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76)
- 2023(8468)
- 2022(7063)
- 2021(6503)
- 2020(5460)
- 2019(12020)
- 2018(11519)
- 2017(21754)
- 2016(12392)
- 2015(13087)
- 2014(12811)
- 2013(12517)
- 2012(11741)
- 2011(10631)
- 2010(10454)
- 2009(9462)
- 2008(9526)
- 2007(8290)
- 2006(7083)
- 2005(6076)
- 学科
- 济(43651)
- 经济(43592)
- 业(31611)
- 管理(31054)
- 企(24597)
- 企业(24597)
- 方法(21545)
- 数学(19141)
- 数学方法(18905)
- 学(15948)
- 农(12469)
- 财(12182)
- 中国(10664)
- 贸(9604)
- 贸易(9604)
- 易(9360)
- 业经(9301)
- 农业(8625)
- 制(8066)
- 务(7910)
- 财务(7902)
- 财务管理(7889)
- 技术(7766)
- 企业财务(7616)
- 环境(7578)
- 银(7296)
- 银行(7233)
- 融(7226)
- 金融(7224)
- 地方(7114)
- 机构
- 大学(180934)
- 学院(178668)
- 研究(69113)
- 济(66420)
- 经济(65202)
- 管理(61984)
- 理学(55155)
- 理学院(54301)
- 管理学(53000)
- 管理学院(52700)
- 科学(51231)
- 农(49162)
- 中国(48480)
- 农业(39414)
- 所(39134)
- 业大(38981)
- 京(38647)
- 研究所(37034)
- 中心(29390)
- 财(28971)
- 农业大学(26073)
- 江(25823)
- 院(25406)
- 财经(24213)
- 室(23716)
- 北京(23655)
- 省(23446)
- 科学院(22822)
- 范(22620)
- 经(22289)
- 基金
- 项目(135258)
- 科学(104121)
- 基金(99909)
- 家(95101)
- 国家(94412)
- 研究(82817)
- 科学基金(76834)
- 自然(55747)
- 自然科(54482)
- 自然科学(54451)
- 基金项目(53583)
- 自然科学基金(53509)
- 省(52565)
- 社会(52337)
- 社会科(49627)
- 社会科学(49609)
- 划(46527)
- 资助(40641)
- 教育(37133)
- 重点(32246)
- 计划(31014)
- 部(28698)
- 编号(28638)
- 科技(28565)
- 发(28322)
- 科研(27977)
- 创(27864)
- 创新(26330)
- 业(25002)
- 专项(23876)
共检索到2437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魏亚情 吴志祥 杨川 兰国玉
【目的】橡胶林是海南重要的森林植被之一,探究海南岛橡胶林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特征及其环境驱动因子,为天然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法对海南岛橡胶林旱季和雨季的土壤细菌的α、β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组成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1)共检测到细菌41门、108纲、247目、465科、876属。细菌群落中,优势菌门依次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3.28%)、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19.27%)、绿弯菌门(Chloroflexi)(13.63%)、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12.41%)。2)橡胶林雨季土壤细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均高于旱季,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PCoA分析表明,不同季节土壤细菌群落β多样性差异显著(P=0.001),PERMANOVA分析结果表明,季节变化解释了细菌群落组成差异的2.48%(R~2=0.024 8,P=0.001)。3)细菌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线性分析结果表明,细菌α多样性与pH值、全钾(TK)、有效钾(AK)、温度(Tem)、土壤含水量(WC)、降雨(Pre)显著相关(pH:R~2=0.43,P
关键词:
橡胶林 土壤细菌 多样性 季节变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知序 赵志忠 陈红利 余玉莹
【目的】探讨热带地区不同撂荒年限对农田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的影响,为农业可持续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海南岛中部地区农田、短期撂荒地(2<撂荒年限<5)和长期撂荒地(撂荒年限>5)土壤固碳细菌的基因丰度、群落多样性及其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区内土壤cbbL基因丰度介于3.11×107~2.84×108 copies/g干土,呈现农田>短期撂荒地>长期撂荒地的规律。与对照农田相比,长期撂荒地降低了土壤固碳细菌Chao1指数、Observed species指数和Shannon指数。不同撂荒年限热带农田土壤固碳细菌的优势菌门为假单胞菌门(Pseudomonadota)和放线菌门(Actinomycetota),优势菌属为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红假单胞菌属(Rhodopseudomonas)、红长命菌属(Rubrivivax)、芽绿菌属(Blastochloris)、诺卡氏菌属(Nocardia)、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独岛菌属(Dokdonella)、固氮螺菌属(Azospirillum),且以兼性自养菌为主。不同撂荒年限的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变化总体呈现出按各撂荒年限聚集,3种不同撂荒年限的土壤共分析出33个差异标志物,其中农田17个,短期撂荒地5个,长期撂荒地11个。RDA结果显示,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受到土壤有机碳(SOC)、土壤水分含量(SWC)、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全磷(TP)、全氮(TN)、粗砂(Coarse sand)、pH和细砂(Fine sand)的显著影响。【结论】撂荒年限的的增加降低了土壤固碳细菌的基因丰度,群落结构也发生变化,环境因子中SOC、SWC、ROC、TP和TN对土壤固碳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较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陈小花 杨青青 陈宗铸 余雪标 杨琦 雷金睿
