岛清澜港红树林海岸采集大塑料垃圾和海水、沉积物、底栖生物样品,采用目视鉴别和体视显微镜、显微傅里叶红外光谱仪鉴定分析研究区资源环境的塑料污染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大塑料垃圾主要来自于塑料袋和泡沫等生活与渔业垃圾;微塑料有碎片、纤维、线状、薄膜、颗粒和球形六种形态,多为大塑料经日晒和海水动力作用形成的碎片,人造纤维占比最高,为37.91%。研究可为红树林海岸塑料污染管控与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以实现红树林海岸资源环境有效保护。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祥云  利锋  
目前,有关红树林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的研究基本未考虑红树林湿地温室气体排放问题。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考虑温室气体排放负面效应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体系,对红树林生态价值进行全面评估。结果显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71 661.69×104 CNY,CH4排放产生的负价值为569.33×104 CNY,占0.79%;略低于景观美学与精神文化功能价值(0.86%),但高于有害生物的控制价值(0.03%),考量CH4排放产生的负价值在红树林生态价值评估体系中有其必要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万德  臧润国  丁易  
利用样地调查资料并结合生物量模型,分析了海南岛3种低海拔热带林生物量及其随群落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热带低地雨林总生物量(409 Mg/hm2)高于热带季雨林(205 Mg/hm2)和转化季雨林(176 Mg/hm2),而热带季雨林具有最高的落叶物种及最低的常绿物种生物量。总生物量在胸径≥40 cm径级内热带低地雨林最高,1~10 cm径级内热带季雨林最高,10~40 cm径级内3种群落无显著差异。热带季雨林中落叶物种生物量在所有径级中均为最高,但常绿物种生物量除1~10 cm径级外均为最低。三种群落在下层(H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建军  李际平  刘素青  张宏伟  冯湘兰  
根据国内外天然林空间结构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景观生态学理论,提出红树林林分空间结构优化的均质性目标和均质性指数的新概念;对影响林分空间结构均质性目标的各参数进行多目标规划,并给出均质性指数的定义和量化公式;首次使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自然保护区不同潮带林分空间结构影响因子调查数据与林木均质性指数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实例分析表明,各影响因子与均质性指数的关联度大小表现为竞争指数0.716>混交度0.686>空间密度指数0.670>目的树种特性指数0.644>角尺度0.638>大小比数0.616>健康指数0.607。林木均质性指数能较客观地反映红树林林木对所在林分均质性的影响,为建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