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
2023(24)
2022(24)
2021(22)
2020(14)
2019(39)
2018(25)
2017(50)
2016(28)
2015(32)
2014(28)
2013(40)
2012(28)
2011(26)
2010(34)
2009(24)
2008(22)
2007(24)
2006(16)
2005(5)
作者
(147)
(140)
(135)
(128)
(81)
(66)
(65)
(58)
(55)
(52)
(51)
(50)
(49)
(46)
(45)
(44)
(41)
(41)
(39)
(36)
(36)
(35)
(34)
(33)
(31)
(30)
(30)
(29)
(29)
(29)
学科
(168)
(133)
森林(133)
(129)
生态(93)
生态学(78)
土壤(64)
(64)
森林土壤(36)
生物(31)
(29)
经济(29)
环境(27)
资源(27)
(26)
(25)
水产(22)
(22)
农业(21)
(21)
植物(21)
生物学(21)
土壤学(20)
动物(18)
地理(18)
土地(17)
地理学(17)
理学(17)
(15)
动物学(14)
机构
学院(432)
大学(407)
科学(330)
研究(313)
中国(231)
(218)
(217)
研究所(216)
林业(190)
实验(176)
(169)
实验室(164)
业大(151)
重点(151)
(150)
农业(147)
环境(142)
生态(135)
研究院(135)
资源(135)
(131)
科学研究(130)
(126)
科学院(120)
(110)
(110)
国家(106)
中心(102)
林学(96)
科技(90)
基金
项目(439)
国家(348)
(348)
科学(315)
基金(310)
科学基金(250)
自然(249)
自然科(236)
自然科学(236)
自然科学基金(228)
研究(191)
基金项目(187)
(166)
(164)
专项(155)
科技(155)
计划(145)
重点(134)
科研(132)
资助(109)
(99)
林业(96)
(85)
公益(83)
中国(79)
公益性(73)
(71)
创新(70)
(64)
学院(63)
期刊
学报(240)
科学(230)
林业(220)
大学(167)
学学(166)
(153)
农业(105)
研究(105)
(92)
科技(80)
科技大(73)
科技大学(73)
资源(73)
业大(70)
自然(55)
中国(52)
(52)
北京(48)
林业大学(48)
科学研究(47)
(45)
中南(43)
中南林(43)
(41)
经济(41)
农林(40)
(40)
(37)
(35)
自然科(34)
共检索到6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石佳竹   许涵   李艳朋   陈洁   骆土寿   林明献   李意德  
【目的】分析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60hm2大样地幼苗组成及数量特征,以期更深入的了解热带森林的群落物种组成和自然更新过程。【方法】本研究在海南尖峰岭典型热带山地雨林中开展,基于2012年建立的1个60hm2动态监测大样地,连续7年监测了其中290个样站(每个样站3个1m2小样方)的幼苗生长动态变化规律,区分了幼苗的生活型、菌根类型和物种优势度,分析其物种组成及数量动态变化特征。【结果】2013—2019年共记录到幼苗个体234种60750株,包括了4个生活型(乔木、灌木、藤本和草本)以及3种菌根类型(丛枝菌根型AM、外生菌根型ECM、内生和外生混合型AM & ECM)。优势物种九节和厚壳桂幼苗广泛分布,无论是重要值,植株数量和出现频度均在所有物种幼苗中占据前2位。各幼苗样方的物种数量分布不均匀,较大部分的幼苗物种仅有稀少的植株数量。【结论】海南尖峰岭热带雨林幼苗物种组成丰富,存在大量的稀有物种。本研究对于了解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幼苗的种类组成、分布及数量特征的变化,以及探究影响因素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陶晶  臧润国  李意德  毛培利  林明献  
在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野外测定获得3个与植物-大气相互作用直接相关的生理生态特性指标(最大净光合速率、最大气孔导度和比叶面积),应用等级聚类分析和NMS排序方法对热带山地雨林的主要植物进行功能群划分,分析热带山地雨林4个演替阶段(初期、早期、中期和后期)生理生态功能群组成及其动态规律。结果表明:海南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的87个主要植物种类可划分为8个功能群,检验结果显示功能群间存在显著差异,而功能群内同质性较高;功能群的丰富度及相对多度在不同演替阶段差异显著;功能群的丰富度在演替初期最低,演替早、中期最高,演替后期略有降低;演替初期的优势功能群光合能力强,水分利用效率低,演替早、中期的优势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意德  
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森林群落的20个原始林主要种群和33个更新林主要种群的生态位特征进行了测定,包括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比例、生态位重叠等。结果表明:组成热带森林的各个种群绝大多数为狭生态位的,种群之间的关系不明确,对资源的分割程度很高,种群之间的生态位相似性比例和生态位重叠指标均很低,反映了热带森林的复杂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唐欣  刘世荣  许涵  张于光  
#N/A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许涵  李意德  骆土寿  林明献  陈德祥  莫锦华  罗文  洪小江  蒋忠亮  
基于对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皆伐后恢复41a的天然更新林和皆伐后恢复25a的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调查数据,对其物种组成、物种相似性、物种丰富度及多样性、植株密度和稳定性等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优势种群龄级结构分析预测群落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物种丰富度及物种多样性均以原始林最高,乔木层物种多样性表现为天然更新林>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幼树层和下木层表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2)天然更新林与原始林的物种相似性比其与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的高,说明天然更新林恢复程度较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好;3)植株密度表现为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林>天然更新林>原始林,与干扰程度正相关,与皆伐后恢复时间负相关...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光益  陈步峰  曾庆波  黄金  李意德  张振才  