为了揭示热带海岸森林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分布规律,探讨土壤因子对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本研究利用高锰酸钾氧化-比色方法测定研究区域内不同林分类型(香蒲桃天然次生林、琼崖海棠天然次生林、椰子人工林、木麻黄人工林、大叶相思人工林)的土壤易氧化有机碳含量,采用简单相关系数法和冗余分析方法评估土壤因子对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m深剖面内,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变化范围为0.609.05 g·kg(-1),各土层间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变化差异显著,均值表现为椰子人工林(4.36 g·kg(-1))>琼崖海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洪亮 徐开达 朱增军 王伟定 周永东
根据2010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与2011年冬季(2月)对岱衢洋进行的共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该海域的鱼类资源状况及其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捕获的38种鱼分别隶属于1门2纲8目21科31属;暖温性鱼类无论在种类数量还是生物量与尾数密度方面均居主导地位;凤鲚四季均为该海域的优势种;在时间分布上,生物量与资源尾数密度均以夏季为最高,而冬季则恰好相反,且该两季的生物量与资源尾数密度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另外,在空间分布上,生物量与尾数密度四季总体上均呈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趋势;生物量与平均底层温度呈二次曲线相关(P<0.01);春、秋两季的M...
关键词:
鱼类 资源量指数 优势种 多样性 岱衢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泽良 李萍芳 薛涛 向书琴 向国红
【目的】研究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季节变化特征。【方法】利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季节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细菌的16S rDNA基因V3~V4区片段和真菌18S rDNA基因V4区片段进行了测序。【结果】①不同季节玉米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随季节变化趋势一致,玉米根际、非根际土壤电导率随季节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大致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不同季节玉米根际土壤电导率均显著高于非根际(P冬季>秋季>夏季,不同季节玉米根际土壤电导率均显著低于非根际(P0.05);土壤pH与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和全磷与土壤细菌和真菌多样性均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玉米土壤根际和非根际细菌和真菌群落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并且根际和非根际细菌群落产生明显的分离效应。
关键词:
玉米 根际 土壤微生物 多样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风雅 梁鹏 何其光 高青 宋洁 缪卫国 郑服丛
采用PCR-RFLP技术分析一年内不同深度橡胶林土壤真菌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时间和土壤深度的变化,真菌18S r DNA的PCR-RFLP图谱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相同时间不同取样深度的土壤样品酶切产生的强亮带略有差异,同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橡胶土样酶切条带相似性整体增大,说明自然状态下橡胶林土壤的真菌多样性受到土壤垂直分布的影响,优势真菌种群随土壤深度的变化略有差异。而对于不同时间相同取样深度的橡胶林土壤,土壤样品酶切后产生的强亮带有所变化,但3种取样深度下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1-12月份橡胶土样酶切条带相似性各不相同,表明在自然状态下,橡胶林土壤中真菌多样性会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一些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意德
海南岛是我国森林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区之一,全岛的野生植物种类约占全国的11.6%。而由于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热带森林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森林覆盖率已由1950年的35.4%下降到1990年的7.9%,全岛受国家和地方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动动有102种,植物93种,已灭绝的植物1种,许多物种的生存目前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文中分析了海南岛热带森林的变迁情况、毁林原因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的现状,并提出了保护海南岛热带森林及其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热带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对策,海南岛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张树梓
