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98)
- 2023(6906)
- 2022(6140)
- 2021(5581)
- 2020(4990)
- 2019(11518)
- 2018(11650)
- 2017(22365)
- 2016(12724)
- 2015(14704)
- 2014(15329)
- 2013(15088)
- 2012(14270)
- 2011(12917)
- 2010(13139)
- 2009(12268)
- 2008(12334)
- 2007(11482)
- 2006(9793)
- 2005(8726)
- 学科
- 济(51663)
- 经济(51604)
- 管理(33288)
- 业(30905)
- 方法(24497)
- 企(23727)
- 企业(23727)
- 数学(21742)
- 数学方法(21551)
- 农(15815)
- 财(13716)
- 中国(13269)
- 学(13026)
- 地方(11912)
- 制(11321)
- 农业(10100)
- 业经(9742)
- 贸(9483)
- 贸易(9483)
- 易(9153)
- 体(8618)
- 理论(8575)
- 银(8460)
- 银行(8426)
- 和(8346)
- 融(8100)
- 金融(8092)
- 行(8032)
- 务(7903)
- 财务(7873)
- 机构
- 学院(186100)
- 大学(185489)
- 济(72550)
- 经济(70756)
- 管理(67086)
- 研究(65568)
- 理学(56984)
- 理学院(56302)
- 管理学(55139)
- 管理学院(54809)
- 中国(49215)
- 科学(43183)
- 京(39918)
- 农(38666)
- 所(35360)
- 财(34136)
- 研究所(32332)
- 业大(31243)
- 农业(30841)
- 中心(30585)
- 江(29308)
- 财经(26462)
- 范(25260)
- 北京(25202)
- 师范(24909)
- 经(23770)
- 州(23446)
- 院(23335)
- 经济学(22013)
- 技术(21969)
- 基金
- 项目(121811)
- 科学(93391)
- 研究(87682)
- 基金(84925)
- 家(75070)
- 国家(74443)
- 科学基金(61577)
- 社会(52125)
- 省(49851)
- 社会科(49135)
- 社会科学(49116)
- 基金项目(45236)
- 划(41908)
- 教育(40637)
- 自然(40330)
- 自然科(39311)
- 自然科学(39295)
- 自然科学基金(38560)
- 编号(37209)
- 资助(35313)
- 成果(30948)
- 重点(28126)
- 发(26930)
- 部(26579)
- 课题(26498)
- 创(24578)
- 计划(23885)
- 科研(23777)
- 创新(23048)
- 大学(22224)
共检索到2775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周祖光
海南岛有大小河流154条,纳污主要来自四大源头:城镇生活污水排放、工业污染源、畜禽养殖污染源、面源(面排放污染源)。2002年海南岛各河流容纳主要污染物的量分别为COD量75 345t、无机氮10 946t、磷酸盐2 477t;河流(河段)纳污量最大的污染源是城镇生活污水排放,COD、无机氮、磷酸盐分别占全岛河流纳污总量的44.89%、45.04%、46.14%。海南岛河流全年监测值中出现超过Ⅲ类水质标准的河段主要是COD、氮的影响,湖库则主要受COD及氮、磷影响;河口水质受氮的影响较大,城市河段主要受氮、磷的污染;城镇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农业面源污染是影响流域水质的主因。
关键词:
海南岛 河流 纳污 分析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荣波 欧阳志云 韩艺师 王效科 李振新 赵同谦
从生态安全涵义理解出发,建立了包括资源依赖性、生态环境状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三方面在内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提出区域生态安全系数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以海南岛为例,评价了其陆地生态系统安全,得出海南陆地综合生态安全系数为0.610,其生态服务功能安全性较高(0.772),而资源依赖性安全系数最低(0.468)。从研究可知,海南岛生态安全整体情况比较好,尤其是在水土保持、自然灾害抵制、空气净化等方面,但其能源的自给能力、生物多样性维持以及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安全隐患,应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以改善,从而构建海南岛安全的生态系统,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区域生态系统 生态安全 评价 海南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小君 林晓言