采用小集水区技术、小区试验和定位观测方法,对海南岛尖峰岭热带山地雨林更新林产流规律进行了研究。经过多次降雨径流过程的分析,得出该林地的产流形式主要为蓄满产流,并存在三种典型的暴雨径流水文过程类型。该森林植被可消减洪峰流量、推延洪峰期、增加早期水量,其水文响应较小,具较好的水文生态效益。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中清  许涵  林明献  李意德  
#N/A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王家鸣  
物种分布与共存一直是群落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评估各种环境因子对物种空间分布与共存的相对贡献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以海南尖峰岭60 hm2热带山地雨林原始林动态监测样地(大样地)首次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对样地1500个20 m×20 m样方的平均海拔、坡度和凹凸度3个地形指标进行C-均值模糊聚类,将大样地划分为低海拔沟谷、陡坡、高海拔沟谷、山脊4等种地形类型;分析了不同地形条件下森林群落组成结构、物种多样性、地上部分生物量等数量特征的差异性;基于Torus转换检验,从多度和生物量两个方面比较了230种常见物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卢俊培  吴仲民  
根据多年的定位观测研究,初步揭示了海南岛尖峰岭地区的半落叶季雨林和山地雨林生态系统中的植物、凋落物,表土、母岩、穿透水、渗透水、溪水等的化学丰度值,主要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及其富集与迁移规律,并作了综合对比分析评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裕鹏  许涵  李意德  骆土寿  陈德祥  林明献  
沿海南尖峰岭林区海拔梯度设立164块25m×25m样地,分析乔灌木层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分析森林采伐对这种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尖峰岭物种丰富,164块625m2样地共记录植株65144个,分属84科253属596种;原始林的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呈现双峰型的分布格局,主要受尖峰岭地区水热、光照、群落特性等因素控制;径级择伐后森林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波动上升;皆伐后森林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梯度剧烈波动;原始林的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增高而缓慢上升;径级择伐森林Simpson物种多样性指数首先随海拔增高而平缓上升,海拔800m处最高,之后缓慢下降;皆伐林中Simpso...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陶建平  臧润国  
分析了海南岛霸王岭自然保护区热带山地雨林林隙内树种的种类组成、数量动态以及林隙年龄和林隙面积对树种组成及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热带山地雨林林隙树种组成十分复杂 ,数量分布极不均匀 ,种间差异较大 ,2 7个林隙中共有乔木 116种 ,其中数量较多的 10个种的个体数量占到总个体数量的 4 7 0 3% ,而个体数量较少的 5 8个种的个体数仅占总个体数的 6 0 2 %。林隙面积大小对树种幼苗的种类组成和数量有较大影响 ,幼苗种密度和个体密度随林隙面积的增大而减小 ;幼树和成树在不同大小林隙中的种密度和个体密度变化不大。成熟林隙明显比早期林隙和中等年龄林隙有较大的幼苗个体密度和种密度 ,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意德  许涵  陈德祥  骆土寿  莫锦华  罗文  陈焕强  蒋忠亮  
以海南岛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低地雨林(青皮林)不同海拔的23个样方调查数据为例,研究32个主要乔木层物种的种间联结性,探讨物种的生态种组和功能群的划分。结果表明:主要种群间具有总体上的正联结性,但在496个种对中,具有较明显正联结性的种对数约占总种对数的10%,绝大多数种对表现为弱联结性或无联结性,说明所调查的热带森林主要种群具有相对独立分布的特性。通过物种间联结系数和聚类分析方法,将32个主要物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和10个功能群,并提出各功能群物种的辨识特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臧润国  杨彦承  林瑞昌  杨秀森  
以海南霸王岭 1hm2 热带山地雨林的网格样方调查数据为基础 ,首先对全林分的群落特征进行了分析 ,然后以森林循环理论为指导 ,研究了热带山地雨林的种群与群落特征。结果表明 :热带山地雨林中不同生活型的树种在利用垂直和水平生态资源上是相对分离的 ,绝大部分的灌木或小乔木树种的水平生态位宽度较大 ,垂直生态位宽度较小 ,中、大乔木则正好相反 ,而那些低密度、稀有种的生态位宽度最小。随森林循环过程的进行 ,各树种在不同阶段斑块内出现的频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霸王岭热带山地雨林中占优势的乔灌木树种大都呈聚集分布的格局 ,个体数中等的树种大都呈均匀分布的格局 ,而那些个体数少的低密度种则大都呈随机分布...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文成  熊梦辉  龙文兴  康勇  王茜茜  林灯  
在林业实践中,通过天然更新和人工促进更新的方法,能促进人工林向天然林转化,使其天然树种增加,林分结构更加复杂,生态系统更加稳定[1]。在天然林采伐迹地更新起来的人工林,虽然经过炼山、整地、人工造林等活动,但由于保留有天然树种的繁殖体(土壤种子库、树根、伐桩等)及附近天然林中植物种子迁移,在适宜的条件下能成功完成天然更新[2-5],这些具"潜在天然林恢复基础"的人工林通过天然更新往往都能恢复为天然林[6]。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艳林  李景文  李俊清  
为了解热带山地雨林主要树种苗期构筑型特征 ,笔者综合考虑树种在热带山地雨林群落中的重要性、林窗更新进程中的作用及苗圃出苗情况后 ,2 0 0 2年 7— 8月在海南霸王岭自然保护区东二保护站苗圃选择了热带山地雨林中 2 0种主要树木的幼苗 ,分不同苗龄进行了构筑型特征系统观测 .对苗龄≤ 3个月和 3个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