物种多样性维持机制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当前解释群落内物种多样性维持的理论主要有生态位理论和中性理论,生态位理论强调确定性过程在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中的决定性作用,而中性理论强调随机过程的重要性。在经历了较长时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并经过一系列的争论后,越来越多的生态学家倾向于认同生态位理论和中性理论共同作用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维持。热带森林是物种最丰富、结构最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在生物多样性维持和调节全球气候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热带森林的物种共存与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是近年来生态学最为关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熊壮 叶文 张树斌 陈辉
为了比较热带季节雨林和橡胶林2种植被类型凋落物层的持水能力差异,在云南西双版纳选取了这2种森林,收集了地表凋落物,对比研究2种植被类型的凋落物地表现存量、持水率、持水速率、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等持水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橡胶林凋落物地表现存量(3.79±0.34)t·hm~(-2)显著高于热带季节雨林(2.19±0.14)t·hm~(-2)(独立样本t检验,P=0.012);橡胶林凋落物的最大持水量(12.50 t·hm~(-2))显著高于热带季节雨林(5.53 t·hm~(-2))(独立样本t检验,P=0.000);同时,橡胶林和热带季节雨林凋落物的有效最大持水量分别为10.63和4.71 t·hm~(-2),橡胶林具有显著更高的有效最大持水量(独立样本t检验,P=0.000)。因此,橡胶林凋落物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持水能力上都优于热带季节雨林,橡胶林凋落物具有相对较好的生态持水效果。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刘少军 房世波
本文选择"初产-旺产期"的天然橡胶为例,选择温度、降水量和降水日数、日照、风速等气象要素,建立相应的模型,定量评价海南橡胶在第一蓬叶生长期的气候适宜性。结果表明:海南岛天然橡胶第一蓬叶生长期的温度适宜度在0.82-0.96之间,变化趋势为-0.008-0.034/10a;降水适宜度在0.22-0.57之间,变化趋势为-0.023-0.042/10a;日照适宜度在0.45-0.82之间,变化趋势为-0.060-0.032/10a;风速适宜度在0.34-0.77之间,变化趋势为-0.033-0.138/10a;气候适宜度在0.41-0.68之间,变化趋势为-0.006-0.044/10a。总体而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黄久香 黄妃本 许涵 李意德 庄雪影
采用AFLP标记检测海南岛青梅7个主要自然居群192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结构。应用筛选出的6对引物共扩增出频率大于5.00%的位点777个,其中多态位点比例为99.61%(774)。在种级水平上,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661,Shannon多态性信息指数(I)为0.4204;总基因多样度(Ht)为0.2684。居群水平的平均多态性位点数和多态性比例为617个和79.45%;H和I平均值分别为0.2153和0.3352。遗传分化指数(Fst)和基因流(Nm)分别为0.1980和1.0127。UPGMA聚类和遗传距离与空间距离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居群间遗传亲缘关系与其地理位置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文蕾 陈宇翔 王旭 王帅 李佳灵 张晓琳 朱美玲 林灯 梁卿雅 邹耀进 李超
以海南儋州、屯昌、琼海三个市县的9个桉树林样地为试验对象,通过分析土壤碳含量、碳密度以及土壤碳储量,对海南省桉树林土壤固碳情况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海南岛桉树林不同林分类型土壤碳含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介于3.15±0.81~47.99±3.73 g/kg之间,平均碳含量为12.74±10.74 g/kg;(2)平均碳储量为133.80 t/hm2,低于我国森林土壤平均碳储量但高于热带林土壤碳平均储量;(3)海南省桉树林土壤碳含量、碳密度、碳储量,均以表层土含量最大,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4)土壤碳储量随土层的分配率显示海南岛桉树林目前受到的人为干扰较严重,但除4年龄的桉树林对外界...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晓 刘世荣 黄永涛 傅声雷