基于不同地理特征将海岛分为远岸岛、陆连岛和近岸岛,分析了不同类型海岛的资源特征,探讨了海岛旅游交通的设计理念,实例分析了国际上著名的度假海岛的旅游交通模式,提出了适合海南岛资源特征的近岸岛旅游交通模式,以促进海南岛旅游交通模式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发展。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国钢 梁伟 刘冬平 楚国忠 苏文拔 Mike Kilburn
2002—2004年连续3年的冬季,对海南岛沿海及其内陆湿地等50个潜在的地点进行越冬水鸟调查,旨在为海南岛湿地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调查,共记录到越冬水鸟67种,其中小、鹭类、环颈、蒙古沙、灰斑、青脚鹬、红脚鹬、泽鹬、矶鹬等较为常见;而鸭类、白翅浮鸥、鸥嘴噪鸥以及一些鹬类如铁嘴沙、黑尾塍鹬、斑尾塍鹬、三趾鹬、大滨鹬、弯嘴滨鹬、阔嘴鹬等为狭布种。历史上较为常见的越冬水鸟,如灰鹤和白骨顶,现在已不见踪迹。由于港湾湿地如东寨港、洋浦港、北黎湾具有广阔的滩涂,以及大面积的红树林和周围众多的养殖塘,为越冬水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内陆湿地如南丽湖、云月湖等,许多都受到旅游开发的干扰,...
关键词:
越冬水鸟 多样性 优先保护 海南岛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黄宝荣 欧阳志云 张慧智 郑华
不同人类活动方式所造成胁迫因素通过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海南岛天然林生态系统健康。论文通过图论分析法将各种胁迫间交互作用关系矩阵化,然后通过矩阵计算分析它们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把不同胁迫间错综复杂的交互作用关系简明化。图论分析结果表明旅游娱乐业、森林火灾、经济林种植、热带农业、木材砍伐等不仅影响力大,而且敏感性高,应该作为不同胁迫因素间交互作用分析中重点关注的胁迫因素;胁迫因素集合中存在强连通性子集,对子集中任何一种胁迫因素所造成的风险评价都需要考虑其对或受到集合中其它胁迫因素的影响。不同胁迫相互作用关系中,协同增大效应占主导地位,可能通过协同效应加大对天然林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叶露 胡盛红 李茂芬 李玉萍 张海东
[目的]全面分析海南岛休闲农业布局现状,为海南岛休闲农业科学合理规划和均衡协调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文章利用海南岛259家休闲农业企业的地理数据,采用比较、缓冲、密度分析工具,从数量、类型、密度、距离衰减方面实证分析海南岛休闲农业的布局特征,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结果](1)海南岛东部、中部和西部休闲农业数量分布比重分别为51%、29%和20%,其中国家级示范点数量分布比重分别为83%、17%和0%;(2)休闲农业主要类型有休闲农庄、观光农园、市民农园和农家乐,除休闲农庄在东部、中部、西部分布较均匀外,其他类型分布较不均衡;(3)距离市县中心越远,休闲农业分布密度越小,95%的休闲农业分布在距离市县中心30km以内,距离市县中心10~15km是休闲农业的高峰集聚区;(4)海南岛休闲农业已在海口、保亭、三亚、澄迈、琼中、琼海、定安、儋州形成8个高度集聚带。[结论]海南岛休闲农业无论在数量、类型和密度上都是东部地区最多,中部次之,西部最少。应积极推进具有农业发展优势的地区,因地制宜拓展产业休闲功能;休闲农业产品类型单一的地区,深度挖掘特色资源和文化内涵;加强休闲农业点与旅游景区、生活服务中心之间的跨区域联系,形成和谐发展的有机旅游整体,使休闲农业真正成为农业转型、农民增收的引擎。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莫善文 黄循精
对海南岛胶园立体农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对海南岛胶园立体农业中两种主要模式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祖光
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处于不受威胁、没有危险的健康、平衡状态是农业发展良好基础;战略性、整体性、区域性是农业生态安全3个主要的特点。海南岛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兼顾了生态系统的一般规律和海南岛这个特殊地理环境的特点,从资源生态环境压力、资源生态环境质量、资源生态环境保护3方面来构建。海南岛农业生态系统总体上是健康、安全的,除了陵水县轻微归属评价标准中的三级(较不安全)外,其它市县都属于安全或较安全的级别。
关键词:
海南岛 农业 生态 安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蔡则谟
11—13龄柚木20株,17—19龄7株,取自海南岛尖峰岭,用以研究木材比重及纤维长度的某些特性及测定标准物理力学性质。以胸高圆盘加权平均数为单元,比重0.466—0.588,平均0.516:纤维长度0.878—1.230mm,平均1.063mm。生长轮宽度与比重及纤维长度之间表现弱的负相关。第1轮和第9轮的材性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材性在标地间的差异不显著,标地内株间的差异很显著。径向变异:髓心附近几轮的纤维长度和比重均增长很快,第8轮以后,前者增长缓慢,后者多起伏。轴向变异:1.心部系列(髓心向外6生长轮)第1轮纤维长度的轴向变异很小,其外几轮的纤维长度缓慢向上减轻或有起伏;基部各生长轮的比...
关键词:
柚木,纤维长度,比重,标准物理力学性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少军 房世波
本文选择"初产-旺产期"的天然橡胶为例,选择温度、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日照、风速等气象要素,建立相应的模型,定量评价海南橡胶在第一蓬叶生长期的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海南岛天然橡胶第一蓬叶生长期的温度适宜度在0.82-0.96之间,变化趋势为-0.008-0.034/10a;降水适宜度在0.22-0.57之间,变化趋势为-0.023-0.042/10a;日照适宜度在0.45-0.82之间,变化趋势为-0.060-0.032/10a;风速适宜度在0.34-0.77之间,变化趋势为-0.033-0.138/10a;气候适宜度在0.41-0.68之间,变化趋势为-0.006-0.044/10a。总体而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赛平 张认连 张维理 徐爱国 张怀志 谢良商 冀宏杰
【目的】土壤有机质(SOM)是评价土壤肥力和土壤碳库的重要指标。由于复杂的成土过程及人类活动的影响,SOM通常存在较强的时空变异性。研究SOM的时空变异特征可为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以海南岛为研究区域,通过资料收集、野外调查、采样与分析获取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1980s)和2012年0—20 cm土层SOM含量数据,首先采用随机森林模型分别对两个时期训练集410个、128个样点SOM空间分布规律进行预测,并通过验证集103个、32个验证点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采用统计学方法,结合农业统计数据,研究时隔30年海南岛不同土地利用类型SOM时空变异特征,并对驱动因素进行探讨。【结果】1980s SOM含量均值为20.57 g·kg~(-1),呈现出从西南向东北降低的空间分布趋势,全岛SOM含量主要集中在15—20和20—30 g·kg~(-1)两个等级,共占全岛面积的75.29%;2012年SOM含量均值为15.89g·kg~(-1),呈现出西南和东北高,西部、南部沿海低的空间分布趋势,SOM含量主要集中在10—15和15—20 g·kg~(-1)两个等级,共占全岛面积的78.28%,而15—20和20—30 g·kg~(-1)两个等级占全岛面积66.04%,同1980s相比减少了9.25个百分点。【结论】(1)时隔近30年,海南岛SOM含量整体呈减少趋势。2012年SOM平均含量较1980s减少了4.68 g·kg~(-1),减少率为22.75%。其中水田的SOM含量减少最为明显,减少了6.42 g·kg~(-1),减少率为27.34%;其次为园地,减少了2.65 g·kg~(-1),减少率为14.25%;而旱地减少量最小,为1.28 g·kg~(-1),减少率为8.84%;(2)水稻连作改为稻菜轮作(水田连作改为水旱轮作)、林地开垦为园地、土地利用强度加大是造成海南岛SOM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海南岛 土壤有机质 时空变异 成因分析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蒋有绪 臧润国
通过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树木园103种热带树木的调查,初步分析了热带树木的基本构筑型。结果表明:树木园中热带树木的冠形主要有卵形、圆球形、伞形和圆柱形几种类型;热带树木的分支角度以60°和90°的为最多,其次为45°和30°的,在同一树木中,靠近树冠下部的枝条的分支角度较大,而靠近树冠上部的枝条的分支角度较小,根据分支角度可将热带树木分为五大类;热带树木的最大分支级数为7级,分支级数为四级的热带树木为最多,其次为五级和三级的;热带树木的的冠幅大多在10m2以下或20m2以上,而冠幅在10m2~20m2之间的树木则很少;尖峰岭树木园中的热带树木整体来说,枝下高与树高之间符合指数函数,而树高与胸径之...