【目的】土壤微生物在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辽东栎林演替过程中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演替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深入认识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结构恢复和驱动机制。【方法】以太岳山地区皆伐后形成的30、80和150年生次生辽东栎林为对象,于2015年6月每个林型设置为20 m×20 m的森林动态监测样地20个,合计60个,用直径10 cm土钻采集0~10 cm表层土样,利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皆伐后自然恢复过程中森林土壤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和多样性变化。【结果】在辽东栎林自然恢复过程中,随演替阶段进行,变形菌门和绿弯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加,而放线菌门和酸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逐渐降低,疣微菌门和浮霉菌门的相对丰度没有明显变化。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在80年生中龄林显著低于30年生幼龄林,而在150年生老龄林和80年生中龄林间却无显著差异。基于weighted Uni Frac距离的主坐标分析表明,幼龄林、中龄林和老龄林的细菌群落结构有显著差异。基于OTU水平的Bray-Curtis相似性进一步证明,幼龄林与老龄林的平均细菌群落相似性为37. 9%,中龄林与老龄林的相似性增加到47. 2%,表明皆伐后自然恢复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的细菌群落结构表现出逐渐向老龄林恢复的趋势。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在自然恢复过程中呈递减趋势,幼龄林的土壤细菌物种丰富度和系统发育多样性显著高于老龄林,而中龄林和老龄林的土壤细菌多样性差异并不显著。Chao1指数和种系型多度则表现为幼龄林和中龄林间差异不显著,老龄林则显著降低。方差分解表明,皆伐后不同演替阶段的细菌群落变化和土壤有机质、可溶性碳、土壤总氮和有效氮含量等土壤因子显著相关,其中土壤碳和氮含量对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解释量分别为20. 2%和26. 3%,未解释的部分为43. 4%。【结论】皆伐后辽东栎林演替过程中不同恢复阶段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幼龄林和老龄林细菌群落结构差异最大,中龄林细菌群落结构与老龄林相似。土壤细菌多样性随着演替的进行呈逐步降低的趋势,幼龄林细菌多样性显著高于中龄林和老龄林,中林龄多样性则更加接近老龄林水平。这说明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次生演替过程中具有可预测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子麒 祝玲月 黄康庭 唐健 石媛媛 林海能 王修海 唐亚斌 王亚琼 陈利军 卢胜 吴立潮
【目的】桉树人工林单一树种多代连栽的炼山经营模式对土壤质量及其生态环境产生剧烈扰动,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采用免炼山造林这种模式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可能措施之一,然而在免炼山造林模式下,作为土壤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如何响应,仍知之甚少。【方法】以连续经营15年的3代人工林更新迹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免炼山造林模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季节动态响应。研究对象为3种不同采伐剩余物保留措施的随机区组实验:移除采伐剩余物、平铺采伐剩余物、将采伐剩余物带状堆放,并以采伐前的第3代桉树人工林为对照,结合4个季节对土壤化学性质指标研究,并基于测序结果预测土壤微生物潜在功能差异。【结果】林地更新后3种处理的化学性质均呈现相比于采伐前先下降后随时间恢复趋势,且恢复速度快慢上依次是平铺>带状堆放>移除。3种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均在秋冬季相比于采伐前降低了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和均匀度并增加了多样性,其中移除处理的变化幅度最大。不同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和季节一起显著地改变了门水平上的细菌群落组成,且本研究发现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Chloroflexi和Acidobacteria4种菌门均易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潜在功能预测分析表明,土壤中的细菌群落确实会受到林地更新的影响而激活,并且会随着季节变化出现能量的释放使用和储存维持的现象。Heatmap分析说明了氮含量变化和土壤细菌群落丰度变化存在重要联系。【结论】3种免炼山林地更新模式和季节均会对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环境产生影响,其中移除处理导致的化学性质恢复速度最慢,对微生物群落的扰动最大,而采用平铺采伐剩余物处理方式是三者中相对更优的选择。在季节方面,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群落中某些菌门和功能基因对季节的变化产生动态响应,这一发现有助于更好地了解自然季节和采伐剩余物管理如何差异影响桉树人工林的土壤微生物生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少军 戴丽琼 王斌 李伟光 蔡大鑫 张国峰
[目的]天然橡胶是国民经济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战略物资,为提高橡胶单位产量,防止盲目扩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开展橡胶树栽培适宜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根据橡胶产量与气候、地形、土壤等相关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利用橡胶气候适宜性因子、地形、土壤因子作为主要的评价因子,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开展海南橡胶树栽培适宜性评价。[结果]海南岛橡胶树栽培高适宜区分布在文昌的西北部、儋州、昌江、琼海、万宁、陵水等地;中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临高、澄迈、定安、文昌、屯昌等地;低适宜区主要分布在东方、乐东、五指山等地
关键词:
橡胶 栽培 适宜性 海南岛 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