关键词:
构筑型 热带树木 海南岛尖峰岭热带树木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尚 郭浩浩 宋晨阳 刁晓平 赵洪伟
【目的】通过对1987—2016年海南岛农牧生产体系磷元素流动时空特征及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其流动过程和规律,探讨农牧生产体系磷素的优化管理途径,为海南岛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基于食物链养分流动模型(NUtrient flows in Food chains,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use,NUFER),通过统计数据、文献检索、实地调研,并结合Origin等软件,定量计算海南岛农牧生产体系的磷素输入、输出、利用率及其环境效应,并通过情景分析探索海南岛农牧生产体系磷素的可持续利用途径。【结果】30年间海南岛农田生产子系统磷素总投入量从21.34 Gg增至81.19 Gg,总输出量由6.20 Gg增至18.20 Gg,化肥作为该系统磷素主要来源,输入量由19.01 Gg增至79.23 Gg,作物产品作为农田磷素主要输出项,30年间由5.25 Gg增至15.48 Gg。动物生产子系统磷素总输入量由11.40 Gg增至15.31 Gg,总输出量由9.63 Gg增至11.90 Gg,其中外源饲料磷素输入量由1987年的10.97 Gg增至2016年的14.77 Gg,动物产品输出量30年间增长了4.95 Gg。秸秆还田量和作物饲用量分别增加了0.37和0.26 kg·hm~(-2),粪尿还田量则减少了0.80 kg·hm~(-2)。空间分布上,澄迈、定安等地30年来磷素输入和输出量较高,五指山、琼中等地较低。就磷素损失情况来看,1987—2016年,海南岛单位耕地面积土壤磷盈余量由35.00 kg·hm~(-2)增至147.40 kg·hm~(-2),2016年土壤磷素盈余量较大的是琼海、澄迈、保亭和临高,分别为372.79、279.82、194.14和181.09 kg·hm~(-2)。磷的其他损失途径为土壤侵蚀、径流和淋洗,损失量在1.21—5.85 kg·hm~(-2)。畜禽粪便单位耕地面积承载量维持在3.83—5.77 kg·hm~(-2)。30年来,磷素利用率增长缓慢,其中农田生产子系统磷素利用率由13.01%增至13.86%,动物生产子系统磷素利用率由4.78%增至7.62%,农牧结合体系磷素利用率由10.78%增至13.09%。情景分析结果显示,保证农牧生产体系各子系统间的协调稳定发展以及通过科学的养分管理方式提高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对促进海南岛农牧业发展意义重大。【结论】受农牧生产体系规模、区域发展以及管理方式等因素影响,海南岛农牧生产体系环境损失情况严重,磷素利用率较低,体系出现了较严重的分离。因此,在海南岛未来的农牧生产中,应优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如控制磷素的过量输入,减少粪尿的直接排放,提高秸秆和粪尿循环利用率。同时也应促进农田生产子系统与动物生产子系统间的协调关系,走农牧结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丁易 陶建平 张炜银 杨东华 林瑞昌 王进强
林隙是热带林生态系统中许多树种的重要更新生态位。论文运用精确的林隙构图调查方法分析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中林隙干扰体系、林隙阶段更新、树木物种多样性与林隙的关系。海南岛热带山地雨林中多数林隙由2~3个林隙形成木创造,林隙形成木主要来源于强风过后的折干和根拔。林隙周边树木成为林隙形成木的概率高于郁闭林中的冠层树木。扩展林隙和冠层林隙的平均面积分别为257和113m2,最大面积分别为540和353m2,最小面积分别为101和26m2。林隙面积显著影响幼苗和幼树的物种丰富度和密度,但大树没有影响。物种丰富度和香农-维纳多样性指数随林隙面积增加而提高,然而林隙中每m2的物种数量和单位个体的树种数量随林隙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